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860)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稳健,优势领域创新管线持续推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稳健,优势领域创新管线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京新药业(002020)   事项:   2024年3月29日,公司公布2023年报,实现收入39.99亿元(+5.79%),归母净利润6.19亿(-6.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3亿(-11.60%)。收入端稳健增长,利润端主要受折旧摊销、研发和管理费用增加影响略有下滑,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平安观点:   公司23年收入端增长稳健,利润端略有承压。公司23年收入端增长稳健,实现收入39.99亿元(+5.79%)。固定资产净额为17.75亿,同比增加4.84亿元,主要受中药基地和山东京新1.1期部分项目转固后折旧摊销增加影响,利润端略有下滑。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19.59%(-1.35pp),受主营产品纳入集采影响,销售成本进一步降低。研发费用率10.03%(+0.32pp),管理费用率5.33%(+0.19pp),略有增加。公司23年毛利率为50.57%,于23H1相比基本维持平稳,集采影响已基本出清。公司23年净利率15.59%,除折旧外,还受研发和管理投入增加影响,同比略有下滑。   成品药销售架构调整完毕,原料药业务全年保持增长态势。23年公司对成品药销售模式进行调整,不再以产品管线设置部门,而以院内外市场来划分,重新设置医院事业部和零售事业部,医院事业部聚焦院内市场深耕,零售事业部专注院外市场拓展,进一步强化院外市场的销售能力。公司下半年抓住下游制剂企业重新补库存的机会,原料药板块23年收入保持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9.60%。   聚焦精神神经等优势治疗领域,在研管线持续推进。23年公司研发投入4.01亿元,同比增长9.23%。公司首个1类新药,适用于失眠患者短期治疗的地达西尼胶囊于24年3月底正式上市销售。地达西尼采取全球首创的GABAA受体部分激动机制,在治疗过程中避免了过度抑制作用,从而在有效维持生理睡眠时间的同时降低日间损害和不良反应,具备临床优   势。公司其他特色创新药管线也在顺利推进,用于精神分裂治疗的JX11502MA胶囊和康复新肠溶胶囊均已完成IIa阶段,获得预期效果。其中,JX11502MA胶囊已经顺利开启IIb阶段的病例入组,优势领域创新在研管线有望背书公司业绩长期增长。   投资建议:受新产品商业化进度较慢影响,我们略微下调公司2024-2026年营收预期分别为43.99/50.19/57.70亿元(原本预计2024/2025年营收分别为45.53/52.24亿元)。由于公司新产能建设增加(23年在建工程合计4.82亿,同比增长69%),预计固定资产折旧仍会对利润端造成短期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6公司净利润预测至6.98/8.21/9.77亿元(原本预计2024/2025年为7.51/9.21亿元)。考虑在研创新管线持续推进,估值仍有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药品审批不及预期: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在研创新产品研发进度可能存在延迟。2)新药上市放量不及预期:公司创新产品地达西尼上市后各个节点是否顺利推进对于公司产品销售放量具有显著影响。3)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产能建设进度可能存在延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01
    • 大订单顺利兑现,技术迭代、项目推进保障中长期增长

