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生物行业十月份投资策略:估值再平衡已近尾声,看好医疗器械板块前景
下载次数:
2567 次
发布机构: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0-12
页数:
7页
目前估值再平衡已逐步结束,板块进入健康平稳发展时期,具备较大反弹空间。我们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
再平衡接近尾声,板块修复情绪随时可能出现。我们将2022年定位为医药板块的估值再平衡之年,在我们的2022年度策略报告《泡沫挤压下的再平衡》、2季度策略报告《泡沫释放,行业在再平衡中趋向稳定》中明确提出:医药创新投资进入相对理性的新阶段。泡沫被挤压之后医药板块更健康,估值再平衡阶段已接近尾声,未来行业呈现相对稳态,我们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
估值目前已接近底部,反弹空间较大。2019-2020年,在领涨板块CRMO、原料药、医疗服务、品牌中药等板块的带领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取得117%的涨幅(区间最高涨幅高达136%),取得明显的相对收益,区间估值一度达到历史极大值,2019.06-2020.06医药板块估值扩张了55.44%,其中生物制品估值扩张了87.6%,医疗器械估值扩张了81.1%,医疗服务(含CRMO)估值扩张了141.76%。2021年下半年开始,医药板块进入调整时期。从2021年10月以来,板块下跌幅度达到约30%,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本轮调整逐步接近结束状态。估值上来看,A股医药板块估值PE22.8倍(TTM),已经低于2019年1月4日的历史最低值。以目前的估值水平,板块情绪修复随时可能出现。而港股医药股PE更是低至14.97倍,考虑到港股还有大量的18-a公司,传统医药企的估值还会更低,例如:康哲药业6倍,白云山6倍,中国中药9倍,丽珠医药9倍,石药集团14倍,威高股份17倍,具备较大后续反弹空间。
关于几个问题的论述:1、如何看待医疗新基建?2020年医疗新基建开始有效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扩容,为行业提供新增量,所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逐步渗透,基础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将有望逐步受益,同时其所具备的全球属性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并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2、如何看待医疗器械集采?医疗器械集采趋势助力推动国产替代,目前已经覆盖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高值耗材领域,同时也在逐渐向体外诊断板块尝试,平均降价在可控范围之内。高值耗材的集采有望推动相关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进口替代也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投资逻辑之一,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具备自主可控引领国产替代及业务国际化产品出海双重成长逻辑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及相关配套耗材相关上市公司有望更多获益。3、如何看待海外能源供应危机?欧洲等地能源危机严重,天然气和电力短缺,能源价格飙涨,成本升高推动了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供应链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有助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重点推荐:迈瑞医疗、华东医药、健友股份、普洛药业、沃森生物、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昭衍新药、昌红科技、诺唯赞
风险提示:医药政策变动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及防疫政策变化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汇率变化风险、国际关系风险、个股风险(产品研发失败等)。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医药生物板块估值再平衡接近尾声,具备较大的反弹空间,看好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等细分领域。报告分析了医疗新基建、医疗器械集采、海外能源供应危机等因素对医药生物行业的影响,并对疫苗、创新药、原料药、医药零售等板块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指出,2022年是医药板块的估值再平衡之年,目前估值已接近底部,A股医药板块TTM PE已低于2019年1月4日的历史最低值,港股医药股PE更低至14.97倍,部分传统医药企业估值更低,具备较大反弹空间。板块修复情绪随时可能出现。
报告看好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等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报告认为,医疗新基建和进口替代是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投资主线。医疗新基建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医疗器械集采推动国产替代,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龙头企业有望更多获益。海外能源供应危机也推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供应链向中国转移,有助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报告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威高骨科等企业。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疗新基建,旨在扩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的出台,为医疗机构更新医疗设备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医疗新基建建设,从而扩大医疗器械市场需求。
医疗器械集采已覆盖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高值耗材领域,并逐渐向体外诊断板块尝试。集采推动相关企业集中度提升,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将更多获益,进口替代成为主要投资逻辑。
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医药研发外包趋势持续,CXO行业2022年四季度仍能保持高景气度增长。但2023年后可能面临高基数下的增长压力,行业面临分化。报告建议挑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CXO企业进行投资。
全球CDMO市场及中国CRO安评领域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存在较大整合空间。拥有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新冠疫苗接种广泛后,疫苗板块估值已大幅下滑。短期内拥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单一大品种有限,消费者意愿难以激发。报告建议关注已有上市HPV疫苗产品的企业,如万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
HPV疫苗市场短期内竞争格局较好,有望快速放量,但2025-2026年国产9价HPV疫苗陆续上市后,市场竞争可能加剧。
国产创新药研发热情高涨,但存在同质化严重、热门赛道“扎堆”的情况。医保谈判降价幅度再创历史新高,压缩了产品利润空间,推动创新药企业“出海”。报告建议关注ADC和双抗赛道,如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等。
ASCO和ESMO年会显示,ADC和双抗赛道表现出色,带来肿瘤治疗的市场增量空间,值得关注。
2022年上半年,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波动等因素导致原料药企业业绩增速放缓。但企业积极增资扩产、转型升级,行业景气度仍良好。报告建议关注普洛药业、健友股份。
原料药企业加快制剂一体化进程,提高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加大研发投入和扩充研发团队,积极拓展新品种、战略布局CDMO领域。
医药分家和互联网医疗发展推动处方药流向零售渠道,中国药店零售行业仍较为分散,大型连锁药店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报告对医药生物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板块估值再平衡接近尾声,具备较大的反弹空间。报告重点关注了医疗器械、CXO、疫苗、创新药、原料药和医药零售等多个细分板块,并对各板块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医药政策变动、疫情不确定性、市场流动性等风险因素。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做出独立的投资决策。 报告中提供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MDI价格下跌,H酸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丁二烯、PTA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蛋氨酸价格上涨,TDI价格下跌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上涨,丙烯酸、维生素价格下跌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