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35)

    • 康哲药业(00867):2024H1点评:集采影响基本出清,创新转型稳步推进

      康哲药业(00867):2024H1点评:集采影响基本出清,创新转型稳步推进

    • 再鼎医药(09688):2024年艾加莫德指引上调至8000万美元,三款产品在中国获批

      再鼎医药(09688):2024年艾加莫德指引上调至8000万美元,三款产品在中国获批

    • 医疗IT订单月度数据跟踪系列:Q2中标金额显著增长,“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发布助推医疗信息化建设

      医疗IT订单月度数据跟踪系列:Q2中标金额显著增长,“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发布助推医疗信息化建设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我们选取了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嘉和美康四家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市公司,跟踪统计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公开的中标订单数据,发布医疗IT订单月度数据跟踪系列报告。因为部分医疗IT项目为非公开招投标,以及第三方数据有统计误差,因此跟踪数据不等同公司实际订单数据,供趋势性参考。   Q2千万级大单频出。根据采招网的公开中标信息,二季度千万级大单的数量与金额有所提升,24Q2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分别中标9个、8个千万级项目,最高中标金额分别达到4660万元、5000万元;6月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各有3个千万级别以上的中标项目。项目内容包含院内IT、电子病历与互联互通评级、智慧医院、医共体、卫健IT等。   2024年医疗IT订单有望稳健复苏。根据采招网的公开中标信息,6月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嘉和美康中标订单金额分别为1.13亿元、1.58亿元、0.96亿元、0.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4%、67.97%、230.21%、-61.87%。Q2季度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嘉和美康中标订单金额分别为4.14亿元,3.11亿元,1.96亿元,0.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9.15%,26.32%,129.69%,-47.25%。   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强调“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以高水平经济管理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出要大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要率先完成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其他医院要加快实施、有力推进。到2025年底,努力实现全国50%三级公立医院具备和应用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全国二级公立医院覆盖率明显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2024年二季度医疗IT中标订单数据表现稳健,千万级大单数量较多,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较旺盛;政策端持续支持和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医疗IT建设项目有望提速。建议关注: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嘉和美康。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遗漏公司大单以及统计误差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2页
      2024-08-11
    • 信息服务行业信息点评:深入推进DRG/DIP 2.0版分组工作,医疗IT建设有望提速

      信息服务行业信息点评:深入推进DRG/DIP 2.0版分组工作,医疗IT建设有望提速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   政策背景。截至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对促进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部分地方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反映现行分组不够精准、不够贴近临床等问题,希望国家对分组进行动态调整。国家医保局通过医保信息平台收集医疗机构真实历史数据,其中DRG收集2020年以来78个城市的5371万条病例数据,DIP收集91个城市的4787万条病例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库。经过统计学专家的统计分析、医学会几十场临床论证,广泛征求并吸收卫健、财政、地方医保、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形成了2.0版分组方案。   强调做好2.0版分组落地执行工作。①加快推进,明确落地时间节点:原则上,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版分组的切换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分组版本。②结合实际调整本地分组:各地可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范,结合实际调整确定本地DRG细分组(DRGs)和DIP病种库,及时做好DRG/DIP相关功能模块本地参数配置和落地应用,同时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及时维护医保业务信息编码、上传医保结算清单,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③用好特例单议机制:保障复杂危重病例充分治疗、支持新药新技术合理应用。④加强2.0版分组培训解读。   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水平。①不断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效率,将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清算相结合,让管理好、效率高、政策执行到位的定点医疗机构分享更多医保红利。②鼓励通过基金预付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③全面清理医保应付未付费用。④探索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范畴,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对省内异地就医实行DRG/DIP付费,参照就医地的付费方式和标准进行管理,压实就医地医保部门属地管理职责。逐步研究探索跨省异地就医按DRG/DIP付费。   加强医保医疗改革协同,促进数据共享共通。①合理编制医保基金支出预算,将总额预算指标细化到门诊、住院以及DRG/DIP等各种支付方式,从源头上给支付方式做足“蛋糕”。②注重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强化支付方式意见的收集反馈。③健全谈判协商机制,支付核心要素要由医疗机构、(学)协会和医保部门等共同协商确定。④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由不同级别、类型医疗机构代表组成,配合医保部门及时通报医保基金运行情况,促进医保数据和医疗数据共享共通。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健全及更新DRG/DIP信息系统或是深入推进DRG/DIP2.0版分组方案落地的重要工作之一,进一步有望催化医院端、医保端、公卫端等全方面的信息化投入与建设。建议关注: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嘉和美康、国新健康、万达信息、荣科科技、和仁科技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9页
      2024-08-11
    • 医疗IT订单月度数据跟踪系列:7月中标订单表现平淡,政策有望加速医疗IT需求释放

