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65)

    • 化工行业:需求强劲、原料宽松——瓶片行业进入收获期

      化工行业:需求强劲、原料宽松——瓶片行业进入收获期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瓶片具备优异特性与高性价比   聚酯瓶片由PTA与MEG聚合而来,主要用于软饮、 油、酒、调味品、生鲜等食品及日化、医药等的包装领域。瓶片是具有良好力学性能、 易加工、 耐酸碱油、 高阻隔、 高透明、 抗紫外与静电的食品接触型包装材料。作为全球第二大聚酯产品, 瓶片依靠其优良的包装性能及质轻、价廉、量大的优点,从上世纪90年代替代玻璃可乐瓶开始就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瓶片下游需求增长动力强劲   在全球大宗品涨价并向消费端传导的大趋势下,企业通过包装变换进行品类升级的动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除了以往的改善产品结构以提升利润率的考量,企业还面临着成本提升带来的价格传导难题,急需通过聚酯瓶进行包装更新及品类新增来达到间接涨价的目的。乳制品为代表的新生需求,瓶装水市场的高增速, 气泡水等新兴品类的崛起, 以及片材等领域的新应用, 共同构成了下游强劲的需求。即便受到疫情扰动也保持2年复合增速11%的内需,叠加随海外市场从疫情中逐步恢复而复苏的出口, 此后预计将提供行业增速超过13%的旺盛需求。   瓶片行业格局显示已进入收获期   中国瓶片总产能目前位居世界第一, 占比达32%。 未来几年世界范围内的瓶片新/扩建项目仍主要集中在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 国内的5大瓶片生产企业CR5达到77.56%,龙头话语权正不断提升。同时无论是国内市场需求还是海外出口,下游需求端则较瓶片生产端更为分散,使得瓶片企业对下游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在此格局下,瓶片上游原料PX和MEG因扩产而供应逐渐宽松化, 有利于聚酯产业链利润向下游移动,叠加供需错配带来的库存新低( 较年初高位下跌69%) ,瓶片加工价差走出低点,行业进入收获期。   投资机会   我们重点关注瓶片行业中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受益于上游PX、 MEG供给宽松化,同时受益于终端需求持续旺盛以及消费品企业包装升级大趋势的典型企业三房巷( 600370.SH) ( 维持“买入”评级) 、 华润材料( 301090.SZ) 以及紫江企业( 600210.SH) 。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政策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1-11-22
    • 化工行业:可降解行业高速成长,中上游机遇应运而生

      化工行业:可降解行业高速成长,中上游机遇应运而生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全球政策共振驱动可降解塑料需求井喷   在海内外逐步认识到塑料废弃物产生的“微塑料”等危害后,在国内密集的禁塑令政策直接驱动下,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在2020年末至2021年初集中下架,随后纸吸管等替代品的性能短板让市场确定并接受了可降解塑料为最佳替代品, 叠加国内外政策的共振以及跨国大型企业在应对政策时的超前与超范围布局,进一步推动了可降解塑料需求井喷。   可降解塑料性能已接近民用级普通塑料   可降解塑料历经三代,已发展至生物降解塑料,目前的主流品种为PBAT、PLA。 可降解塑料目前的硬度、力学性能、成膜性等指标已大幅提升, 已经接近大多数民用级和部分工业级塑料的性能。   可降解塑料国内中短期替代空间近400万吨/年   强力政策驱动使得可降解塑料中短期内以替代常见的快递、外卖、实体商铺所用的国内PE、 PP、 PS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主要目标,测算中短期驱动因素带来的国内替代空间约400万吨/年。   可降解塑料中长期替代空间再增千万吨体量   环境成本驱动使得可降解塑料拥有中长期的持续动力去替代全球的PE等包装材料以及出口纺织服装、耐用消费品中PET、 PA、 POM、 PMA等中高性能塑料。测算中长期驱动因素带来的以出口塑料制品为主的替代空间,其体量在千万吨级。   抓住上游关键原材料及掌握技术服务能力者将获益   市场选择了PBAT与PLA这两种可降解塑料进行高密度产能投放,竞争壁垒所在的上游关键原料如BDO、丙交酯成为产业链高利润环节。在后续产能投放频率提速、投放规模愈发巨大之时, 持续强化自身上游原料优势、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协同,以及在行业高速成长时技术与服务业务能够放量,分享到扩产期红利的企业或是本轮行业变革的最终受益者。   投资机会   我们重点关注有望掌控上游关键原材料产能如AA、 BDO、丙交酯的代表性公司华峰化学(002064.SZ)、 华鲁恒升(600426.SH) 、 中泰化学(002092.SZ) 、 金丹科技(300829.SZ),以及受益中游工程建设业务放量的代表性企业东华科技(002140.SZ),我们后续将跟踪报告。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政策推行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突破及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1-10-26
    •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加速进口替代,此“集采”非彼“集采”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加速进口替代,此“集采”非彼“集采”

