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合成生物学双周报:秸秆高值利用是未来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合成生物学双周报:秸秆高值利用是未来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研报

合成生物学双周报:秸秆高值利用是未来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主要观点: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相关公司持续补充中……   发改委&工信部: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   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原料和有效成分,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原料药技术革新趋势,加快合成生物技术、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过程。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生物催化剂(酶)筛选与制备、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手性合成、固相合成、高效分离纯化、药物微量杂质控制、过程分析等先进技术。   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项目即将建成,是全球首个秸秆制千吨级乙二醇项目。   11月4日,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项目五台主要塔器到货,相继进行安装。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装置以生物质秸秆糖水溶液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釜式反应器中催化转化获得粗乙二醇,然后通过精馏得到优等乙二醇产品,同时副产工业级丙二醇等。产品规模为乙二醇746.8吨/年,丙二醇194.4吨/年。项目建设地点为濮阳市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投资2098万元。截至目前,项目钢结构主体框架基本完成,设备全部到场,设备安装完成率95%,所有机泵安装就位,五台塔器下段安装就位。接下来管道预制、配管及电仪安装将全面有序铺开。   蓝晶微生物与泰国泰华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PHA的东南亚市场。   近日,蓝晶微生物Bluepha宣布与泰国上市企业泰华公共有限公司(Thai Wah Public Company Limited)达成战略合作。期望借助双方企业的优势;即通过将蓝晶微生物的先进技术平台和泰华独特的淀粉资源二者相结合,来共同拓展PHA的东南亚市场。   我国实现22秒从一氧化碳一步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宣布,我国在一碳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首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6年多的联合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达成反应速度22秒、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纪录,并合作开展乙醇梭菌蛋白效价评定,共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框架内推广该产品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华人初创团队用合成生物技术打造口感更“真实”的植物肉,人造脂肪可助力碳中和。   Yali Bio总部位于旧金山,今年3月成立于硅谷,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人造脂肪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人造脂肪来替代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碳转化效率远高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人造肉,生产上更具可持续性,目前的产品已经通过GRAS认证,并得到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产品安全可食用的认可。YaliBio正在构建一个合成生物学平台,以利用可再生原料定制食品成分,试图通过生产一种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动物产品和植物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华盛顿大学团队用工程细菌仅利用二氧化碳、电和光,合成生物燃料。   最近,来自美国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微生物来制造生物燃料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于11月3日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研究指出,他们改造了一种称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palustris)TIE-1的微生物,使其仅用二氧化碳、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力和光这三种可再生,且天然丰富的成分生产生物燃料正丁醇。这项研究代表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微生物电合成生物燃料的首次尝试,其中二氧化碳可以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   Codexis Q3产品收入增长242%,扩大与药厂合作,并投资孵化酶促合成DNA项目。   Codexis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Codexis2021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3680万美元,比2020年第三季度的1840万美元增长了100%。其中,Codexis的产品收入在2021年第三季度增长了242%,达到2870万美元,产品收入的激增主要源于Codexis酶的销售。第三季度,Codexis也更新了其各个领域新的项目计划:与药厂合作不断;孵化投资酶促DNA合成项目。   瑞士运动品牌On牵手碳回收明星公司LanzaTech,将碳废物转化为跑鞋零件。   瑞士运动品牌On牵手碳回收明星公司LanzaTech,将碳废物转化为跑鞋零件。生产的具体过程是在来自钢铁厂等工业基地或垃圾填埋场的一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之前,LanzaTech将其捕获,使其进入获得专利的发酵过程,经过细菌自然转化为液体乙醇,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的酒精生产。   人造奶领域半月融资超5000万美元,雀巢入局,乳腺生物技术或成为核心竞争力。   今年5月,瑞士食品行业巨头雀巢发布了一则招聘乳腺发育和泌乳生物学专家的启事,招聘启事中,雀巢表示,该职位位于洛桑研究中心,需要该领域的生物医学背景和实验室研究经验。Biomilq是一家由女性创立的在实验室培育母乳的生物技术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将乳腺上皮细胞(又称泌乳细胞)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扩增后转移到生物反应器中,经牛奶诱导细胞产出母乳。   Ginkgo联手Synlogic研发高胱氨酸尿症药物,预计2022年进入临床。   近日,Synlogic和Ginkgo合作开发的第一个产品SYNB1353,是Ginkgo通过高通量筛选在一年内从临床前概念验证推进到候选产品的菌株。可用于治疗包括高胱氨酸尿症(又称同型胱氨酸尿症,HCU)在内的甲硫氨酸代谢疾病。Synlogic将于2021年11月21-2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2021年国际先天性代谢缺陷大会上公布SYNB1353的临床前数据,该公司预计将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SYNB1353的研究性新药(IND)申请,并于2022年开始临床试验。   DNAScript再获220万美元,新平台一次可生成数百万个寡核苷酸。   Syntax平台是DNA Script于2020年6月定向发布的一款台式仪器,包括软件和试剂盒,也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酶促技术的台式DNA打印机,该平台为各种规模的实验室提供内部DNA打印,无需使用有毒有机化学品。该自动化仪器可在15分钟内完成设置,并在几小时内生成多达96个可立即用于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寡核苷酸。在Syntax平台成功的基础上打造的新平台,绕过了基因组研究和开发中的寡核苷酸瓶颈,实现在一天之内“高速、多路”同步内部合成高质量的长寡核苷酸。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正序生物、未名拾光、Ginkgo、Biomilq、DNAScript陆续完成多轮融资。   2021年10月至今,国内外多家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   (1)国内企业:2021年10月,专注肠道细菌载体基因治疗企业和度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近日,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的最新一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博裕投资共同领投,公司天使轮投资方联新资本、万物资本、红杉中国、泰福资本均参与本轮投资,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利用本轮融资,公司将着重引进拥有技术转化、药物开发生产、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申报、质控经验的产业界资深专家和技术人才,完善公司管理团队;同时,公司将加速推进新型碱基编辑器tBE的产品管线研发和临床转化,并持续聚焦和积极推进研发管线的IND申报与临床研究。近日,合成生物学企业未名拾光已于近期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5000万元,天使轮由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联合领投;Pre-A轮融资由弘毅创投领投、老股东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跟投,全速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医美产品线开展临床试验,GMP厂房建设以及人才招募。   (2)国外企业:2021年10月,香肠制造商New Age Meats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韩国能源和房地产集团韩华领投,IndieBio、TechU Ventures和Siddhi Capital跟投。细胞工厂Cellibre今天宣布了完成1150万美元超额A系列融资。本轮由梅里达资本控股公司领投,其余投资者还包括公司创始人、投资仅限工业大麻的私募股权公司Entourage Effect Capital、Scott·Gordon、Flatiron Venture Partners、L2V以及Delta Emerald Ventures。Molecular Assemblies宣布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颁发的共计25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第一阶段赠款。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Locus Biosciences宣布获得来自大力神资本(NYSE:HTGC)的2500万美元融资。用于开发更精确的工程噬菌体疗法来对抗各种耐药细菌感染并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Arcaea(Ar-kay-uh)宣布其完成了7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Cascade Investment LLC、Viking Global、CHANEL、Givaudan和Wittington Ventures在内的战略和金融投资者财团。近日,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初创公司Biomilq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比尔盖茨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和丹麦投资者Novo Holdings共同牵头,其它投资方包括Blue Horizon、Spero Ventures、Digitalis Ventures、Alexandria和Gaingels。11月9日,台式酶促DNA合成领域的领导者DNA Script宣布,公司已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资助金220万美元,NIH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与资助机构,这是继其10月26日宣布完成1.65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的又一笔资金,该资金将用于持续开发下一代打印机——以酶促打印合成DNA和RNA,作为他们最近推出的Syntax平台的后续产品。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727

