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80)

    • 三代ALK和RET有望成为首款国产产品

      三代ALK和RET有望成为首款国产产品

      个股研报
        首药控股(688197)   推荐逻辑:(1)“2+3”ALK管线深耕贯序治疗,三代ALK二期临床快速推进,二线/三线适应症有望获附条件上市资格,销售峰值有望超14亿元,二代ALK一线/二线适应症2023年上半年有望提交NDA;(2)SY-5007已获附条件上市资格,有望成为首个国产RET抑制剂,销售峰值预期近14亿元;(3)具备优异自主研发能力,三代ALK、RET等多款新药跻身国产第一梯队。   SY-3505有望成为首款国产三代ALK抑制剂,SY-707(二代ALK)NDA在即。三代ALK抑制剂SY-3505处于二期临床阶段,正在申请附条件获批上市资格,对各类ALK突变肿瘤细胞均显示较好的抑瘤效果,且有较好的透血脑屏障性质,为后续拓展脑部肿瘤适应症提供了可能性,有望成为首款国产三代ALK抑制剂,测算其国内二线销售峰值约9.4亿元,一线销售峰值约5.1亿元,DCF估值为29.6亿元。二代ALK抑制剂SY-707即将提交NDA,已有临床数据显示出不输同类竞品的临床结果,同时表现出优于同类竞品的安全性,测算其国内一、二线销售峰值约为4亿元,DCF估值为10.7亿元。   SY-5007已获附条件获批上市资格,有望成为首个国产选择性RET抑制剂。SY-5007针对不同RET蛋白状态肿瘤细胞均显示出良好的药理活性,但对RET阴性细胞不起抑制作用,兼顾活性和选择性。毒理实验又显示出优秀的安全性和毒性/有效性窗口。SY-5007在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已获CDE批准的附条件上市资格,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二期关键临床试验已经启动,有望成为首个国产选择性RET抑制剂,甲状腺癌适应症也已进入二期临床,测算其肺癌和甲状腺癌适应症国内销售峰值分别为3.6、10.4亿元,DCF估值为28.5亿元。   丰富在研管线彰显优异自主研发能力,多款新药跻身国产第一梯队。公司已获国家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7个,其中1个新药申报上市、1个新药完成临床Ⅲ期、5个新药进入临床Ⅱ期、10个新药进入临床I期。不仅包含热门成熟靶点,如ALK抑制剂、BTK抑制剂,也包含新星靶点,如“不限癌种”靶点RET抑制剂SY-5007,泛肿瘤靶点WEE1抑制剂SY-4835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02、0.96、1.5亿元。考虑公司早期开发实力强劲,临床能力不断提升,首款新药SY-707提交上市申请在即,SY-3505和SY-5007蓄势待发,给予公司2023年85倍PS,对应目标价约55.1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2-16
    • 医药行业2022年度血制品批签发:静丙、因子类产品签发批次增长较快