      医疗行业
        事件:   2021年7月28日,深圳市财政局发布《2021年度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八类医疗设备批量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审批前公示》,拟代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征集供应商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批量采购,采购项目包括MRI、CT、DR、B超、呼吸机、麻醉机、腔镜、监护仪八类医疗设备。   市场过于担心此事成为医疗器械集采的开端,实际上这和我们熟知的药品带量采购并不一样。医疗设备的招标集采模式已经在行业内存续多年,不必过于担心,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核心观点:   深圳集采旨在鼓励国产,不必过分担心价格下降   深圳集中采购等同于在其他省市执行了十几年的招标采购,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两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早于2018年药品集采,因此虽然叫法类似,却不是一个概念。此政策在深圳已经执行3年,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往国产品牌在一线城市占有率很低,此举动主要为了鼓励国产,不太可能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   深圳模式不适用于全国,医疗设备难以大规模集采深圳采购体系特殊,都由财政局统一采购,再分配到医院,因此财政局具有较大话语权,深圳医院不需要自行筹资,而国内其他地方均需要地方财政和医院筹资采购,且主要是医院自行筹资。   投资建议   与市场上担忧医疗器械板块面临大规模集采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深圳的医疗设备批量采购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鼓励国产企业提高质量、积极创新,有利于国产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和长期发展。同时,近一年医疗器械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14.57%,目前处于估值较低水平。因此,我们给予医疗器械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等产品线丰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导致医院诊疗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的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8-02
    • 医药生物行业: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疫情驱动血制品价值重

      医药生物行业: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疫情驱动血制品价值重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行业成长空间广阔,供给端长期存在缺口   我国仅有9家企业具备新设单采浆站的资质,血浆供给长期存在缺口。欧美发达国家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的平均消费量远远高于我国,这两个产品是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血制品各个产品的渗透率提升以及适应症拓展,我们测算血制品行业空间有望达1419亿(含重组产品)。   浆站资源、血浆利用率、销售学术推广能力是行业核心竞争力   国内血浆采浆量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血制品规模是核心壁垒;技术领先,能够分离出越多产品的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两票制”推行后,随着血制品数量增加、新品种在细分领域的推广以及老品种份额维护的需求,血制品厂商对商业渠道的把控以及在终端学术推广的能力作用显著。   疫情推动静丙需求加速增长,白蛋白价格有望景气上行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静丙作为推荐治疗用药,大量围绕静丙临床作用得研究展开,加速静丙的适应症拓展。国内白蛋白消费结构中,进口占比高达60%,海外疫情在2020年3月蔓延并持续,对国内白蛋白供给的影响21年Q2开始显现,我们推测白蛋白价格呈景气上行趋势。   他山之石:并购整合和持续研发投入成就国际血制品巨头   海外血制品行业在经历了产能大幅提升竞争加剧的过程,于21世纪初行业内部并购整合,逐渐发展成三大血制品巨头:CSL,Baxter,Grifols的寡头竞争行业格局,三大巨头产品线丰富,并持续投入研发推动行业发展。   投资建议   血制品行业规模成长空间大,在经历“两票制”改革调整后,有望景气上行,给予血制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浆量资源供给短缺,公司的浆量规模、血浆利用率、销售学术推广能力是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需求低于预期;产品研发低于预期;浆量规模低于预期;政策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5页
      2021-07-07
    • 化工行业:需求修复加政策利好,清洁能源产业链迎机遇