  •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11-15

  • 页数:

    106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主要观点: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相关公司持续补充中……

  发改委&工信部: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

  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原料和有效成分,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原料药技术革新趋势,加快合成生物技术、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过程。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生物催化剂(酶)筛选与制备、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手性合成、固相合成、高效分离纯化、药物微量杂质控制、过程分析等先进技术。

  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项目即将建成,是全球首个秸秆制千吨级乙二醇项目。

  11月4日,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项目五台主要塔器到货,相继进行安装。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装置以生物质秸秆糖水溶液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釜式反应器中催化转化获得粗乙二醇,然后通过精馏得到优等乙二醇产品,同时副产工业级丙二醇等。产品规模为乙二醇746.8吨/年,丙二醇194.4吨/年。项目建设地点为濮阳市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投资2098万元。截至目前,项目钢结构主体框架基本完成,设备全部到场,设备安装完成率95%,所有机泵安装就位,五台塔器下段安装就位。接下来管道预制、配管及电仪安装将全面有序铺开。

  蓝晶微生物与泰国泰华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PHA的东南亚市场。

  近日,蓝晶微生物Bluepha宣布与泰国上市企业泰华公共有限公司(Thai Wah Public Company Limited)达成战略合作。期望借助双方企业的优势;即通过将蓝晶微生物的先进技术平台和泰华独特的淀粉资源二者相结合,来共同拓展PHA的东南亚市场。

