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74)

    • 化工行业:可降解行业高速成长,中上游机遇应运而生

      化工行业:可降解行业高速成长,中上游机遇应运而生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全球政策共振驱动可降解塑料需求井喷   在海内外逐步认识到塑料废弃物产生的“微塑料”等危害后,在国内密集的禁塑令政策直接驱动下,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在2020年末至2021年初集中下架,随后纸吸管等替代品的性能短板让市场确定并接受了可降解塑料为最佳替代品, 叠加国内外政策的共振以及跨国大型企业在应对政策时的超前与超范围布局,进一步推动了可降解塑料需求井喷。   可降解塑料性能已接近民用级普通塑料   可降解塑料历经三代,已发展至生物降解塑料,目前的主流品种为PBAT、PLA。 可降解塑料目前的硬度、力学性能、成膜性等指标已大幅提升, 已经接近大多数民用级和部分工业级塑料的性能。   可降解塑料国内中短期替代空间近400万吨/年   强力政策驱动使得可降解塑料中短期内以替代常见的快递、外卖、实体商铺所用的国内PE、 PP、 PS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主要目标,测算中短期驱动因素带来的国内替代空间约400万吨/年。   可降解塑料中长期替代空间再增千万吨体量   环境成本驱动使得可降解塑料拥有中长期的持续动力去替代全球的PE等包装材料以及出口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中PET、 PA、 POM、 PMA等中高性能塑料。测算中长期驱动因素带来的以出口塑料制品为主的替代空间,其体量在千万吨级。   抓住上游关键原材料及掌握技术服务能力者将获益   市场选择了PBAT与PLA这两种可降解塑料进行高密度产能投放,竞争壁垒所在的上游关键原料如BDO、丙交酯成为产业链高利润环节。在后续产能投放频率提速、投放规模愈发巨大之时, 持续强化自身上游原料优势、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协同,以及在行业高速成长时技术与服务业务能够放量,分享到扩产期红利的企业或是本轮行业变革的最终受益者。   投资机会   我们重点关注有望掌控上游关键原材料产能如AA、 BDO、丙交酯的代表性公司华峰化学(002064.SZ)、 华鲁恒升(600426.SH) 、 中泰化学(002092.SZ) 、 金丹科技(300829.SZ),以及受益中游工程建设业务放量的代表性企业东华科技(002140.SZ),我们后续将跟踪报告。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政策推行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突破及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1-10-26
    •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加速进口替代,此“集采”非彼“集采”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加速进口替代,此“集采”非彼“集采”

      医疗行业
        事件:   2021年7月28日,深圳市财政局发布《2021年度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八类医疗设备批量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审批前公示》,拟代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征集供应商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批量采购,采购项目包括MRI、CT、DR、B超、呼吸机、麻醉机、腔镜、监护仪八类医疗设备。   市场过于担心此事成为医疗器械集采的开端,实际上这和我们熟知的药品带量采购并不一样。医疗设备的招标集采模式已经在行业内存续多年,不必过于担心,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核心观点:   深圳集采旨在鼓励国产,不必过分担心价格下降   深圳集中采购等同于在其他省市执行了十几年的招标采购,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两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早于2018年药品集采,因此虽然叫法类似,却不是一个概念。此政策在深圳已经执行3年,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往国产品牌在一线城市占有率很低,此举动主要为了鼓励国产,不太可能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   深圳模式不适用于全国,医疗设备难以大规模集采深圳采购体系特殊,都由财政局统一采购,再分配到医院,因此财政局具有较大话语权,深圳医院不需要自行筹资,而国内其他地方均需要地方财政和医院筹资采购,且主要是医院自行筹资。   投资建议   与市场上担忧医疗器械板块面临大规模集采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深圳的医疗设备批量采购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鼓励国产企业提高质量、积极创新,有利于国产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和长期发展。同时,近一年医疗器械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14.57%,目前处于估值较低水平。因此,我们给予医疗器械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等产品线丰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导致医院诊疗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的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8-02
    • 医药生物行业: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疫情驱动血制品价值重

