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4)

    • 麻醉业务放量,公司业绩平稳增长

      麻醉业务放量,公司业绩平稳增长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2022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109.90万元,同比增长7.30%;利润总额51,134.72万元,同比增长6.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50.39万元,同比增长8.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966.66万元,同比增长8.02%;基本每股收益0.44元,同   三项主业稳中有增,麻醉产品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2,039.53万元,同比增长6.76%;毛利率84.1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商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792.42万元,同比增长5.81%;毛利率17.26%,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80个百分点。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42.80万元,同比增长32.65%;毛利率53.7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27个百分点。从产品端来看,报告期内公司麻醉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7,797.72万元,同比增长12.88%。公司麻醉类产品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快速放量,麻醉类产品较去年同期业绩完全恢复后再次创下新高,为公司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发进展顺利,投入持续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0,885.83万元,同比增长33.40%。目前公司拥有在研项目70余个,包括创新药项目20余个,一致性评价项目16个和一致性在评项目3个。创新研发项目中,CY150112片、NH102盐酸盐片、NH600001乳状注射液和Protollin鼻喷剂已经步入临床I期阶段;IND申报项目1个,IND审评项目4个,其余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公司整体研发进展顺利,未来随着研发项目的持续推进,公司管线有望进一步丰富,增厚公司业绩。   好欣晴业务快速扩张,即将步入D轮融资   截至2022年6月,公司联营公司江苏好欣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80%。目前好欣晴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时期,平台拥有超5万名注册医生,月服务患者人次超过10万人次。IP0方面,江苏好欣晴正与相关投资者开展D轮融资的洽谈,IP0正在加速进行中。江苏好欣晴是公司重点培育孵化的创新性企业,未来如好欣晴IP0成功,有望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0.99元、1.23元和1.5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97倍、10.52倍和8.52倍。恩华药业是我国麻醉药品领先企业之一,核心产品在疫情形势稳定后实现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2-08-0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业绩为王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业绩为王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期(7.23-7.30)上证综指收于3253.24,下跌0.51%;沪深300指数收于4170.10,下跌1.61%;中小100收于8365.38,下跌0.59%;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031.09,下跌3.77%,在申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31位。   重要资讯:   新疫苗或能有效阻断新冠变种感染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一种制造新冠疫苗的不同方法,这种疫苗在理论上对新出现的变种仍然有效,且可通过鼻吸、药丸或其他方式接种。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公共图书馆·病原体》在线期刊上。该研究涉及构建经过基因改造的质粒,包含一些专门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脆弱性遗传物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教授毛里奇奥·萨内蒂博士说,这种方法指出了一种更持久、更广泛有效的新冠疫苗设计思路。新研究将重点缩小到病毒感染能力,这部分在进化上是保守的。换句话说,这些结合位点不会因新变种而改变,因而代表了一个持续存在的病毒“漏洞”和更为可靠的疫苗目标。   国家卫健委:十年来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在国家卫健委7月22日举行的“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一我们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上,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指出,医改取得显著成效。据介绍,群众看病难问题得以缓解。针对群众异地就医流向和重点疾病,已经设置10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了医联体1.5万个,推动相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9.3%,就医秩序更趋合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降低虚高药价,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了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新药好药上市,推进药品一致性评价,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在全国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地市级统筹,住院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的占比下降到27.7%。   山东打造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升级版”   7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全面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全部纳入“双通道”管理,成为全国“双通道”覆盖药品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省份之一。降低谈判药品医保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由原先不高于30%降至不高于20%,已于今年7月1日起执行。将定点医疗机构配备谈判药品品种数量、对外公示谈判药品配备名单、群众用药购药投诉等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与DRG/DIP付费、协议管理年度考核等挂钩。“双通道”药店实现县域全覆盖;全面增强“双通道”药店供应保障效能等。   核心观点   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031.09,下跌3.77%,在中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31位。7个二级板块中,医药商业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疫情方面,全球疫情仍然保持高发态势。近几日,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均超过100万例:我国国内疫情仍然保持稳定,每日新塔确诊病例在100例左右。   消息方面,7月21日,我国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附条件上市,在新冠治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市场对新冠口服药的关注重心已经由研发进展预期进入到业绩兑现的阶段。未来,建议关注新冠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及深度参与新冠治疗药物供应链的CDMO企业。国外关于新冠疫苗的研发有了项新发表的研究,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保守的位点设计疫苗,为今后研发能够抵御突变的疫苗提供了思路。但是这项研究还处于临床前的早期阶段。山东省全面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是对2021年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并与定点医疗机构施行相同的医保支付政策这一部署要求的落实。各省对这一政策的执行将切实增加创新药的可及性。中报业绩方面,从目前已公布的业绩预告情况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大多上市公司在2022H呈现业绩环比和同比上涨的态势,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行业在二季度业绩将会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基于此,我们对行业2022H业绩表现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陆续披露,业绩确定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相关板块有望持续得到市场关注。同时,随着医疗消费等领域逐渐复苏后,具备成长潜力和科技属性的医疗创新研发型企业,估值水平处于底部阶段的低估值上市公司有望成为迎来持续性的结构行情,建议关注信立泰等相关企业。新冠口服药产业链方面,随着新冠变种的持续变异和流行,新冠小分子治疗产业链需求景气,但业绩验证依旧是市场关注的重心。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位置,市场需求旺盛、高景气的医疗板块迎来长期布局的良机。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普洛药业和信立泰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等;   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希诺和华润三九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9页
      2022-08-01
    • 基础化工:维斯塔斯专利到期,碳梁渗透加速利好碳纤维企业