      医药行业2022年度血制品批签发:静丙、因子类产品签发批次增长较快

      医药商业
        分品种来看,人血白蛋白:2022年批签发总量为4216批(-1%),其中国产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总量为1544批(+4%),占比为37%;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总量为2672批(-3%),占比为63%;2022Q4批签发1179批(+0%),其中国产人白获批385批(+7%),占比为33%,进口人白获批794批(-2%),占比为67%。免疫球蛋白:2022年静丙批签发总量为1066批(+11%),其他品种如狂免、破免、肌丙分别签发120批(-25%)、176批(+21%)、17批(-43%);2022Q4静丙批签发317批(+22%);其他品种如狂免15批(-59%)、破免47批(+27%)、免疫球蛋白7批(-30%)。凝血因子类:2022年凝血因子VIII获批395批(+12%)、PCC获批258批(+15%)、纤原获批299批(+29%);2022Q4凝血因子VIII获批76批(-12%)、PCC获批35批(-31%)、纤原64批(-7%)。   分公司来看,双林生物:2022年度共5个品种获批。人白获批66批(+2%),静丙获批40批(-17%),狂免获批6批(-54%),破免获批13批(+8%),凝血因子VIII获批32批(+357%)。派斯菲科:2022年度共5个品种获批。人白获批47批(-8%),静丙获批36批(-29%),狂免获批1批(+0%),纤原获批72批(+300%),破免获批7批(+133%)。华兰生物:2022年度共9个品种获批。人白获批183批(+8%),静丙获批128批(+2%),狂免获批32批(+23%),破免获批52批(+11%),凝血因子VIII获批87批(+10%),PCC获批84批(-13%),纤原获批52批(+37%)。天坛生物:2022年度共8个品种获批。人白获批395批(+21%),静丙获批287批(+9%),破免获批28批(+100%),凝血因子VIII获批17批(+21%),PCC获批29批(+107%),狂免获批5批(-29%)。卫光生物:2022年度共7个品种获批。人白获批38批(-43%),静丙获批34批(-24%),狂免获批7批(+40%),纤原获批8批(+167%)。博雅生物:2022年度共6个品种获批。人白获批117批(-4%),静丙获批64批(+10%),狂免获批9批(+200%),免疫球蛋白获批5批(-17%),纤原获批67批(+0%),PCC获批72批(+71%)。   投资建议: 建议重点关注派林生物(000403.SZ)、华兰生物(002007.SZ)、天坛生物(600161.SH)、卫光生物(002880.SZ),其他相关标的:博雅生物(300294.SZ)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新品种研发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8页
      2023-02-16
    • 2023年2月第二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C5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2023年2月第二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C5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化学制药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7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8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2023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NMPA批准上市。开拓药业、众生药业等处于三期临床。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3年2月第二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10个股上涨,50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永泰生物-B(8.27%)、和誉-B(7.69%)、加科思-B(5.07%)。跌幅前三为腾盛博药-B(-24.18%)、基石药业-B(-19.74%)、云顶新耀-B(-16.44%)。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下跌1.48%,跑赢沪深300指数2.34pp,生物医药下跌1.42%。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5.66%,跑赢沪深300指7.33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2.79%。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4.38%,跑输恒生指数2.21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6.03%。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上涨1.39%,跑输恒生指数2.68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上涨5.33%。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2月国内3款新药获批上市,2款新增适应症;本周国内2款新药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2月美国4款新药获批上市。   2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2月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C5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2月7日,罗氏宣布其珂罗利单抗(crovalimab)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两项III期研究(COMMODORE1和COMMODORE2)达到了主要终点。罗氏表示,基于此结果将向监管机构提交珂罗利单抗的上市申请。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4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2起。Abbott收购CardiovascularSystems,CSI的产品将支持雅培为外周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的能力;昊海生物科技(06826)拟1.4亿元收购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20%股权持股增至80%;诺娜生物将为MythicTherapeutics提供其专有的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转基因小鼠平台和抗体生成服务,作为MythicTherapeutics专有的FateControl™抗体工程方法的输入,以产生用于各种癌症的下一代ADC;亚虹医药宣布与ReviR共同开发基于AI+RNA技术路线的肿瘤创新疗法。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2-14
    • 医疗创新器械-内窥镜行业专题:核心三问,内窥镜技术趋势图谱和投资机会

