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亚太药业:A股稀缺的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亚太药业是A股市场中稀缺的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CRO业务创新与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通过CRO服务创新和创新药研发,构建了从临床前CRO到临床CRO再到上市再评价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有效避开了产能瓶颈,实现了高ROE。
核心竞争力: 亚太药业拥有国内唯一的再评价服务资质和丰富的临床资源,这使其在CRO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制剂业务高速增长: 受益于全国招标顺利推进和品种储备丰富,公司的制剂业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投资评级与市值展望:买入评级,三年两倍以上市值空间
基于对公司业绩增长的乐观预期和估值分析,本报告给予亚太药业“买入”评级,并预测未来三年市值有两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业绩增长驱动: 临床CRO业务和制剂板块的快速增长将推动公司业绩持续提升。
估值优势: 相比其他CRO企业,亚太药业的估值具有性价比优势。
市值展望: 预计2021年公司市值将达到168亿元,其中CRO业务贡献119亿元,制剂业务贡献49亿元。
主要内容
概要
投资摘要: 给予亚太药业“买入”评级。
基本情况: 公司业务包括创新CRO服务和化药制剂两部分。
CRO业务: 创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核心竞争力: 拥有国内唯一的再评价资质和丰富的临床资源。
制剂业务: 业绩进入高增长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未来三年市值有两倍以上增长空间。
投资摘要:买入
再次强调给予亚太药业“买入”评级。
投资要点
A股稀缺的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
医药创新:CRO服务创新+创新药(借助临床资源以研究课题形式开展项目,对于有前景的项目以合作开发方式,以技术服务费换取项目部分权益,同时借此优先获得项目投资权,为亚太药业的产业基地筛选项目,目前产品储备丰富);
全产业链:临床前CRO(接单能力强,对临床前CRO如方达、昭衍、科研院所等建立联盟进行项目统筹合作,产能瓶颈小)+临床CRO(通过卫计委“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掌握核心大医院资源,业务增速较快)+上市再评价(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做,17年开始跟大药厂合作,以研究课题等形式委托医院&医生,符合药厂、医院&医生、CRO企业等多方诉求,市场空间巨大);
资金流向:企业新生源——国家课题机构——医院——医生
平台型公司:临床前CRO接单子,统筹联盟内其他临床前CRO公司;上市再评价,以课题等形式委托给医院&医生,自身所需人员少。这两块业务避开了临床CRO业务面临的产能瓶颈(临床基地&人力),公司可通过外部人员扩张业务。反映在财务上为持续的高ROE(35%以上)。
核心竞争力:唯一再评价服务资质&丰富临床资源
唯一再评价服务资质:新生源通过推进卫计委“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政府资源,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开展再评价服务的CRO企业。
丰富临床资源:公司在上海、北京、广东、武汉、温州等地拥有丰富临床资源,截止2017年底,长期合作床位(临床基地建设)超过900张,主要以三级医院为主。
全国招标顺利推进&品种储备丰富,制剂业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招标顺利推进:公司17年中标省市大增,为18-19年制剂高增长奠定基础。
品种储备丰富:通过自主研发+CRO平台储备丰富的创新药,未来有望陆续上市,给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风险提示: CRO订单不及预期,制剂销售不及预期,研发品种上市进程不及预期等。
业绩及市值展望
临床CRO业务+制剂板块增速提升,未来5年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为国内唯一具备开展上市再评价业务的CRO企业,通过整合国内丰富临床资源,源源不断获取订单,带动公司CRO业务进入高增长阶段;制剂业务短期受益全国中标范围扩大,中长期受益在研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制剂营收将进入持续高增长阶段。预计18-20年净利润2.80/3.72/4.75亿元,增长39%/33%/28%。股价经历调整消化估值后,18/19PE26/19X,相比其他CRO企业,极具性价比,上调至“买入”评级。
18年市值展望:118亿元。
CRO业务:18年净利润2.0亿元,增长33%,考虑到公司拥有丰富临床资源以及强大新药研发上下游整合能力,再评价CRO业务竞争格局好,市场空间大,参考同类CRO公司65倍以上估值,给予公司CRO 45倍PE,对应2018年市值90亿元;
制剂业务:受益制剂中标省市快速增加,制剂业务进入高增长阶段,预计18年贡献净利润0.8亿元,给予35倍PE,对应2018年市值28亿元。
19年市值展望:138亿元。
CRO业务:19年净利润2.6亿元,增长30%,给予40倍PE,对应2019年市值104亿元。
制剂业务:抗生素和非抗制剂保持较快增长,扎托布洛芬、氯诺昔康注射剂以及头孢地尼胶囊有望获批,制剂业务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19年净利润1.12亿元,增速40%,给予30倍PE,对应2019年市值34亿元。
三年两倍以上市值空间,上调至“买入”评级。
CRO业务:2021年净利润3.96亿元,增长22%,考虑行业竞争格局好,市场空间大,应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30倍PE,对应2021年市值119亿元。
制剂业务:新产品获批上市带动下制剂板块有望维持较高增速,预计21年净利润1.97亿元,给予25倍PE,对应2021年市值49亿元,合计168亿市值。
公司概况:创新CRO服务&化药制剂两翼齐飞
公司业务包括创新CRO服务和化药制剂两部分。
收购新生源,战略布局医药服务CRO
亚太药业以抗生素和非抗生素化学制剂业务(消化类药物为主)起家,15年底收购上海新高峰100%股权,战略布局新药研发服务CRO领域,实现医药工业&服务全产业链布局
