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45)

    • APL-1702 NDA在即,期待商业化放量

      APL-1702 NDA在即,期待商业化放量

      个股研报
        亚虹医药(6881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75.3万元,研发投入3.6亿元(+49.5%),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约23.3亿元,资金储备充足。   APL-1702Ⅲ期临床达到主要研究终点,NDA在即。APL-1702(希维她)是集药物和器械为一体的光动力治疗产品。APL-1702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在主要疗效终点方面,APL-1702治疗组的应答率较安慰剂对照组的应答率提高了89.4%(41.1%vs.21.7%,p=0.0001),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APL-1702的上市申请,并积极准备与美国FDA讨论在美国市场上市的Ⅲ期临床方案。   APL-1202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MIBC取得积极的有效性信号。   APL-1202(唯施可)是全球首个在抗肿瘤领域进入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MetAP2抑制剂,APL-1202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Ⅱ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积极,pCR率相较于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组大幅提升。APL-1202联合替雷利珠单抗预计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读出Ⅱ期试验的顶线数据。同时,公司计划在中国晚期膀胱癌人群中开展APL-1202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   加强泌尿生殖领域产品协同,成立妇女健康事业部推动APL-1702的营销。公司围绕泌尿生殖领域、乳腺癌引入培唑帕尼片(商品名:迪派特)和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商品名:欧优比®),两款药物均为口服片剂,服用方便,且已纳入医保报销。迪派特、欧优比®分别于2023年10月及2023年12月上市并开始销售,至报告期末取得928.9万元销售额的成绩。成立妇女健康事业部,以专注于做好APL-1702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和扩大在妇女健康领域的管线,更好地满足妇女健康患者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盈利预测:随着APL-1702、APL-1706和仿制药的落地及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3.7和6.2亿元。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核心品种商业化进展或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4-22
    •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底部个股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底部个股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7%,跑输沪深300指数3.6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9。2024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5.7%,跑输沪深300指数18.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8.6%(-3.2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3%(-1.6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17%(-6.6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是血液制品,上涨4.5%。   4月15日晚,彭博新闻稿提及欧盟将调动国际采购工具IPI,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启动调查,以消除对中国政府政策不公平地偏向国内供应商的担忧。此项调查可能导致欧盟限制中国参与其招标,进而影响国产品牌在欧盟地区的销售。整体来看,欧盟启动IPI调查我国医疗器械事件影响有限,主要因:1)国内供应商包括“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2)IPI措施试用场所有限,需要达到触发条件;3)国产公司欧洲销售收入占比小,渠道多元化,能进一步分散政策的不利影响。   正值年报/一季报密集披露期。本周发布年报/一季报的生物医药个股中,【2023年】1)归母净利润增速40%+:天士力(+505.34%)、ST中珠(+56.97%)、翔宇医疗(+81.03%)、佐力药业(+40.27%)、通化金马(+45.71%)、中关村(+223.24%)、誉衡药业(+141.31%)、康恩贝(+65.19%)、英特集团(+130.09%)、贝达药业(+139.33%)、赛隆药业(+125.55%)等;2)归母净利润增速30%-40%:祥生医疗(+38.29%)等;3)归母净利润增速20-30%:信邦制药(+28.02%)、奇正藏药(+22.99%)、三博脑科(+23.31%)、美康生物(+29.23%)、灵康药业(+22.65%)等。【2024Q1】1)归母净利润增速40%+:锦波生物(+97.65%~144.16%)、英诺特(+171.44%)、华海药业(+50%~65%)、花园生物(+76.41%)、宣泰医药(+201%)、诺唯赞(+109%~111%)、迪瑞医疗(+56.73%)、佐力药业(+46.14%)、海思科(+219.86%)、百克生物(+229.50%)、贝达药业(+90.95%)等;2)归母净利润增速30%-40%:安图生物(+33.93%)等;3)归母净利润增速20-30%:济川药业(+24.90%)、片仔癀(+26.61%)等。   重申2024年年度策略,在海外宏观降息预期下,叠加政策、估值、基本面三个维度,我们判断,医药板块仍有结构性机会。1)创新+出海仍是我们延续看好的思路。2)医疗反腐后,关注院内医疗刚性需求。3)正值年报密集披露期,关注“低估值+业绩反转”个股。此外,我们判断,今年减肥药和AI医疗仍有主题投资性机会。   推荐组合:马应龙(600993)、亿帆医药(002019)、恩华药业(002262)、长春高新(000661)、山东药玻(600529)、三诺生物(300298)、华润三九(000999)、上海医药(601607)。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上海莱士(002252)、太极集团(600129)、新产业(300832)、科伦药业(002422)、云南白药(000538)、济川药业(600566)。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春立医疗(688236)、泽璟制药-U(688266)、赛诺医疗(688108)、澳华内镜(688212)、普门科技(688389)。   港股组合:和黄医药(0013)、爱康医疗(1789)、康方生物(9926)、科伦博泰生物-B(6990)、康诺亚-B(2162)、信达生物(1801)、先声药业(2096)。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   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4-22
    • 贝福替尼有望快速放量,创新管线稳步推进

