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58)

    • 医药生物行业定期报告:Q3业绩有望逐步出清,把握医药反弹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定期报告:Q3业绩有望逐步出清,把握医药反弹机会

      中药
        报告摘要   Q3业绩有望逐步出清,把握医药反弹机会。本周沪深300上涨0.79%,医药生物上涨3.11%,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6位,本周医药子行业全部上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化学制药分别上涨5.21%、4.05%、3.39%、2.93%、2.63%、1.49%。作为当前市场的价值洼地,医药板块延续良好涨势,其中受“并购六条”等政策催化,并购重组主题表现抢眼,部分三季度业绩出彩的细分个股也迎来了超额收益的如期兑现。近期国家医保局披露1-2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从就诊人次、住院人次等指标来看,医药基本面复苏趋势已经显现,行业基本面有望持续迎来修复;而作为“硬科技”领域的代表产业,医药板块的配置价值在流动性回流的浪潮中愈发凸显,我们坚定看好“复苏”与“成长”的配置观点,建议积极加大医药板块配置力度;同时10月底将迎来三季报密集披露窗口期,我们建议一方面持续发掘业绩预期差,另一方面关注Q3业绩有望出清的板块及个股。   第三批中成药集采启动,规则细化合理关注龙头机遇。近期,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和《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首批扩围接续)》(征求意见稿),开始启动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从覆盖范围来看,本次集采品种进一步扩大,共涵盖20个产品组95个品种,其中还包括了含血脂康胶囊(片)、喜炎平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等多个中药独家品种;   从竞价规则来看,本次集采采用价格竞争得分+技术评价得分的综合评价机制,并引   入比值系数K合理控制报价代表品的降幅区间,促进价格理性回归,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在拟中选机制方面,本次集采设定直接拟中选、议价拟中选和增补拟中选等3种规则,在低价复活基础上,对质优产品,给予复活机会等。参照此前两次集采结果,我们认为本次集采的价格降幅或将持续温和,整体影响相对有限,长期来看集采扩围趋势下行业集中度有望愈发显著,头部企业或将持续迎来份额提升,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龙头如华润三九、方盛制药、同仁堂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10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智飞生物、康方生物、东阿阿胶、贝达药业、诺泰生物、诺唯赞、迪安诊断、九典制药。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月平均下跌3.45%,跑输医药行业1.38%;本周平均上涨0.38%,跑输医药行业2.73%。   一周市场动态: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9.1%,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5.3%,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24.4%。本周沪深300上涨0.79%,医药生物上涨3.11%,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6位,本周医药子行业全部上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化学制药分别上涨5.21%、4.05%、3.39%、2.93%、2.63%、1.49%。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3.1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8.8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3.1%。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7.3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3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4.2%。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10-28
    • 医药生物:政策延续,医药复苏与成长可期;第十批国采启动

      医药生物:政策延续,医药复苏与成长可期;第十批国采启动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利好政策持续落地,看好复苏与成长。本周沪深300上涨0.98%,医药生物上涨1.04%,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8位。医药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分别上涨2.98%、1.18%、0.85%、0.73%,中药、医疗器械分别下跌0.45%、0.47%。本周市场再次迎来一批密集政策出台,央行拟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pp,预计21号公布的LPR将下行0.2-0.25pp;正式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首期3000亿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21家金融机构即日起可发放相关贷款,尤其习总书记有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的论述进一步推升科技板块行情。