      医疗创新器械-内窥镜行业专题:核心三问,内窥镜技术趋势图谱和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
        前言与三问:电子内窥镜设备在微创手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生传输清晰的患者体内影像,便于术中观察、病灶导航、以及诊疗操作。以镜体是否弯曲和进入人体的方式可以将内窥镜分为硬镜和软镜。一方面,作为高端医疗设备,国内内镜市场无论软硬镜,均长期被海外巨头把持。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国产设备并从注册端到采购端均有所倾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内窥镜赛道能否成为下一个国产替代的前期价值洼地?”本篇报告将重点围绕内窥镜产业三大核心问题来做解读:1)技术层面,软硬镜设备的技术趋势以及国产龙头的技术水平如何?2)市场层面,行业驱动力以及软硬镜市场分别规模几许?3)海外复盘,战略上的启示以及国产内窥镜设备制造企业后续将如何成长?   技术趋势篇:逐步突破技术封锁,向国产替代迈进。硬镜和软镜的技术侧重点略有不同。硬镜上游同质化严重,中游整机厂商相对更加注重内镜的摄像系统。核心技术侧重点集中在荧光、3D、4K这些软硬件集成下的图像处理功能。整体硬镜技术趋势主要集中在1)图像传感器方面,CMOS逐步取代CCD,为国产替代奠定基础;2)AIISP图像信号处理方面,AI+图像处理分析会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3)荧光内镜方面,荧光处理系统是全球性的技术迭代趋势,国内有望迎来龙头品牌;4)镜体方面,硬镜镜体的技术壁垒在于光学工艺和精密制造。进口厂家凭借先发优势,对镜体和摄像系统达到了全面覆盖。国产目前还以少数科室为主,正在加速实现全品类覆盖;5)整机方面,加速研发和差异化创新将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国产整体性价比显著,创新图像处理技术可提升整机议价能力。软镜产业链比硬镜更为复杂,涉及多模块和零部件的自主制造。核心技术侧重点集中在超声、放大、电子染色技术等图像处理功能以及镜体操控的灵活性。整体软镜技术趋势主要集中在1)图像处理器方面,国产电子染色技术已突破NBI专利垄断;2)放大方面,国产开立、澳华逐步缩小与进口的差距;3)一次性软镜是未来器械创新的确定性方向,国产厂商加速布局;4)超声助力精准诊疗,国产具备核心竞争力;5)镜体方面,软镜镜体趋势上追求极致操控性,进口与国产品牌之间的隐形差距凸显。此外,进口比国产的镜体覆盖面更广,国产品牌也正在加速覆盖;6)整机方面,国产性能逐步追赶进口,性价比显著,未来预计将持续放量增长。国产硬镜和软镜都在追求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在技术上进行差异化创新以加速国产替代化进程。   市场格局篇:百亿级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内窥镜市场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出厂端)为250亿元左右,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中国市场也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内窥镜第二大市场。主要驱动力来自1)我国政策鼓励国产设备,从注册到采购端均有倾斜;2)微创大时代加速来临,拉动内窥镜上游制造企业规模增长;3)早筛渗透率的提升,激发中高端内镜整体需求;4)分级诊疗政策推升基层医院设备需求+内镜医生需求。此外,我们搭建量价模型,根据各级医院数量、微创渗透率、科室平均配置硬镜数量、单台主机配备镜体数量、主机及镜体的单价、更换周期以及国产化率的假设,测算2030年中国硬镜市场有望超过120亿元。根据软镜渗透率及一些假设,测算2030年中国软镜市场同样有望超过120亿元。从竞争格局角度,硬镜和软镜2021年国产化率分别为15%和8%。目前在行业发展初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未来看好国产替代空间,大浪淘沙优中选优。   海外复盘:成长之路启示与估值探究。奥林巴斯、史塞克、卡尔史托斯(未上市)分别为三家国际内窥镜巨头。2021年内窥镜业务体量奥林巴斯和史塞克分别为61和21亿美元。三家各有所长:奥林巴斯主攻软镜,硬镜也有涉猎。史塞克主攻硬镜,硬镜占其总营收的13%。卡尔史托斯主攻硬镜,软镜占比较少。通过复盘比较,我们认为国产企业可以从以下5点探寻成长方向:   1)建立产品梯队:高端打开口碑+中低端高性价比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2)以创新方案解决临床痛点:关注客户需求,通过并购和持续性研发投入保持产品生命力   3)强大服务网络以带动销售:全球范围内开设培训站点,通过培训医生增加产品粘性   4)国际化出海打开增量市场:率先进入新兴市场与医生建立信任关系   5)加大直销提升收入:份额上升后可加大直销客户通过经常性收入提升客户黏性   对硬镜而言,国内海泰新光远期尚不足以对标史塞克21亿美元的营收,故从国内市场需求端出发,测算企业远期总营收,再分业务线分部进行可比估值。经测算,如果海泰新光远期硬镜收入做到45亿元左右,那么估值上限在250亿元左右(PS:5.4x左右)。如果能够维持63%左右毛利率、40%左右净利率,那么预计公司估值可以达到700亿元左右(PE:39.5x左右)。   对软镜而言,国内开立医疗远期尚不足以对标奥林巴斯49亿美元的软镜营收,故从国内市场需求端出发,测算企业远期总营收,再分业务线分部进行可比估值。经测算,如果企业远期软镜收入做到25亿元左右,那么来自软镜部分的估值上限在85亿元左右(PS:3.5x左右)。如果能够维持68%左右毛利率、17%左右净利率,那么预计公司软镜业务部分的估值可以达到110亿元左右(PE:26.5x左右)。加上其他的业务线的估值,整体远期估值预计在300-500亿。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标的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和海泰新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出海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2页
      2023-02-13
    • 医药行业周报:精选创新药械个股

