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06)

    • 国内耗材和医疗服务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国内耗材和医疗服务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济民医疗(603222)   投资要点   国内耗材和医疗服务业务恢复高速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收入2.23亿元(-22%)、归母净利润0.34亿元(-52%)、扣非归母净利润0.33亿元(-47%)。一季报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2022Q1新冠需求拉动安全注射器销售额大幅度增长,单季度销售额远超2022年2-4季度。预计2023Q1业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1)新冠疫情结束后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博鳌医院高端医疗服务放量,鄂州二院新院区床位增加;2)国内市场安全注射器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开始放量。服务和器械业务预计都会单季度环比持续改善。   博鳌医院恢复高速增长,鄂州二院新院区开始运营。博鳌国际医院设有国际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高端医学美容中心、肿瘤精准防治中心、抗衰老医学中心、健康与体检评估中心等科室。疫情后博鳌医院业绩有望快速释放。持股100%的鄂州二院已搬迁至新院区,床位从300张增加至1000张,历史单张床位年收入约50万,新院区引入了更多专家和高端设备,预计单张床位年收入有望达到60万,峰值收入有望达到6亿,按照15%净利率测算,峰值净利润有望达到9000万。   安全注射器和预充式导管快速放量,大输液新产品上市可期。国内安全注射器市场刚刚兴起,渗透率极低。公司产品已完成22个省市挂网,即将进入高速放量,预计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5000万支,峰值有望实现数亿支。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已完成绝大多数省市挂网,市场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有望迎来高速放量。大输液新产品山梨醇甘露醇冲洗剂和平衡盐冲洗液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3.06/4.10亿元,增速分别为490%/50%/34%,对应PE分别为30/20/15倍。公司医院产能快速释放,安全注射器和预充式导管高速放量,业绩迎来高速增长期,维持“增持”建议。   风险提示:医院诊疗量低于预期;产品销售低于预期;医保集采导致产品降价。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8
    • 业绩超预期,医药工业高速放量

      业绩超预期,医药工业高速放量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业绩超预期,医药工业高速放量: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收入44.27亿(+25%)、归母净利2.35亿(+991%)、扣非归母净利润2.39亿(+228%),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分业务来看,医药商业实现收入24.60亿(+20%),医药工业实现收入32.17亿(+50%),其中藿香系列为代表的消化系统用药实现收入9.10亿(+127%)、以急支糖浆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用药实现收入8.80亿(+92%)、抗感染用药实现收入5.46亿(+2%)、神经系统用药实现收入3.35亿(+23%)、心脑血管用药实现收入1.03亿(+4%)。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Q1综合毛利率提升5.63pp至51%,净利率提升4.84pp至5.34%。公司国企改革初见成效,对2023年经营充满信心,力争实现收入增长20%以上,其中医药工业收入增速30%以上,医药商业收入增长20%以上。   国药集团控股后启动全面改革,核心品种加大推广力度:2021年国药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了深入改革。启动营销体系改革,优化销售人员薪酬结构,打造销售铁军+主要利润贡献者,激发销售工作积极性;聚焦工业大品种,加大销售过亿品种的营销推广力度,推动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展望2023年,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中药核心品种将加大川渝以外地区的开发拓展力度,同时持续优化品类,完善补充品种,抓好独家品种、特色高毛利品种销售。化学药聚焦院内市场,疫情后随着医疗就诊需求恢复,医院端销售也将迎来复苏。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5/8.30/10.57亿元,增速分别为73%/37%/27%,对应PE分别为41/30/24倍。考虑到公司国企改革持续推动,业绩实现高速放量,维持“买入”建议。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进度低于预期;产品销售低于预期;医保集采导致产品降价。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8
    • 一季报超预期,海内外扩张稳步推进

