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306)

    • 业绩短期承压,推出股权激励彰显潜力

      业绩短期承压,推出股权激励彰显潜力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期间实现收入5.7亿元,同比-64.7%,实现归母净利润-8109万元,同比-113.2%,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120.5%。   上半年业绩短期承压。分季度来看,2023Q1/Q2分别实现收入3/2.7亿元,分别同比-69%/-5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2/3047万元,Q2亏损环比收缩。23H1销售毛利率72.3%,同比下降1.8pp。费用率方面,23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8%/20.3%/30.1%,同比分别提升27.2/13.5/20.4pp,费用率提升主要系2023年新冠收入退坡影响公司整体收入。   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彰显高质量增长潜力。近期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781人,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850万股,授予价格为14.14元/股。本次激励计划对2023-2025年设置业绩考核目标,即公司2023年营收不低于12.5亿元,2023年、2024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28.00亿元;2023年、2024年、2025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47.50亿元。根据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拟首次授予784.1万股公司股票,对应2023-2026年摊销成本分别为1655、5618、2230、804万元。我们认为公司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管理层对未来高质量成长的信心,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利好公司长远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0.05元、0.58元、1.05元,对应2024-2025年估值分别为46倍、26倍。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需求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9-11
    • 二季度业绩稳健增长,多元业务持续融合

      二季度业绩稳健增长,多元业务持续融合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86.8亿元(+8.9%);实现归母净利润 5.1亿元(+2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亿元(+26.9%);2023Q2 公司实现收入 42.4亿元(+6.8%),实现归母净利润 2.7亿元(+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13%)。   医保资质门店数量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争取达标门店的医保资质申报,持续提升医保资质门店占比。截至 2023H1 末,直营门店数量 9569家,2023H1 公司新增门店 531 家,搬迁门店 103 家,关闭门店 65 家,净增 363家。云南门店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达到 5269家。截至 2023H1末,公司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 9023家,较上年年末净增加 569家医保门店,同比上年同期净增加 942 家医保门店,同比增加 4.4%。2023 年1-6 月公司医保刷卡销售占总销售的 43.8%。   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深化,运营效率不断提高。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零售总销售额达到 3.8亿元,其中 O2O业务完成销售 3.1亿元,B2C业务完成销售 7397万元,形成以 O2O业务为主线,自营平台为辅的电商业务布局。截至 2023H1,公司 B2C业务已开通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所有主流 B2C平台,专注优化用户服务链及供应链搭建,实现集团级的供应链高效利用。   业务多元化跨界成效大。1)个护美妆业务:2023 年上半年公司打造新零售业务新模式新窗口,增加年轻消费群体进店频次,提升会员开发力度,带动门店全品类销售增长,其中销售贡献主要集中在云南(占比 85%),省外发展空间广阔。2)彩票代销业务:截至 2023H1 末,彩票销售 2852万元,同比增长 192.1%,公司在云南、广西、山西、海南、贵州、重庆、天津等多个省市地区开通销售点两千多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9/13.8/16.2 亿元,分别同增 17.5%/16.3%/17.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增门店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11
    • 海外产品梯队健全,应用领域全面拓宽