定增融资对象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新生源管理层,表明大股东坚定看好新药研发服务领域,同时定增将新高峰管理层与公司长期利益绑定。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董事长陈尧根为实际控制人。公司直接控股5家子公司,其中上海新高峰为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泰斯特主营体外诊断试剂、武汉光谷亚太从事新药研发和技术服务、母公司以化药制剂业务为主。
CRO已成战略主业,带动业绩高速增长
业绩及经营情况:15年底收购新生源以来,整体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趋势,17年收入10.9亿元(+25.7%),净利润2亿元(+62.1%),主要原因:
CRO业务持续超承诺完成:收入约6亿元(+29%),净利润约1.5亿元(32%),已成战略主业,预计18年仍将超承诺完成;
招标顺利推进,制剂板块进入高增长阶段:收入约4.5亿元(+27%),净利润约5300万元(+380%);
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销售费用率小幅增加:主要原因制剂中标省市增加,公司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CRO:创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CRO业务,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新生源: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
1)医药创新:CRO服务创新+创新药(以技术服务费换取项目部分权益,同时借此优先获得项目投资权,为亚太药业的产业基地筛选项目,目前项目储备丰富);
2)全产业链:临床前CRO(接单能力强,对临床前CRO如方达、昭衍等建立联盟进行项目统筹合作,没有产能瓶颈)+临床CRO(通过卫计委“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掌握核心大医院资源,业务增速较快)+上市再评价(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做,17年开始跟大药厂合作,以研究课题等形式委托医院&医生,符合药厂、医院&医生、CRO企业等多方诉求,市场空间巨大);
资金流向:企业新生源——国家课题机构——医院——医生
3)平台型公司:临床前CRO接单子,统筹联盟内其他临床前CRO公司;上市再评价,以课题等形式委托给医院&医生,自身所需人员少。这两块业务避开了临床CRO业务面临的产能瓶颈(临床基地&人力),公司可通过外部人员扩张业务。反映在财务上为持续的高ROE(35%以上)。
新生源:业绩持续超承诺完成
业绩承诺:2015-2018年,新生源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低于8500万元、1.06亿、1.33亿和1.66亿元。
业绩持续超承诺完成:2015-2017,新生源实现营收分别为3.8亿元、4.6亿、6.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14亿元和1.49亿元,持续超业绩承诺。我们预计18年收入将达到8亿元,同比增速超30%,净利润约2亿元,同比增速超30%,持续超承诺完成,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动力来自上市再评价业务。
创新模式:“三循环”企业优势不断加强
共建优质临床基地,国际化标准,提升医疗学术、创新成果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创新产品布局
创新成果孵化、优先投资
平台经济:打造医疗健康产业的阿里巴巴
医院医生大临床评价与市场平台小平前研究机构医药企业台端技术开发平台创新企业
GCP联盟(6家) GLP联盟(86家) 药学联盟(82家)
重大疾病防治计划创新成果转化协同生态圈落地张江药谷
循证医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
创新模式:“产医研”协同创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产医研”协同创新模式,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全产业链: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的一站式服务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的一站式服务,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全产业链:临床前+临床CRO+上市再评价
上市再评价:新药临床再评价循证医学研究平台
两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武汉光谷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泰州中国医药城、温州浙南未来科技城;辽宁本溪中国药都、青岛高新区、大连荆州新区、乐清健康小镇等。
新药临床试验:1-3期临床试验研究
一致性评价:BE临床试验
业务模式:以研究课题等形式委托医院&医生,符合药厂、医院&医生、CRO企业等多方诉求,市场空间巨大;
核心优势:临床资源丰富,张江药谷和武汉光谷生物城建立了国际临床医学研究基地;在上海、北京、广东、武汉、温州等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和一致性评价,通过“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拥有丰富的临床医院资源,以研究课题等形式委托给医院和医生,不受传统CRO企业产能瓶颈限制。
公司对临床前CRO如方达、昭衍等建立联盟进行项目统筹合作。
近年来,更多的是医药生产企业看中公司的口碑和能力,公司源源不断地获取订单。
核心优势:国内唯一能做再评价的CRO公司
截止2017年底,新生源待执行订单金额超40亿元。
服务平台:轻资产运营,无产能瓶颈
国内外知名企业罗氏、辉瑞、恒瑞、石药、金赛、安科均为公司客户。
临床前研究IND产品合计:353项
创新生物89项
创新化学药96项
创新中药/天然药52项
医疗器械48项
体外诊断试剂60项
临床研究新药产品12项,一致性评价BE项目21项
CRO业绩增长动力:上市再评价业务
再评价业务满足药企、医生/医院、CRO企业需求,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药企学术推广需求:新药通过1-3期临床即可上市销售,而药品临床三期通过后即可在临床机构使用。再评价主要对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继续进行更为全面、完整的科学评价,主要是与医院医生合作进行的一些临床试验,医生主要通过这类临床试验发表论文,制药企业通过医生达到市场终端销售的目的。上市再评价包含四期临床。再评价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医生用药习惯,是开展学术推广和开拓市场的最有效手段。