      一季报超预期,海内外扩张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怡和嘉业(301367)   投资要点   一季报超预期:2022年实现收入14.15亿元(+114%)和归母净利润3.80亿元(+161%)。分业务来看,家用呼吸机业务实现收入11.71亿元(+195%),耗材业务实现收入1.98亿元(+21%),医用产品业务实现收入0.44亿元(-57%)。呼吸机业务实现较大增长,主要系受竞争对手产品召回影响,美国市场销量大增所致;医用产品的销售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1-10月医用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11-12月因原材料供应紧张无法及时响应市场需求。2023年一季报实现收入4.8亿元(+132%)、归母净利润1.55亿元(+192%)。2023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公司国内外业务稳步推进,产品需求增加下实现营收大幅增加。   借机加速海外扩张,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系国内少有专注于呼吸健康领域设备和耗材的生产厂家,深耕海外市场多年,受益于竞争对手产品召回,公司凭借产品高可靠性和性价比优势加速海外扩张,依托境外合作经销商3B实现产品快速放量,2022年全年境外营收占比达84.72%,产品销售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海外主流国家认可,品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巩固优势区域,加快营销网络拓展,实现国内外销售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高度重视研发,研发成果丰厚: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0.73亿元(+51%),加快产品更新迭代,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458项国内专利,其中国内发明专利81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84项、国内外观设计专利93项;国际专利85项;软件著作权69项。自主掌握了主营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为后续新产品研发并成功商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公司拟向高级管理层和部分核心业务人才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不超过64.00万股的限制性股票,占当前公司股本总额6400万股的1.00%。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60%,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8.91/23.57/30.39亿元,增速34%/25%/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6.71/8.73亿元,增速34%/32%/30%,对应PE分别为34/26/20倍。公司系国产家用呼吸机龙头,海内外业务发展势头向好,预计业绩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8
    • 2023Q1苏灵恢复高增长,KC1036潜力巨大

      2023Q1苏灵恢复高增长,KC1036潜力巨大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投资要点   医保限制取消后苏灵恢复高速放量:公司发布2022年报,实现收入8.67亿元(+7%)、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22%);2023年一季报实现收入1.65亿元(+6%)、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230%)。2023年苏灵取消了“限出血性疾病治疗的二线用药;预防使用不予支付”的使用限制,虽然是从3月1日才开始正式执行,但2023Q1苏灵销售额同比增长31%,迅速恢复高速增长,也带动了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长。苏灵已取消了医保报销限制,但竞品使用限制仍然存在,且进入了部分地方集采,预计苏灵市占率有望提升,收入将恢复高速增长。   KC1036对晚期食管鳞癌疗效显著:KC1036是公司自主研发的II型非竞争性AXL、VEGFR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C1036已开展多项I期和II期临床研究,入组超过100多例晚期实体肿瘤受试者,其中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入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疗效显著:在可疗效评估的27例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中,有8例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PR),有15例为疾病稳定(SD),有4例为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为29.6%,疾病控制率(DCR)为85.2%。其中74.1%受试者的靶病灶缩小,最长治疗周期已超过9个月。KC1036单药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9.6%,疾病控制率(DCR)为85.2%,均显著高于化疗单药。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1.98/2.29亿元,增速分别为69%/16%/16%,对应PE分别为32/27/24倍。当前估值仅体现了核心产品苏灵的业绩贡献,市场潜力巨大的KC1036市值预期未来将逐步体现,维持“增持”建议。   风险提示:KC1036研发失败或进度低于预期;苏灵销售不及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2023Q1业绩超预期,创新药管线迎重估

