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商业
医药生物板块2022Q1-Q3营收同比+9.57%,归母净利润同比+6.13%,目前估值再平衡逐步结束,进入健康平稳发展阶段,具备较大反弹空间。未来看好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
医药生物板块估值初显上升趋势,反弹空间较大。9月26日A股医药板块估值PE21.46倍,已经低于2019年1月历史最低值,港股医药股更是跌至15倍,目前板块估值已有回升,截至11月4日,A股医药股估值PE25.58倍,板块修复情绪初现。此前我们将2022年定位为医药板块的估值再平衡之年,目前再平衡阶段已基本结束,新周期开端初显,估值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医疗新基建有效为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扩容,所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属中长期逻辑。医疗设备及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有望受益。医疗器械集采降价幅度相对柔和,板块投资有望迎来情绪上升温,高值耗材及IVD领域有望迎来布局机会,产品力强(产品性能优良、企业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度高等)、市场力强(营销能力强、市场覆盖度高等)的企业有望更多获益。欧洲能源危机可能推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供应链向中国转移,加速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发展平稳,收入端与利润端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医药生物板块2022Q1-Q3实现营业总收入17,730.57亿元(+9.57%),毛利率34.57%(-0.94pct),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00个百分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和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方面均有较明显下降。利润端方面,医药生物板块2022Q1-Q3实现归母净利润1,860.76亿元(+6.13%),增长速度略低于收入端。单季度来看,2022Q3医药生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971.75亿元(+9.13%),实现归母净利润519.17亿元(+0.39%)。
医药生物板块内部分化情况仍相对明显。医疗服务板块2022Q1-Q3整体增长优秀,营业总收入1,295.59亿元(+40.12%),归母净利润247.61亿元(+76.37%),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仍然保持高景气度增长,诊断服务板块增速有所放缓。医院板块收入端增长依然承压,利润端在低基数基础上有所改善,2022Q1-Q3营收299.57亿元(+1.55%),归母净利润16.28亿元(+150.83%),板块内部分公司相比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疫苗板块受新冠扰动,整体业绩相对低迷,2022Q1-Q3营收680.30亿元(+16.94%),归母净利润128.81亿元(-22.17%),非新冠潜力疫苗品种有望带来超额增长。血液制品板块采浆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整体增速略有放缓,2022Q1-Q3营收118.52亿元(+20.51%),归母净利润30.45亿元(+11.99%)。其他生物制品板块受新冠业务萎缩影响,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净利润出现下滑,2022Q1-Q3实现营收350.36亿元(+3.14%);归母净利润53.96亿元(-7.34%)。医疗器械板块各细分方向业绩有所分化:医疗设备板块2022Q3收入同比增长10.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2%,盈利能力较2022H1继续回升;体外诊断板块2022Q3收入同比增长77.87%,净利润同比增长119.99%,依旧维持高增速,新冠检测相关业务需求和业绩波动较大。高值耗材板块2022Q3收入和净利润仍为下降趋势,主要系2021年同期低值耗材公司营收高基数、部分公司海外市场发货受阻及疫情波动导致医疗需求延后。低值耗材板块受2021年高业绩基数影响较大,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业绩降幅收窄。化药板块受疫情和集采影响,整体承压明显,化学原料药板块2022Q1-Q3营收828.49亿元(+10.45%),净利润108.11亿元(+5.42%),受汇率变动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板块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滑。化学制剂板块2022Q1-Q3实现营收2,963.81亿元(+1.97%),归母净利润274.37亿元(-8.48%),受集采和医保控费影响,板块毛利率下降较明显。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迈瑞医疗、华东医药、健友股份、昌红科技、普洛药业、沃森生物、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昭衍新药、诺唯赞
评级主要面临的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风险,行业政策扰动风险、汇率变化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