-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合成生物学周报:韩国通过首个合成生物学促进法,华南农大生物智造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下载次数:
2449 次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5-04-17
页数:
14页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4/05-2025/04/1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9.66个百分点至1437.31。上证综指下降1.62%,创业板指下降4.2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输上证综指8.03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5.44个百分点。
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落地上海
4月7日,生合万物宣布旗下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于上海正式启动,标志我国合成生物学中试瓶颈的关键性突破。该示范线由赵国屏、岳建民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领衔,聚焦稀有天然产物(如人参皂苷CK、麦角硫因)从实验室样品到百公斤级量产的工程放大,填补产业化关键断点。示范线落地体现了上海已构建起“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为医药、功能食品、日化等领域提供高质量全链条合成生物解决方案。(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智造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4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宣布成立生物智造创新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融合,布局核酸疫苗、功能食品、基因编辑育种等前沿领域,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制造科研平台。研究院获得广东省及广州市多部门支持,计划建设农业生物制造示范工厂,推动1–2项产业转化项目落地。朱健康、刘耀光、赵国屏等多位院士与专家加入学术委员会,陆钰明教授出任首任院长。(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布2025年度合成生物学应急项目指南
4月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合成生物学”与“BT与IT融合”重点专项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申报单位限中国大陆及港澳科研机构、企业。项目负责人须60岁以下,具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投入不少于6个月。指南鼓励青年与女性科研人员牵头申报。系统将于4月12日至27日开放填报,4月30日前完成推荐。政策聚焦技术攻关与科研多元化,支持生物信息融合与合成生物领域创新突破。(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韩国通过首个合成生物学促进法
近日,韩国国会正式通过《合成生物学促进法》,成为全球首个为合成生物学立法的国家。新法预计将于2026年生效,内容涵盖五年战略路线图制定、生物工厂建设、政府资助、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韩国目前在全球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占比仅2%,远落后于美中,此次立法旨在加速其技术升级与产业化进程。配合该法,韩国政府已投资超1200亿韩元建设“生物铸造厂”,并推动三星、CJ、Celltrion等企业在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布局生物制造,释放巨大发展潜力。(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中国发布绿色甲醇碳足迹评价标准构建国际兼容方法体系
近日,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发布《绿色甲醇产品碳足迹评价》(T/CIQA109-2025)团体标准,为国内首个系统化绿色甲醇碳足迹核算方法,兼容欧盟等主流体系。该标准由中理检验牵头,中远海运系企业全链条参与,填补我国绿色甲醇碳足迹评估空白。未来将支持绿色燃料如生物甲醇、绿氨、Bio-LNG等碳排放因子库建设,为合成路径合法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制度基础。(资料来源:可持续塑料与原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韩国率先立法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国内外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积极布局,但二级市场表现本周整体偏弱。未来发展需关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竞争以及国际合作等因素。
本周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9.66%,跑输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显示出市场波动较大。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生物经济发展,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但短期市场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本周(2025年4月5日至11日),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9.66%,排名第32位。个股表现分化明显,诺唯赞等少数公司涨幅较大,而新日恒力等公司跌幅显著。涨幅前五的公司主要来自化工和生物医药行业,跌幅前五的公司也主要集中在化工和生物医药行业,体现出行业内部的差异化发展。
报告总结了国内外多家合成生物学公司的业务进展和研发方向,包括:
国内公司: 安徽普碳投产全球最大CO₂基聚碳酸酯装置,华峰化学计划收购子公司整合聚氨酯全产业链,天辰公司签约埃及生物乙醇项目,锦波生物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注射产品获批,CellX羊肚菌发酵蛋白获FDA GRAS认证。这些进展体现了国内企业在碳中和、新材料、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积极探索。
国外公司: 科丝美诗与馨海生物达成合作推进生物合成视黄醇在护肤品应用,晓星集团在越南布局全球首个垂直一体化生物氨纶生产系统,MycoTechnology松露甜蛋白ClearHT获FEMA GRAS认证,Nourish精密发酵脂肪Tastilux完成商业规模验证。这些进展显示了国际企业在生物基材料、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研发方向方面,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并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例如生物合成视黄醇、生物基BDO、发酵蛋白等。
报告指出,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多家企业完成多轮融资,例如中盛溯源生物科技完成B轮融资2.35亿元,INTAKE完成C轮融资约920万美元。这表明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学行业的看好。
科研动态方面,报告列举了近期发表在《Cell》、《ACS Synthetic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的多篇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涵盖了神经科学、代谢工程、基因编辑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持续创新活力。
报告详细分析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机构发表在《ACS Nano》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工程化构建可高效释放膜泡的益生菌,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展现了合成生物学在疾病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本报告通过对合成生物学行业二级市场表现、公司业务进展、融资情况和科研动态的分析,以及对重点科研成果的解读,全面展现了合成生物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虽然本周二级市场表现整体偏弱,但长期来看,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尤其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不断突破以及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未来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然而,投资者也需关注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竞争以及国际合作等因素,谨慎投资。 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案例和科研进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投资机会的参考。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航运减排大势所趋,绿色甲醇大有可为
合成生物学周报:常德创建国家级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金达威紧跟大健康与生物合成领域研究开发
上半年承压,2025Q3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产能转移业务短期承压,新业务拓展顺利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