正如此前预期,政策利好的组合效能逐步释放,市场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显著改善,医药板块表现持续强势,当前医药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盈利抬升、估值修复的共振行情有望逐步启动,我们重申把握“复苏”与“成长”的配置观点,把握时点积极加仓;短期来看,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有望成为市场交易主线,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如创新药、创新器械等创新成长相关细分板块的优质个股。   第十批药品国采正式启动,看好原料制剂一体化企业。近期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发布《山西省关于报送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需求量的通知》,第十批国采报量正式启动。从规模来看,本次报量清单涵盖62个品种共263个品规,创历次国家药品集采新高。据米内网等统计,本次国采涉及品种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规模合计接近55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超过20个。从竞争格局上看,本次国采纳入的品种,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普遍在6家以上,其中至少20个品种,竞争企业数量超过12家。药品国采经过多轮探索完善已趋近常态,中选规则、集采降幅逐渐稳定合理,我们预计本轮国采对相关企业的业绩影响或将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新进入者”,第十批集采有望带来新的增量。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的仿制药市场核心的玩家主要是依托原料优势的一体化企业,我们看好这些企业在制剂业务的持续收入和布局,如仙琚制药、普洛药业、天宇股份、美诺华、科伦药业、苑东生物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10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智飞生物、康方生物、东阿阿胶、贝达药业、诺泰生物、诺唯赞、迪安诊断、九典制药。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月平均下跌3.78%,跑赢医药行业1.24%;本周平均上涨3.20%,跑赢医药行业2.16%。   一周市场动态: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11.8%,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4.4%,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26.3%。本周沪深300上涨0.98%,医药生物上涨1.04%,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8位,本周医药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分别上涨2.98%、1.18%、0.85%、0.73%,中药、医疗器械分别下跌0.45%、0.47%。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4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8.3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3.3%。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6.7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3.5%。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10-21
    • 医药生物:Q3前瞻发布,看好后续行情

      医药生物:Q3前瞻发布,看好后续行情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短期快速回调,看好后续行情,积极加配优质医药龙头。本周沪深300下跌3.25%,医药生物下跌6.00%,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8位,医药子行业均有所下跌,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分别下跌5.16%、5.70%、6.21%、6.60%、6.76%、6.84%。普涨行情结束后,本周医药板块跟随市场出现快速调整,我们认为短期的调整是可预期的,但政策的方向是明确的,未来的趋势是向好的,伴随一揽子财政货币政策的全方位落地以及市场信心的持续修复,医药板块位置底部、筹码干净、基本面趋势向好的优势仍旧突出,我们仍然认为医药板块会是反弹的主力之一,新一轮配置医药的热潮有望逐步启动,短期热度高涨引发的阶段性调整提了配置良机,建议继续重点把握“复苏”与“成长”,同时关注Q3业绩有望不错的个股。   三季报前瞻开启,关注Q3有望超预期个股及Q4修复机会。10月开始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整体来看,受到医疗整顿推进、带量采购扩面、DRGs改革等政策因素影响,叠加海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医药板块三季度业绩预计仍有承压,但仍有部分个股表现亮眼,如GLP-1龙头诺泰生物(2024Q3归母1.00-1.40亿元,同比+100.56%~180.78%)、业绩持续亮眼的中药OTC东阿阿胶(2024Q3归母3.61-4.37亿元,同比+43%~73%)等。当前业绩线索已逐步清晰,三季度业绩有望成为超额收益的胜负手,我们建议密切跟踪前瞻业绩变化,积极布局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的个股;   Q4来看医药板块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同时伴随第十批国采启动以及各地设备采购政策推进,我们预计四季度医药板块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建议关注创新药、医疗设备等相关赛道中有望受益的优质个股。