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氢能产业深度报告(1):电解槽专题:氢风徐来 百花绽放,朔源而上 千树结果

氢能产业深度报告(1):电解槽专题:氢风徐来 百花绽放,朔源而上 千树结果

研报

氢能产业深度报告(1):电解槽专题:氢风徐来 百花绽放,朔源而上 千树结果

  氢能(气)是可用于化工、冶金、能源、交通等多领域的“终端原料”,是理想的绿电储能媒介。当前国内氢需求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石油炼化以及陶瓷、玻璃制备等传统工业领域,供热与动力用氢占比较低。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这一格局仍将保持。而全球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制氢,低碳氢源(绿氢+蓝氢)占比难以突破1%。在全球降碳减排的趋势下,在传统领域的低碳氢源替代、交通和电力等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崛起的推动下,以及低碳制氢成本的下降,全球低碳氢源用量和产量有望迎来迅速增长,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为低碳氢源的主要构成。   目前全球绿氢推广存在着制氢标准认定、专利壁垒、制氢成本高等障碍。主要氢能参与经济体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均未统一氢能类型的认定标准,而欧盟对制氢绿电认定的要求更高、更严苛。全球氢能专利主要由欧盟与日本主导,美国专利占居前但份额出现下滑,韩国和中国已崭露头角。全球制绿氢的成本存在较大下降空间,而且由于风光资源、产业政策、制氢产业成熟度等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未来跨区绿氢贸易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电解槽是绿氢生产的核心设备,全球电解槽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的主导。据IEA统计,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1.4GW,其中中国与欧洲累计装机量均占30%、美国与加拿大合计占比约10%、其余地区占比约30%。结合各国发布的低碳制氢项目推测,电解槽装机量的上升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全球电解槽累计装机量将在175~420GW之间。全球电解槽装机量在近三年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有望突破2GW,其中中国、欧洲地区的累计电解槽装机量全球领先。   电解槽技术路线包括AWE、PEM、AEM、SOEC等,其中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较高。AWE技术路线的电解槽凭借成本优势装机量大幅领先于其他技术路线。SOEC和AEM处于商业化初期,目前海外技术成熟度优于国内。海外市场SOEC已经进入商业化初中期阶段,国内市场SOEC目前尚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在产业化进程上还与国外存在着较多差距,比如单体系统规模最大为百千瓦级、无法多次启停等。AEM电解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其单体容量、性能瓶颈均尚待验证。全球范围内仅欧美部分厂商率先取得突破。   AWE产业链总体国产化程度较高,PEM产业链核心部件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AWE电解槽产业链的极板、密封垫片、制氢电源等环节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而隔膜属于国产化程度较低的关键零部件。国内装备企业主要使用的PPS隔膜由日本东丽垄断,而新一代的复合隔膜还处于商业化验证阶段。PEM电解槽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和材料,比如PEM用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进口依赖度均较高。国内对于PEM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融资热度较高,东岳未来氢能、科润新材料等企业在国内实现PEM用膜等部件的量产,有望引领国内PEM产业链的国产替代。   全球主要电解槽厂商纷纷计划扩充产能,而且出现风电、光伏、石化、氢燃料电池等企业跨界进军电解槽行业。中国是当前全球电解槽的生产重镇,总体产能规模遥遥领先。据高工氢电,2023年全球电解槽名义产能58GW,其中中国38GW、占比66%,中国电解槽厂商以AWE技术路线为主、约占全球AWE产能的70%左右。欧洲PEM和AWE技术造价相近、两路线并进,装置产能仅次于中国。据BloombergNEF在2024年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24年底国外PEM制氢装备商家的产能将是中国的10倍以上,但我们预计实际落地会低于预期、且低于中国产能投放速度。   1)中国和欧盟的碳中和政策推动国内与海外电解水制氢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电解槽行业供需双旺。   2)国产碱性电解槽的技术成熟度、产品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全面领先世界,资本助力产能释放加速,未来加强出口、抢占海外市场将成为必然选择。因此欧美市场可能短期内担心中国装备企业的竞争而推动贸易保护、关税壁垒,但长期看中外合作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构建海外合作渠道也成为衡量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参考项。但若缺少中国供应链支持则海外市场的成本无法快速降低至可实现“平价制氢”、最终作茧自缚,否则将错过风光配储的绝佳机会。若短期遇到严苛的海外贸易壁垒,相对产能过剩也会带来国内价格体系震荡。   3)中期内主要的氢能应用场景为化工和冶炼行业的灰氢、蓝氢市场绿氢替代和波动能源消纳制氢,氢能交通输运原料供给和民用冷热电联供等场景尚需时日。   4)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均远高于AEM和SOEC技术路线,因此中期内AWE槽与PEM槽优势会扩大。设备采购价格、预期的产能利用率(开机小时数)、运行维护成本等设备制造商可以优化的方面至关重要,而电价因素同样不可忽略。   5)氢能汽车产业大约中期以后会进入蓬勃发展期,同时居民管道气掺氢的比例也会大幅提升,届时对于城市内“分布式”制氢的需求将增加,低成本、小标方的PEM槽或将面临需求增长的临界点。   6)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容量、功率、产氢能耗等与电解槽设备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的指标将持续优化,设备性能将在不断新增的示范项目、商业化项目中持续验证与提高。   7)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但短期内以大型化工/冶炼企业为主的模式会筛选掉产品力不足、研发与服务能力差的企业。   8)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PPS隔膜和复合隔膜的国产化将加速,PEM槽的全氟磺酸酯与PEM膜、贵金属催化剂等上游环节均存在较高对外依赖,产业即将突破、实现快速降本。同时,贸易壁垒预计主要出现在主机环节,上游原材料面临的贸易壁垒压力相对较小。   9)投资主线发展主线:国内示范项目带动电解水装备主机厂发展——>>主机出口、寻求海外合作伙伴——>>国产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材料替代进口——>>国内氢气运营商大发展——>>气体运营商出海、启动全球化布局。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884