      基础化工:维斯塔斯专利到期,碳梁渗透加速利好碳纤维企业

      化学制品
        事件概述:全球整机巨头维斯塔斯碳梁专利保护期于7月19日正式到期,专利内容为风电叶片及预制条带的设计,当日碳纤维及风电叶片相关标的集体大幅上涨;   背景介绍:维斯塔斯于2002年7月19日分别向中国、丹麦等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局等国际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全新的叶片设计工艺。以往传统的风电叶片制造方法是预浸料、碳布真空灌注工艺,成本高、效率低,而维斯塔斯采用全新的叶片设计,使用拉挤碳板制作叶片主梁,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实现了叶片减重40%,效率提高一倍。凭借该项专利,维斯塔斯扭转了不利局面,成为世界风电巨头。该项专利保护期20年,已于2022年7月19日到期;   成本下降带动碳梁渗透率加速提升:尽管国内厂商尝试通过将拉挤工艺用于玻纤板的制备,并取得良好效果,但碳纤维材料在大尺寸风电叶片具有诸多无法替代的优势,专利的到期将有效降低相关企业进入行业的门槛。此外,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采用灌注工艺生产风电主梁,由于拉挤工艺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新工艺的普及将有效刺激碳梁在中型风电叶片上的应用。综上所述,专利的到期将一定程度提升拉挤碳梁相较于玻纤主梁的性价比,从而加速碳纤维材料在风电领域的渗透率提升;   风电碳纤维需求不减:根据中央预决算公共平台官网披露,2022年风电财政补贴14.7亿元,截止到2022年5月,风电累计并网量达339.30GW,同比增长17.2%。据不完全统计,陆风上半年招标36.8GW(+42.6%),预计全年招标60GW以上;海风上半年招标5.61GW,预计全年海风招标规模15GW。受疫情影响,风电上半年需求相对平淡,下半年吊装并网有望加速。此外,根据《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1年我国风电叶片所需碳纤维达到2.25万吨,根据其预测,到2025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8.06万吨;   投资建议:下半年景气度提升拉动风电碳梁需求,风机大型化大势所趋,专利到期将有效提升国产碳梁成本竞争力。建议重点关注,享受渗透率提高和国产化进程加速双重红利的上游企业:中复神鹰、光威复材、吉林化纤、吉林碳谷;提前布局拉挤板业务、率先受益的企业: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三一重能。   风险提示: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抬升风险,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2-07-20
    • 深度报告:多维度创新,大踏步前行

