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4)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疫情防控持续优化,关注医疗器械相关板块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疫情防控持续优化,关注医疗器械相关板块

      医疗器械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2.25%,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1.08%,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3位。截止2022年12月11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19.25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最末,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折价26.05%,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86.53%、45.28%。   全球疫情整体稳定,国内疫情持续。截至2022年12月11日,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超6.49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665万例,全球七日平均新冠新发病例540054例,全球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PICP)为13;目前,全球范围内BA.5仍是主要流行毒株,全球占比70.1%;秋冬季节国内疫情抬头。国内疫情持续,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为主。12月11日全国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8626例(确诊病例2171例,无症状感染者6455例),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   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1)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2)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3)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隔离;(4)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等。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的通知》,该方案在3月发布的试行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冠抗原检测的适用对象、检测流程及频次、试剂保供及储备等要求。   投资建议:此前国内由于出行限制,医疗终端需求减少,随着抗原检测应用普及、落地检取消、无症状患者居家治疗等防控措施的落地,我们认为既往因疫情压制的医疗需求将逐步回升,长期看国内医疗需求增长态势不改,院内手术量(如因疫情后延的择期手术)有望迎来回弹,院外消费医疗也将持续回温。院内需求方面,我们看好与可择期进行的诊疗活动相关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南微医学、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等;短期内,奥密克戎新毒株传染性强,国内疫情传播范围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疫需求继续存在,抗原自测在国内疫情防控优化新阶段下的作用强化,建议关注新冠检测相关公司如诺唯赞、泰林生物、万孚生物等。   风险提示:海内外疫情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2-12-15
    • 医疗器械:冠脉支架接续采购结果公布,中选价格有所提升

      医疗器械:冠脉支架接续采购结果公布,中选价格有所提升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11月29日,国耗联采办公室公布冠脉支架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拟中标价位(含伴随服务费)在730-848元之间,共计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采购周期为3年,,3696家医疗机构参加,医疗机构共填报需求量186.5万个,本次采购中选结果将于2023年1月起执行。   引入兜底机制,中选率及中标价双双提升。本次冠脉支架接续集采与前脊柱耗材国采类似,设置兜底机制,“支架+伴随服务”总价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848元即可中选,大大提高企业中选率,共有19个注册证产品可参与,其中10家企业14个产品拟中选,企业中标率达91%;产品拟中选价格大大提升,平均中选价为818元,较首次集采平均价格676元提升21.01%;国产厂家整体中标价格良好,其中微创医疗拟中标价730-848元,最高中标价提价约43.73%;乐普医疗中标价848元,提价约31.47%;吉威医疗中标价824-845元,最高中标价提价约80.17%,为提价最高产品。   分组报量,量价挂钩,未来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本次集采企业根据产品申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进入A、B、C组,按照量价挂钩要求,三组分别按采购需求量的95%、85%及65%进行分量,中选产品根据排名梯度分配基础量,剩余量则由医疗机构自主分配给A组产品及该医疗机构已填报采购需求量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产品,其中A组产品的量需不低于剩余量的50%。本次分配方案在尊重医疗机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向报价较低的厂家倾斜,保证其维持较高的市占率不变,未来行业行业龙头或将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冠脉支架集采后PCI手术需求得到显著释放,与上一轮集采相比,本次接续采购参加的医疗机构增加40%,支架采购量增加30%,采购规模可观;且本次集采设置兜底价格,企业中标价格较前均有提升,体现集采并非一味低价,相关企业营业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建议关注研发实力较强、产品管线齐全的龙头企业,如乐普医疗、蓝帆医疗、赛诺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PCI手术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2-12-02
    • 常规业务增长良好,盈利水平不断改善