      大订单顺利兑现,技术迭代、项目推进保障中长期增长

      个股研报
        凯莱英(002821)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8.25亿元(-23.70%),剔除大订单后实现收入54.05亿元(+24.37%);实现归母净利润22.69亿元(-31.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04亿元(-34.87%)。基本符合预期。   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18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3:新冠大单执行完毕,困难环境下实现较快增长   拆分维度看,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66.20亿元,剔除大订单后42.00亿元,同比+25.60%,核心MNC客户是当前困难环境下最稳定的驱动力,支撑公司可持续增长;新兴业务收入11.99亿元,同比+20.42%,其中小核酸、制剂、临床CRO、大分子抗体CDMO等以国内业务居多,订单需求、利润率水平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2024:MNC为核心,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利润端有一定压力   根据公司指引,24年收入有望实现15%-25%的扣大订单增长。其核心驱动力依然来自海外MNC巨头,同时海外biotech公司也有望在逐步恢复中贡献一定增量。截止报告日,公司在手订单8.74亿美元,公司业绩指引的订单覆盖度处于较高水平。   利润率方面,24年不再有大订单支撑,公司需要着手解决一些毛利率、费用率上的短期压力。常规业务的单位产值及设备周转效率低于大订单,同时国内的价格竞争仍然存在。费用方面,没有大订单分摊费用后,费用率会有所上升。综上,我们估计24年净利率可能会稍低于历史水平。   资金充裕,技术领先,后端项目推进帮助公司早日重回高增长大订单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现金流(23年末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超90亿元),充裕的现金保证公司能在逆势中实现平稳运营,并支持新技术研发、海外产能建设等战略工作。公司热衷探索新兴制药领域,并积极实现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连续性反应、小核酸、多肽等新技术或新领域的布局已在近几年中开花结果,帮助公司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如今的投入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公司的竞争力。   根据在手订单,24年公司PPQ项目共28个,较23年增加40%。考虑到PPQ项目很大概率能在1年后转化为商业化订单,我们估计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出现更恶劣的变化,公司有望在2025年顺利度过断档期。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根据近期行业环境及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调整2024-2025年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未来3年归母净利润为12.55、16.72、21.40亿元(此前预期2024-2025年利润为20.00、25.89亿元)。尽管公司因大订单波动和整体市场环境因素遭遇短期业绩压力,但医药投融资环境已初步显露改善态势,加上公司核心能力、后续订单的有力保障,我们继续看好其未来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市场不确定性;2)全球药物创新投入和外包比例不及预期;2)药品研发失败或上市销售不及预期,导致CDMO订单无法顺利放量;3)若出现生产事故、监管机构警告信或其他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企业可能丢失订单乃至客户;4)汇率波动可能造成汇兑损益。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3-31
    • 逆境下全年业绩平稳落地,行业拐点将至

      逆境下全年业绩平稳落地,行业拐点将至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报,实现营收73.84亿元(yoy+4.2%),实现归母净利润20.25亿元(yoy+0.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77亿元(yoy-4.1%)。符合市场预期。   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5.68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3年逆境中业绩保持稳健,各业务情况不一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3.84亿元(+4.2%)。毛利率为38.6%(yoy-1.1pct),其中23Q4毛利率环比大幅下滑8.4pct,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方达实验室服务毛利率因竞争和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而下滑;2)低毛利率SMO业务增速较快;3)竞争格局下临床订单盈利水平下降。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yoy+0.4pct)、8.8%(yoy-0.1pct),3.5%(yoy+0.2pct),保持稳定。   分业务板块看,全年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1.68亿元(yoy+1.0%),毛利率为38.2%(yoy+0.6pct),尽管面对降价压力,新冠疫苗过手费的大幅减少保证了毛利率正向提升;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31.21亿元(yoy+8.5%),毛利率为38.2%(yoy-3.6pct),其中方达实验室服务毛利率下降较多(30.2%,-5.4pct),SMO需求相对刚性,利润率有边际改善。   订单价格趋稳,集中度提升龙头获益,拐点将至   经过23年的价格竞争,行业报价在24年初企稳,各企业均把注意力转向精细化运营,从而提升效率、改善盈利水平。近两年行业价格战加速了部分中小型临床CRO的出清,以泰格为代表的龙头公司凭借可靠的存活能力、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使公司得以在单价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现订单总金额的增长。   考虑到(1)业内价格竞争趋缓、(2)国内新药开发需求见底、(3)创新扶持政策存在加码预期,我们认为行业拐点将至,公司业务改善将沿着询单-签单-收入的路径逐级兑现。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国内医药投融资环境及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调整2024-2025年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期,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2.71、27.96、35.05亿元(原2024-2025预期33.35、42.90亿元)。基于我们对行业竞争、供需格局的判断,行业与公司都处于触底阶段,泰格在此期间市场份额显著增加,集聚的优势能在行业回暖后加速兑现,保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新药研发存在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公司业绩波动;2)若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符合要求,可能导致返工、丢失订单等情况;3)公司通过并购等形式在全球进行业务扩张,若整合不顺利可能对公司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3-31
    • 泰格医药(300347):逆境下全年业绩平稳落地,行业拐点将至