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10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智飞生物、康方生物、东阿阿胶、贝达药业、诺泰生物、诺唯赞、迪安诊断、九典制药。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月平均下跌6.67%,跑输医药行业0.67%;本周平均下跌7.41%,跑输医药行业1.40%。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12.8%,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3.3%,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26.0%。本周沪深300下跌3.25%,医药生物下跌6.00%,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8位,本周医药子行业均有所下跌,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分别下跌5.16%、5.70%、6.21%、6.60%、6.76%、6.84%。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4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8.0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4.7%。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6.5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5.0%。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4-10-16
    • 医药生物行业月报:医药有望成反弹主力,看好“复苏”+“成长”

      医药生物行业月报:医药有望成反弹主力,看好“复苏”+“成长”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9月回顾:市场迎来大逆转。2024年9月医药生物板块上涨21.34%,同期沪深300上涨20.97%,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约0.38%,位列31个子行业第18位。9月下旬以来,财政、货币、地产等多重刺激政策强势出台,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pp、调降20pp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约50pp、增加3000亿元保障住房再贷款支持比例、创设5000亿元互换便利操作、创设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举措,市场整体迎来大级别反转行情,医药作为过去3年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迎来大反弹,创下2019年3月迄今最大单月涨幅,其中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化学制药、中药等子板块均表现亮眼,分别上涨37.04%、22.85%、20.44%、20.44%、17.73%、16.29%。市场整体表现为“抢筹”状态,底部的创业板、科创板标的涨幅更为突出。牛市初显,医药板块具备极强进攻性,调整足够充分的复苏逻辑、以及科技创新推动的成长逻辑,均有望吸引资金大力流入,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有望成为市场反弹下的最强板块之一,建议底部积极加大仓位。   展望10月:政策组合拳,信心修复风险偏好提升,围绕“复苏”、“成长”加大配置。本轮政策颁布节奏、见效速度、增量资金规模大超市场预期,市场信心显著修复,考虑节后踏空资金入场、避险资金回流,我们认为本轮行情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有望超预期。从行情最初的演绎来看,大级别反弹首先拉平涨跌幅,因此前期“跌的多、涨得少”的标的率先迎来大幅上涨(且这类资产多数受到当前政策的直接刺激),市场估值修复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观测政策刺激的效果、基本面的强弱。   从医药板块来看,宏观政策最直接的基本面影响在于“复苏”,包括对于消费的刺激、投融资恢复等,1、“复苏”角度:①消费医疗最为受益,且这类资产是过去三年跌幅最大的医药细分领域,看好医疗服务、药店、消费类生产品、中药OTC等,如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普瑞眼科、通策医疗、智飞生物、长春高新、东阿阿胶等。②财政政策下投融资、设备招投标改善值得期待,看好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RO/CDMO、医疗设备等迎来基本面持续改善向好,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美迪西、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等。③资金面角度,风险偏好提升,流动性改善,基本面逐步向好的超跌个股有望迎来反弹:迪安诊断、诺唯赞、拱东医疗、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等。2、“成长”角度:成长在当下受到最大的压制在于“风格”和“估值”,多数公司基本仍旧强劲,因此在风格明显切换,风险偏好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成长有望迎来估值扩张的持续行情。看好创新药、GLP-1成长赛道,如康方生物、艾力斯、贝达药业、百济神州、和黄医药等。   10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智飞生物、康方生物、东阿阿胶、贝达药业、诺泰生物、诺唯赞、迪安诊断、九典制药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9月平均涨幅16.91%,跑输医药行业4.43%,其中康方生物(+39.71%)、贝达药业(+29.49%)表现亮眼。   行业热点聚焦:(1)《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2)2024年欧洲内科肿瘤学会(ESMO)年会召开;(3)《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试点工作计划》发布;(4)2024拉斯克奖揭晓。   