      常规业务增长良好,盈利水平不断改善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08亿元,同比+41.67%;实现归母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46.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14亿元,同比+46.43%。   新冠检测与常规业务增长良好,推动公司营收高增。单看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5亿元,同比+23.20%,环比-4.08%;实现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31.38%,环比+1.59%。分业务来看,2022Q1-Q3,公司医学检验业务实现收入115.50亿元,同比+41.27%;其中大规模新冠筛查贡献收入约31.69亿元。从重点疾病领域来看,公司实体肿瘤诊断、感染性疾病诊断(不含新冠)、神经&临床免疫诊断、血液疾病诊断业务收入分别同比+28.19%、+15.77%、+17.50%、+14.73%。综合来看,公司2022Q1-Q3营收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新冠核酸检测与常规检测业务增长良好。   规模效应+业务结构优化+费用管控成效显现,盈利水平不断改善。受新冠核酸检测价格下降等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81pct至44.82%;受益于规模效应以及高毛利率的特检业务占比提升等,公司常规业务(不含新冠)毛利率同比提升4.65pct至48.61%。受益于规模效应以及费用管控成效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53pct至19.19%。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17pct、1.26pct、0.10pct。综合影响下,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0.51pct至20.77%。受益于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2Q1-Q3,公司44家中心实验室中共有37家实现盈利,亏损实验室亏损额大幅减少。   经营质量不断提高,常规业务增长可期。截止2022年9月底,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74.33亿元,较2022年6月底增长4.70%,低于收入增幅,表明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加快,经营质量提升。2022Q1-Q3,公司特检业务(不含新冠)收入占比达51.50%,来自三级医院(不含新冠)的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79pct至36.78%,公司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展望未来,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化,常规诊疗需求将持续恢复。同时,在特检业务以及高质量客户的带动下,公司常规业务(不含新冠)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2-2024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41/27.87/28.27亿元,EPS分别为6.72/5.97/6.05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1.11/12.52/12.34倍。考虑到:(1)国外可比公司美国控股实验室新冠疫情出现前的2005-2019年的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8.15%、4.45%,PE均值为18.06倍;(2)受新冠检测业务利润贡献减少影响,预计2023-2024年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承压,但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公司常规检测业务有望实现15%-25%的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3)2022年,公司新冠检测业务贡献的利润仍较多;给予公司2022年13-15倍PE,对应的目标价为87.36-100.80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检验样本控制风险,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执业风险,新冠疫情风险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2-10-31
    • 项目需求增加+费用水平下降,推动业绩高增

      项目需求增加+费用水平下降,推动业绩高增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项目需求增加+费用水平下降,推动2022Q3业绩高增。2022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06亿元,同比+59.23%;实现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9.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92亿元,同比+37.20%。单看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2亿元,同比+35.35%,环比+2.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29.02%,环比+7.06%。2022Q3,公司营收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客户需求及新冠肺炎相关的多区域临床试验项目增加;受上年同期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较多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1.56%;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主要因为:(1)营收增加;(2)受业务结构及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4.60pct至40.94%;(3)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32pct至11.04%。   订单增长良好,公司竞争优势凸显。截止2022年9月底,公司合同负债余额为10.00亿元,同比+66.30%,较2022年6月底+21.95%,反映公司订单增长良好。虽然当前医药生物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但公司借助自身的客户优势、项目优势、服务优势以及新兴业务的拓展,仍有望实现良好的订单增速,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助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发布《2022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828名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授予约710.56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约为0.81%,授予价格为69元/股。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设置了两个业绩考核目标,其中业绩考核目标A为:以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3、2023-2024、2024-2025年的净利润累积值分别增长193.00%、266.00%、357.00%,即分别为36.08、45.07、56.28亿元;业绩考核目标B为:以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3、2023-2024、2024-2025年的净利润累积值分别增长160.00%、193.00%、266.00%,即分别为32.02、36.08、45.07亿元。当公司业绩目标完成值X≥业绩考核目标A时,公司层面归属的股票比例为100.00%;当业绩考核目标B≤X<业绩考核目标A时,公司层面归属的股票比例为80.00%;当X<业绩考核目标B时,公司层面归属的股票比例为0.00%。总体来看,公司股权激励考核目标设置相对积极,有助于保障公司业绩较快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2-2024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6.98/33.17/40.35亿元,EPS分别为3.09/3.80/4.62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5.57/20.79/17.09倍。