      2023Q1业绩超预期,创新药管线迎重估

      个股研报
        以岭药业(002603)   投资要点   2023Q1业绩超预期,连花清咳高速放量:公司2022年报实现收入125.33亿元(+24%)、归母净利润23.62亿元(+76%);2023年一季报超预期,实现收入39.35亿元(+45%)、归母净利润12.02亿元(+148%)。新冠疫情全面放开拉动抗疫类产品需求,连花清瘟高速放量,2022年抗感冒类产品实现收入68.71亿元(+67%),估计2023Q1仍处于高速放量阶段。中药创新药连花清咳于2020年获批上市,与连花清瘟共享品牌和渠道,正进入高速放量阶段,长期看有望填补新冠疫情给连花清瘟带来的收入空缺。   中药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心血管产品将恢复快速增长:2021-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布了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的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审批速度加快、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医保报销支持加大,迎来最好的政策机遇期。中药创新药审批速度快,研发支出少且长期成长性强,投资性价比高。中药创新药研发支出一般为数千万元,但长尾效应明显推动销售持续增长,如通心络胶囊和参松养心胶囊均已获批超过20年仍保持稳定增长。公司高度重视中药创新药研发,是国内中药创新药龙头公司之一,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维持在8%左右。2020年连花清咳片获批,2021年解郁除烦胶囊和益肾养心安神片获批,岐黄明目胶囊已申报NDA,还有4个处于临床3期,即将迎来密集收获期。心血管线三大品种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销售额均在10亿以上,疫情后渠道协同效应明显保持15%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9/27.33/32.52亿元,增速分别为1%/14%/19%,对应PE分别为21/18/15倍,考虑到连花清咳放量及心血管产品恢复增长,公司创新药管线众多有望实现估值提升,维持“买入”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产品销售低于预期;新冠疫情扰动。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6
    • 一季报恢复明显,诊疗复苏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一季报恢复明显,诊疗复苏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南微医学(688029)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公司发布2022年报实现收入19.8亿元(+2%)、归母净利润3.31亿元(+1%)、扣非归母净利润2.99亿元(+9%);2023年一季报实现收入5.5亿元(+2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134%)、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131%)。2023年一季度利润增速超出市场预期,随着23Q1年院内诊疗有序复苏,公司产品实现快速放量,业绩恢复增长。   国产内镜诊疗器械龙头。公司成立于2000年,逐步由非血管支架单一产品发展为基于三大技术平台形成的三大系列产品,包括内镜诊疗、肿瘤消融及EOCT。内镜诊疗系列产品贡献主要营收,公司的软组织夹凭借优异性能和性价比优势为基础类耗材国产替代重要主力;中高端重磅产品黄金刀自2019上市以来,放量表现抢眼,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布局高端ERCP类、EUS/EBUS类器械,打造内镜消化耗材全品类,未来有望借助基础耗材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打开进院通道,实现中高端器械快速放量。公司肿瘤消融产品市占全国第二,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布局神经介入、可视化等新兴蓝海赛道产品,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动力。   国内外业务双轮驱动,器械出海打开新格局。公司布局海外业务打开成长空间,以活检钳、支架及软组织夹等基础耗材打通渠道,后逐步导入ERCP、ESD、EUS/EBUS等高端耗材加速提升市场渗透;持续优化国内营销布局的同时,加大海外业务突破,产品海外市场准入许可获批亮眼,三臂夹、星霸夹等创新产品陆续取得FDA认证,公司国际化进程提速。2022年公司实现美洲市场同比15%的业绩增长;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业绩同比增长6%。随着公司海外销售渠道持续优化,针对客户需求细化区域服务,有望进一步推动海外销售。   可视化产品成重要增长引擎,加速创新产品迭代更新。布局一次性内镜市场,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内镜耗材化趋势渐成,可解决传统内窥镜消毒困难、维修成本高等痛点,随着技术进步,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公司的一次性胆道镜上市后快速放量;一次性支气管镜于2022年获得国内注册证,借年底ICU扩容机遇入局重症医学新市场,快速投标入院,有望接力新增长;一次性胆道镜延伸产品等其他一次性内镜产品研发进展顺利。聚焦临床需求,加速推进创新产品更新迭代。2022年牵拉夹、三臂夹、闭合夹、合金夹等止血类产品相继获得国内注册,有效解决临床痛点,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点。随着23年院内诊疗有序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6/6.17/8.09亿元,增速分别为41%/33%/31%,对应PE分别为32/24/18倍。考虑到今年院内诊疗复苏带动公司产品快速放量,可视化产品成为第二增长引擎,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中带量采购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26
    • 新股覆盖研究:三博脑科