      海外产品梯队健全,应用领域全面拓宽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2.96亿元(+29.8%),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47.8%),实现扣非归母1.10亿元(+48.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36亿元(+187.7%)。23H1已完成22年积压订单的出货,公司恢复疫后正常营运水平。   23H1业绩表现稳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2Q4因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未完成发货的库存,在23H1完成了出货。23H1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主要系:1)汇兑收益增加;2)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3)海外业务稳健增长。分季度看,2023Q1/Q2单季度收入1.65/1.31亿元(+64.6%/+2.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0.59亿元(+111.3%/+16.8%),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0.59亿元(+113.8%/+16.7%)。23Q1因递延受益,业绩显著提升。23Q2营收同比增速相较平缓,系22Q2业绩大幅提速造成的基数较高且销售进入淡季所致。从盈利能力看,23H1毛利率为60.2%(+0.7pp),主要系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四费率18.8%(-6.1pp),其中销售、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9pp、4.1pp。从现金流量净额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36亿元(+187.7%),主要系:1)23H1货款收回金额增加;2)22年战略性储备芯片等电子物料,导致23H1采购规模下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亿元(+115.4%),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到期收回金额增加所致。   海外市场全面打造“SonoFamily”,产品梯队健全。公司前瞻布局多系列超声产品,包含全新推车彩超SonoMax、便携笔记本彩超SonoAir、掌上超声SonoEye、自建云平台SonoAI,其中便携小型化、智能化是公司的差异化优势。1)AI全方面赋能:人工智能云平台SonoAI已广泛搭载高端推车和便携产品线。2)SonoEye补基层短板:SonoEye掌超已推出5个系列,凭借便携、小型化的特点助力基层医疗市场下沉。3)SonoAir、SonoMax提高端水平:轻薄笔记本彩超SonoAir是便携产品线的重磅新品,自22年底从德国推向市场,现已获批FDA上市欧洲、拉美、北美、中东等地区。SonoMax今年首次在全球亮相,性价比相较Xbit更具优势。未来公司将围绕以“SonoMax、SonoAir和Xbit系列发力高端市场,SonoEye掌超赋能基层高质量诊疗”为工作重心,提高公司超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加大营销力度,拓宽应用领域。1)23H1公司举办多场学术推广活动和超声系列专题培训,并积极推进公众号、视频号等品牌运营推广。海外市场销售人员、展会差旅费增加。因此,23H1销售费用达到0.28亿元,同比增长18.6%。2)此外,公司积极拓展超声在医美、兽用和航空医疗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南美、欧洲是公司布局医美领域最大的市场,未来SonoAir有望逐步替代掌超进入医美市场,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回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超声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之一,以便携超为差异化特色。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1、2.6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升级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9-11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中报落地,业绩分化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中报落地,业绩分化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降 2.29%,跑输沪深 300指数 0.9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9。 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降 13.42%,跑输沪深300 指数 10.02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 25 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80.49%(-0.16pp),相对剔除银行后 全 部 A 股 溢 价 率 为 31.70%(+0.07pp), 相 对 沪 深 300 溢 价 率 为127.67%(+0.21pp)。 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疫苗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0.9%,其次是医院,涨幅为 0.2%。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血液制品,涨幅为-2.6%。   医药中报业绩分化,看好医药底部机会。 我们选取了 309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 2023H1收入总额 11225亿元( +11.7%);归母净利润 1084亿元( +6.3%);扣非归母净利润 1002亿元( +6.3%),分别占申万医药全成分比例是: 88.3%、 103.8%、 108.6% ,主要剔除了在 2020-2023H1 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以及 2022 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3H1 收入总额 10676 亿元( +12.9%),归母净利润总额 956.2 亿元( +11.4%)。总体来看,医药 2023 年中报业绩持续分化。医药行业持仓仍处于低配状态,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展望 2023年下半年,我们看好“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中特估”三条医药投资主线。   本周组合: 赛诺医疗( 688108)、福瑞股份( 300049)、普门科技( 688389)、三诺生物( 300298)、祥生医疗( 688358)、贝达药业( 300558)、卫光生物( 002880)、马应龙( 600993)、柳药集团( 603368)、重药控股( 000950)。   本周科创板组合: 首药控股( 688197)、泽璟制药 -U( 688266)、海创药业( 688302)、心脉医疗( 688016)、澳华内镜( 688212)、荣昌生物( 688331)、亚虹医药( 688176)、迈得医疗( 688310)、欧林生物( 688319)、百克生物( 688276)。   本周稳健组合: 恒瑞医药( 600276)、爱尔眼科 ( 300015)、华厦眼科 ( 301267)、云南白药( 000538)、同仁堂( 600085)、太极集团( 600129)、华润三九( 000999)、上海医药( 601607)、大参林( 603233)、通策医疗( 600763)。   本周港股组合: 瑞尔集团( 6639)、科伦博泰( 6990)、和黄医药( 0013)、康方生物-B ( 9926)、基石药业-B ( 2616)、诺辉健康( 6606)、亚盛医药-B ( 6855)、先声药业( 2096)、科济药业-B( 2171)、微创机器人-B( 2252)。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3-09-11
    • 国产发光的点灯人,逆风出海的追光者