公司估值方面,由于公司股权投资产生的非经常损益金额大(2021年产生非经常性损益16.43亿元)、不确定性高,我们将公司业务拆分为投资业务与临床CRO主营业务进行估值。投资业务部分,截止2022年9月底,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分别为99.00、17.31亿元,考虑到当前医药生物企业二级市场表现、一级市场融资不佳,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以账面余额作为公司投资业务的估值,即投资业务对应的估值为116.31亿元。临床CRO主营业务,预计2022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7亿元,同比增长35.28%,参考公司业绩增速、公司历史估值、同业公司估值,给予临床CRO业务2022年50-55倍PE,该业务对应的估值为833.50-916.85亿元。综合来看,公司2022年的合理市值为949.81-1033.16亿元,对应的目标价格为108.92-118.48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汇率变动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2-10-26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医疗新基建持续铺开,相关板块将陆续受益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医疗新基建持续铺开,相关板块将陆续受益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近两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10.96%,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最末,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10.28%,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截止2022年9月26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16.39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5位,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折价22.75%,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57.21%、21.61%。   全球疫情整体稳定。截至2022年9月25日,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超6.13亿例,全球每日新冠新发病例超27.49万例,每日新增新冠死亡病例611例,维持稳定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地区疫情有抬头趋势;Omicron仍是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占比超99%,截至9月4日,BA.5全球相对患病率最高,为76.6%,其次是BA.4,患病率7.5%;国内疫情逐步稳定,整体向好。9月25日全国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29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04例,新增病例平稳下降,国内疫情局势整体向好。重点省份疫情趋于稳定。   新冠疫情暴露疾病防治短板+当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新基建开始于2020年,系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我国传染病防治、危重症病人治疗资源不足问题凸显。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空间上,东西部医疗资源发展差距大,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沿海地区,结构上,三级医院承担大量医疗行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够充分。   三级医院扩建需求释放,疫情后医院建设加速。疫情前,由于分级诊疗制度限制,三级医院的扩张受到限制。但新冠疫情暴露国内医疗资源不足、建设不够完整的弊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仍显不足,因而疫情后相关部门印发系列政策,鼓励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三级医院基层分院建设:疫情前受到抑制的新医院立项数量压制得到明显的恢复,连续两年创新高。新建医院的交付能够有效扩容医疗器械市场,为行业提供新增量。   投资建议:医疗新基建自2020年开始,逐渐在全国铺开,我们认为医疗新基建是国家医疗系统建设的大趋势,景气度自前端建筑土建向后扩散,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相关企业也将相继受益;同时,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顺应医疗新基建浪潮,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在此背景下,建议关注自主创新、具备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南微医学、惠泰医疗等;我们也看好受益于下游药物研发高景气、国产替代的生命科学上游厂家,如诺唯赞、百普赛斯、纳微科技等,以及受益于消费升级、掌握核心研发技术的消费医疗企业爱博医疗、我武生物等。   风险提示:海内外疫情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2-09-28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报告:奥密克戎疫情来袭,关注新冠抗原检测产业链机会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报告:奥密克戎疫情来袭,关注新冠抗原检测产业链机会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2年3-4月,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10.19%,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分别跑输沪深300、医药生物(申万)1.13、4.03百分点。截至2022年4月18日,医疗器械PE均值为22.85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相对申万医药生物的折价16.70%,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04.49%、65.37%。   海外疫情反复,高传染力Omicron新变种出现,国内疫情高位运行。海外部分地区出现新冠住院、死亡病例数回升,海外各地检出高传染力新冠重组变体“XE”,同时南非报告的Omicron变种BA.4和BA.5序列占比快速攀升,引发对未来疫情的担忧;国内多地散发奥密克戎疫情,预计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运行阶段。   投资建议: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反复、防疫形势严峻背景下,国内系列检测政策助推自主抗原检测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随着抗原检测国内试行方案的发布和抗原检测产品的获批上市,抗原自测试剂未来应用场景将不断增加,试剂生产销售产业链上下游均有望受益,建议关注:(1)上游相关原材料企业,如新冠抗原、抗体供应商诺唯赞、义翘神州、菲鹏生物(暂未上市),红色胶乳羧基微球供应商纳微科技,试剂塑料件供应商昌红科技、拱东医疗,NC膜供应商泰林生物等;(2)渠道能力较强、产品性能领先的中游抗原自测试剂生产商,如万孚生物、东方生物、亚辉龙、热景生物、博拓生物、明德生物、九安医疗等;(3)下游抗原自测试剂销售平台,如线上医疗器械销售平台企业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质量问题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2-04-22