      泰格医药(300347):逆境下全年业绩平稳落地,行业拐点将至

    • 2028年末工业收入目标翻倍,奠定中长期高成长基础

      2028年末工业收入目标翻倍,奠定中长期高成长基础

      个股研报
        昆药集团(600422)   事项:   公司公布2023年度报告,实现收入77.03亿元(-6.99%),归母净利润4.45亿元(+16.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5亿元(+33.45%)。公司业绩符合此前预期。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2.0元(含税)。   公司同时公告十届二十四次董事会决议,其中通过了“关于公司战略规划(2024年-2028年)的议案”。   平安观点:   若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加回,则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公司收入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业务结构优化和对外援助业务较上年较少。本年度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收入33.22亿元(-7.40%),工业板块中针剂和口服系列分别收入10.59亿元(+11.09%)、30.55亿元(+5.58%),工业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对利润总额的影响额为-1.19亿元,若将剔除该因素影响,则2023年净利润符合之前预期。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4.82%(+3.30pp)、5.90%(+1.25pp)。期间费用率除销售费用率外基本维持稳定,销售费用率为31.58%(+2.19pp),提升主要与业务结构变化有关。   业务重塑基本完成,新五年规划奠定高增长基础。2023年公司启动营销组织变革,成立“KPC1951、昆中药1381、777”三大核心事业部。其中KPC1951全面关注老龄健康领域,深挖银发人群健康需求;昆中药1381重点打造精品国药领先者;777事业部重点聚焦三期产业链,致力于慢病管理和老龄健康领域。同时公司董事会通过了2024年-2028年的五年战略规划,提出通过内生和外延扩张方式,力争2028年末实现营收翻番,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致力于成为银发健康产业第一股。   收入指引叠加盈利能力改善,公司高成长可期,维持“推荐”评级。假设工业收入口径为针剂和口服系列,则2023年合计为41.14亿元,若2028年达到100亿,则5年CAGR为19.44%。考虑到规模效应叠加品牌效应,   公司盈利能力预计也会随之提升,净利润增速预计会快于收入增长。考虑到2024年公司品牌打造投入预计会增加,我们将2024-2025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6.56亿、8.31亿元(原预测为6.88亿、8.29亿元),预计2026年公司净利润为10.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PE为2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针剂产品价格风险:当前针剂主要有血塞通和天麻素,均已涉及省级集采,存在价格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3-29
    • 2023高增长兑现,产品渗透与迭代保障增长持续性