      贝福替尼有望快速放量,创新管线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投资要点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3.35%),归母净利润3.48亿元(+139.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3亿元(+768.85%)。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38.40),归母净利润0.98亿元(+90.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亿元(+390.39%)。   贝福替尼有望快速放量,恩莎替尼一线NDA获FDA受理。2023年,赛美纳二线治疗适应症、一线治疗适应症、伏美纳获批上市,公司上市产品达到5款,其中4款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赛美纳二线治疗适应症和伏美纳肾癌适应症为首次纳入医保;贝美纳一线适应症NDA获美国FDA受理;公司自研的CDK4/6抑制剂BPI-16350“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HR+/HER2-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的Ⅲ期临床于2023年4月完成受试者入组。   战略合作成果显著,禾元生物重组人白、伏美纳眼科适应症值得期待。伏美纳眼科适应症境外授权项目EYP1901Ⅱ期临床数据良好,新型治疗方案显示出有竞争力的治疗潜力;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美国FDA受理。2023年5月,公司与C4s签署《许可与合作协议》,以1000万美元首付款取得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开发、制造和商业化CFT8919的独家权利,并可获得前述区域以外约定比例的销售提成;以2500万美元认购C4T增发的556.8万股普通股。2024年2月,公司战略投资项目禾元生物顺利完成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中的Ⅲ期临床。   早期临床稳步推进,EGFR/C-MET双抗联用贝福替尼有潜力成为EGFR阳性NSCLC一线治疗。2023年初至今,10个候选药物/适应症IND获批。自研的TEAD抑制剂BPI-460372获中美双批准进入临床,赛美纳术后辅助适应症IND于2月获批并于3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其他包括MCLA-129和赛美纳联合用药“用于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拟用于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适应症”、CFT8919片“拟用于EGFR突变的局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HIF-2α抑制剂BPI-452080、首个自研大分子BPB-101双抗、CD73核苷酶抑制剂BPI-472372、Pan-EGFR抑制剂BPI-520105、IDH1/IDH2双抑制剂BPI-221351的IND均获得NMPA批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5.8亿元、7.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3、26、20倍。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保持稳健,新产品恩沙替尼贡献增量,在研管线顺利推进,贝福替尼等新药上市贡献未来业绩增量。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展低于预期、已上市产品销售低于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4-22
    • 2024年一季报点评:短期经营压力,全球布局明确