市场动态:对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7.2%,同期沪深300绝对收益率17.1%,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约24.3%。2024年9月医药生物板块上涨21.34%,同期沪深300上涨20.97%,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约0.38%,位列31个子行业第18位。本月子板块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化学制药、中药分别上涨37.04%、22.85%、20.44%、20.44%、17.73%、16.29%。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3.7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约为18.8倍,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6.1%。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8.2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6.7%。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10-08
    • 陶瓷基复合材料专题报告:新型热结构材料战略地位凸显,产业化应用拐点将至

      陶瓷基复合材料专题报告:新型热结构材料战略地位凸显,产业化应用拐点将至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战略地位突出:CMC是新型热结构材料,SiC纤维和CMC制备是各国攻关重点   CMC材料因其突出的耐高温、抗氧化、低密度性能,成为最重要的高温热结构材料之一。不同增强体的CMC适应于不同的应用环境,SiCf/SiC复材是航发热端部件理想材料,Cf/SiC复材多应用于航天领域。SiC纤维是CMC制备的核心成分,日美等国已实现三代连续SiC纤维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国内已具备二代SiC纤维产业化能力。   多重需求驱动:航发迭代驱动产业化拐点,先进核能及航天市场广阔   航发CMC:新一代航发向高效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CMC有望于热端取代高温合金。国外CMC材料在航发中温中载静止件上应用已进入批产阶段,未来将遵循“中温中载—高温中载—高温高载”路径实施验证及工程化应用。国内航发型号更迭需求释放叠加技术体系初步成熟,国产四代航发有望成为CMC规模化应用平台,另据我们测算,国内军/商用航发CMC市场空间或于2028年达200亿元。   高温结构吸波材料:因CMC具备吸波功能,防热/隐身/结构一体化CMC在国外已有应用基础。国内隐身装备列装需求确定,同时隐身涂层企业如佳驰科技、华秦科技等已开展涂层向构件的系统性探索。   先进核能CMC:SiCf/SiC复材是聚变堆和先进裂变反应堆重要的候选结构材料,国内有望受益于四代核电及聚变加速推进。   航天CMC:Cf/SiC复材因其优异的高温性能,在航天飞行器热结构、火箭发动机和卫星反射镜等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场景。   规模供给初成:GE通过垂直整合实现全过程自主供应,国内通过“产学研”协同初步具备规模生产能力   GE“内外兼修”的航发CMC产业化经验:1)先进技术转化:GE与日本碳素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快速吸收第三代SiC纤维制造技术,并在本土成立纤维工厂实现技术转化。2)供应链自主:积极在本土建立CMC全过程生产供应链,以实现自主供应及一体化降本。   国内通过“产学研”协同工程化攻关,细分龙头初步具备规模生产能力:1)SiC纤维:①火炬电子:子公司立亚新材的SiC纤维供应规模处国内领先为主,同时积极向下游布局CMC材料实现价值链贯通;②宁波众兴:与国防科大和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具备一定先发优势;③湖南泽睿:作为国内领先的掺杂SiC纤维供应商瞄准低成本路线,将碳化硅纤维价格降低至万元以下。2)CMC材料/构件:①西安鑫垚:国内首个CMC材料产业化公司,在空天飞行器/发动机/碳陶刹车领域产业化能力最强;②上海瑞华晟:华秦科技控股子公司,承担董绍明院士的航发CMC科技成果产业化,24H2实现试生产。③体制内单位:以中国航发、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广核、中核集团等军工央企下属科研单位为主,部分具备CMC材料小批量生产能力。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4-10-07
    • 新材料行业2024年中报总结:电子材料静待复苏,尼龙、氟化液板块表现亮眼

      新材料行业2024年中报总结:电子材料静待复苏,尼龙、氟化液板块表现亮眼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诺奖风向标表彰cGAS-STING、GLP-1、HIV相关研究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诺奖风向标表彰cGAS-STING、GLP-1、HIV相关研究

      中药
        投资要点   弱化子板块β,强调自下而上选择个股α。本周沪深300上涨1.3%,医药生物下跌0.8%,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31位,本周子行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中药分别上涨1.83%、1.12%、0.84%,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分别下跌2.34%、1.88%、0.14%。本周医药板块继续调整,前期强势个股出现补跌,我们认为可能成为板块触底信号。当下,医药行业的政策扰动带来整体市场较为悲观情绪,板块内部各个细分子行业均一定程度受到内部医保的政策压力、宏观经济扰动、或者外部的地缘风险,但我们认为从各行业比较来看,医药行业仍然是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较小、需求刚性且持续增长、具有科技成长属性、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其中不乏具备成长或者刚性防御的资产。