      医药生物行业: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疫情驱动血制品价值重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行业成长空间广阔,供给端长期存在缺口   我国仅有9家企业具备新设单采浆站的资质,血浆供给长期存在缺口。欧美发达国家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的平均消费量远远高于我国,这两个产品是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血制品各个产品的渗透率提升以及适应症拓展,我们测算血制品行业空间有望达1419亿(含重组产品)。   浆站资源、血浆利用率、销售学术推广能力是行业核心竞争力   国内血浆采浆量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血制品规模是核心壁垒;技术领先,能够分离出越多产品的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两票制”推行后,随着血制品数量增加、新品种在细分领域的推广以及老品种份额维护的需求,血制品厂商对商业渠道的把控以及在终端学术推广的能力作用显著。   疫情推动静丙需求加速增长,白蛋白价格有望景气上行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静丙作为推荐治疗用药,大量围绕静丙临床作用得研究展开,加速静丙的适应症拓展。国内白蛋白消费结构中,进口占比高达60%,海外疫情在2020年3月蔓延并持续,对国内白蛋白供给的影响21年Q2开始显现,我们推测白蛋白价格呈景气上行趋势。   他山之石:并购整合和持续研发投入成就国际血制品巨头   海外血制品行业在经历了产能大幅提升竞争加剧的过程,于21世纪初行业内部并购整合,逐渐发展成三大血制品巨头:CSL,Baxter,Grifols的寡头竞争行业格局,三大巨头产品线丰富,并持续投入研发推动行业发展。   投资建议   血制品行业规模成长空间大,在经历“两票制”改革调整后,有望景气上行,给予血制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浆量资源供给短缺,公司的浆量规模、血浆利用率、销售学术推广能力是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需求低于预期;产品研发低于预期;浆量规模低于预期;政策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5页
      2021-07-07
    • 化工行业:需求修复加政策利好,清洁能源产业链迎机遇

      化工行业:需求修复加政策利好,清洁能源产业链迎机遇

      化工行业
        事件:   42家A股上市石油石化公司2020年报及2021一季报公布, 2020年行业归母净利润微增, 2021Q1行业净利润加速增长。   投资要点:   石油石化行业20年业绩逐季修复, 21Q1呈现加速增长   以不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内的42家石油石化公司为样本,其2020年整体营收同比微增1.56%, 归母净利同比微增0.82%; 2021Q1营收较2019Q1增长37.71%,归母净利相对2019Q1大幅上升225.97%,呈现强劲增长。 42家公司整体(剔除负值)的平均市盈率为17.50X,相对全部A股市盈率溢价4.10%,处于近年较低位置,其整体PB为2.27X,相对全部A股市净率溢价26.11%, 也处于历史低位。   2021Q1石油石化行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回正   以上述42家公司计,截至2021Q1末, 行业总资产与负债总额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33.95%与38.46%, 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4.02%,比19年同期提升2.0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30个百分点,处于历史高位。季末银行贷款负债环比增加2.84个百分点,整体呈升高趋势;经营性负债占比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28.44%, 环比下降8.98个百分点, 处于2018以来的震荡中枢;在建工程总额占总资产总额的11.66%,环比微降0.33个百分点, 处于2019Q4以来的低位,石油石化行业扩张意愿处于正常位置。 2020年现金流净额显著提升,同比增加60.48%, 2021Q1较2019年同期扭亏128.99%。   下游需求修复叠加政策利好,清洁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基于双碳目标的公布以及对下游需求修复的信心,我们认为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清洁能源需求将获得超预期提升。 天然气及煤基清洁能源的发展将给上游资源采掘、中游储运建设以及下游分销供能在内的全产业链带来机遇, 建议关注新奥股份(600803.SH)、 昆仑能源(0135.HK) 、 中国石油股份(0857.HK) 、 杰瑞股份(002353.SZ) 、 中油工程(600339.SH)、航天工程(603698.SH)、 恒逸石化(000703.SZ) 等标的。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以及宏观经济疲软导致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1-05-07
    • 石油石化行业2021年度策略:政策与基础设施推动,天然气产业链价值重

      石油石化行业2021年度策略:政策与基础设施推动,天然气产业链价值重

      化工行业
        投资要点:   石油石化行业回顾   2020Q3石油石化行业整体减收增利。42家石化样本公司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降低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1%。行业总资产较快增长,负债率则增速放缓,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率明显下滑,扩张意愿有所下降。行业ROE与ROA逐季显著提升,炼油以及其他石化板块增长表现强劲,其余板块修复速度较慢。   2021石油石化行业展望   当前国际油价上下震荡的动力主要由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主导,长期则受到供给端博弈的影响。中短期随着进入需求旺季、经济复苏预期叠加货币宽松政策、 OPEC+维持减产对价格构成支撑;长期看, 2021年及往后的需求增长仍存疑问, 叠加拜登重返伊核协议的预期与美油复产,或令供需宽松化。 2021年原油价格或将首先随着预期改善而上行,之后则随着OPEC+的内部博弈、美油产量、伊核协议进展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震荡变化,总体或处于40~60美元/桶的价格中枢。   天然气方面,在新碳排目标下,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与国家管网公司建设提速,天然气消费量将迎来加速增长,产业链价值将获重估。上游价格修复将给天然气采掘带来相关机遇;中游天然气相关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利好建设、储运;下游分销则受益于天然气覆盖率与易得性提升。   2020年投资策略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消费量的加速提升, 天然气采、储、运、购等各个环节均将迎来机遇;   在上游供给端大部分时间保持宽松,而下游需求得到缓慢修复的情景下,拥有一体化布局的炼化企业,尤其是以非油产品为主的企业利润率将呈现修复向好。   重点关注标的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新奥股份(600803.SH)、昆仑能源(0135.HK)、恒逸石化(000703.SZ)、杰瑞股份(002353.SZ)、中油工程(600339.SH)、中石化冠德(0934.HK)、中国石油股份(0857.HK)。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导致下游需求不振的风险;贸易摩擦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政策推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政治影响业务开展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1-01-11
    • 化工行业: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行,相关氯碱企业弹性显著