      深度报告:多维度创新,大踏步前行

      个股研报
        康希诺(688185)   核心观点:   创新驱动疫苗管线研发。康希诺2009年成立于中国天津滨海新区,专注研发、生产和商业化高质量人用疫苗,是由全球大型制药企业高管团队回国创立的国内领先高新技术疫苗企业。近十年来,公司研发、生产疫苗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发展迅速。2017年,公司取得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的新药申请批准,这是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针对中国疫苗市场庞大的需求,康希诺凭借强大的基础研究、生产工艺和产业化实力,旨在研发三个类别的高质量疫苗,即全球创新型、取代现时主流和中国市场最佳疫苗。为此,公司搭建了五个技术平台,包括合成疫苗技术、基于病毒载体技术、mRNA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和制剂及给药技术。基于五个技术平台,公司正为11个疾病领域研发17种疫苗产品,包括2017年获批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2021年获批“附条件”上市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和2021年获批上市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和MCV4。   新冠需求催化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克威莎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和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2021年2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人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其复制相关基因剔除,从而使其在人体内不会复制;在被剔除基因的位置上,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然后由腺病毒载体携带S基因进入人体细胞,S基因进入人体细胞后合成S蛋白,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腺病毒载体疫苗仅含人工合成的S蛋白基因片段,目标抗原更精准,更高效,也更加安全。Omicron(奥密克戎)增加了新冠流行预期的不确定性,疫情短期或难以结束。为应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疫苗加强针的免疫水平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一事实,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决定或已经开始接种第四针疫苗。站在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叠加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公司新冠疫苗放量的态势在短期内或将延续。   MCV2/MCV4上市带来业绩增量。MCV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MCV4(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分别于2021年6月、12月上市,目前我国市场中脑膜炎球菌疫苗主要为多糖疫苗(MPSV2和MPSV4),公司MCV4是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康希诺临床试验的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公司MCV2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公司临床试验的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公司MCV4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从时点来看,公司MCV4作为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未来或将持续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在研品种支撑长期发展。目前公司主要在研品种包括针对婴幼儿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PBPV(通用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cP)等。其中,已有的研究数据表明,公司在研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产品与目前肺炎疫苗金标准和全球重磅产品——辉瑞的Prevnar13相比,在覆盖年龄范围、载体蛋白选择与结合生产工艺、免疫原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公司在研的通用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BPV)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暂无同类产品上市,行业内仅有GSK、SanofiPasteur和英国ImmBiology公司在研不依赖于血清型的肺炎球菌疫苗,国内仅有康希诺一家在研,具有独家优势。而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cP)产品在国内将逐步取代共纯化DTaP疫苗,与同类竞品相比,公司产品处在国内行业的第一梯队,如果临床试验成功,将有望实现对DTaP的更新换代,并在DTcP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新冠疫苗短期内为公司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业绩支撑和资金保障,催化了公司的快速成长。同时,由于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公司新冠疫苗放量的态势在短期内或将延续。叠加公司MCV2和MCV4产品陆续上市放量,公司MCV4作为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未来或将持续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或将持续打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3.72元、5.75元和6.7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9.86倍、32.28倍和27.32倍,给予买入评级。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56页
      2022-06-2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XO板块大涨,反弹能否持续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XO板块大涨,反弹能否持续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期行情回顾   本期(6.4–6.11)上证综指收于3284.83,上涨2.80%;沪深300指数收于4238.99,上涨3.65%;中小100收于8398.95,上涨4.67%;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035.86,上涨4.1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8位。7个二级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Moderna:将推出更强的Omicron疫苗,预测未来转向流感疫苗模式   当地时间周三上午,Moderna宣布,早期一个月的研究数据表明,其正在研发的Omicron加强疫苗比目前上市的Moderna疫苗更有效。Moderna的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ancel称,Omicron疫苗是Moderna的“2022年秋季疫苗的主要候选”。他们计划向监管机构提交数据,以期在夏末推出这款更新的疫苗。   2021年我国新药临床试验数量达到2033项,肿瘤药占大多数   6月7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总量已经突破3000项,较2020年年度登记总量增加29.1%。其中以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居多,达到2033项,占比已经达到了60.5%,与较2020年登记量增加38.0%。   国家医保局: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增长15.6%   6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287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核心观点   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035.86,上涨4.1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8位,7个二级板块中,生物制品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疫情方面,本周全球奥密克戎疫情基本保持稳定,目前的每日新增病例数量在50万人左右。全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稳定在100例以下。截至2022年6月11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88亿剂次。   消息方面,6月7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1年)》2021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总量已经突破3000项,较2020年年度登记总量增加29.1%。其中以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居多,达到2033项,占比已经达到了60.5%,与较2020年登记量增加38.0%。按药物类型统计,2021年登记的新药临床试验中,化学药占比最高,占52.6%;从新药临床试验的适应症来看,抗肿瘤药占据大多数。目前,我国新药作用靶点相对集中,其中PD-1和PD-L1过于拥挤带来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除了肿瘤药以外,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也呈现增加趋势。从适应症分析,2021年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抗过敏为主,在适应症领域呈现逐步扩大趋势。看好研发真正具有创新性、能够解决临床需求的药物的企业。   本周医疗服务板块上涨9.82%,成为医药生物板块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医疗服务所属的三级CXO板块(医疗研发外包)上涨12.55%。2022年1月1日以来,CXO板块整体下跌了15.92%;6月6日药明康德等CXO龙头公司公布了经营状况公告,催化了行业自月初以来的反弹行情。尽管受到疫情影响,CXO行业的业绩快速增长趋势保持不变,行业高速增长确定性强,为市场吃下了“定心丸”。综合考虑CXO板块的业绩、增长预期和估值分位等方面来看,我们认为CXO板块作为成长板块目前仍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主要投资逻辑如下:1.行业靠订单驱动,业绩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强;2.在全球专业化大分工的环境下,我国CXO行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体系完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具备突出的比较优势,且会在新冠疫情的国际环境和新冠口服药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进一步放大;3.CXO板块在前期的逐步调整下,整体已处于较为明显的估值底部位置,基本回归到合理价格区间。短期来看,同2月、3月的两波反弹相比,这一轮反弹仍有空间。具体到个股层面,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在手订单充足、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等;以及成长能力突出,受益于新冠产业链、MPP等上游原料药供应的CDMO企业,如:普洛药业、博腾股份、凯莱英等。   整体来看,CXO板块近期的反弹,中药利好政策的催化成为了行业的主要行情支撑点。新冠口服药产业链方面,随着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推进和相关产业链供应的陆续披露,业绩验证是市场关注的重心。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位置,市场需求旺盛、高景气的医疗板块迎来长期布局的良机。短期来看具备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建议关注长春高新等。同时,科技属性强的医药创新和制造板块或迎来持续的结构性行情。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普洛药业和信立泰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等;   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希诺和华润三九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2页
      2022-06-12
    • 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周期影响业绩,种业蓄势待发