我们认为未来子板块的β投资机会可能会弱化,会更加强调自下而上的个股α机会。   我们认为中报落地有望带来医药板块利空出尽,完成快速探底,看好Q3医药整体基本面改善及估值修复。当前政策预期、估值水平、基金持仓均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而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产业转移、国产替代等逻辑均持续稳步推进,结构性机会依然值得重点关注。我们建议继续把握基本面强劲的细分板块和个股,一方面关注基本面有望明确修复,估值相对偏低的板块,如:①低基数及政策催化的院内刚需产品:药品、诊断、设备,②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生命科学上游;③低估值、稳增长的国企改革、高股息;④高增长,高弹性的GLP-1产业链。   2024年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表彰cGAS-STING、GLP-1、HIV相关研究。“诺奖风向标”,备受瞩目的2024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于当地时间9月19日正式揭晓。①2024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Zhijian Chen)博士,表彰他在发现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STING信号通路中的贡献。侵入人体的病原体DNA和肿瘤细胞泄露的DNA,被细胞质中的DNA感受器cGAS迅速识别、结合,生成能够转导细胞信号的2',3'-cGAMP。2',3'-cGAMP将接收到的上游细胞信号递送给下游的接头蛋白——STING,STING激活后触发免疫应答,分泌Ⅰ型IFN和TNF-α等细胞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与感染性疾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建议关注相关靶向药物开发进展,如:cGAS抑制剂、STING拮抗剂、STING激动剂(包括中国生物制药旗下F-STAR的SB11285、成都先导的HG381)。②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麻省总医院的Joel Habener博士、洛克菲勒大学的Svetlana Mojsov博士,以及诺和诺德的Lotte Bjerre Knudsen女士,以表彰他们发现并开发了GLP-1类药物。建议关注GLP-1产业链公司,如众生药业、华东医药、博瑞医药、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③公共服务奖则授予了CAPRISA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的Quarraisha Abdool Karim博士与Salim Abdool Karim博士,以表彰他们阐明了异性恋HIV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引入了预防和治疗HIV的方法。建议关注艾迪药业等。   世界慢粒日来临,相关活动助力市场教育。9月22日定为世界慢粒认知日,在世界慢粒日来临之际,江倩教授团队将在未来几天,以短视频科普患教、“患者线上面对面”等形式,为患者分享疾病科普知识、答疑解惑。建议关注慢粒领域的新药研发及推广进展,如:亚盛医药的HQP1351、翰森制药的氟马替尼和引进的TRN-000632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9月重点推荐:华润三九、康方生物、贝达药业、诺泰生物、仙琚制药、奥锐特、诺唯赞、九强生物、方盛制药、圣诺生物。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周平均下跌2.27%,跑输医药行业1.48%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27.6%,同期沪深300收益率-6.7%,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20.9%。本周沪深300上涨1.3%,医药生物下跌0.8%,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31位,本周子行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中药分别上涨1.83%、1.12%、0.84%,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分别下跌2.34%、1.88%、0.14%。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18.4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4.9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3.3%。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0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1.6%。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9-23
    • 基础化工行业2024年半年报总结:2024Q2收入盈利同比略增,资本开支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