      2024年一季报点评:短期经营压力,全球布局明确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滑9.5%。   国内收入下滑,海外带动增长。1、分品类看,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5.4%)、4亿元(-17.6%)。2、分区域看,国内、国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4.5%)、13.7亿元(+16.7%)。国内经营仍有压力,国外增速相对领先。公司经营面向全球,在国内、全球酵母市占率分别约55%、18%,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海外子公司扩产逐步落地,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份额。   盈利能力承压。1、一季度毛利率24.7%,同比下滑0.7pp。新榨季糖蜜及能源价格整体下降,且公司已积极攻关自产水解糖工艺,原料端压力减缓。2、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4.8%,同比下降0.4pp;管理费用率3.7%,同比增加0.4pp;研发费用率4.1%,同比增加0.3pp;财务费用率0.6%,同比增加0.2pp,主要由于利息费用增加。3、一季度净利率9.5%,同比下降1.4pp。   产能稳步推进,成本企稳下降。1、产能方面,公司为全球最大的YE供应商和第二大酵母供应商,酵母总产能37万吨,在全球13个城市拥有生产基地,产能稳步推进。2、成本方面,随着自产水解糖代替糖蜜比例提升,成本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可打破发酵原料不足对产能扩张的限制。此外,埃及、俄罗斯公司扩建可进一步发挥海外成本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5.5亿元、18.1亿元,EPS分别为1.55元、1.78元、2.09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9倍、17倍、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汇率或大幅波动;产能建设进度或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2
    • 业绩符合预期,超声内镜双轮驱动逻辑未变

      业绩符合预期,超声内镜双轮驱动逻辑未变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23年实现营收 21.2亿元(+20.3%),实现归母净利润 4.5 亿元(+22.9%),实现扣非归母 4.4 亿元(+29.5%)。23 年收入端符合预期。   业绩符合预期,超声内镜双轮驱动逻辑未变。分季度看,2023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 4.7/5.7/4.2/6.5亿元(+27.6%/+22.7%/+2.1%/+27.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3/0.5/1.3 亿元(+171.1/+8.8%/-32.6%/+7.6%)。23H2 随着国内医疗反腐升级,给超声业务线的招投标带来较大影响,对内窥镜影响较小。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 69.4%(+2.5pp),主要系高端机型占比提升以及三级医院装机占比提升。此外,外汇收益带来约 1.6pp 正向影响。整体来看盈利能力有所上升。从费用率方面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7%/6.1%/18.1%/-2.1%。销售费用率 23年增加 0.7pp,系 2023年加大人员投入,持续布局新产业。管理费用率+0.5pp,23 年股份支付约 4000W。研发费用率-0.5pp。财务费用率-0.4pp。整体来看,全年收入端业绩符合预期,费用率控制也较为平稳。   23 年超声业务稳健增长,医用内窥镜业务持续高增。超声收入约 12.2 亿(+13.3%),医用内窥镜收入约 8.5亿(+39%)。1)超声业务线:海外超声增速大于国内超声增速,国内超声由于 23H2 需求受到医疗反腐压制,增速有所放缓,但 23超声条线增速仍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4年预计 H1超声仍有医疗反腐压力,但逐步转好。另外,24H2预计受到医疗设备依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利好,将会有需求提振;2)医用内窥镜:主要分为软镜及硬镜两部分。软镜业务线国内增速高于海外,外科硬镜目前在国内起步,陆续配备人员中。预计未来海外将逐步发力。未来公司将大力发展微创外科硬镜业务,新一期的股权激励也针对国内硬镜收入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研发助力创新升级,产品迭代更为迅速。在 2023年 12月,公司的中心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评审,并获得了 CNAS 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国家认可实验室之一。从产品角度具体来看,在超声领域,公司推出了新一代高端彩超平台 S80/P80系列,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高端超声领域的竞争力。在消化与呼吸内镜领域,公司推出了 HD-580 系列内镜,相比HD-550 系列内镜,该产品在图像质量和临床细节表现上有大幅提升,公司软镜产品在"镜体操控+图像质量"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微创外科领域,公司的 SV-M4K100 系列硬镜获得了认证,并启动了多个外科研发新项目,逐渐形成了外科科室的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了在外科领域产品系统化的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 24-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5.9、7.7、9.7亿元。考虑到公司未来几年的稳健增长,首次覆盖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新产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4-22
    • 2024年一季报点评:24Q1业绩超预期,期待美瞳业务发展