      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周期影响业绩,种业蓄势待发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事件:大北农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4.6亿元,同比下降1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2.7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投资要点:   主业受周期影响大,一季度同比由盈转亏。饲料方面,饲料是公司主业压舱石,21年收入226.95亿元,占总收入72.44%,占比稳定,为养殖和其他业务发展提供重要的现金流支撑。但饲料业务受到21年农产品大宗周期影响,原材料价格抬升。21年公司饲料原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同比增1.18%;饲料业务毛利率13.19%,同比-2.57%。养殖方面,21年公司出栏保持高速增长,但周期下行压力加大,对公司整体利润兑现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1年公司出栏251.15万头,同比增129.05%。21年年底生猪外三元价格较年初下降56.5%。21年全年公司养殖业务毛利-6.55%,同比-58.89%。一季度看,饲料和养殖周期压力仍在,扣非净利润-2.7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一方面,受全球疫情和俄乌危机影响,农产品大宗饲料原料价格仍强势,影响饲料利润;另一方面,生猪供需关系仍宽松,春节后猪价二次探底,给养殖业务带来压力。按照公司前三季生猪销售情况估算,22年一季度公司整体销售均价约13元/公斤,我们预计公司当季头均亏损在400-500元/头的水平。   周期影响望减弱,做大种业蓄势待发。看点一:未来公司主业受周期影响有望减弱。一是生猪周期最差时点或已过去。截至4月29日,生猪(外三元)价格14.82元/公斤,较三月低点上涨25.8%。养殖利润回补,生猪养殖望拾级而上。二是饲料原料价格望随着疫情等因素改善,供应链修复,成本压力缓和。看点二:公司有望把握生物育种历史机遇。22年1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四部涉生物育种规章正式生效,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望持续有序推进,22/23年度有望落地推广。目前,大北农转基因玉米性状产品DBN9936、DBN9501、DBN3601T等及大豆DBN9004等获安全证书,技术和审批准备领先。公司在国内已与一百多家种子公司合作,对应推广面积约1亿多亩,有望率先转化可观的生物育种业务收入。   投资建议   大北农是涵盖饲料、动保、种业等领域的农业科技优质标的。未来公司养殖、饲料周期压力有望缓和、生物育种蓄势待发。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22.76亿元、26.37亿元,EPS分别为0.02元、0.55元、0.64元,对应PE338、13、11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猪周期波动、政策不及预期等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2-05-04
    • 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高增长,深耕优质客户见成效