      国产发光的点灯人,逆风出海的追光者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化学发光正当时,集采利好国产替代。百亿发光市场长期被外资龙头占据,IVD集采将助力国产替代步伐,利好国内IVD龙头。2)23H1海外端收入增速超过30%,中大型机占比提升至55%(+21pp)。随着仪器装机提速和后续试剂放量,海外将成为第二条成长曲线。3)化学发光试剂布局完善,小分子夹心法与质谱结果相关性达0.98,助力差异化检测。   化学发光正当时,集采利好国产替代。免疫诊断是我国体外诊断(IVD)市场最大的细分赛道,2017年市场规模为184亿元,预计2022年达到445亿元,CAGR为19.3%。其中化学发光以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稳定的特点成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占比约90%)。化学发光市场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利好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厂商,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公司试剂毛利率接近90%,位于行内前端水平且检测种类齐全,在集采中处于优势地位。   海外中高速装机提速,有望打造第二条成长曲线。公司拥有全类型测速的化学发光仪器,满足海外客户对低、中、高速各类检测需求,2017-2022年海外新增装机量高速增长,CAGR为36.3%。随着X系列上市海外和8家海外子公司的设立,中大型仪器占比逐年升高,21H1、22H1和23H1中大型机占比分别为18%、34%和55%,仪器结构逐渐向中大型机转移。23H1海外端收入为6.5亿元(+31.6%),占比达到34.8%,随着仪器装机和后续试剂发力,海外端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条成长曲线。   化学发光试剂布局完善,小分子夹心法助力差异化检测。公司拥有国内获批最多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截至2023H1已获批国内化学发光检测试剂158个(223个注册证),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等各类检测项目,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需求。2017年公司布局小分子夹心法,攻克临床上免疫竞争法检测小分子难的痛点,与质谱检测相关性达到0.98,助力在小分子检测领域“弯道超车”海外龙头。现已获批25-OHVitaminD、E2、ALD等多个小分子夹心法试剂。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国产替代和海外放量两条线对公司业绩的催化作用,未来盈利能力提升可期。综合以上假设测算,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收为40/52/68亿元,同增31%/30%/30%。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21/28亿元,同增25%/29%/30%,对应PE估值为29/23/17倍。采用相对估值法,给予公司2024年28倍估值,对应目标价76.1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及监管政策风险;海外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9-11
    • 23H1业绩符合预期,常规业务复苏态势明显