医生科研&收入需求:新生源从药企接单再评价项目后,将再评价项目分配给医院&临床医生,医院/医生通过开展再评价和科研课题,一方面发表学术成果提升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以科研成果入股研发项目,成果转化后获得更大收益。
新生源CRO:新生源通过接单药企再评价业务,与医院/医生深度对接,获取优质、丰富的临床资源,借助临床资源以研究课题形式开展项目,有前景的项目公司会以合作开发方式,以技术服务费换取项目部分权益。一方面新生源赚取服务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借此优先获得项目投资权,为亚太药业的产业基地筛选项目,好项目直接由光谷亚太进行成果转让,赚取远超服务费的高额利润。
核心竞争力:唯一再评价资质&丰富临床资源
唯一再评价服务资质:新生源通过推进卫计委“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政府资源,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开展再评价服务的CRO企业。
临床资源丰富:截止2017年底,长期合作床位(临床基地建设)超过900张,主要以三级医院为主。
2016年4月,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糖尿病防治、心血管病防治、肿瘤防治专项立项批复
本章节主要介绍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
本章节主要介绍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制剂业务:中标省份快速增加&产品储备丰富,进入高增长阶段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制剂业务,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药品招标:全国范围顺利推进
重点发展品种:
1)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头孢泊肟酯胶囊、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
2)非抗生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在研管线:产品丰富,多个重要品种即将上市
公司通过CRO平台储备了丰富的创新药,未来有望陆续上市, 其中最快的KGF2已完成 3期临床。
一致性评价:种类丰富,项目顺利推进
公司一致性评价产品11个,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螺内酯片、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尚处在处方工艺完善过程中,其他8个项目已开展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盈利预测假设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盈利预测假设,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盈利预测
本章节主要介绍亚太药业的盈利预测,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业绩及市值展望
临床CRO业务+制剂板块增速提升,未来5年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为国内唯一具备开展上市再评价业务的CRO企业,通过整合国内丰富临床资源,源源不断获取订单,带动公司CRO业务进入高增长阶段;制剂业务短期受益全国中标范围扩大,中长期受益在研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制剂营收将进入持续高增长阶段。预计18-20年净利润2.80/3.72/4.75亿元,增长39%/33%/28%。股价经历调整消化估值后,18/19PE26/19X,相比其他CRO企业,极具性价比,上调至“买入”评级。
18年市值展望:118亿元。
CRO业务:18年净利润2.0亿元,增长33%,考虑到公司拥有丰富临床资源以及强大新药研发上下游整合能力,再评价CRO业务竞争格局好,市场空间大,参考同类CRO公司65倍以上估值,给予公司CRO 45倍PE,对应2018年市值90亿元;
制剂业务:受益制剂中标省市快速增加,制剂业务进入高增长阶段,预计18年贡献净利润0.8亿元,给予35倍PE,对应2018年市值28亿元。
19年市值展望:138亿元。
CRO业务:19年净利润2.6亿元,增长30%,给予40倍PE,对应2019年市值104亿元。
制剂业务:抗生素和非抗制剂保持较快增长,扎托布洛芬、氯诺昔康注射剂以及头孢地尼胶囊有望获批,制剂业务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19年净利润1.12亿元,增速40%,给予30倍PE,对应2019年市值34亿元。
三年两倍以上市值空间,上调至“买入”评级。
CRO业务:2021年净利润3.96亿元,增长22%,考虑行业竞争格局好,市场空间大,应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30倍PE,对应2021年市值119亿元。
制剂业务:新产品获批上市带动下制剂板块有望维持较高增速,预计21年净利润1.97亿元,给予25倍PE,对应2021年市值49亿元,合计168亿市值。
太平洋医药团队介绍
本章节主要介绍太平洋医药团队,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投资评级说明
本章节主要介绍投资评级说明,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重要声明
本章节主要介绍重要声明,但未提供详细的二级目录信息。
总结
亚太药业: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业绩增长可期
亚太药业作为A股稀缺的医药创新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通过收购新生源实现了CRO业务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创新CRO服务和化药制剂两翼齐飞的业务模式。公司在CRO领域拥有国内唯一的再评价服务资质和丰富的临床资源,使其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
买入评级:未来三年市值有望翻倍
受益于CRO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制剂业务的稳健发展,亚太药业的业绩有望持续提升。本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并预测未来三年市值有两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其中CRO业务和制剂业务将分别贡献重要的增长动力。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