      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高增长,深耕优质客户见成效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   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43亿元,同比增长44.88%;利润总额27.48亿元,同比增长51.76%;归母净利润22.20亿元,同比增长47.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89亿元,同比增长50.18%;基本每股收益4.80元,同比增长45.90%。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1亿元,同比增长58.70%;归母净利润8.50亿元,同比增长58.0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37亿元,同比增长57.84%;基本每股收益1.83元,同比增长57.76%。   深耕优质产品、客户结构获得成效,重点产品及高端客户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第三方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04亿元,同比增长43.63%,毛利率47.20%,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45个百分点,表现较为亮眼。从产品结构上看,公司在血液疾病、神经与临床免疫疾病和实体肿瘤等重点疾病领域产品销量高速增长,推动公司收入规模与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的合作客户总数持续增长,月均活跃客户数量稳中有增,公司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合作家数进一步增加,三级医院客户收入占比(扣除新冠)进一步提升至36%,销量增长远高于其他客户群体,公司客户结构优化,进一步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合作共建业务高速发展,多技术平台提供良好基础。截止目前,公司共拥有检验技术75类,其中27类关键检测技术,150余项核心技术,涉及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领域几乎所有前沿学科,可提供超3000项检验项目。2021年,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业务成为医检业务增长重要动力。运营共建项目670个,新拓展项目150余个,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二/三级医院数量占比提升至80%,贡献业务占比85%。公司发挥自身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加深合作共建业务内涵建设,为合作医院医检学科发展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金域方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5.48元、6.06元和6.54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59倍、11.38倍和10.70倍。公司是全国连锁、集团化经营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龙头企业,其规模化运营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多技术平台整合带来差异化的产品竞争优势有助于公司在行业向龙头不断集中的过程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长期收益和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2-04-29
    • 2021年年报点评:新品快速放量,扣非业绩快速增长

      2021年年报点评:新品快速放量,扣非业绩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2021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7,740.75万元,同比增长4.94%;利润总额117,761.57万元,同比增长2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255.43万元,同比增长3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761.37万元,同比增长65.14%;基本每股收益0.78元,同比增34.48%。   核心业务平稳增长,新批药品快速放量。报告期内,公司输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0,030.02万元,同比增长6.74%;毛利率66.05%,较去年同期持平。非输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13,587.73万元,同比增长2.74%;毛利率43.14%,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7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11项产品入选第五轮集采,累计25项产品入选国家集采,为公司收入提供有力支撑。公司近年新获批药品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2.51亿元,同比增长19.37%。其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达泊西汀片、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非输液产品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驱动公司业绩平稳增长。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在研产品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79,953.47万元,同比增长18.68%,占营业收入比重的10.42%。创新药研发领域上,公司目前在研创新药项目已有12个进入临床阶段,KL060332胶囊和KL590586胶囊报告期内均取得重大进展,其余项目顺利推进。一致性评价方面,公司报告期内获得16项药品一致性评价批件,其中7项为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公司创新、仿制研发进展顺利,随着公司研发产品不断落地,有望持续丰富自身产品管线,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股权激励促进发展。2021年11月29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计划向416名核心员工开展激励方案,方案拟授予股票数量500.2634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万股的0.35%。长期来看,公司开展股权激励,有利于留住核心人才,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91元、1.04元和1.20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8.12倍、15.76倍和13.64倍。科伦药业是我国输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向创新药企业转型,公司研发进展顺利,新批药物持续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创新药研发低于预期。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2-04-13
    • 公告点评:引入中药创新药,“全球新”布局持续推进