  我国实现22秒从一氧化碳一步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宣布,我国在一碳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首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6年多的联合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达成反应速度22秒、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纪录,并合作开展乙醇梭菌蛋白效价评定,共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框架内推广该产品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华人初创团队用合成生物技术打造口感更“真实”的植物肉,人造脂肪可助力碳中和。

  Yali Bio总部位于旧金山,今年3月成立于硅谷,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人造脂肪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人造脂肪来替代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碳转化效率远高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人造肉,生产上更具可持续性,目前的产品已经通过GRAS认证,并得到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产品安全可食用的认可。YaliBio正在构建一个合成生物学平台,以利用可再生原料定制食品成分,试图通过生产一种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动物产品和植物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华盛顿大学团队用工程细菌仅利用二氧化碳、电和光,合成生物燃料。

  最近,来自美国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微生物来制造生物燃料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于11月3日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研究指出,他们改造了一种称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palustris)TIE-1的微生物,使其仅用二氧化碳、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力和光这三种可再生,且天然丰富的成分生产生物燃料正丁醇。这项研究代表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微生物电合成生物燃料的首次尝试,其中二氧化碳可以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

  Codexis Q3产品收入增长242%,扩大与药厂合作,并投资孵化酶促合成DNA项目。

  Codexis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Codexis2021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3680万美元,比2020年第三季度的1840万美元增长了100%。其中,Codexis的产品收入在2021年第三季度增长了242%,达到2870万美元,产品收入的激增主要源于Codexis酶的销售。第三季度,Codexis也更新了其各个领域新的项目计划:与药厂合作不断;孵化投资酶促DNA合成项目。

  瑞士运动品牌On牵手碳回收明星公司LanzaTech,将碳废物转化为跑鞋零件。

  瑞士运动品牌On牵手碳回收明星公司LanzaTech,将碳废物转化为跑鞋零件。生产的具体过程是在来自钢铁厂等工业基地或垃圾填埋场的一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之前,LanzaTech将其捕获,使其进入获得专利的发酵过程,经过细菌自然转化为液体乙醇,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的酒精生产。

  人造奶领域半月融资超5000万美元,雀巢入局,乳腺生物技术或成为核心竞争力。

  今年5月,瑞士食品行业巨头雀巢发布了一则招聘乳腺发育和泌乳生物学专家的启事,招聘启事中,雀巢表示,该职位位于洛桑研究中心,需要该领域的生物医学背景和实验室研究经验。Biomilq是一家由女性创立的在实验室培育母乳的生物技术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将乳腺上皮细胞(又称泌乳细胞)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扩增后转移到生物反应器中,经牛奶诱导细胞产出母乳。

  Ginkgo联手Synlogic研发高胱氨酸尿症药物,预计2022年进入临床。

  近日,Synlogic和Ginkgo合作开发的第一个产品SYNB1353,是Ginkgo通过高通量筛选在一年内从临床前概念验证推进到候选产品的菌株。可用于治疗包括高胱氨酸尿症(又称同型胱氨酸尿症,HCU)在内的甲硫氨酸代谢疾病。Synlogic将于2021年11月21-2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2021年国际先天性代谢缺陷大会上公布SYNB1353的临床前数据,该公司预计将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SYNB1353的研究性新药(IND)申请,并于2022年开始临床试验。

  DNAScript再获220万美元,新平台一次可生成数百万个寡核苷酸。

  Syntax平台是DNA Script于2020年6月定向发布的一款台式仪器,包括软件和试剂盒,也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酶促技术的台式DNA打印机,该平台为各种规模的实验室提供内部DNA打印,无需使用有毒有机化学品。该自动化仪器可在15分钟内完成设置,并在几小时内生成多达96个可立即用于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寡核苷酸。在Syntax平台成功的基础上打造的新平台,绕过了基因组研究和开发中的寡核苷酸瓶颈,实现在一天之内“高速、多路”同步内部合成高质量的长寡核苷酸。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正序生物、未名拾光、Ginkgo、Biomilq、DNAScript陆续完成多轮融资。

  2021年10月至今,国内外多家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

  (1)国内企业:2021年10月,专注肠道细菌载体基因治疗企业和度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近日,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的最新一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博裕投资共同领投,公司天使轮投资方联新资本、万物资本、红杉中国、泰福资本均参与本轮投资,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利用本轮融资,公司将着重引进拥有技术转化、药物开发生产、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申报、质控经验的产业界资深专家和技术人才,完善公司管理团队;同时,公司将加速推进新型碱基编辑器tBE的产品管线研发和临床转化,并持续聚焦和积极推进研发管线的IND申报与临床研究。近日,合成生物学企业未名拾光已于近期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5000万元,天使轮由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联合领投;Pre-A轮融资由弘毅创投领投、老股东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跟投,全速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医美产品线开展临床试验,GMP厂房建设以及人才招募。