      2023高增长兑现,产品渗透与迭代保障增长持续性

      个股研报
        心脉医疗(688016)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1.87亿元(+32.43%),实现归母净利润4.92亿元(+37.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42.74%)。与此前公布的业绩快报保持一致。   公司分红预案:每10股派现30元(含税),送股4.9股(含税)。   平安观点:   核心产品持续发力,药球带动外周管线高增长   公司全年主动脉支架实现营收9.40亿元(+28.07%),其中核心产品castor和minos仍是核心增长主力,castor国内覆盖医院超1000家,估计全年增长仍可达到30%左右水平;minos国内覆盖超800家医院,同时在海外市场开拓顺利,估计贡献了更高的增长速度。术中支架实现营收1.32亿元(+54.59%),在新品Fontus的驱动下实现可持续高增长。23年外周板块实现营收1.15亿元(+49.30%),其中药球Reewarm PTX是核心产品。公司药球累积覆盖超900家终端医院,我们预期后续更多增量将来自医院的深耕。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76.45%(+1.27pct),叠桥路场地等产能设施的利用率提升推动毛利率上行。海外毛利率因传统OEM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毛利率同比增加5.95pct。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96%(-0.64pct)、4.64%(-0.50pct)、14.56%(-0.78pct),常态化运营加上规模效应,费用率有所降低。   境内更多新品有望落地,境外市场开拓马不停蹄   除了已上市并逐渐进入放量期的Fontus、Talos等主动脉产品,公司年内也会有更多外周产品问世。静脉滤器、外周支架、阻断球囊、弹簧圈等问世能够显著扩大公司外周产品线,有利于公司在外周介入这个治疗手   段复杂多样的市场取得优势。   在海外开拓上,公司致力于拓展欧洲、亚太、拉美等多个地区的市场,累积覆盖31个国家。其中在海外具有成熟销售条件的minos、herculesLP分别进入了19、21个国家,并实现一定规模的销售;castor也进入了16个国家,为当地累及弓部的胸主动脉复杂病变提供快捷、优效的解决方法。展望未来,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有望在较短时间内超过10%。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公司2023年实际兑现的业绩,以及近期产品渗透情况,调整2024-2025年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为EPS7.94、10.06和12.74元,对应净利润6.57、8.32和10.54亿元(原2024-2025年预测为6.39、8.46亿元)。考虑近期公司股价相对市场已兑现相对收益,且中期发展趋势不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高值耗材存在集采等降价压力,若降幅超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增长速度;2)公司多个重要产品刚上市或即将上市,若临床/上市/招标结果不及预期,可能减弱公司后续增长动能;3)若海外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公司出海节奏低于预期,可能会对中长期业绩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3-28
    • 心脉医疗(688016):2023高增长兑现,产品渗透与迭代保障增长持续性

      心脉医疗(688016):2023高增长兑现,产品渗透与迭代保障增长持续性

    •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试点扩大,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为发展方向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试点扩大,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为发展方向

      医药商业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试点扩大,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为发展方向   据国家医保局3月18日消息,在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江西赣州、四川乐山5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内蒙古、浙江、四川3个省份将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省份,开展全省试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扩至省级。此前,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明确通过3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两年多来,首批5个试点城市重点围绕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监测评估等重要机制进行改革试点。据国家医保局介绍,目前,5个试点城市已按新机制平稳实施2轮调价,分别涉及1398项和5076项医疗服务价格,一批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上调,包括护理、手术、治疗、中医等,同时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从监测评估结果看,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符合预期目标。   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遴选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省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更深层面开展改革试点。经征集试点意向、实地调研考察,综合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改革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运行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在内蒙古、浙江、四川3个省份开展全省试点。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直接指导3个省份、继续指导5个试点城市,实践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2021年8月3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该方案强调,公立医疗机构确定特需服务和试行期内新增项目(试行期1至2年)的价格,并报医疗服务价格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和费用所占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我们认为,国家对公立医院特需门诊规模的限制,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空间。公立医院将进一步回归医疗属性,而消费属性更强,服务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则可通过民营医疗机构补充满足。方案强调,要制定价格规范,并加强管理。这使得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更加透明,并且有据可依。我们认为,一直强调规范化经营的医疗服务龙头企业,在加强监管的趋势下,将脱颖而出,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同时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试点区域的扩大并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我们看好优质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   我们建议关注:固生堂、海吉亚、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瑞尔集团等优质医疗服务标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03-25
    • 始于创新、强于执行力,血液瘤及自免领域管线双开花