      医疗IT订单月度数据跟踪系列:7月中标订单表现平淡,政策有望加速医疗IT需求释放

    • 深入推进DRG DIP 2.0版分组工作,医疗IT建设有望提速 Advancing DRG DIP 2.0 Grouping Efforts, Medical IT Construction Expected to Accelerate

      深入推进DRG DIP 2.0版分组工作,医疗IT建设有望提速 Advancing DRG DIP 2.0 Grouping Efforts, Medical IT Construction Expected to Accelerate

    • 康普化学(834033):首次覆盖:全球特种化学品定制服务商,致力于多品种金属萃取剂及其他特种表活剂

      康普化学(834033):首次覆盖:全球特种化学品定制服务商,致力于多品种金属萃取剂及其他特种表活剂

    • Ajinomoto  Sumitomo Bakelite  卫材株式会社  东莞农商行  光大银行; 康普化学首次覆盖; NVDA Blackwell

      Ajinomoto Sumitomo Bakelite 卫材株式会社 东莞农商行 光大银行; 康普化学首次覆盖; NVDA Blackwell

    • 大药的诞生系列报告:K药临近专利到期,全球PD-(L)1相关市场可能出现哪些机会?

      大药的诞生系列报告:K药临近专利到期,全球PD-(L)1相关市场可能出现哪些机会?