      新股覆盖研究:三博脑科

      个股研报
        三博脑科(301293)   投资要点   下周一(4月17日)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三博脑科”询价。   三博脑科(301293):三博脑科是以神经专科为特色的医疗服务集团。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87亿元/11.37亿元/10.68亿元,YOY依次为-3.13%/15.20%/-6.06%,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59%;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0.77亿元/0.63亿元,YOY依次为21.41%/24.22%/-17.74%,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7.45%。公司预计2023年1-3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59.09万元,同比增长28.85%。   投资亮点:1、公司由国内顶尖神经医学专家团队设立;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公司在神经外科领域打造了良好的品牌与口碑,高难度手术的占比较高。公司由国内知名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及资深医院管理专家张阳等人创立,其中栾国明博士在神经外科诊疗领域拥有超过40年积累,是我国功能神经外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于春江博士、石祥恩博士分别为我国颅底外科、颅内肿瘤领域权威专家;此外,公司还拥有王保国、闫长祥、吴斌、周健、张宏伟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神经外科培训中心,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在神经外科临床领域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公司于2010年与首都医科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临床、科研两大领域达成合作,较好地树立了品牌优势;在临床上,核心院区北京三博年手术量平均3,800台左右,其中四级(最高难度等级)手术占比超过85%;在科研方面,成立以来下属院区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校局级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在2011-2022年间共发表SCI论文395篇。2、公司依托核心北京院区实现业务在全国范围的逐步覆盖,未来将在湖南长沙、陕西西安两地新设医院。公司现拥有下属医院6家,位于北京、重庆、昆明、福建和河南,合计注册床位数为1752张;其中,核心院区北京院区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担负着公司脑科人才培养基地、疑难杂症诊疗中心、科技创新及临床转化中心等多项核心职能,为各院区提供支持及保障。公司持续推动现有院区的发展及新院区的建设;北京院区床位利用率持续处于高位,公司拟开设北京新院区,预计搬迁后床位数将从现有的254张增加至400张以上;此外河南三博于2021年9月起试运营,2022年3月开始正式运营,2022年床位利用率仅为52.87%,床位利用率有望随着院区运营的逐步推进而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将在湖南长沙、陕西西安两地新建院区,其中湖南三博计划床位数为400张,于2020年4月已开始建设,公司预计该项目将于2024年竣工。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神经外科医疗服务;考虑到目前A股上市中暂无与公司处于同一细分领域的企业,因此选取同为民营医疗机构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作为可比上市公司,但我们倾向于认为上述公司的可比性较差。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2年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96.20亿元,可比PE-TTM(算术平均)为75.55X,销售毛利率为47.00%;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及销售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4-14
    • 一季度业绩高增长,新产品+浆站获批加速发展

      一季度业绩高增长,新产品+浆站获批加速发展

      个股研报
        天坛生物(600161)   投资要点   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业绩快报,预计实现收入12.92亿元(+83%)、归母净利润2.62亿元(+109%)、扣非归母净利润2.53亿元(+118%),业绩实现高速增长。预计主要是22年底新冠疫情下静丙产品供不应求,库存完全消化,为应对市场需求2023Q1静丙批签发次数同比有较大增长,且公司新浆站获批带动采浆量快速增长。   新产品+浆站获批加速发展:新产品获批提升盈利能力:成都蓉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层析工艺,10%浓度)、人纤维蛋白原和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提交上市注册申请。新产品的血浆成本几乎为0,获批上市有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浆站获批能力强,采浆量持续增长:2022H1采浆量1015吨,增长16%。公司是国药系子公司,浆站获批能力强,采浆量将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持续加大渠道覆盖面:2022H1覆盖销售终端总数达21,543家,同比增长9.08%,其中药店覆盖8,487家,同比增长15.90%;医疗机构覆盖13,056家,同比增长6.61%。   静丙助力新冠重症治疗,库存完全消化,供过于求转为供需紧平衡:多家头部三甲医院在新冠诊疗方案中均推荐使用静丙。静丙主要成分为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患者因新冠感染或激素类药物压制会出现自身免疫力下降,会导致免疫能力较低老年人、免疫功能不全者、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静丙生产的原材料是人体血浆,从献浆到生产到销售至少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短时间内无法提高供应,导致2022年冬季静丙严重供不应求,企业和渠道库存全部消化。国家为了应对需求,加快静丙批签发,2023Q1静丙批签发次数同比增长,估计绝大多数均已流向新冠患者或渠道补库存。静丙自2018年以来就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此次新冠疫情已完全消化库存,重新恢复紧平衡甚至略有紧缺,供需格局反转。   新浆站进入获批高峰期,采浆量有望提升:血制品企业的原材料血浆量主要受限于浆站。浆站受省市县三级审批,一个区县只能获批1个浆站,由1家企业采浆,一般经过5年左右开发后采浆量接近峰值,血制品企业需要开拓新浆站才能有新血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我国采浆量从2019年的9100吨增长到2021年的9500吨,复合增速仅2%,一方面是十三五规划浆站基本上已批完,缺少浆站额度增量;另一方面疫情下需求萎缩+行业供过于求,企业采浆力度不足。各省在2021-2022陆续制定了十四五浆站规划,各企业新浆站有望陆续获批带来新的血浆供应。血制品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后,企业也有望加大现有浆站的采浆力度。新老浆站共同发力,血制品行业采浆量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一季报高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11.04/13.29亿元,增速分别为16%/26%/20%,对应PE分别为50/40/3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浆站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13
    • 一季报预告超预期,新活素成长空间巨大