      23H1业绩符合预期,常规业务复苏态势明显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中报, 总营收 184.8 亿元(+20.3%),归母净利润 64.4 亿元(+21.8%),扣非归母净利润 63.4 亿元(+20.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44.8 亿元(+10%)。   23H1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 分季度看, 2022Q1/Q2/Q3/Q4/2023Q1/Q2单季度收入 59.4/84.1/79.4/70.7/83.6/101.1亿元(+20.1%/+20.2%/+20.1%/+20.3%/+20.5%/+20.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1/31.8/28.2/15.0/25.7/38.7 亿元(+22.7%/+21%/+21.4%/+12.4%/+22.1%/+21.6%), 常规业务复苏态势明显延续稳健增长,符合预期。从盈利能力看, 23H1毛利率 65.6%,营业成本无较大变动,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 四费率 26.6%,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31.7%,主要系持续加强全球营销及服务网络建设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 28.6%,无重大变化;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156.1%,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化所致;研发费用同比上升 40%,主要系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所致。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增速显著提高,多因素拉动业绩快速增长。 分业务线看:1) 生命信息与支持收入 86.7 亿元(+28.0%),国内增速约为 46%,海外增速约为 6%。从去年 12月份至今年 2月份,国内市场 ICU病房建设显著提速,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 PMLS 一季度增长超过 60%。截至 23年上半年, 医疗新基建待执行商机仍有 230 亿元。 2) 体外诊断收入 59.7 亿元(+16.2%),国内增速约为 17%,海外增速约为 13%。今年 3 月份以来,国内试剂消耗伴随着诊疗量恢复而显著复苏,推动 IVD 二季度增长约 38%。上半年化学发光增长约 16%, 自 3 月份以来,得益于国内常规门急诊、体检、手术等诊疗活动的迅速恢复,国内体外诊断试剂消耗也随之显著复苏,并且血球 BC-7500系列、化学发光 CL-8000i、生化 BS-2800M、凝血 CX-9000、 TLA 流水线等仪器获得了亮眼的装机表现,其中 BC-7500 系列装机超过 1000 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国内血球市场第一的行业地位。 今年 7 月底, 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形式收购 DiaSys Diagnostic Systems 75%的股权, 改善化学发光等海外体外诊断业务的供应链平台,加强海外本地化生产、仓储、物流、服务等能力建设。3) 医学影像收入为 37亿元(+13.4%),国内增速约为 10%,海外增速约为 16%。今年 3 月份以来,国内超声采购伴随着诊疗量恢复而显著复苏,推动影像二季度增长约 36%,上半年超声增长约 18%。但是考虑到后续外部环境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预计超声条线收入增速将会放缓。 分区域看: 国内市场收入 117.8亿元(+27.0%),海外市场收入 66.9 亿元(+10.1%)。海外市场二季度显著提速,其中欧洲、 ROW 二季度增长均超过 20%。美国市场上半年虽然同比持平,但连续两年 CAGR 为增长 17%。   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不断。 23H1 公司研发费用 20.4 亿元(+40.1%),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尤其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 其中公司加速拓展“瑞智联”生态系统在院内的应用场景。基于公司在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等多产品的布局和优势,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床旁所有设备数据,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助力大数据科研。目前瑞智联生态系统实现签单医院数量累计超过 500家(其中 23H1新增超过 200 家),发展迅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9.8、 144.7、 171.4 亿元, 对应 EPS 为 9.88、 11.94、 14.13元,对应 PE 为 27、 23、 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9-11
    • 2023年9月第一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AGT靶点RNAi疗法研发概况)

      2023年9月第一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AGT靶点RNAi疗法研发概况)

      生物制品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7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2023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NMPA批准上市,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2023年3月附条件获批上市。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3年9月第一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10个股上涨,50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德琪医药-B(5.79%)、贝达药业(3.06%)、先声药业(2.62%)。跌幅前三为三叶草生物-B(-24.58%)、开拓药业-B(-10.92%)、海创药业-U(-9.57%)。   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下跌2.28%,跑输沪深300指数0.92pp,生物医药下跌2.75%。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73%,跑赢沪深300指数3.64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14.68%。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1.97%,跑输恒生指数0.99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3.04%。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6.16%,跑输恒生指数9.83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11.61%。   本周XBI指数下跌2.99%,近6个月XBI指数累计上涨0.43%。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9月国内4款新药获批上市,2项新增适应症获批上市,本周国内2款新药获批上市,1项新增适应症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9月美国1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美国1款新药获批上市。9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9月日本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AGT靶点RNAi疗法研发概况   9月7日,罗氏和Alnylam共同宣布,靶向肝脏表达血管紧张素原(AGT)的在研RNAi疗法Zilebesiran的II期KARDIA-1研究达到主要终点。研究显示,在第3个月时,Zilebesiran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降幅达到临床显著水平,300mg和600mg剂量组的降幅均超过15mmHg(p<0.0001)。该研究还达到了关键的次要终点,SBP在6个月内持续下降,支持每季度或每半年给药一次。此外,该研究还表明,Zilebesiran能在6个月内有效、持久地降低血清AGT水平,同时还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AGT靶点的RNAi疗法共1款,处于II期临床。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18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3起。Nurix宣布与Seagen进行战略合作,结合行业领先的靶向蛋白降解和抗体-药物偶联技术,推进创新的新型癌症治疗。Idorsia重新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权利。JourneyMedicalCorporation与MaruhoCo.,Ltd.签订Qbrexza®在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独家授权协议。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9-11
    • 23H1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管线不断丰富