      公告点评:引入中药创新药,“全球新”布局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件:   4月6日,公司发布《关于购买中药创新药资产的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向北京和睦中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收购“金草片”的知识产权及项下全部权利。此次针对金草片的收购价格为1.34亿元,分四期进行,分别于技术成果资料交接后交付30%费用;专利权人变更后交付30%费用;临床Ⅲ期试验报告披露后交付30%费用和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后交付10%费用。   金草片是1.2类中药新药,“全球新”布局持续推进。金草片属于我国在研中药1.2类新药(原中药第5类新药),其主要成分是总环烯醚萜苷,由筋骨草全草提取获得。金草片物质基础和作用更为明确,主要的应用场景为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从产品特性来看,金草片作为1.2类中药新药,符合公司“全球新”的标准。叠加KC1036等产品的研发推进,公司新药产品管线有望进一步丰富,增厚公司业绩。   金草片临床Ⅱ期顺利完成,即将进入Ⅲ期试验。目前,金草片已顺利完成遗症慢性盆腔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试验,即将进入临床Ⅲ期。有效性方面,从目前披露的临床Ⅱ期数据来看,金草片的镇痛效果优秀,在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疼痛消失率为53.45%和43.33%,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1.86%,临床表现优异。安全性方面,已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草片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在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中分别为3.45%和1.67%,低于安慰剂组的5.08%。整体来看,金草片临床效果明确,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4年获批上市。   销售体系完善,助力金草片上市后放量。公司销售体系和模式完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若2024年金草片上市后,公司有望通过自身销售平台为其快速放量奠定基础。根据公告,预计2024-2026年金草片将实现营业收入1806.35万元、5020.94万元和11056.80万元;预计实现净利润568.10万元、1579.09万元和3477.37万元,并且有望在2034年达到60068.26万元的销售峰值。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EPS分别为1.38元、1.63元和1.9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1.18倍、17.93倍和15.30倍。康辰药业作为我国血凝酶制剂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受益于医疗机构手术人次恢复增长,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产品引入丰富产品管线,公司研发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引入创新中药,管线进一步丰富,未来公司有望迎来创新成果的多样化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并购低于预期。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2-04-08
    • 2021年年报点评:核心业务高增长,研发支撑长期发展

      2021年年报点评:核心业务高增长,研发支撑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2021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566.42万元,同比增长17.09%;利润总额91,577.56万元,同比增长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777.73万元,同比增长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7,843.20万元,同比增长9.59%;基本每股收益0.79元,同比增长9.72%。   核心业务完全恢复。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4,102.12万元,同比增长17.69%;毛利率84.95%,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30个百分点。商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790.28万元,同比增长13.66%;毛利率16.49%,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29个百分点。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21.10万元,同比增长13.82%;毛利率56.89%,较去年同期上涨了8.51个百分点。从产品端来看,公司麻醉类核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5,894.41万元,同比增长48.41%,较2019年同比增长37.66%。公司核心产品销量完全恢复,驱动公司业绩稳中有增。   研发费用创新高,提供发展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0,241.64万元,同比增长50.89%;研发费用达到35,172.58万元,同比增长43.06%,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公司现阶段拥有创新药研发项目16个,仿制药项目38个,其中创新药奥赛利定富马酸盐(TRV-130)注射液已经申报生产。一致性评价方面,公司报告期内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阿立哌唑片等5款产品获批,目前三款产品处于在审阶段,12款产品处于在研阶段。   好欣晴顺利融资,加速上市。报告期内,公司联营子公司好欣晴引入融资3亿元,增资后好欣晴股权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资金需求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好欣晴上市进程。作为公司重点培育孵化的创新性企业,未来如好欣晴IPO成功,有望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0.99元、1.22元和1.5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49倍、10.13倍和8.19倍。恩华药业是我国麻醉药品领先企业之一,核心产品在疫情形势稳定后恢复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2-03-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