    • 化工行业定期策略:碳中和促进行业格局优化,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化工行业定期策略:碳中和促进行业格局优化,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2021年化工板块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行情,两波行情的高点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上半年行业主要受到需求拉动影响,依靠国内经济复苏以及海外出口拉动,各子板块的整体利润在2季度达到高点。下半年行业则依靠能耗双限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推升了部分高能耗产品的价格和利润,其中氯碱行业受益明显。但随着10月份后,下游房地产企业债务压力加大、地产销售和开工数据加速下滑,上游材料远期需求预期转为悲观,同时国家对“运动式减碳”的纠偏均导致了化工板块行情的结束。   未来化工行业下游需求仍受国内外经济增长压力的影响。出口方面,随着海外产能的逐渐恢复,我国近年两年的出口高增长可能将难以持续。国内需求受地产下行的影响,2022年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2021年在碳中和的大战略下,政府提高了对于高能耗产业项目的审批要求,加强了对高能耗行业产能置换的管理。在此背景下众多石化、基础化工企业的产能建设出现推延,并且部分企业规划的产能出现难以落地的情况,大大减缓了化工行业的产能建设。对于部分能耗较高的产业链环节来说,行业门槛提升,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子板块情况各异,关注景气度恢复与供给侧限制。原油: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原油需求端的恢复确定性要高于供给端,在OPEC减产协议延续的前提下,国际油价中枢有望维持在70-80美元/桶的范围。涤纶长丝:欧美经济逐渐步入稳步恢复阶段,以及海运成本下降,服装出口的增长有望回归到5%左右的增长区间,带动国内上游涤纶需求的景气回升。涤纶产业链由于各环节产能扩张速度的不同,利润有望向下游汇集。纯碱:新能源带来的需求高增长持续性较强,抬升了纯碱长期需求增速的中枢。碳中和背景下,行业门槛提升限制了近年行业的资本开支,在行业供需错配的情况下供给弹性有限,行业本轮景气持续性有望超预期。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投资机会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寻找:1、目前行业景气度处于底部区间,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恢复,行业景气度有望在未来持续回升;2、我国的能源转型趋势确定,清洁能源占比将逐渐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化工行业将受益于能源转型带来的需求拉动;3、在碳中和政策背景下,部分高能耗行业地产能增长受限,龙头企业因规模优势可降低单位碳排放量,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景气度有回升预期的涤纶长丝行业以及受益于新能源需求拉动以及碳中和对新增产能限制的纯碱行业。相关标的包括:桐昆股份(601233.SH)、远兴能源(000683.SZ)、山东海化(000822.SZ)。   风险提示:房地产韧性不及预期,导致上游材料需求超预期下滑;新能源领域需求不及预期,纯碱边际新增需求不及预期;海外经济恢复速度缓慢,导致化线行业景气度回升不及预期。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6页
      2021-12-31
    •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12英寸晶圆相继落地,半导体材料迎来需求高峰期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12英寸晶圆相继落地,半导体材料迎来需求高峰期

      化学制品
        新材料行业指数本周跑输上证综指4.42个百分点。本周(2021.12.20-2021.12.24,下同)新材料行业指数下跌4.81%,跑输上证综指4.42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81个百分点;截止至2021.12.24,近一年新材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33.73%,跑赢上证综指27.21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17.67个百分点。   新材料各细分板块周行情。可降解材料方面,PLA和PBAT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12.24日,PLA平均报价为250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PBAT平均报价为25500元/吨,价格较上周五上涨3.03%。半导体材料方面,截止至12月24日,申万半导体材料指数收盘于9563.02点,环比上周五9906.79点下跌3.74%。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收盘于3932.4点,环比上周五3761.00点上涨4.41%。锂电新材料方面,本周磷酸铁锂报价9.90万元/吨,创历史新高;2021年11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11.57GWh,同比上升145.32%,环比上升37.23%,这是自今年7月份以来,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连续5个月超过三元电池。   新材料板块及个股推荐。给予行业“领先大市”评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1、可降解材料板块。可降解材料是我国政策的热点,目前来说最为成熟并可能大规模推广的是PLA与PBAT材料,建议关注具备PLA丙交酯核心技术的金丹科技和中粮科技,具备PBAT一体化产业链的恒力石化,具备巴斯夫PBAT核心专利的彤程新材。2、半导体材料板块。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议关注上游半导体材料细分板块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我国唯一具备ArF光刻胶生产能力的南大光电,布局半导体光刻胶全产业链的晶瑞股份,以及KrF光刻胶优质企业彤程新材以及国产光刻胶优质公司上海新阳等;电子特气领域的细分头部企业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公司江化微等。3、新能源锂电板块。随着磷酸铁锂装回量占比的回升,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需求将快速上涨,建议关注磷化工相关企业如兴发集团、云图控股、新洋丰、云天化等标的。4、盐湖提锂板块。预计未来我国盐湖提锂主流的技术是吸附法、膜法和萃取法,从当前时点来看,蓝晓科技的吸附法提锂已经在藏格和锦泰中运用且效果较好,重点推荐蓝晓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膜法标的久吾高科和三达膜,萃取法标的新化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造成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1-12-31