      23H1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管线不断丰富

      个股研报
        伟思医疗(68858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2.2亿元(+63.9%),实现归母净利润7056万元(+84.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34万元(+141.6%)。剔除股份支付和所得税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91万元(+94.1%)。23H1业绩复苏明显。   23H1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分季度看,23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96/1.24亿元(+76.6%/+55.3%),逐季回暖态势明显,基石业务全面恢复,磁刺激产品增长强劲。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4亿元(+76.9%/+90.5%)。从盈利能力看,23H1全年毛利率71.4%,四费率41.8%,销售净利率32.1%(+3.58pp),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基石业务(精神,康复,盆底)未来预计将维持高景气度。此外,公司23H1推行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彰显公司对业绩未来增长的信心。   磁刺激类产品增长强劲,基石业务全面复苏。分业务看,公司致力于三大康复领域:盆底及产后康复、精神康复、神经康复。盆底及康复总占比约在40%,精神及神经总占比约在50%,医美及泌尿总占比在10%。23年上半年,公司二代盆底功能磁产品顺利拿证上市,将生物反馈与被动刺激高效融合,有望打造继“Glazer评估”与“磁电联合治疗”之后,盆底康复治疗领域第三次产品革命。在精神康复领域,经颅磁刺激仪完成了迭代升级上市,二代经颅磁刺激仪(精康专用)具备多通道、深浅自由组合等多项竞争优势,治疗效果和精准性提升显著。分产品看,磁刺激产品2023H1收入大幅增加,约为0.98亿元(+76.5%),增速强劲;电刺激产品收入约为0.3亿元(+15.4%);电生理产品收入约为0.3亿元(+41.2%),耗材及配件实现营收约0.3亿元(+35.1%),均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此外,公司以并购和孵化等方式培育新兴业务。除康复机器人外,公司医美业务三块能量源矩阵产品丰富,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多应用场景。竞争格局良好,未来将主打进口替代逻辑。   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夯实中长期竞争力。公司布局多元赛道,磁刺激、激光射频、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新兴产品均推进顺利:公司塑形磁产品今年3月已完成FDA510K注册拿证,正在进行国内注册;顺利取得高频电灼仪二类医疗注册证与半导体激光三类医疗注册证,皮秒激光治疗仪也在注册过程中;已形成覆盖上下肢较为全面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此外,公司也推出了原有产品上的迭代产品,二代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二代经颅磁刺激仪、二代团体生物反馈仪均取得良好市场反馈与销售表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7、2.3、2.9亿元,对应EPS为2.42、3.37、4.27元,对应PE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11
    • 23Q2业绩承压,订单交付受到短期波动

      23Q2业绩承压,订单交付受到短期波动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2.7亿元(+36.5%),实现归母净利润8933万元(+11.9%),利润受股份支付影响较大,剔除后归母净利润增速约为31%   23Q2业绩承压,订单交付受到短期波动。2023H1医用内筑镜收入2.1亿元(+46.3%),收入占比79%;光学产品收入0.6亿元(+7.3%),收入占比21%。其中2023Q2较2023Q1环比下降约20%,整体增速放缓,系史塞克1788推广有所延迟,其中摄像及供应链环节为推迟上市的主要原因。预计1788机型大批量推广上市将在2023Q4,在此前后,公司新订单预计将会落实及在手订单的交付亦将会回归正轨。   海外:与史塞克合作进一步加深,行业BETA效应明显。公司深度绑定史塞克后形成规模效应,业绩驶入快车道。荧光替代白光全球行业超势明显,公司迎来行业红利期。公司掌握底层光学设计及光学制造,研发能力首届一指。2023年下半年,海泰新光将重点落实针对美国市场的新一代宫腔镜试生产,为明年量产做好准备。   国内:布局内销多品类镜体,研发创新厚积薄发。针对2023年下半年的战略规划,公司将重点落实:1)完成关节镜、宫腔镜、腹腔镜的国内注册并以此扩大国内市场内镜的销售;2)开发鼻笑镜、神经内镜等小镜种;3)完成二代4K荧光内筑镜系统的国内注册:4)开发3D内疑镜摄像系统:5)建立起内镜系统的全国经销渠道:6)完成用于集合杆菌筛查的细胞自动扫描仪开发和注册:7)持续开发工业激光、口扫以及显微镜系列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光学产品业务:8)开发消费级别的掌静脉模组和终端产品,扩大掌静脉产品适应面。   整机逐步形成产品梯队未来可期,摄像系统进步明显。行业超势即将进入多技术融合阶段,即荧光+4K+3D等多技术的归元合一。从整机业务线来看,1)公司4K除雾荧光整机已于2023年2月获得产品内注册,此款机型未来除了作为自有品牌销售,预计也将与史塞克达成合作于三甲医院进行投放:2)二代荧光整机预计9月底有望获批上市。产品通过三条渠道布局国内市场,即将进入放量期。二代荧光整机摄像系统自研,成像效果及稳定性进步明显:3)整机产品梯队初见维形,3D摄像系统已完成原理样机,预计23年将开始进一步研发,此外多品类整机也在陆续布局。   盈利预测和评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9、2.6、3.1亿元。作为国内硬镜龙头,未来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推广或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9-10
    • 23H1常规业务稳健,多渠道协同助力业绩增长