      化工行业:需求修复加政策利好,清洁能源产业链迎机遇

      化工行业
        事件:   42家A股上市石油石化公司2020年报及2021一季报公布, 2020年行业归母净利润微增, 2021Q1行业净利润加速增长。   投资要点:   石油石化行业20年业绩逐季修复, 21Q1呈现加速增长   以不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内的42家石油石化公司为样本,其2020年整体营收同比微增1.56%, 归母净利同比微增0.82%; 2021Q1营收较2019Q1增长37.71%,归母净利相对2019Q1大幅上升225.97%,呈现强劲增长。 42家公司整体(剔除负值)的平均市盈率为17.50X,相对全部A股市盈率溢价4.10%,处于近年较低位置,其整体PB为2.27X,相对全部A股市净率溢价26.11%, 也处于历史低位。   2021Q1石油石化行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回正   以上述42家公司计,截至2021Q1末, 行业总资产与负债总额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33.95%与38.46%, 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4.02%,比19年同期提升2.0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30个百分点,处于历史高位。季末银行贷款负债环比增加2.84个百分点,整体呈升高趋势;经营性负债占比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28.44%, 环比下降8.98个百分点, 处于2018以来的震荡中枢;在建工程总额占总资产总额的11.66%,环比微降0.33个百分点, 处于2019Q4以来的低位,石油石化行业扩张意愿处于正常位置。 2020年现金流净额显著提升,同比增加60.48%, 2021Q1较2019年同期扭亏128.99%。   下游需求修复叠加政策利好,清洁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基于双碳目标的公布以及对下游需求修复的信心,我们认为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清洁能源需求将获得超预期提升。 天然气及煤基清洁能源的发展将给上游资源采掘、中游储运建设以及下游分销供能在内的全产业链带来机遇, 建议关注新奥股份(600803.SH)、 昆仑能源(0135.HK) 、 中国石油股份(0857.HK) 、 杰瑞股份(002353.SZ) 、 中油工程(600339.SH)、航天工程(603698.SH)、 恒逸石化(000703.SZ) 等标的。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以及宏观经济疲软导致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1-05-07
    • 石油石化行业2021年度策略:政策与基础设施推动,天然气产业链价值重

      石油石化行业2021年度策略:政策与基础设施推动,天然气产业链价值重

      化工行业
        投资要点:   石油石化行业回顾   2020Q3石油石化行业整体减收增利。42家石化样本公司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降低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1%。行业总资产较快增长,负债率则增速放缓,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率明显下滑,扩张意愿有所下降。行业ROE与ROA逐季显著提升,炼油以及其他石化板块增长表现强劲,其余板块修复速度较慢。   2021石油石化行业展望   当前国际油价上下震荡的动力主要由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主导,长期则受到供给端博弈的影响。中短期随着进入需求旺季、经济复苏预期叠加货币宽松政策、 OPEC+维持减产对价格构成支撑;长期看, 2021年及往后的需求增长仍存疑问, 叠加拜登重返伊核协议的预期与美油复产,或令供需宽松化。 2021年原油价格或将首先随着预期改善而上行,之后则随着OPEC+的内部博弈、美油产量、伊核协议进展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震荡变化,总体或处于40~60美元/桶的价格中枢。   天然气方面,在新碳排目标下,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与国家管网公司建设提速,天然气消费量将迎来加速增长,产业链价值将获重估。上游价格修复将给天然气采掘带来相关机遇;中游天然气相关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利好建设、储运;下游分销则受益于天然气覆盖率与易得性提升。   2020年投资策略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消费量的加速提升, 天然气采、储、运、购等各个环节均将迎来机遇;   在上游供给端大部分时间保持宽松,而下游需求得到缓慢修复的情景下,拥有一体化布局的炼化企业,尤其是以非油产品为主的企业利润率将呈现修复向好。   重点关注标的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新奥股份(600803.SH)、昆仑能源(0135.HK)、恒逸石化(000703.SZ)、杰瑞股份(002353.SZ)、中油工程(600339.SH)、中石化冠德(0934.HK)、中国石油股份(0857.HK)。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导致下游需求不振的风险;贸易摩擦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政策推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政治影响业务开展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1-01-11
    • 化工行业: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行,相关氯碱企业弹性显著

      化工行业:PVC糊树脂价格快速上行,相关氯碱企业弹性显著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0-07-02
    • 化工行业点评:OPEC++框架下的产油国博弈与油价走势

      化工行业点评:OPEC++框架下的产油国博弈与油价走势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页
      2020-04-16
    • 化工行业:维生素市场现货紧张,继续看多VA和VE

      化工行业:维生素市场现货紧张,继续看多VA和VE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页
      2020-03-11
    • 化工行业:油价恐慌性下跌,不改农化中长期需求

      化工行业:油价恐慌性下跌,不改农化中长期需求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3-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