      基础化工行业2024年半年报总结:2024Q2收入盈利同比略增,资本开支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基础化工品价格价差底部震荡,行业整体磨底运行。化工位置上看,根据Wind我们测算,截至9月13日,国内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价差指数分别位于2014年以来的49.7%和12.6%分位,较2024年年初分别+5.0pct和-7.2pct,较2024年2月5日申万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低点相比分别+1.9pct和-4.9pct。行业指数上看,2024H1基础化工申万行业指数倒N型走势,截至2024年6月28日,申万基础化工行业指数较2024年年初相比下降12.2%,跑输沪深300指数14.4pct。价格指数上看,截至2024年6月28日,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较2024年年初相比上涨2.9%,单二季度上涨2.3%。   子领域表现出现分化,煤化工等细分版块表现较好。从2024H1基础化工行业二级申万分类表现上看,7个子版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2024H1末,农化制品、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塑料和非金属材料行业指数较2024年年初-8.8%、-9.2%、-9.5%、-14.3%、-22.3%、-25.1%和-31.1%;单二季度跌幅分别为6.0%、7.9%、7.5%、11.8%、9.2%、13.6%和27.1%。若以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为基准,2024H1煤化工、聚氨酯和氟化工板块表现较佳,半年度行业指数涨幅7.5%、4.8%和3.1%。受益于煤炭价格的下跌,成本释压下煤头产品价差增扩,2024Q2单季度SW煤化工板块涨幅1.7%。   2024Q2收入、盈利均同比提升,单季度资本开支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2024H1,基础化工板块累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1.1万亿元、662.3亿元和611.9亿元,同比+2.1%、-5.5%和-5.2%。上半年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和ROE分别为16.7%、6.2%和3.6%,同比-0.02pct、-0.5pct和-0.4pct。2024Q2单季度行业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5968.1、359.1和328.6亿元,同比+6.1%、+4.3%和+3.7%。单二季度基础化工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和ROE约16.8%、6.4%和2.0%,同比+0.6pct、-0.2pct和-0.02pct。从投产周期上看,现阶段行业投产进度及扩产意愿均已明显放缓。2021、2022年,受益于行业的高盈利催化,企业迎新一轮扩产高峰,在建工程同比分别+25.7%和+52.4%。截至2024Q2末,行业在建工程单季度同比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下降且2024Q2末行业在建工程同比增速为本轮周期的首次负增。固定资产方面,到2024H1末,行业固定资产总额同比+18.9%,但从季度维度上看,自2023Q4起,行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速已连续3个月下降,反映本轮扩产周期内项目已陆续达产转固,尽管现阶段国内基础化工行业仍面临较重的供给侧扩产压力,但边际上已存明显改善迹象。资本开支上,2024H1行业资本开支总额同比-13.6%。季度上看,自2023Q4起行业单季度资本开支同比负增,到2024Q2已连续3个季度同比负增,且降幅持续扩大,反映各企业扩产意愿持续降低。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刚性/韧性需求+供给格局好+低库存+价格触底,涨价逐渐成为全年主旋律。1)维生素:深亏后厂商提价挺价,叠加不可抗事件/厂家检修/停报停签,涨价情绪在不同品种间蔓延;2)蛋氨酸:海外巨头被动停产或转产,阶段性供需紧平衡助力价格同比保持一定涨幅;3)甜味剂:上半年出口展现较强需求韧性,但三氯蔗糖价格连续下跌击穿行业成本线,8月底以来行业提价,三氯蔗糖已进入涨价通道。2024H1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6.7%、+25.3%、+31.5%。   轮胎:2024H1轮胎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16.8%、+72.7%、+71.8%。行业业绩高增主要源于需求回归正常化,以及部分胎企海外产能释放。在全球轮胎需求稳步增长的背景下,短期来看,原料成本仍处较高位,海运费边际缓解,美国双反影响减弱,中国轮胎仍有海外产能待释放,性价比优势依旧凸显,业绩望有持续向上的空间;长期而言,我们看好中国轮胎的未来发展将具备“品质+品牌+产能”优势,贡献业绩与估值的持续共振。   氟化工: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进程加速、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落地。作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现阶段龙头企业正加快整合获取更多配额,供给侧强约束下,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有望开启长景气周期。2024H1氟化工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4.5%、+4.5%、+30.7%。   聚氨酯:MDI作为聚氨酯主要产品,2024H1纯MDI受终端消费表现欠佳以及2023年年底新装置投产带来产量量增影响,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整体震荡下行;聚合MDI价格在生产商挺价&海外不可抗力频发等供方消息提振下整体震荡上行。其他聚氨酯产品方面,TDI受需求端持续低迷&产能过剩影响,产品价格震荡下跌;聚醚受成本及供需扰动,市场价格先扬后抑窄幅震荡。2024H1聚氨酯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10.8%、-4.6%、-2.8%。   煤化工:一方面,得益于上半年高油价、低煤价市场环境,油煤价差增扩带来较好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基于国内多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结构,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阶段,发展煤化工符合国家能源安全的需求。2024H1煤化工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15.0%、+128.4%、+142.7%。   