      医药行业周报:精选创新药械个股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65%,跑赢沪深300指数0.2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3。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5.89%,跑输沪深300指数0.1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0。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33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4.5%(-0.96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6.5%(-0.72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5.2%(+0.17pp)。医药子行业来看,其他生物制品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2%,其次是医疗耗材、体外诊断,涨幅分别为1.6%和1.2%。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其他生物制品,上涨幅度为15.3%。   围绕创新主线精选个股。本周创新驱动个股继续领涨医药板块。近年来我国创新药治疗领域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广度均有提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政策方面,本周国家医保局表态辅助生殖技术将被逐步纳入医保,我们看好未来辅助生殖行业持续扩容。展望2023年,我们看好三条投资主线: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弹性组合:盟科药业(688373)、海创药业(688302)、迈得医疗(688310)、祥生医疗(688358)。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科济药业(2171)、微创机器人-B(2252)、海吉亚医疗(6078)、锦欣生殖(1951)、启明医疗-B(2500)、药明生物(2269)、君实生物(1877)。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我武生物(300357)、爱美客(300896)、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本周科创板组合:百济神州(688235)、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奥浦迈(688293)、康希诺(688185)、华大智造(688114)、诺唯赞(688105)、爱博医疗(68805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新冠疫情爆发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页
      2023-02-13
    • 耐药菌抗生素独树一帜,本土创新引领全球市场

      耐药菌抗生素独树一帜,本土创新引领全球市场

      个股研报
        盟科药业(688373)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抗生素耐药日益严峻,超级抗生素价值凸显。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如不采取行动2050年抗菌药耐药性将造成1000万人死亡。盟科药业聚焦多重耐药菌抗生素领域,核心产品具备全球价值。2)康替唑胺于2021年获批上市并通过医保谈判,其安全性优于利奈唑胺。公司于2022年3月启动MRX-4序贯康替唑胺片治疗的全球多中心临床,有望于2026年完成。预计国内峰值销售额(康替唑胺及MRX-4)有望超过20亿元。3)2020年中国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总治疗天数为4690万天。MRX-8系公司开发的下一代多黏菌素类药物,目前处于Ⅰ期临床研究阶段。临床前数据证明其可以显著降低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盟科药业聚焦多重耐药菌抗生素领域,核心产品具备全球价值。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如不采取行动,2050年抗菌药耐药性将造成1000万人死亡,超过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数。盟科药业聚焦抗多重耐药菌药物领域,核心产品康替唑胺(MRX-I)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MRX-4已启动序贯康替唑胺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MRX-8现处于美国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康替唑胺及MRX-4:临床价值明确,市场空间广阔。康替唑胺是新一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于2021年上市并获纳入医保。MRX-4系基于康替唑胺的水溶性前药,已开发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康替唑胺安全性优于利奈唑胺,我们预计其在血液科、ICU、呼吸科等多个科室及相关适应症的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峰值销售额(康替唑胺及MRX-4)有望超过20亿元。公司于2022年3月启动MRX-4序贯康替唑胺片治疗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该研究计划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约50个中心纳入约700例受试者,有望于2026年完成。我们预计上述产品海外峰值销售额有望超过30亿人民币。   MRX-8具备差异化设计,有望改善多黏菌素类的肾毒性风险。革兰阴性菌临床检出占全部细菌的2/3,相关抗菌药物使用量空间广阔。2020年中国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总治疗天数为4690万天。MRX-8系公司开发的下一代多黏菌素类药物,目前处于Ⅰ期临床研究阶段。临床前数据证明其可以显著降低肾毒性和神经毒性,有望改善现有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在安全性方面的不足。公司后续管线包括硼烷类抗生素MRX-5、截短侧耳素MRX-7等,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4.5亿元、-2.8亿元。我们选取行业中与公司业务最为相近百利天恒、益方生物、迪哲医药,上述公司2023年平均PS为85倍。盟科药业产品临床价值明确,出海预期较高,成长确定性强。FCFF估值法测算公司绝对估值,每股内在价值约为14.13元。按照PS估值法,给予公司2023年85倍PS,对应目标价12.9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临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商业化销售收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02-10
    • 化工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掘金新技术,挖宝新材料

