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可降解塑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禁塑政策加码,可降解塑料迎500亿元市场空间
下载次数:
1467 次
发布机构: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0-12-03
页数:
26页
投资要点
白色污染严峻,可降解塑料是破局关键: 随着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和不规范的塑料回收体系,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可降解塑料通过光、生物等途径转化为 CO2 和水完成碳循环,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理想替代品。
PLA 和 PBAT 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可降解塑料根据来源主要分为生物基和石油基塑料,其中生物基的聚乳酸(PLA)和石油基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典型的完全降解塑料,塑料的抗冲、拉伸和弹性性能几乎没有短板,并且国内技术成熟度较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
限塑政策逐步加码,高成本仍是瓶颈: 全球限塑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我国于 2008 年开始实施首个限塑令,但效果不甚显著。自 2017 年我国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开始,限塑力度显著加大,2020 年 1 月发改委联合生态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重点针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四个领域提出禁止、限制使用的要求和时间推进节点。限、禁塑政策的推动是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但与此同时,由于可降解塑料较高的生产成本,我国可降解塑料仍处于行业导入期。
可降解塑料有望迎来 500 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根据年初发改委的《意见》及农业部对农膜的管理规定,我们梳理了有望率先发展可降解塑料的领域为快递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到 2025 年上述四个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间分别达到 100 万吨、70 万吨、50 万吨和 30 万吨,合计形成约 250 万吨的市场空间,500 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投资建议: 受益于行业东风,具备可降解塑料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其中金丹科技依靠乳酸产业优势,积极布局 PLA 业务,金发科技现有 PBAT 产能规模居前,此外瑞丰高材和彤程新材均有在建 PBAT项目。
风险提示: 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突破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由于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可降解塑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PLA和PBAT是目前最具前景的两种可降解塑料,但高成本仍是其发展的瓶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加码和市场需求的扩大,预计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左右。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本报告从可降解塑料的特性、市场需求、政策环境以及相关上市公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传统塑料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可降解塑料,特别是生物降解塑料,通过光、生物等途径转化为CO₂和水,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理想替代品。报告以图表形式展示了传统塑料的降解时间以及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并强调了生物降解塑料的重要性。
报告详细介绍了PLA和PBAT这两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PLA是生物基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但成本较高,储存条件苛刻;PBAT是石油基塑料,兼具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报告还简要介绍了PGA、PHA、PBS以及PCL等其他可降解塑料品种,并比较了它们的特性和产业化阶段。
报告回顾了全球限塑、禁塑政策的演变历程,从西方发达国家到亚洲国家,限塑政策逐步普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从“限塑”到“禁塑”的政策演变,以及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的影响。报告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多地出台的禁塑令时间表,以及国家对可降解塑料研发、生产和使用的补贴政策。
报告对快递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四个领域的可降解塑料替代空间进行了详细测算。通过分析快递业务量、外卖订单量、塑料袋消费量以及农膜使用量等数据,报告预测到2025年,这四个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将达到约25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左右。
报告对金发科技、金丹科技、瑞丰高材和彤程新材四家上市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财务数据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
本报告对可降解塑料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市场分析,指出可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关键,并预测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虽然高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但国家政策的加码和技术进步有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但同时也面临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和技术突破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中提供的市场规模预测和公司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报告中的数据和预测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模型,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创新管线进展点评:BGM0504片剂中美均进入I期临床,在研管线顺利推进
聚焦精神神经与心脑血管领域,创新药发展落地开花
IL-11单抗全球领先,战略布局抗衰老及病理性瘢痕等【勘误版】
2025年中报点评:盈利增长稳健,多渠道运营赋能长期发展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