      一季报预告超预期,新活素成长空间巨大

      个股研报
        西藏药业(600211)   投资要点   一季报业绩预告超预期: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实现收入9.06亿元(+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2亿元(+60%)、归母净利润3.03亿元(+73%),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估计主要是核心品种新活素持续高速放量,估计收入增速超过40%,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0%以上。2023年经营计划目标为实现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7%,预计将顺利实现。   新活素疗效确切,进入心衰诊疗指南和国家医保目录。新活素主要作用机制是扩张血管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担,还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抑制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提高了肾小球滤过率,增强了钠的排泄,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新活素能快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临床高度认可。   心衰患者超过1200万人,患病率约1.1%:2017年中国6省5000万25岁及以上职工医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衰患病率约为1.1%,估计心衰患者数量超过1200万人。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25-64/65-79/≥80岁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0.57%/3.86%/7.55%,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将推动心衰患者数量持续扩大。2017年5000万例样本共发现51.84万例心衰患者,其中13.23万人住院,住院1/2/≥3次的比例分别是40.2%/19.3%40.5%,每人每年平均住院次数约为2次。放大到全国1200万心衰患者,预计每年住院人次数超过600万。按照新活素每人平均使用4支计算,按照2/3渗透率测算,未来峰值销量有望达到1600万支。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23年业绩实现进度超预期,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1/13.33/17.30亿元,增速分别为168%/35%/30%,对应PE分别为14/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10
    • 医药:血制品供需格局反转,业绩恢复快速增长

      医药:血制品供需格局反转,业绩恢复快速增长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静丙助力新冠重症治疗,库存完全消化,供过于求转为供需紧平衡:多家头部三甲医院在新冠诊疗方案中均推荐使用静丙。静丙主要成分为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患者因新冠感染或激素类药物压制会出现自身免疫力下降,会导致免疫能力较低老年人、免疫功能不全者、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静丙生产的原材料是人体血浆,从献浆到生产到销售至少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短时间内无法提高供应,导致2022年冬季静丙严重供不应求,企业和渠道库存全部消化。国家为了应对需求,加快静丙批签发,2023Q1静丙批签发次数同比增长,估计绝大多数均已流向新冠患者或渠道补库存。静丙自2018年以来就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此次新冠疫情已完全消化库存,重新恢复紧平衡甚至略有紧缺,供需格局反转。   新浆站进入获批高峰期,采浆量有望提升:血制品企业的原材料血浆量主要受限于浆站。浆站受省市县三级审批,一个区县只能获批1个浆站,由1家企业采浆,一般经过5年左右开发后采浆量接近峰值,血制品企业需要开拓新浆站才能有新血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我国采浆量从2019年的9100吨增长到2021年的9500吨,复合增速仅2%,一方面是十三五规划浆站基本上已批完,缺少浆站额度增量;另一方面疫情下需求萎缩+行业供过于求,企业采浆力度不足。各省在2021-2022陆续制定了十四五浆站规划,各企业新浆站有望陆续获批带来新的血浆供应。血制品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后,企业也有望加大现有浆站的采浆力度。新老浆站共同发力,血制品行业采浆量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规模扩大+产品收率提升+新产品上市提升盈利能力。血制品毛利率与规模显著相关,采浆量越大对固定资产和人工成本分摊越明显,毛利率也就越高。不同企业的技术存在差异,白蛋白、静丙和因子类产品的吨浆收率也有显著差异,技术进步带来收率提升,也会推动毛利率提升。血浆成本占了血制品生产总成本的60%以上,新产品的血浆成本几乎为0,因此因子类新产品获批上市也将显著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新冠需求拉动短期业绩增长+行业长期供需格局改善:新冠需求显著扩大对静丙需求,2023Q1批签发大增提升了供应,拉动血制品行业短期需求和业绩增长,长期看供过于求转为供需平衡,企业开发浆站和获批新浆站的积极性增加,采浆量有望提升,推动行业业绩恢复快速增长。建议关注天坛生物(600161)、华兰生物(002007)、卫光生物(002880)、博雅生物(300294)、派林生物(000403)。   风险提示:浆站获批进度低于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1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