      化工行业: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行,相关氯碱企业弹性显著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由于海外疫情持续,导致PVC手套等卫生耗材需求激增,而PVC糊树脂供应端产能收缩,供需失衡导致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涨。拥有糊树脂产能的相关氯碱企业将显著受益于此价格上涨,但同时也存在海外疫情反复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PVC糊树脂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分析 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海外疫情持续,导致PVC手套等卫生耗材需求暴增;二是国内多家PVC糊树脂厂商停产检修,供应端产能显著收缩。 手套制品出口订单价格大幅上涨,从年初的15美元/箱上涨至40-50美元/箱,部分手套厂商订单已排至9-10月份甚至四季度。 同时,由于夏季检修季的到来,多家PVC糊树脂企业停产检修,产能收缩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手套需求的占比大幅提升,放大了供给收缩带来的价格波动。 氯碱企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 拥有糊树脂产能的氯碱企业将直接受益于价格上涨,例如沈阳化工、君正集团、三友化工和中泰化学等。 然而,投资者需关注以下风险:海外疫情可能出现反复,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PVC糊树脂价格上涨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需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 主要内容 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PVC糊树脂价格波动 报告指出,端午节后PVC糊树脂价格从8700元/吨快速上涨至11000-12000元/吨,涨幅达62%,部分手套料厂商报价甚至接近15000元/吨。 这种价格上涨主要源于海外疫情持续和国内供应端产能收缩。 手套需求的井喷式增长 由于海外疫情持续,PVC手套等卫生耗材需求持续增长,手套企业出口订单饱满,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四季度。 这种需求的井喷式增长是PVC糊树脂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供应端产能收缩 报告指出,多家PVC糊树脂厂商因检修等原因停产,导致供应端产能显著收缩,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上涨。 这些停产的企业包括昔阳化工、伊东东兴、上海氯碱、湖北山水和盐湖海纳等,总产能超过20万吨/年。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 报告建议对拥有糊树脂产能的相关氯碱企业保持中性态度。 风险提示 报告提示了两个主要风险:一是海外疫情可能出现反复,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二是PVC糊树脂价格上涨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相关企业分析 报告重点分析了沈阳化工等拥有较大糊树脂产能的上市公司,指出这些企业有望受益于价格上涨。 报告还简要提及了君正集团、三友化工和中泰化学等企业。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主要归因于海外疫情持续导致的手套等卫生耗材需求激增以及国内供应端产能收缩。 报告指出,拥有糊树脂产能的相关氯碱企业将受益于价格上涨,但同时也存在海外疫情反复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建议对相关企业保持中性态度,并提醒投资者关注市场风险。 报告数据显示,化工行业在一年内跑赢沪深300指数,但未来走势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和市场供需变化。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0-07-02
    • 化工行业点评:OPEC++框架下的产油国博弈与油价走势

      化工行业点评:OPEC++框架下的产油国博弈与油价走势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页
      2020-04-16
    • 化工行业:维生素市场现货紧张,继续看多VA和VE

      化工行业:维生素市场现货紧张,继续看多VA和VE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页
      2020-03-11
    • 化工行业:油价恐慌性下跌,不改农化中长期需求