      化学制药
        本研究报告由海通国际分销,海通国际是由海通国际研究有限公司,海通证券印度私人有限公司,海通国际株式会社和海通国际证券集团其他各成员单位的证券研究团队所组成的全球品牌,海通国际证券集团各成员分别在其许可的司法管辖区内从事证券活动。关于海通国际的分析师证明,重要披露声明和免责声明,请参阅附录。(PleaseseeappendixforEnglishtranslationofthedisclaimer)   “药王”临近专利到期,全球PD-(L)1市场可能发生哪些新变化?   我们认为,大单品是研究成长性药企的最重要变量。本篇报告将围绕PD-(L)1市场临近专利到期的竞争变化梳理伴随的大单品机会。   以Opdivo和Keytruda为代表的PD-(L)1药物打开了肿瘤免疫治疗(IO)的新天地,让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等癌症患者得到显著的生存获益,并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2023年,全球PD-(L)1市场规模达到520亿美元,其中Keytruda的净销售额250亿美元,登顶全球药品销售榜单第一名。Keytruda核心专利将于2028年在美国到期,PD-(L)1市场头部玩家纷纷布局新剂型及迭代疗法。我们认为,ADC、肿瘤疫苗、双抗等疗法升级可能诞生新的“重磅炸弹药物”,从而带来投资机会。   头部企业围绕PD-(L)1进行肿瘤管线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分为以下3类:   PD-(L)1的新机制联用升级:PD-(L)1联合ADC、肿瘤疫苗已经进入国际III期,TCE双抗、溶瘤病毒等新药物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   PD-(L)1升级:1)优势PD-(L)1品牌布局单抗联用的复方制剂延长专利期、巩固优势;2)基于PD-(L)1的双抗可能为后来者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可及性升级:皮下剂型延长专利期+布局早期癌症拓展可及人群,通过早期癌症、单药、联用口服药促进处方转化。   PD-(L)1是肿瘤跨时代的基石药物,我们认为当下新疗法在部分适应症上展现了与PD-(L)1联合的潜力,以及在部分适应症挑战其PFS的不同阶段的数据:   PD-(L)1已带来长生存获益,对后进入者资金和疗效都提出了极高要求:默沙东、BMS、罗氏、阿斯利康四家头部PD-(L)1的格局较难打破,ADC、肿瘤疫苗、基于PD-(L)1的双抗可能切分现有IO肿瘤细分市场,但单品种难以达到Keytruda的“药王”级别;   肺癌是PD-(L)1最核心市场,也是下一代疗法无法绕开的领域:患者基数大、对PD-(L)1广泛响应、疗效提升空间大,2023年非小细胞肺癌市场规模近150亿美元,其中默沙东、阿斯利康是非小细胞肺癌下一代疗法布局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公司已经参与到全球非小细胞肺癌的下一代PD-(L)1疗法开发中,科伦博泰TROP2ADC、百利天恒EGFR*HER3ADC、康方生物PD-1*VEGF均已看到积极概念验证/III期数据,信达生物PD-1*IL-2α-biased双抗初步信号显示疗效潜力;   除肺癌外,PD-(L)1市场中:(1)肾癌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但其他在研新疗法较少,默沙东已经在肾癌占据优势并拥有潜在迭代联用药物Welireg权益,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2)乳腺癌、黑色素瘤均约50亿美元左右,默沙东分别布局了TROP2-ADC、个性化肿瘤疫苗联合治疗;(3)肝癌、尿路上皮癌均在30亿美元左右,分别有望受益于双IO±抗血管生成、联合Padcev(Nectin-4ADC)疗法扩容;(4)结直肠癌(pMMR)、胰腺癌等冷肿瘤尚无PD-(L)1相关的有效疗法,可能存在突破性机会。   建议关注: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康诺亚、荣昌生物、百奥泰、迈威生物、泽璟制药、乐普生物等。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风险,新药审批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53页
      2024-08-05
    •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深度报告:AI+制药:AI技术蓬勃发展,AI+制药行业潜力巨大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深度报告:AI+制药:AI技术蓬勃发展,AI+制药行业潜力巨大

      生物制品
        AI技术蓬勃发展,AI+制药有望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手段,已经在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全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2007年的早期探索至今,AI制药技术经历了技术积累、验证和快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一个技术创新活跃、政策扶持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阶段。AI制药投融资市场活跃,根据Deep Pharma Intelligence官网数据,截止2023Q1累积投资额达60.2亿美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9.94亿美元。   AI+制药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机会多元,应用端百花齐放。AI制药行业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如《“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旨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中的应用推动行业快速变革,涉及靶点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化合物筛选、ADMET特性预测、临床试验结果预测、药物重定位、晶型预测和逆向合成分析等多个关键环节。AI制药技术的应用有望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AI技术使得从药物设计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更加高效,为传统药物研发带来创新变革,并展现出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   CRO公司加速布局AI+制药应用技术。CRO药物研发外包公司的AI技术应用正逐步深化,涵盖药物发现的各个环节,从靶点识别、化合物筛选、结构预测到药物设计等。维亚生物建立纵向AI应用技术平台加速先导化合物发现;泓博医药持续推进PR-GPT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成都先导依托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与AI技术结合,优化苗头化合物的识别过程;药石科技利用其分子砌块库结合AI技术,开发动态化学空间,并通过一站式计算筛选平台,提供全面的活性化合物筛选服务。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CRO公司专业能力的增强,我们预计未来药物研发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突破。   风险提示。AI+制药技术发展不达预期风险、AI+制药研发成本导致公司亏损风险、生物医药投融资下滑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29页
      2024-08-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