  (2)国外企业:2021年10月,香肠制造商New Age Meats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韩国能源和房地产集团韩华领投,IndieBio、TechU Ventures和Siddhi Capital跟投。细胞工厂Cellibre今天宣布了完成1150万美元超额A系列融资。本轮由梅里达资本控股公司领投,其余投资者还包括公司创始人、投资仅限工业大麻的私募股权公司Entourage Effect Capital、Scott·Gordon、Flatiron Venture Partners、L2V以及Delta Emerald Ventures。Molecular Assemblies宣布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颁发的共计25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第一阶段赠款。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Locus Biosciences宣布获得来自大力神资本(NYSE:HTGC)的2500万美元融资。用于开发更精确的工程噬菌体疗法来对抗各种耐药细菌感染并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Arcaea(Ar-kay-uh)宣布其完成了7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Cascade Investment LLC、Viking Global、CHANEL、Givaudan和Wittington Ventures在内的战略和金融投资者财团。近日,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初创公司Biomilq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比尔盖茨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和丹麦投资者Novo Holdings共同牵头,其它投资方包括Blue Horizon、Spero Ventures、Digitalis Ventures、Alexandria和Gaingels。11月9日,台式酶促DNA合成领域的领导者DNA Script宣布,公司已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资助金220万美元,NIH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与资助机构,这是继其10月26日宣布完成1.65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的又一笔资金,该资金将用于持续开发下一代打印机——以酶促打印合成DNA和RNA,作为他们最近推出的Syntax平台的后续产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秸秆高值利用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丰富的储量和可收集资源量有望解决合成生物学原料获取问题,并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然而,秸秆高值化利用仍面临收、储、运、用四个环节的挑战,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突破。同时,报告分析了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融资情况,并对合成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进行了总结。

秸秆高值利用:解决合成生物学原料瓶颈的关键

目前,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面临原料获取的瓶颈,而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高达8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7亿吨,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传统秸秆利用方式主要为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附加值低,且燃料化利用方式逐渐被禁止。因此,将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等,是解决原料瓶颈,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成生物学技术助力秸秆高值化利用

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秸秆利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例如:

  • 解决抑制物问题: 秸秆中存在大量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抑制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改造微生物,使其耐受或降解这些抑制物,提高发酵效率。
  • 提高杂糖利用率: 传统微生物难以利用秸秆中大量的五碳糖等杂糖,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改造微生物,使其能够高效利用这些杂糖,提高秸秆整体利用率。
  • 开发高效转化途径: 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设计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高效转化为目标产品,提高转化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主要内容

1. 秸秆高值利用是未来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1.1 秸秆的高值利用或解决合成生物学原料获得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利用率不高,主要以低附加值利用为主。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解决生物制造原料问题,并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数据显示,我国秸秆产量稳定在8亿吨/年,可收集资源量占比高达84%,每年约有7亿吨秸秆可用于大规模生物化工生产。

1.2 秸秆高值化利用需要解决收、储、运、用的问题

报告分析了秸秆高值化利用面临的挑战,包括秸秆来源分散、定价机制不完善、储存和运输成本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突破,才能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经济利用。

2. 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企业介绍

本节详细介绍了多家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企业,包括凯赛生物、华熙生物、华恒生物、蓝晶微生物等国内企业,以及Amyris、Ginkgo Bioworks、Zymergen、Codexis等国际企业。报告分别从公司简介、产品、产能、融资情况、最新动向、专利和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展现了不同企业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战略。

3. 合成生物学产学研最新进展

本节总结了合成生物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涵盖蛋白质研究、基因编辑、代谢工程、基因线路和生物元件等多个方面。报告列举了多篇相关论文,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展现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

4. 合成生物学领域政策支持

本节介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合成生物学产业的支持政策,包括鼓励秸秆高值化利用、发展生物制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为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5.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列出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菌种泄露、法律诉讼、生物安全、道德伦理以及下游认证等风险。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秸秆高值利用与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指出秸秆资源的丰富储量有望解决合成生物学原料获取的瓶颈问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合成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和政策支持进行了总结。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为投资者和相关企业提供了参考。 报告数据显示,合成生物学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融资活动频繁,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产业化进程、技术瓶颈以及政策风险等因素仍需关注。 秸秆高值化利用的成功,将极大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06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