      2024年一季报点评:24Q1业绩超预期,期待美瞳业务发展

      个股研报
        爱博医疗(688050)   投资要点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和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1亿元(+63.6%),归母净利润1.0亿元(+31.3%),扣非后约0.99亿元(+31.7%)。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9.5亿元(+64.1%),归母净利润3亿元,(+30.6%),扣非后约2.9亿元(+39%)。   23年业绩符合预期,24Q1业绩亮眼。公司2023年收入增速64.1%,净利润增速25.9%,业绩符合预期。24Q1收入增速63.6%,净利润增速28.8%。手术类产品方面,人工晶状体收入同比增长41.7%,其中,境外人工晶状体收入同比增长127.9%。视光类产品中,角膜塑形镜收入同比增长26.1%。离焦镜收入同比增长247.3%。收入端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3年毛利率76.0%,较去年同期下降8.8pp,归母净利率32%,较去年同期下降8.2pp。24Q1毛利率36.4%,较去年同期下降7.9pp,归母净利率33.2%,较去年同期下降8.2pp。由于产品结构调整所致,预计随着美瞳产品产能爬坡利润率提升,公司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研发投入加大,销售费用增加。2023、2024Q1研发费用分别为9364.4万元(+42%)、2100.9万元(+3.6%)。研发费用加大主要由研发材料费及检验与试验费、研发人员薪酬等增长所致。费用率方面,公司2023、2024Q1销售费用率为19.3%和15.3%,均较去年同期增长0.64pp。销售费用率增加主要系宣传推广费、运费增加所致。   隐形眼镜业务板块扩张,后续持续提升产线效率。2023年公司隐形眼镜收入1.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4%。公司布局隐形眼镜领域多年,通过并购天眼医药、福建优你康、美悦瞳快速提升产能、拓展隐形眼镜市场,并加大了新产品推广力度和品牌营销活动。目前彩片产线处于满产状态,并依托公司研发优势持续提升产线效率。蓬莱生产基地产能尚在逐步释放。隐形眼镜战略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随着产能提升,利润将得到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3.93元、5.02元、6.65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5倍、28倍、21倍。公司后续储备产品管线丰富,预计2024年美瞳产品释放产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4-22
    • 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持续加强源头创新

