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创新药出海专题:国际化渐入佳境,洞悉出海潜力管线
下载次数:
2180 次
发布机构: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7-24
页数:
54页
创新药出海的内在逻辑:医疗支出差距、药品价格差距、药品峰值差距和快速回笼资金
我们认为,创新药出海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中美医疗支付能力差距显著,海外市场空间巨大;第二,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通常更高,中美药品销售药品峰值存在巨大差异;第三,首付款快速回笼资金,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并加速推进海外临床试验。
创新药出海的三要素:市场空间大,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先发优势
市场空间巨大,可有效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市场空间的潜力是MNC最在意的问题,如强生携手传奇生物共同推进西达基奥仑赛的商业化,强生预计西达基奥仑赛全球销售额有望达50亿美元。
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较目前标准疗法优势明显。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势是药品拓展市场的关键,最终反映出医生和患者对药品的信赖度。
临床进展居前,先发优势明显。药品的先发优势对于药物的放量至关重要。根据《2020年度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评述》,全球范围内同一靶点药物,首个上市产品可以获得45%的市场份额,第二至第四个上市的产品分别可以获得27.9%、14%以及11.3%的市场份额。
出海可分为自主出海和Licenseout,目前,Licenseout是出海的主要模式
自主出海即中国药企凭借自身的团队在海外国家和地区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获批后展开销售。Licenseout则是中国药企将自身产品的海外权益或全球权益许可给以欧美跨国药企为代表的制药企业,获得首付款和里程碑费用。海外药企接过接力棒后,负责海外市场的临床开发、申报上市、生产及销售工作。
自主出海难度较大,但商业化前景广阔,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已经示范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是百济神州旗下一款BTK抑制剂,于2019年在美国上市,是国产创新药自主出海的标杆。2023年,泽布替尼美国收入69亿元,中国收入14亿元,差距达4.9倍,销售额差距的加大反映出中美市场的巨大差异,一方面是中美药品治疗费用的差异,另一方面则是药品峰值的差异。
传奇生物:2022年2月底,西达基奥仑赛通过FDA批准上市,成为首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中国CAR-T细胞疗法。2017年12月,强生子公司Janssen与传奇生物签订了独家全球许可和合作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西达基奥仑赛。2023年,西达基奥仑赛全球销售额达4.98亿美元。
Licenseout:金额不断提升,数量持续攀升
随着国内新药创制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创新药的国际认可度稳步上升,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金额持续攀升。超过30个Licenseout项目总交易金额超5亿美元,其中超20亿美元的项目包括科伦药业的七个ADC项目(94.7亿美元)、百利天恒的BL-B01D1(84亿美元)、康方生物AK112(50亿美元)、荣昌生物的纬迪西妥单抗(26亿美元)等,国产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正快速提升。
Licenseout下的新模式,即国内创新药企业通过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一起攒局。尽管颇有资本运作的味道,但这种出海模式既能通过早期管线创造一定价值,又能通过股权,降低自身风险、参与公司决策,并锁定更多远期收益。
2024年出海相关标的:
和黄医药: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奥希替尼经治的非小细胞肺癌Ⅱ期数据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读出,并递交NDA。索乐匹尼布ESLIM-01III期研究结果优异,有望持续探索多项自身免疫病。
迪哲医药:首个全球注册临床研究——WU-KONG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ORR达53.3%,有望2024年下半年海外NDA。
海思科:环泊酚美国Ⅲ期研究显示,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更少,注射痛显著降低。环泊酚有望2024年下半年海外NDA。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多项适应症在海外处于临床三期,箭在弦上。RC88作为MSLN靶点的佼佼者,在2024ASCO展现出不俗的治疗潜力。
泽璟制药:ZG005在末线宫颈癌数据优异,ZG006是小细胞肺癌的潜力药物,多款DLL3多抗成功授权。
迈威生物:9MW2821在晚期UC、CC、EC和TNBC中的展现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亚盛医药:APG-2575美国处于临床Ⅲ期,Bcl-2赛道先发优势明显。
风险提示:创新药海外研发的不确定性、海外研发进展低于预期、海外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FDA政策风险等。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创新药出海正进入佳境,其内在逻辑在于中美医疗支出和药品价格的巨大差异,以及创新药快速回笼资金的需求。出海模式主要分为自主出海和License out,后者目前占据主导地位。报告分析了创新药出海的三要素——市场潜力、临床数据和先发优势,并对2024年下半年具有出海潜力的管线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创新药出海面临的风险。
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根本动力在于中美两国医疗支出和药品价格的巨大差异,以及国内创新药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美国庞大的医疗市场和更高的药品定价为中国创新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License out模式带来的首付款则能有效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加速海外临床试验进程。
目前,License out已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主要模式,其交易金额和数量持续攀升,部分交易金额甚至超过20亿美元。虽然也存在“技术入股”等新模式,但其核心仍然是将海外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以换取资金和里程碑付款。
本节分析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本节阐述了创新药出海成功的三个关键要素:
本节介绍了自主出海和License out两种主要的出海模式,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自主出海风险较高,资金需求大,但商业化前景广阔;License out风险相对较低,但利润空间受限。报告还提到了联手出海模式,即与海外药企合作开发,分担风险和收益。
本节以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和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为例,展示了自主出海的成功案例,并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本节分析了License out交易的现状,数据显示交易金额持续攀升,部分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报告还介绍了License out的新模式——技术入股,并分析了这种模式的优势和风险。
本节列举了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有望迎来关键海外催化剂的创新药品种,包括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康方生物的AK112、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海思科的环泊酚等,并对这些品种的海外临床进展和市场潜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本节对部分具有出海潜力的创新药品种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包括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和RC88、和黄医药的索乐匹尼布、泽璟制药的ZG005和ZG006、迈威生物的9MW2821、亚盛医药的APG-2575、基石药业的CS5001等,并分析了这些品种的临床数据、市场竞争格局和商业化前景。 还包括了对FDA特殊审评通道(孤儿药、快速通道、加速审批、优先审评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介绍,以及获得这些认定的国产创新药列表。 此外,报告还分析了在美国获批上市、申报上市的国产生物类似药以及在海外处于临床III期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本节列举了创新药出海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海外研发的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低于预期、海外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以及FDA政策风险等。
本报告对中国创新药出海的现状、驱动因素、模式、潜力管线以及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药出海正进入佳境,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出海模式,并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 License out模式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但自主出海和联合开发模式也具有发展潜力。 未来,中国创新药企业需要持续提升研发实力,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利好消息频现,建议持续关注AI医疗+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药临床审评有望加速,持续关注AI医疗+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AI医疗和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基座医疗大模型持续优化,关注AI医疗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