纯碱:2024H1和2024Q2纯碱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1.4%、+11.9%、+9.7%及+5.9%、+32.0%、+28.9%,行业收入、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需求景气的延续以及龙头企业产能量增,随着后续下游建筑及光伏玻璃开工率回落,需关注成本优势企业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钛白粉:2024H1和2024Q2钛白粉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9.7%、+49.1%、+56.9%及+12.5%、+26.7%、+27.2%。2024Q2盈利增速略有下行主要由于行业进入传统需求淡季,产品价格季度环比走弱。随着海外反倾销调查影响陆续落地,行业出口景气度有待持续跟踪,重视龙头企业上游钛矿布局阿尔法。   农药:全球去库逐步进入尾声,但需求低迷加剧供给过剩压力,上半年大多数原药品种价格跌至或跌破历史低位,而“买涨不买跌”情绪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博弈。同时,上半年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增大了农药企业经营压力。2024H1农药行业上市企业合计营收、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7.2%、-73.1%、-81.6%。   板块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关注具备涨价弹性、供需格局改善方向。1)白马:盈利估值双重筑底阶段,久经历史周期验证的强阿尔法白马投资性价比凸显,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远兴能源等。2)红利:具备强资源优势和高分红预期的云天化、龙佰集团等。3)弹性:①轮胎:海运费持续下行&龙头胎企出海布局,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通用股份、贵州轮胎等;②制冷剂:供给侧强约束&以旧换新、大设备更新等政策催化需求,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③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海外强不可抗力&季节性补库&生产商集体挺价,关注新和成、安迪苏、兄弟科技、浙江医药、花园生物、金禾实业、百龙创园等;④农药:库存去化&成本端压力传导下的涨价弹性,关注扬农化工、润丰股份等。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波动、竞争格局恶化、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或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数据与实际情况偏差风险、需求不及预期、使用的第三方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4-09-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产新药闪耀ESMO;关爱计划加快短缺药物研发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产新药闪耀ESMO;关爱计划加快短缺药物研发

      中药
        投资要点   弱化子板块β,强调自下而上选择个股α。本周沪深300下跌2.2%,医药生物下跌2.6%,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0位,本周子行业医疗服务上涨0.96%,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1.44%、2.52%、2.89%、5.83%、6.72%。本周安徽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首次将OTC相关品种纳入集采范围,引起市场担忧,中药板块调整明显。同时,市场资金明显流向创新药板块,带动板块内重点个股的持续表现。当下,医药行业的政策扰动带来整体市场较为悲观情绪,板块内部各个细分子行业均一定程度受到内部医保的政策压力、宏观经济扰动、或者外部的地缘风险,但我们认为从各行业比较来看,医药行业仍然是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较小、需求刚性且持续增长、具有科技成长属性、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其中不乏具备成长或者刚性防御的资产。我们认为未来子板块的β投资机会可能会弱化,会更加强调自下而上的个股α机会。   我们认为中报落地有望带来医药板块利空出尽,完成快速探底,看好Q3医药整体基本面改善及估值修复。当前政策预期、估值水平、基金持仓均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而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产业转移、国产替代等逻辑均持续稳步推进,结构性机会依然值得重点关注。我们建议继续把握基本面强劲的细分板块和个股,一方面关注基本面有望明确修复,估值相对偏低的板块,如:①低基数及政策催化的院内刚需产品:药品、诊断、设备,②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生命科学上游;③低估值、稳增长的国企改革、高股息;④高增长,高弹性的GLP-1产业链。   2024ESMO大会发布多个国产新药重磅研究,彰显民族创新实力。9月13日至17日,2024年欧洲内科肿瘤学会(ESMO)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召开,多个国产新药重磅研究发布:①ADC:百利天恒的BL-B01D1(EGFR×HER3):针对尿路上皮癌,2.2mg/kg组中既往只接受过一种化疗的后线患者ORR=75%,6个月的PFS率为100%,针对食管鳞癌,中位治疗线数为2,2.5mg/kg组ORR=42.3%,mPFS为5.0个月,6个月的OS率为64.5%;科伦博泰的SKB264(TROP2):和Keytruda联用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ORR=57.9%,在接受抗PD-1疗法的患者中ORR=68.8%;②双抗:康方生物的AK112(PD-1×VEGF):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ORR=72.4%,PD-L1CPS≥10患者的ORR为83.3%,PD-L1CPS<10患者的ORR为69.6%;信达生物的IBI363(PD-1×IL-2α):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大部分肝转、MSS、4L+,整体剂量组ORR=19%,肝转亚组ORR=12%,免疫经治亚组ORR=25%。   