      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持续加强源头创新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8.20亿元(+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02亿元(+10.14%),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1.41亿元(+21.46%)。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98亿元(+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9亿元(+10.48%),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4亿元(+18.06%)。   业绩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84.55%(+0.94pp);净利率18.75%(+0.82pp),利润率稳步提升。费用率管控良好,研发费用率21.71%(-1.26pp),销售费用率33.2%(-1.34pp),管理费用率10.59%(-0.25pp)。   创新成果持续获批,创新药收入拉动整体业绩稳健增长。仿制药集采的影响逐步减弱,创新药收入拉动整体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106.37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22.1%。第二批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及降价等因素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7.02亿元,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销售额同比减少9.11亿元。2023年创新成果持续落地:   新药获批上市:3款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4款2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获批上市。公司已累计在国内获批上市15款1类创新药。   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卡瑞利珠单抗的第9个适应症及阿帕替尼的第3个适应症(二者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第3个适应症(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第2个适应症(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一线治疗HR阳性、HER2阴性局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第2个适应症(用于2-6周岁儿童全麻手术前的镇静/抗焦虑)。   上市申请:共有14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   临床推进:12项临床推进至Ⅲ期,35项临床推进至Ⅱ期,30项临床推进至Ⅰ期。   持续建设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平台,加强源头创新。公司不断完善已建立成熟的化药(含多肽、PROTAC)、单/双抗体药、ADC药物、小核酸、核药等技术平台,初步建成多特异性抗体、双抗ADC平台,积极探索PDC、AOC、DAC、mRNA等新分子模式平台,并尝试开拓结构生物学、AI药物研发等平台。公司ADC平台已有11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SHR-A1811目前已有五项适应症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公司自主研发的KRAS G12D抑制剂采用脂质体包裹制成,是全球首个脂质体KRAS G12D抑制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9/60.2/72.3亿元,对应PE为57X/47X/39X。创新药占比不断提升,创新升级加速,创新药国际化即将迎来质变,仍然是国内创新药投资首选,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集中采购降价、药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里程碑付款金额存在不确定性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4-21
    • 传统业务波动,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传统业务波动,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个股研报
        美好医疗(30136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收入13.4亿元(-5.5%),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22.1%)。2024Q1实现收入2.8亿元(-23.3%),实现归母净利润0.6亿元(-46.5%)。2023年至2024Q1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出现波动,主要因基石业务家用呼吸机组件由于下游客户去库存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呼吸机下游客户增长保持稳健,与公司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长久,预计将逐步恢复正常订单和放量节奏。   传统业务略有承压,新兴业务快速增长。按业务来看:1)家用呼吸机业务系公司核心和基石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8.7亿元(-18.1%),毛利率43.0%,主要系下游客户处于去库存阶段。2)人工植入耳蜗发展稳健,2023年营业收入1.1亿元(+15.9%),毛利率63.7%。3)其他业务高速增长,综合收入增速达到38.1%,主要包括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液态硅胶等,反应了公司在多元化新兴赛道布局已初显成效,为中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毛利率逐步优化。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7.6%/9.0%/-3.9%,2023年研发投入达1.2亿元,反映了公司在新产品研发和中长期战略业务的重点布局,公司核心赛道的技术力和竞争力将不断增强。2023年公司总毛利率为41.2%,同比减少1.9pp,主要因2023年营业规模出现波动,核心业务家用呼吸机略有承压,而高速增长的新兴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毛利率偏低,导致综合毛利率略有下滑。随着营业收入恢复,新兴业务毛利率优化,总毛利水平将得到持续改善。   股权激励彰显业绩发展信心。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考核目标值为:以2023年为基准,2024-2026年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25%/56.3%/95.3%。考核触发值为:以2023年为基准,2024-2026年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20.0%/44.0%/72.8%,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21/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亿元。公司新业务赛道放量在即,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海外贸易风险,订单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4-21
    • 渠道和新品双管齐下,品牌中药龙头正复兴