    •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磷酸铁锂装车量续创历史新高,碳酸锂价格高企推动盐湖提锂发展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磷酸铁锂装车量续创历史新高,碳酸锂价格高企推动盐湖提锂发展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新 材 料 行 业 指 数 本 周 跑 输 上 证 综 指 1.62 个 百 分 点 。 本 周( 2021.12.06-2021.12.10,下同)新材料行业指数上涨 0.02%,跑输上证综指 1.6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0.36个百分点;截止至 2021.12.10,近一年新材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 65.93%,跑赢上证综指 57.24 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38.41 个百分点。   新材料各细分板块周行情。可降解材料方面, PLA 和 PBAT 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 12.10 日, PLA 平均报价为 25000 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 PBAT 平均报价为 24750 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 半导体材料方面, 截止至 12 月 10 日,申万半导体材料指数收盘于 9944.35 点,环比上周五 10463.26 点下跌 4.96%。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收盘于3914.70 点,环比上周五 3804.5 点上涨 2.90%。 锂电新材料方面, 本周磷酸铁锂报价 9.25 万元/吨,创历史新高; 2021 年 11 月, 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 11.57GWh,同比上升 145.32%,环比上升 37.23%,这是自今年 7 月份以来,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连续 5 个月超过三元电池。   新材料板块及个股推荐。 给予行业“领先大市”评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 1、可降解材料板块。可降解材料是我国政策的热点,目前来说最为成熟并可能大规模推广的是 PLA 与 PBAT 材料,建议关注具备 PLA 丙交酯核心技术的金丹科技和中粮科技,具备PBAT 一体化产业链的恒力石化,具备巴斯夫 PBAT 核心专利的彤程新材。 2、半导体材料板块。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议关注上游半导体材料细分板块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我国唯一具备 ArF 光刻胶生产能力的南大光电,布局半导体光刻胶全产业链的晶瑞股份,以及 KrF 光刻胶优质企业彤程新材以及国产光刻胶优质公司上海新阳等;电子特气领域的细分头部企业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公司江化微等。 3、新能源锂电板块。随着磷酸铁锂装回量占比的回升,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需求将快速上涨,建议关注磷化工相关企业如兴发集团、 云图控股、新洋丰、云天化等标的。 4、盐湖提锂板块。预计未来我国盐湖提锂主流的技术是吸附法、膜法和萃取法,从当前时点来看,蓝晓科技的吸附法提锂已经在藏格和锦泰中运用且效果较好,重点推荐蓝晓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膜法标的久吾高科和三达膜,萃取法标的新化股份。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造成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1-12-14
    •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半导体硅片需求续创历史新高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半导体硅片需求续创历史新高

      化学制品
        新材料行业指数本周跑输上证综指2.59个百分点。本周(2021.11.15-2021.11.19,下同)新材料行业指数下跌1.81%,跑输上证综指2.59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1.40个百分点;截止至2021.11.19,近一年新材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71.04%,跑赢上证综指65.17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41.79个百分点。   新材料各细分板块周行情。可降解材料方面,PLA和PBAT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11.19日,PLA平均报价为250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PBAT平均报价为235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半导体材料方面,本周半导体材料下跌,截止至11月19日,申万半导体材料指数收盘于10670.57点,环比上周五11534.05点下跌7.49%。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收盘于3912.00点,环比上周五3794.50点上涨3.10%。锂电新材料方面,本周磷酸铁锂报价8.80万元/吨,创历史新高;2021年10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8.4GWh,同比上升249.5%,环比下降11.6%,磷酸铁锂电池连续四个月在装车量方面领先于三元电池。   新材料板块及个股推荐。给予行业“领先大市”评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1、可降解材料板块。可降解材料是我国政策的热点,目前来说最为成熟并可能大规模推广的是PLA与PBAT材料,建议关注具备PLA丙交酯核心技术的金丹科技和中粮科技,具备PBAT一体化产业链的恒力石化,具备巴斯夫PBAT核心专利的彤程新材。2、半导体材料板块。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议关注上游半导体材料细分板块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我国唯一具备ArF光刻胶生产能力的南大光电,布局半导体光刻胶全产业链的晶瑞股份,以及KrF光刻胶优质企业彤程新材以及国产光刻胶优质公司上海新阳等;电子特气领域的细分头部企业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公司江化微等。3、新能源锂电板块。随着磷酸铁锂装回量占比的回升,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需求将快速上涨,建议关注磷化工相关企业如兴发集团、云图控股、新洋丰、云天化等标的。4、盐湖提锂板块。预计未来我国盐湖提锂主流的技术是吸附法、膜法和萃取法,从当前时点来看,蓝晓科技的吸附法提锂已经在藏格和锦泰中运用且效果较好,重点推荐蓝晓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膜法标的久吾高科和三达膜,萃取法标的新化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造成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1-11-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