  • 发布机构: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7-31

  • 页数:

    6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氢能(气)是可用于化工、冶金、能源、交通等多领域的“终端原料”,是理想的绿电储能媒介。当前国内氢需求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石油炼化以及陶瓷、玻璃制备等传统工业领域,供热与动力用氢占比较低。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这一格局仍将保持。而全球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制氢,低碳氢源(绿氢+蓝氢)占比难以突破1%。在全球降碳减排的趋势下,在传统领域的低碳氢源替代、交通和电力等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崛起的推动下,以及低碳制氢成本的下降,全球低碳氢源用量和产量有望迎来迅速增长,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为低碳氢源的主要构成。

  目前全球绿氢推广存在着制氢标准认定、专利壁垒、制氢成本高等障碍。主要氢能参与经济体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均未统一氢能类型的认定标准,而欧盟对制氢绿电认定的要求更高、更严苛。全球氢能专利主要由欧盟与日本主导,美国专利占居前但份额出现下滑,韩国和中国已崭露头角。全球制绿氢的成本存在较大下降空间,而且由于风光资源、产业政策、制氢产业成熟度等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未来跨区绿氢贸易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电解槽是绿氢生产的核心设备,全球电解槽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的主导。据IEA统计,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1.4GW,其中中国与欧洲累计装机量均占30%、美国与加拿大合计占比约10%、其余地区占比约30%。结合各国发布的低碳制氢项目推测,电解槽装机量的上升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全球电解槽累计装机量将在175~420GW之间。全球电解槽装机量在近三年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有望突破2GW,其中中国、欧洲地区的累计电解槽装机量全球领先。

  电解槽技术路线包括AWE、PEM、AEM、SOEC等,其中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较高。AWE技术路线的电解槽凭借成本优势装机量大幅领先于其他技术路线。SOEC和AEM处于商业化初期,目前海外技术成熟度优于国内。海外市场SOEC已经进入商业化初中期阶段,国内市场SOEC目前尚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在产业化进程上还与国外存在着较多差距,比如单体系统规模最大为百千瓦级、无法多次启停等。AEM电解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其单体容量、性能瓶颈均尚待验证。全球范围内仅欧美部分厂商率先取得突破。

  AWE产业链总体国产化程度较高,PEM产业链核心部件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AWE电解槽产业链的极板、密封垫片、制氢电源等环节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而隔膜属于国产化程度较低的关键零部件。国内装备企业主要使用的PPS隔膜由日本东丽垄断,而新一代的复合隔膜还处于商业化验证阶段。PEM电解槽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和材料,比如PEM用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进口依赖度均较高。国内对于PEM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融资热度较高,东岳未来氢能、科润新材料等企业在国内实现PEM用膜等部件的量产,有望引领国内PEM产业链的国产替代。