      渠道和新品双管齐下,品牌中药龙头正复兴

      个股研报
        特一药业(002728)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在政策鼓励中医药的背景下,公司聚焦特色中成药,有望迎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1)止咳宝片为公司核心品种,具有百年品牌积淀,“产能扩张+渠道变革”有望驱动该品种3-5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公司将皮肤病血毒丸、降糖舒丸作为继止咳宝片后的重大品种进行培育,有望通过3-5年把皮肤病血毒丸、降糖舒丸打造为年营销收入到达3亿左右的中药大品种;3)产能扩张有望带动原料药收入增长一倍。   止咳宝片:百年品牌积淀,产能扩张+渠道变革驱动翻倍空间。独家品种止咳宝片是岭南中药的代表之一,具有百年历史和众多用户基础。止咳宝片为公司核心品种,2023年止咳宝片的销量突破了10亿片,同比增长91%,放量显著,止咳宝片贡献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1%。产能扩张+渠道变革,公司将核心品种止咳宝片作为未来长期经营的目标,力争在3-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止咳宝片销售24亿片的目标,较2023年实现翻倍以上空间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止咳宝片疗效显著,见效快,且具有价格优势,后续产品仍有提价的空间;2)止咳宝片空间广阔,空白区域待开发;3)人口老年化,叠加新冠,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消费群体大;4)止咳宝片逐步扩产,2023年产能从10亿片提升至18亿片,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5)竞争格局较优,在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品牌TOP10中,特一药业的止咳宝片位列第7名,竞品较多市场份额分散,呈现小份额均摊的局面,后续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皮肤病血毒丸和降糖舒丸:潜力新品放量在即。鉴于皮肤病和糖尿病巨大的患者基数,公司已将皮肤病血毒丸、降糖舒丸作为继止咳宝片后的重大品种进行培育。1)皮肤病血毒丸产品于2020年上市,适用于雀斑粉刺、风疹、湿疹等,起到外病内治的功效,目前竞争格局良好,仅有同仁堂有同类产品上市,都处于市场推广期,在未来3~5年发展为3亿元的大品种。2)降糖舒丸于2019年上市,属于降糖类药物,功能为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全身综合症。凭借服用方便、适用症范围广、销售渠道协同等优势,市场开拓有望顺利推进,预计3-5年有望发展为3亿元的大品种。   产能扩张有望带动原料药收入翻倍。公司原料药的生产销售目前由全资子公司新宁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主打产品原料药铝碳酸镁、苯妥英钠、冰醋酸、氯化钙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前列。2023年新宁制药产能为年产2100吨,近几年已满负荷生产。在特色产品市场空间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公司计划将产能扩张至4200吨,发挥特色产品的优势潜力,实现原料药营业收入增长一倍的销售目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凭借止咳宝片和高潜力新品的放量,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4/4.2亿元,同比增长11.6%/19.8%/23.8%。首次覆盖,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核心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渠道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出厂价波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4-04-21
    • 创新器械专题:神经介入-从脑卒中看神经介入器械投资图谱