      化工行业:油价恐慌性下跌,不改农化中长期需求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尽管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短期内会抑制农产品价格和农化用品需求,但长期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农产品供给缺口将显著提升粮食供应需求,进而推动农化用品需求增长。此外,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加速也为农化产品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报告建议对农化行业持中性态度,并推荐部分龙头企业。 短期油价下跌对农化行业的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下跌,短期内会对农产品价格和农化用品需求造成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原油价格下跌会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及对农化用品的需求。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传导:一是成本推动,原油价格上涨会带动农资成本上升,推高农产品价格;二是原油替代品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会提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替代品的工业需求,从而推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反之,原油价格下跌则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与长期农化需求 然而,长期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将更为显著。2020年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加强,将导致全球气候更加极端化,对农产品种植造成严重冲击,包括病虫害、洪涝灾害和伏旱灾害等。这将导致农产品供给减少,而全球持续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却只增不减,因此未来粮食供给缺口加大的预期将被强化。这种供给缺口将显著提升粮食保供需求,进而推动农化用品需求的增长。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从油价波动和厄尔尼诺现象两个方面分析了农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油价波动对农化行业的影响分析 报告首先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农化行业短期影响。OPEC减产协议破裂导致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将短期内压制农产品价格和农化用品需求。报告详细阐述了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原油价格波动对农户种植积极性和农化用品需求的影响机制。 厄尔尼诺现象对农化行业的影响分析 其次,报告深入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对农化行业长期影响。报告指出,2020年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加强将导致全球气候更加极端化,增加农产品种植的风险,从而减少农产品供给。同时,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导致粮食供给缺口扩大。这种供给缺口将显著提升粮食保供需求,进而推动农化用品需求的增长。 转基因技术发展对农化行业的影响 报告还提及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加速对农化行业的影响。农业部批准的两例转基因玉米种子和一例转基因大豆种子获得了生物安全证书,标志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入新的阶段。未来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将进一步带动相关农化产品的需求。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基于以上分析,报告建议对农化行业持中性态度,并推荐了扬农化工、利尔化学、苏利股份、兴发集团和安道麦A等龙头企业。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以及海外冲击等风险因素。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分析,探讨了其对农化行业的影响。短期内,油价下跌会抑制农产品价格和农化用品需求;但长期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农产品供给缺口以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加速,将显著提升粮食保供需求,进而推动农化用品需求增长。因此,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农化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并选择优质龙头企业进行投资,同时需注意相关风险因素。 报告中提供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独立判断。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3-11
    • 维生素行业:维生素市场继续上涨,养殖业上下游企业复产

      维生素行业:维生素市场继续上涨,养殖业上下游企业复产

      化学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受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影响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养殖业及饲料产业受到严重打击。然而,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养殖业复工复产,加上维生素库存水平低,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为维生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重点关注生物素、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VK3、VD3等几种维生素,并推荐重点关注新和成等维生素行业龙头企业。 维生素市场价格上涨及行业复苏态势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推动养殖业复工复产,全国饲料企业开工率已达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 这为维生素行业的下游需求提供了支撑。同时,由于春节前维生素库存水平低,加上物流成本提升,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一些供应集中度高、部分厂家停产的维生素品种,如维生素B1和生物素,价格涨幅更为显著。 维生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维生素价格上涨的行业龙头企业,例如新和成(维生素整体)、圣达生物(生物素)、浙江医药(VA、VE)、兄弟科技(VB1、VB3、VK3)、花园生物(VD3)。 然而,报告也提示了潜在的风险,包括产品价格下滑、下游需求减弱、供应大量增加以及工艺安全事故等。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从维生素市场行情分析入手,对几种主要维生素的价格走势、供需格局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维生素市场价格走势及供需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生物素、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等多种维生素的市场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 数据显示,由于多种因素(如原材料短缺、部分厂家停产、物流成本上升、海外市场需求增加等),这些维生素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报告还提供了相应的图表数据,直观地展现了价格变化趋势。 生物素市场分析 生物素最大中间体供应商湖北工厂停产,导致生物素纯品出口报价坚挺,国内市场价格也随之上涨。 报告分析了生物素的供给格局,并指出国内贸易商惜售心理浓厚,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维生素B1市场分析 兄弟科技等主要维生素B1生产厂家停产,导致市场货源紧张,价格上涨至300元/kg左右。 报告分析了维生素B1的供给格局,并指出物流运输紧张也加剧了市场货源短缺。 维生素E市场分析 帝斯曼等主要维生素E生产厂家减产或推迟复产,加上欧洲市场采货量增加,导致维生素E价格上涨。 报告分析了维生素E的供给格局,并指出国内物流紧张也影响了工厂发货。 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市场分析 报告同样对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的市场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维生素的价格也因各种因素而上涨。 分析中包含了价格区间、供需关系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 维生素B3(烟酸)市场分析 报告分析了维生素B3(烟酸)的市场情况,指出由于原材料吡啶中三甲基吡啶短缺,成本推动价格走强。 行业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推荐重点关注受益于维生素价格上涨的行业龙头企业,并详细列举了这些企业及其对应的维生素产品。 同时,报告也明确指出了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总结 本报告基于对维生素市场供需关系、价格走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结论:维生素行业在当前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维生素价格上涨为行业龙头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盈利机会,但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谨慎决策。 报告中提供的市场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0-02-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