  全球主要电解槽厂商纷纷计划扩充产能,而且出现风电、光伏、石化、氢燃料电池等企业跨界进军电解槽行业。中国是当前全球电解槽的生产重镇,总体产能规模遥遥领先。据高工氢电,2023年全球电解槽名义产能58GW,其中中国38GW、占比66%,中国电解槽厂商以AWE技术路线为主、约占全球AWE产能的70%左右。欧洲PEM和AWE技术造价相近、两路线并进,装置产能仅次于中国。据BloombergNEF在2024年发布的最新预测,到2024年底国外PEM制氢装备商家的产能将是中国的10倍以上,但我们预计实际落地会低于预期、且低于中国产能投放速度。

  1)中国和欧盟的碳中和政策推动国内与海外电解水制氢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电解槽行业供需双旺。

  2)国产碱性电解槽的技术成熟度、产品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全面领先世界,资本助力产能释放加速,未来加强出口、抢占海外市场将成为必然选择。因此欧美市场可能短期内担心中国装备企业的竞争而推动贸易保护、关税壁垒,但长期看中外合作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构建海外合作渠道也成为衡量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参考项。但若缺少中国供应链支持则海外市场的成本无法快速降低至可实现“平价制氢”、最终作茧自缚,否则将错过风光配储的绝佳机会。若短期遇到严苛的海外贸易壁垒,相对产能过剩也会带来国内价格体系震荡。

  3)中期内主要的氢能应用场景为化工和冶炼行业的灰氢、蓝氢市场绿氢替代和波动能源消纳制氢,氢能交通输运原料供给和民用冷热电联供等场景尚需时日。

  4)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均远高于AEM和SOEC技术路线,因此中期内AWE槽与PEM槽优势会扩大。设备采购价格、预期的产能利用率(开机小时数)、运行维护成本等设备制造商可以优化的方面至关重要,而电价因素同样不可忽略。

  5)氢能汽车产业大约中期以后会进入蓬勃发展期,同时居民管道气掺氢的比例也会大幅提升,届时对于城市内“分布式”制氢的需求将增加,低成本、小标方的PEM槽或将面临需求增长的临界点。

  6)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容量、功率、产氢能耗等与电解槽设备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的指标将持续优化,设备性能将在不断新增的示范项目、商业化项目中持续验证与提高。

  7)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但短期内以大型化工/冶炼企业为主的模式会筛选掉产品力不足、研发与服务能力差的企业。

  8)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PPS隔膜和复合隔膜的国产化将加速,PEM槽的全氟磺酸酯与PEM膜、贵金属催化剂等上游环节均存在较高对外依赖,产业即将突破、实现快速降本。同时,贸易壁垒预计主要出现在主机环节,上游原材料面临的贸易壁垒压力相对较小。

  9)投资主线发展主线:国内示范项目带动电解水装备主机厂发展——>>主机出口、寻求海外合作伙伴——>>国产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材料替代进口——>>国内氢气运营商大发展——>>气体运营商出海、启动全球化布局。

氢能产业深度报告(1) 2024年7月30日 电解槽专题:氢风徐来 百花绽放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氢能作为理想的绿电储能媒介和多领域“终端原料”,在全球降碳减排的大趋势下,低碳氢源(绿氢+蓝氢)有望迎来迅速增长,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是主要构成。中国电解槽行业供需两旺,国产碱性电解槽技术成熟度、产品稳定性和成本已全面领先世界,未来加强出口、抢占海外市场将成为必然选择。然而,行业发展仍面临制氢标准认定、专利壁垒、制氢成本高等障碍,以及产能过剩的风险。AWE和PEM技术路线在中期内优势将扩大,设备采购价格、产能利用率、运行维护成本等因素至关重要。

主要内容

1. 氢能优势与氢源

1.1 氢的应用:氢能产业链梳理

氢能作为终极能源,应用场景多元,可打通工业、民用能源、交通动力等多领域。氢能产业链包括传统/清洁能源、氢的制/储/运、氢化学反应/能量转换装备、氢应用装备、氢能利用环节。目前,氢能推广的核心逻辑是“成本由谁承担”和“全球/国家碳中和政策”。未来3年内,氢能应用的推广速度排序依次是:工业原材料>工业辅材>民用燃气>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等场景>热电联供>乘用车。