      23H1常规业务稳健,多渠道协同助力业绩增长

      个股研报
        振德医疗(60330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收入23.1亿元(-16.7%),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1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亿元(-21.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亿元(+48.4%)。   23H1常规业务步入稳态。23H1营业收入较22H1减少,主要因疫情封控结束,公司隔离防护用品销售收入下降至4.9亿元,同比下降59.4%。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公司常规业务H1收入为18.2亿(+16.5%),常规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分季度看2023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13/10.1亿元(+2.8%/-33.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9亿元(+30.9%/-43.1%),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8亿元(+40.8%/-55.1%)。受国内对防疫类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和外汇亏损影响,23Q2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随着国内外恢复常态化运营、医院端医疗活动复苏,预期下半年公司业绩会陆续好转。23H1毛利率为34.7%(+1.5pp),主要因1)基础护理、手术感控、造口业务线毛利率均有提升;2)原材料成本呈下降趋势所致。   隔离防护用品随疫情回落,海内外常规业务逐步发力。分业务看,23H1基础护理收入5.7亿元(+11.6%),维持稳健增长趋势;手术感控收入7.5亿元(+33.2%),主要因2022年12月收购的英国子公司RocialleHealthcare拓展了海外渠道所致;压力治疗与固定收入2.1亿元(-9%);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收入2.5亿元(+39%),主要因公司原有现代伤口护理产品实现高增长,叠加上海亚澳并表所致;感控防护收入5.2亿元(-59.1%),主要因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其中隔离防护用品收入下降至4.9亿元,同比减少59.4%。剔除疫情产品后,常规业务收入为18.2亿元(+16.5%)。分区域看,23H1国内收入11.7亿元(-35%),剔除隔离防护用品收入6.8亿元(+11.2%);海外收入11.4亿元(+17.6%),剔除隔离防护用品收入11.32亿元(+20.4%)。   多渠道协同提高市场覆盖率。从渠道端来看,1)国内围绕医院、药房、电商进行渠道拓展,23H1医院端新增1000家覆盖医院(合计覆盖医院数量达到8000多家)其中包括三甲医院1100多家、县级人民医院600家。零售端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新增药店覆盖超1万家(合计12万余家药店门店),连锁药房终端覆盖率超20%;电商平台粉丝量达835万人。国内剔除隔离防护用品收入6.8亿元(+11.2%),其中医院端业务收入4.3亿元(+6.2%),线上+线下零售端业务收入2.2亿元(+32.5%),主要因2023年1、2月份受疫情影响波及,医院端需求释放不完全,而零售端尤其是电商业务几乎不受疫情影响。2)海外销售主要采取OEM/ODM模式,公司已与多个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未来将重点拓展现有客户的销售品类和合作份额。   并购加速“国内产线丰富+海外渠道拓展”。2021年底公司成立BD团队收购并购新标的,不断丰富外延项目和拓展销售渠道。1)国内补充产品:2023年4月,收购江苏因倍思,将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产品补充至理疗产品线。2)海外渠道拓展:2022年底公司通过收购英国子公司RocialleHealthcareLimited整合社区医疗配送资源,提升市场渠道覆盖和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9、7.4、8.8亿元,参考可比公司2024年的平均估值18倍PE,目标价49.8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开拓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9-1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