《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试点工作计划》正式发布实施,加快短缺药物研发。9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试点工作计划(“关爱计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关爱计划”是为了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落实国家药监局关于加快推动罕见疾病用药的工作部署而在罕见疾病药物研发领域开展的一项试点工作。我们认为此项举措能够快速惠及无药可医的罕见病患者,此外,罕见病对应的药物往往因稀缺性费用高昂,新机制的药物在国内的研发快速推进,有助于相关企业更有循证医学依据地在海外开展相关研究,而欧美地区则具备较好的药品支付能力。重点关注:亚盛医药(HQP1351在研适应症胃肠间质瘤在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石药集团(SYHA1813针对胶质母细胞瘤,在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上海医药(B007在研适应症天疱疮在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中源协和(VUM02在研适应症系统性硬化症在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复宏汉霖(在研小分子偶联药物HLX99,针对渐冻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中渐冻症、帕金森病在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宜明昂科(在研IMC-002(CD47xCD20mAb-Trap)针对视神经脊髓炎,在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9月重点推荐:华润三九、康方生物、贝达药业、诺泰生物、仙琚制药、奥锐特、诺唯赞、九强生物、方盛制药、圣诺生物。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周平均下跌1.89%,跑赢医药行业0.66%。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4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27.0%,同期沪深300收益率-7.9%,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19.1%。本周沪深300下跌2.2%,医药生物下跌2.6%,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0位,本周子行业医疗服务上涨0.96%,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1.44%、2.52%、2.89%、5.83%、6.72%。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18.4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4.7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5.4%。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2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4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4.1%。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9-20
    • 医药行业P-CAB:开启抑酸新时代,打造消化创新生态

      医药行业P-CAB:开启抑酸新时代,打造消化创新生态

      医药商业
        P-CAB药物主要适应症包括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溃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患者规模庞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慢病化的特点,针对此类适应症在过去主要由口服PPI抑酸治疗   P-CAB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抑酸药,有用药便捷、克服夜间突破、克服患者基因异质性问题等优势,在日韩市场的销售情况验证了其革新抑酸疗法的实力   伏诺拉生、Zastaprazan、替戈拉生、凯普拉生、信诺拉生、非苏拉赞等P-CAB药物吸引了丽珠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扬子江等国内大型药企及消化领域优势企业罗欣药业的关注,并就药物的权益引进形成了交易,此外日本大型药企大冢制药及海外消化领域明星企业Sebela、Neurogastrx、Phathom亦对此类药物通过引进布局   PPI产品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近年来国内权威共识、指南相继纳入P-CAB类药物,从市场份额角度看P-CAB于近期已显现替代PPI的趋势   在国内已获批的P-CAB产品中,伏诺拉生上市最早,而紧随其后的替戈拉生具备起效时间更快,疗效维持更持久,针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有优效于PPI的临床研究结果的优势   风险提示:新药推广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教育成效不及预期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
      21页
      2024-09-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