1.2 氢的推广:传统领域与新领域对低碳氢源需求强烈,高成本为氢能推广的三大阻力之一

传统领域与新领域对低碳氢源的需求强烈,但氢能发展面临成本高企、专利壁垒、全球标准认定不同及由此延伸的贸易壁垒三大瓶颈。中国、北美、欧洲等地区的氢气使用量占比高,但绿氢认定标准未统一,可能导致贸易壁垒。未来氢的总需求和制氢减排需求提升后,成本控制将成关键且依赖中国。

1.3 氢的来源:各类制氢技术中绿氢未来降本空间大

氢气制取路径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化工原料制氢、电解水制氢。绿氢降本空间大,但目前全球制绿氢成本普遍偏高。不同地区制绿氢LCOH差异大,将催生绿氢国际贸易的机会。

2. 电解水制氢技术分析

2.1 水电解制氢:四种技术路线对比—AWE和PEM的技术成熟度较高,设备成本是商业化差异的主要根源

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包括AWE、PEM、SOEC、AEM。AWE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快速启停和低电压启动等方面表现不佳。PEM技术电流密度大、氢气纯度高,但成本过高。AEM结合AWE低成本与PEM高效优势,但AEM膜存在稳定性问题。SOEC在高温下制氢效率高,但运行稳定性有待考验。

2.2 电解槽国际专利分布:日欧美总量/AWE/PEM专利数领先,中国AWE电解槽产能布局领先

欧盟、日本在电解槽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表现突出,中国积极扩充电解槽产能、尤其是AWE电解槽产能。

2.3 AWE制氢:技术非常成熟、成本较低,但目前无法适应波动性电源、大标方设备正在全面验证

AWE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技术成熟和成本较低,但能耗、产气纯度和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足。国内AWE技术渊源深厚,产业链已实现国产化并具备成本优势。关键材料基本国产化,隔膜环节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2.4 PEM制氢:技术日渐成熟,设备成本偏高、但更适用于波动电源,规模化降本能力需要验证

PEM电解水技术具有清洁排放、氢气纯度高等优势,但成本过高。PEM制氢构成中全氟磺酸酯质子交换膜、催化剂与膜电极最为关键。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核心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仍较高。

2.5 AEM制氢:结合了AWE和PEM电解槽的优点,制氢成本低、稳定性高,但仍处于研发阶段

AEM电解水技术结合了AWE和PEM的优点,制氢成本低、稳定性高,但仍处于研发阶段。国内与国外存在差距,但都未进入产业化阶段、国内未来引领行业概率大。

2.6 SOEC制氢:与核电等余热充足行业联动可实现高能量效率、低制氢成本,但运行稳定性有待考验

SOEC技术在高温下运行,能量效率高,但运行稳定性有待考验。海外产业化进展快于国内,但距离规模化差距仍然很大。

2.7 电解槽行业:全球需求快速增长,中国需求与供给都成为全球主导力量

全球电解槽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的主导。海外市场PEM占比更高,技术积累、政策驱动与特色需求并存。中国的国内需求由央企领衔,头部集中度高、AWE优势明显。

3. 电解槽行业两大疑问

3.1 电解槽疑问之一:行业格局剧变,全球装备竞争仍“中必胜”?

全球电解槽行业快速增长,中国需求引领全球,国产装备厂家崛起势头明显。AWE槽占据主流,但PEM槽出货量占比逐年提升。国内市场从百花齐放走向“内卷”加剧,原材料即将全面国产化,国产主机再添利器。出口与跨国合作是未来趋势。

3.2 电解槽疑问之二:四大技术路线之争,AWE与PEM谁主沉浮?

AWE与PEM已占绝对主流、竞争激烈,AWE技术在未来5~10年内将保持“主流”角色,PEM也有大的发展机会。设备运行的经济性要求高,AWE制氢经济性优势更明显,但PEM对于绿电和电价更有优势。AWE和PEM电解槽都在持续降本增效趋势,二者的制氢效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AWE设备的成本优势将保持领先。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氢能产业,特别是电解槽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路线、竞争格局和未来趋势。 报告指出,中国在电解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AWE和PEM技术路线在中期内将占据主导地位。 报告强调了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产业链国产化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6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