      始于创新、强于执行力,血液瘤及自免领域管线双开花

      个股研报
        诺诚健华(688428)   平安观点:   立足于研发创新,奥布替尼血液瘤及自免领域双开花。公司创始管理团队业内经验丰富,拥有国际创新视野,洞悉行业痛点需求。目前已有两款产品商业化,其中奥布替尼国内已获批3个适应症,2020年12月获批2LMCL和2L CLL/SLL适应症,为国内第三款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2021年底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4月国内新增获批2L MZL。公司持续围绕奥布替尼布局血液肿瘤及自免多项适应症,深入挖掘产品价值:(1)在血液瘤方面,国内1L CLL/SLL临床Ⅲ期已完成入组,预计2024年递交NDA;美国2L MCL同样完成入组,预计2024在美递交NDA;1L MCD亚型DLBCL临床Ⅲ期中。(2)在自免领域,预计2024年完成ITP临床Ⅲ期入组;治疗SLE临床Ⅱb入组中,预计2024年入组完成;海外MS目前临床Ⅱ期完成。   商业化执行团队高效,秉承成本敏感、执行力强的企业精神。奥布替尼2021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2022年进入医保后产品快速放量,实现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64%,预计2023年药品实现销售收入约6.7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从公司销售团队搭建来看,预计2023年营销人员200人以上,人均单产达300万元左右。公司商业化战略布局、人均产出指标等均凸显出高效性及强执行力。   两款口服高选择性TYK2抑制剂,拓宽公司自免领域产品布局。(1)ICP-332口服TYK2/JH1抑制剂,开发探索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AD。2023年底ICP-332宣布治疗AD临床Ⅱ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80mg QD给药整体EASI改善78.2%,药物起效快且持续,此外安全性上ICP-332无黑框警告风险。公司计划于2024年启动ICP-332临床Ⅲ期研究,此外预计2024年会针对第二个自免适应症开展临床Ⅱ期,并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2)ICP-488从结合构象上与ICP-332的区别在于,ICP-488选择性结合JH2假激酶结构域,对JAK1-3无抑制效果,目前正在开展国内银屑病临床Ⅱ期研究中,预计2024年完成Ⅱ期入组。   投资建议:2024年公司将有多款产品国内申报NDA,其中奥布替尼1L CLL/SLL、Tafasitamab2L DLBCL、ICP-723(第二代TRK)预计2024年国内递交NDA,此外2024年多个管线进入关键性Ⅲ期,其中奥布替尼治疗ITP预计2024年完成国内Ⅲ期入组,ICP-332治疗AD国内启动Ⅲ期。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奥布替尼的放量,整体年度实现营收分别为7.2/8.78/12.61亿元。针对公司中后期管线DCF估值,对应公司市值205.8亿元。公司创新力强、执行力强、商业团队高效高质,未来陆续多个产品逐步进入销售或研发收获期,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药品审批不及预期:公司创新产品可能存在获批时间延迟。2)新药上市放量不及预期:公司创新产品上市后各个节点是否顺利推进对于公司产品销售放量具有显著影响。3)国家政策的影响:医保谈判政策可能调整,从而影响公司创新药销售。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4-03-21
    •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围绕创新,建议关注医药新质生产力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围绕创新,建议关注医药新质生产力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创新药观点:2023年国产新药IND/NDA/获批均创出历史新高,NDA申请数量高达128个,有望带来密集获批;此外,海外授权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事件不断增加,大批公司依靠国际化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各领域有望出现新的龙头公司。同时,美元预计将迎来降息周期,创新药有望迎来较好投资机会。本周创新药表现较好,市场关注热度较高,我们对A+H创新药企标的观点如下:   主线一:资本市场“创新赛道标签化”属性强。重点关注ADC领域、自免领域、放射性创新疗法等。   主线二:2024年后期管线节点兑现。如诺诚健华:奥布替尼1L CLL/SLL国内NDA,2L MCL美国NDA,血液瘤及自免双布局;和黄医药:呋喹替尼出海+大适应症获批。   主线三:bigpharma出海标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恒瑞医药等。   此外重点关注“超跌反弹”相关,以港股居多。   医疗设备政策点评: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并明确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   其中指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在政策保障方面,明确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未来随着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相关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更好增长需求,建议关注相关优质医疗设备标的,如迈瑞医疗、开立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海泰新光等。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03-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