      化工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掘金新技术,挖宝新材料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市场通常将化工归类为大宗原材料行业,缺乏长期增长的优质赛道,这主要由于过去化工行业依靠规模扩张,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我们认为,化工优质赛道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市场面向全球,竞争格局稳定,盈利确定性高的特点。凭借多年的研发创新,国内化工行业正由大规模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部分新技术、新材料已处于技术突破前夕,有望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   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的实施对化工行业供给端带来长期影响,推动化工产业向工艺低碳化和产品高端化转型。行业准入壁垒加高,低效产能退出将成常态化,具备环保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在全球高通胀和宏观需求走弱背景下,化工行业部分传统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回落,但以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兴领域需求仍在快速扩张,将会为相关化工新材料行业创造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板块及相关标的:   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旨在以煤炭生产石油基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且能够有效降低对石化原料的进口依赖度,具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相关标的:华鲁恒升(600426.SH)、宝丰能源(600989.SH)。   合成生物学:以合成生物学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具有成本和环保优势,平台型企业通过不断扩充产品矩阵实现高增长,相关标的:华恒生物(688639.SH)。   MDI:MDI生产工艺壁垒高,行业寡头格局稳固,长期将保持高盈利,相关标的:万华化学(600309.SH)。   气凝胶:气凝胶隔热性能优异,在电池安全与节能降耗领域潜力巨大,相关标的:晨光新材(605399.SH)。   碳纤维:未来全球碳纤维新增供给主要来自国内,碳纤维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多领域发展下消费量持续高增,相关标的:中复神鹰(688295.SH)。   分子筛:分子筛全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国内市场空间巨大,相关标的:中触媒(688267.SH)、建龙微纳(688357.SH)。   涤纶车用丝:全球汽车行业复苏,安全类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并且具有较高的认证壁垒,全球化布局企业受益,相关标的:海利得(002206.SZ)。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在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安全生产事故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02-09
    • PROTAC和氘代技术先锋,首款新药NDA在即

      PROTAC和氘代技术先锋,首款新药NDA在即

      个股研报
        海创药业(688302)   推荐逻辑:(1)潜在BIC品种德恩鲁胺后线适应症即将提交NDA,一线适应症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入组中,国内潜在销售峰值超28亿。(2)HP518等PROTAC分子有望解决前列腺癌耐药问题,HP518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治疗耐药前列腺癌的口服PROTAC分子。(3)PROTAC和氘代前沿技术平台支撑持续自主创新能力,5款PROTAC产品和3款氘代产品正在加速推进,值得期待。   德恩鲁胺后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预计2023上半年提交NDA,一线适应症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入组中。德恩鲁胺是恩扎卢胺的氘代药物,后线治疗mCRPC适应症预计2023上半年提交NDA,预期于2024年上半年获批上市。一线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2022年初启动,正在入组中。横向对比恩扎卢胺试验数据,德恩鲁胺有效性更高,80mg德恩鲁胺与160mg恩扎卢胺疗效相当,病人依从性更好;安全性更好,已有临床受试者中尚未有癫痫发生;且德恩鲁胺化合物专利将于2032年到期,有效期更长。测算其国内后线和一线适应症销售峰值分别为8.8亿元、20.2亿元,DCF估值为59.9亿元。   HP518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治疗耐药前列腺癌的口服PROTAC分子,海外一期临床入组中。HP518对野生型AR及对恩扎卢胺耐药的变异AR有很高的降解活性,既能降解野生型AR又能降解突变的AR,有望解决前列腺癌耐药性问题。目前HP518正在进行澳大利亚I期临床,2022年12月IND又获FDA受理。公司将首先开发针对AR突变的mCRPC二/三线治疗,再扩展到前线治疗。   PROTAC和氘代前沿技术平台支撑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优质在研管线加速推进。公司在研管线已有10项产品,9项为自研新药。氘代产品除德恩鲁胺外,治疗胰腺癌和多种实体癌的HP530正在申报IND,治疗NASH的HP515正在临床前阶段。PROTAC平台除了HP518,HC-X029、HC-X037也针对耐药前列腺癌正在临床前阶段,针对KRAS突变癌症的HC-X035预计2023年提交IND,HC-X038也尚在临床前阶段。另外,潜在更安全有效的抗高尿酸血症/痛风URAT1抑制剂HP501即将进入三期临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0、1.6亿元。考虑海创药业研发实力强劲,氘代和PROTAC技术平台实力出众,首款创新药德恩鲁胺提交上市申请在即,DCF估值法测算公司管线估值及金融资产价值总计约为77亿元,对应目标价77.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研制产品获批及投产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2-08
    • 2023年2月第一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HIF-PH研发概况)

      2023年2月第一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HIF-PH研发概况)