      创新器械专题:神经介入-从脑卒中看神经介入器械投资图谱

      医疗器械
        前言与三问:脑卒中(俗称为“中风”)这个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医学名词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为大众所熟知和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开启以及疾病年轻化趋势的愈发明显,我国已成为脑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得益于神经介入疗法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像设备的改良,二十年前难以想象的微创介入疗法如今越来越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流导向装置、机械取栓装置等创新器械逐渐应用于神经介入诊疗中,成为该领域的新里程碑。未来,随着适应症和术式的进一步拓展,神经介入领域产品将持续迭代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神经介入赛道能否成为下一个国产替代的前期价值洼地?”本篇报告将重点围绕神经介入行业三大核心问题来做解读: 1)市场需求层面,神经介入各子行业需求层面,各子行业的市场空间及行业增长驱动力怎么看?2)格局层面,各子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以及行业核心技术壁垒如何?3)估值层面,一般采用什么估值方法以及如何做远期空间测算?   需求端:百亿级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神经介入治疗脑卒中疾病,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脑卒中大致分为出血及缺血性两种,按照形式又分为急性及慢性(四象限),所对应的器械子版块分别为出血类器械、急性缺血类器械(取栓)、慢性缺血类器械(扩张)、以及通路类器械。考虑到出血类器械2022-2023年集采节奏逐步加快,我们对出血类子行业做了单独的量价模型测算。整体来看,根据沙利文预测以及西南测算,2022年国内神经介入行业约61亿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是224亿市场规模(出厂价口径),复合增速高达24%,属于高景气赛道(详见疾病谱及对应器械一览图总结)。   疾病人群基数:2021年我国脑卒中发病人数约为517万人,2032年预计将达724万人   渗透率:随着术式普及+带量采购等因素,出血类器械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1.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TIA):主要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引起的,慢性若不干预将发展至急性。2022年患者基数约5700万,手术量约为4万,市场规模约12亿元。对应器械方面,颅内支架临床使用占比约85%,药物球囊/球囊扩张导管使用占比约15%。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S):主要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引起的,急性发生后需要即刻溶栓或取栓。2022年患者发病人数约395万,手术量约为8.5万,市场规模约10亿元。需要时间窗口内予以血管再通治疗,机械取栓成为未来发展主要趋势。对应器械方面,组合取栓充分借鉴借鉴支架取栓和导管抽吸优势,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预计未来血栓抽吸及组合取栓手术量将维持超高增长。细分来看——1)支架取栓:最为常规,手术难度较大;2)抽吸取栓:证明为非劣效,减少手术时间和设备操作成本;3)组合取栓:SWIM是目前最尖端颅内动脉取栓技术,大幅提高取栓效率;4)球囊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流程,显著降低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   3. 慢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转为急性出血。2022年未破裂动脉瘤患病人数约8474万人,神介手术量约8.4万台。除了动脉瘤以外,脑动静脉畸形等神经畸形是第二大诱因,2022年神经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发病约2万人。对应器械方面细分来看——1)弹簧圈栓塞术:渗透率最高,有良好即刻闭塞效果但复发率高;2)密网支架:国内应用时间不长,但已逐步占据未破裂动脉瘤的主流治疗市场。经测算,市场空间预计2028E年将达20亿元(出厂价口径)。性能方面,密网支架治疗未破裂动脉瘤优势明显,完全闭塞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覆膜支架:应用较少;4)液体栓塞剂:主要用于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   4.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引起,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病人致死率高达70%以上。手术方案主要因出血位置而定。   行业驱动力:1)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有望快速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并提高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2)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提升;3)脑卒中治疗向基层渗透,提高了基层诊疗的覆盖率;4)国家医保局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鼓励创新医用耗材;5)临床证据的积累使血管内介入手术获得官方临床指南的更新和推荐,进一步提高介入手术渗透率;6)AI赋能使技术持续改革和创新。   竞争格局及技术壁垒:竞争逐步加大,大浪淘沙优中选优。从宏观竞争格局拥挤程度来看,缺血类颅内支架及出血类密网支架竞争格局最优(详见竞争格局及产品对比一览表总结)。   国产化率:宏观来看,2022年神经介入总国产化率提升至21%,国产替代逻辑不断兑现。细分来看,缺血性国产化率2.8%,出血性国产化率5.4%,通路类国产化率31%。   竞争格局及产品性能对比:1)弹簧圈:多种解脱方式,解脱快捷及稳定是临床使用的核心需求。主流外资产品线更为丰富,国产逐步丰富产品线;2)密网支架:国内已有7家厂家(4家国产+3家进口)的9款产品获批,创新型产品性能不断优化。获批产品各有特点,多重维度综合评定性能优劣;3)取栓支架:外资品类更为丰富,BASIS技术已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技术上数轮迭代,性能日益优化;4)抽吸导管:设计上需要满足管体与TIP头端抗负压的能力,设计上趋于提高导管内径,国产厂商近2年陆续获批;5)颅内球囊:进口厂家仅波士顿和艾康蒂,国产厂家纷纷进入。国产已获批产品高达40款,赛诺医疗市占率第一;6)颅内支架:进口1款获批,国产2款获批,格局最优。   技术壁垒:1)载药技术;2)涂层的稳定性;3)密网支架的技术;4)临床数据形成专家共识   后集采环境下,建议关注三类核心竞争力:   1)创新器械:走创新道路,拓渠道,加速国产替代   2)平台型企业:多产品矩阵,实现规模效应并抵御未来可能集采降价的风险   3)海外布局:临床+营销双管齐下   估值层面:类似创新药,未来的价值在当前的折现。目前主营神经介入的上市公司,神经介入的收入占比均超过50%,2023年神经介入业务线同比增速较高,维持高景气高增长态势。除了赛诺医疗在A股上市外,其他神经介入公司均在港股上市。2023年港股公司PS下降明显,A股赛诺医疗PS有所上涨(详见估值情况一览表总结)。由于神经介入行业创新性较强,推荐采用预期收益分析法测算远端市值空间并折现。   相关标的:赛诺医疗、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沛嘉医疗、心玮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2024-04-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