      化学制药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7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8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2023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NMPA批准上市。开拓药业、众生药业等处于三期临床。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3年1月第三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36个股上涨,25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腾盛博药-B(44.79%)、永泰生物-B(40.73%)、加科思-B(32.28%)。跌幅前三为君实生物-U(-9.89%)、再鼎医药-SB(-7.77%)、云顶新耀-B(-7.43%)。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下跌1.93%,跑输沪深300指数0.97pp,生物医药下跌3.64%。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5.76%,跑赢沪深300指4.99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0.05%。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4.50%,跑赢恒生指数0.03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2.69%。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上涨5.72%,跑赢恒生指数0.26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上涨10.07%。本周XBI指数上涨0.11%,近6个月XBI指数累计下跌5.52%。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2月国内1款新药获批上市,2款新增适应症。本周国内1款新药获批上市,2款新增适应症。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2月美国2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美国2款新药获批上市。2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2月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HIF-PH研发概况   全球首个上市的HIF-PHI类药物是阿斯利康/FibroGen的罗沙司他,目前已在中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获批用于治疗非透析依赖(NDD)和透析依赖(DD)成人慢性肾性贫血。全球已有6款用于慢性肾病贫血的HIF-PHI类药物上市,而国内上市的仅有罗沙司他。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HIF-PH药物共15款,其中批准上市6款,Ⅱ期临床5款,I期临床4款。中国处于临床阶段的HIF-PH药物共9款,其中批准上市1款,申请上市1款,Ⅲ期临床1款,Ⅱ期临床2款,I期临床2款,申请临床2款。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14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3起。Karuna宣布为Goldfinch的研究性TRPC4/5候选产品签署独家全球许可协议;Daewoong与CSP就在大中华区开发与商业推广Bersiporocin签署协议;unique和ApicBio签署了APB-102的全球许可协议,APB-102是一种临床阶段的基因疗法,用于治疗SOD1突变引起的ALS患者;Toni宣布收购Healion.的临床前传染病投资组合;Purple通过收购Immunorizon及其用于治疗癌症的三特异性抗体组合,扩大了一流治疗药物的管道;MDAnderson和FederationBio宣布合作开发新型微生物组治疗免疫治疗耐药癌症患者;OrbitDiscovery和EndevicaBio进入多靶点合作,推进恶病质疗法的开发;蓝水疫苗宣布与AbVacc合作,共同开发新型猴痘和马尔堡疫苗候选;X-Chem与Kymera扩大现有合作伙伴关系;Hillstream签署独家选择协议,推进下一代抗muc1-c药物治疗耐药癌症;Ymmunobio与名古屋大学签署NPTXR抗体转让协议;挚盟医药与葛兰素史克就TLR8激动剂项目签署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奎伦特公司与TB联盟宣布独家授权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Telacebec(Q203);中国药科大学举行一类新药TCIC-001合作开发与国际注册签约仪式。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2-06
    •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看好创新主线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看好创新主线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 1.15%,跑输沪深 300指数 0.2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7。2023 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 6.58%,跑输沪深300 指数 0.39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17。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 26.48 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88.4%(-3.07pp),相对剔除银行 后全 部 A 股溢 价率 为 37.2%(-2.77pp),相 对沪 深 300 溢 价率 为135.1%(-0.42pp)。医药子行业来看,体外诊断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 2.5%,其次是医疗耗材、原料药,涨幅分别为 0.2%和 0.1%。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医疗研发外包,上涨幅度为 13.9%。   持续看好创新主线。本周医药板块涨幅较大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创新疫苗等领域。2月 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布 48个配方颗粒国家标准,预计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国标持续扩容,行业发展有望加速。2022Q4以来,医药板块市场关注度有所升温。截至 2022 年末,全市场公募基金医药行业持仓占比约为 11.6%,较 2022年 Q3有所回升。展望 2023年,我们看好三条投资主线:确定性之 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 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科济药业(2171)、微创机器人-B(2252)、海吉亚医疗(6078)、锦欣生殖(1951)、启明医疗-B(2500)、药明生物(2269)、君实生物(1877)。   本周弹性组合:迈得医疗(688310)、寿仙谷(603896)、祥生医疗(688358)、上海医药(601607)、福瑞股份(300049)、贝达药业(300558)、三诺生物(300298)、美好医疗(301363)、普门科技(688389)、欧林生物(688319)。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我武生物(300357)、爱美客(300896)、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本周科创板组合:百济神州(688235)、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奥浦迈(688293)、康希诺(688185)、华大智造(688114)、诺唯赞(688105)、爱博医疗(68805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新冠疫情爆发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6页
      2023-02-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