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559)

    • 呼吸制氧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呼吸制氧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核心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 公司 2023 年 1-6 月实现营业收入 49.80亿元( +40.17%), 归母净利润 14.94 亿元( +89.64%), 扣非净利润 12.55亿元( +96.19%), 经营性现金流 15.00 亿元, 毛利率为 51.68%, 同比增加 4.44 个百分点; 2023 年 Q2 实现营业收入 22.77 亿元( +31.51%),归母净利润 7.80 亿元( +141.30%), 扣非归母净利润 5.52 亿元( +123.52%)。   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高速增长。 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实现较高速的增长, 利润端高增速主要系公司的核心呼吸治疗业务占比以及毛利提升所致。 分产品来看,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实现收入23.08 亿元( +109.99%), 其中制氧机业务同比增长 140%, 呼吸机业务同比增长超 110%, 雾化业务同比增长近 70%; 糖尿病护理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 3.63 亿元( +31.07%), 期间 14 天免校准 CGM 产品注册证顺利落地; 感染控制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4.24 亿元( -32.34%), 同比下降由于去年同期因疫情相关基数较高所致; 家用类电子检测及体外诊断业务实现收入 10.68 亿元( +31.85%), 电子血压计产品业务规模同比增速近 20%; 急救板块业务实现收入 0.80 亿元( +25.26%), 期间自主研发的 AED 产品 M600 获证, 是公司急救板块的里程碑; 康复及临床器械业务实现收入 7.08 亿元( +9.09%) 其中轮椅车、 针灸针等主要产品业务开展较好。   公司费用管控有所优化,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公司 2023 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 12.30%( -0.43 pcts), 管理费用率为 4.02%( -1.72 pcts), 研发费用率为 5.50%( -1.77 pcts); 公司期间研发投入 2.74 亿元( +6.00%),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在德国图特林根、 中国台北、 上海、 南京、 苏州、 西藏及丹阳设立有研发中心, 不断推进新品的研发工作。 通过外延式并购与整合, 公司将业务拓展至中医器械、 手术器械、 医疗急救设备、 医院消毒感控产品及服务、 眼部健康与眼科器械、 持续血糖检测等领域。 同时公司与多所高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打造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投资建议: 作为专注家用医疗器械、 医用临床产品和医疗服务的行业龙头, 公司重点聚焦呼吸与制氧、 血糖及 POCT、 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 道 不 断 拓 展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 年 营 业 收 入 为90.38/100.91/112.60 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21.59/24.16/27.03 亿元, 同比增长 35.37%/11.88%/11.88%, EPS 分别为 2.15/2.41/2.70 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为 16/14/13 倍,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的风险、 利率波动的风险、 降本增效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1
    • 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看好硬镜整机业务实现放量

      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看好硬镜整机业务实现放量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36.48%),归母净利润0.89亿元(+11.85%),扣非净利润0.86亿元(+17.32%),经营性现金流0.81亿元;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16.50%),归母净利润0.41亿元(-6.82%),扣非净利润0.40亿元(+2.56%)。   业绩符合预期,股权支付和联营企业投资损失对利润产生影响。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利润端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系股份支付和联营企业投资损失的影响,剔除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和39%,与营收增速接近。   内镜业务增长稳定,多款产品获证。公司2023上半年医用内窥镜实现收入2.11亿元(+46.26%),占比79.19%,主要是因为客户需求增加,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加。期间公司内窥镜业务取得诸多成果。1)小儿腹腔镜已完成样品,正在进行测试2)胸腔镜已于2023年4月6日取得注册证,关节镜和宫腔镜正在进行注册检验3)4K除雾内窥镜摄系统已于2023年2月13日取得注册证4)三维腹腔内窥镜已于2023年7月26日获得注册证5)B700-D内窥镜LED冷光源光源已取得注册证,B760内窥镜LED冷光源、N7604K内窥镜摄像系统已提交注册检验。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紧密加强与美国客户的合作,配合新一代内窥镜系统在三季度末正式批量上市的市场规划;针对美国市场的新一代宫腔镜试生产,为明年量产做好准备;国内方面,公司将完成关节镜、宫腔镜、腹腔镜的国内注册并扩大销售;开发鼻窦镜、神经内镜等小镜种;完成第二代内窥镜系统的国内注册;开发3D内窥镜摄像系统;建立内窥镜系统全国经销渠道。   光学产品业务稳步推进,消费级掌静脉有望推出。2023上半年公司光学产品实现收入5,552.72万元(+7.34%),占比20.81%。主要得益于对国内新老客户的挖掘和维护,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下半年公司将持续开发工业激光、口扫以及显微镜系列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光学产品业务。此外,公司将开发消费级别的掌静脉模组和终端产品,扩大掌静脉产品适应面。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生产商,具备从系统设计、光机设计到光学加工、光学镀膜、精密机械封装再到部件装配和系统集成的完备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大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6.22/7.87/9.4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4/3.06/3.81亿元,同比增长27.93%/30.87%/24.79%,EPS分别为1.92/2.51/3.1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6/20/16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1
    • 中报点评:Q2单季略低,全年依然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中报点评:Q2单季略低,全年依然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上海莱士(002252)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39.01亿元,同比增长18.43%,归母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增长16.77%,扣非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13.43%,经营性现金流5.36亿元,同比下降5.84%;2023Q2实现营业收入18.38亿元,同比增长14.2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1.44%,扣非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4.31%。   Q2单季收入尚可,净利润增速低于预期。2023Q2单季收入18.38亿元,同比增长14.28%,收入增长得益于静丙与进口白蛋白产品的销售增长;2023Q2单季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仅1.44%,主要系两方面原因,1)外汇损失:公司进口白蛋白销售占比约42%,二季度人民币汇率贬值6%,人民币贬值导致进口白蛋白的支付成本增加,产生较大汇兑损失;2)上生所搬迁:公司自产血制品由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搬迁,导致批签发延后,相应销售量大幅减少,库存环比一季度增加约1亿元。若两项负面影响消除,我们预计二季度净利润应能实现15-20%增长。   员工持股计划顺利通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公司7月31日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8月16日获股东大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的规模不超过3,377.00万股,约占当前公司股本总额的0.50%,激励对象购买股份价格为3.61元/股。公司大规模激励员工,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员工、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投资建议:上海莱士作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产品种类齐全,业内规模领先,随着2023H2批签发数量恢复正常,公司增长也将回归正常轨道,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5/25.71/29.74亿元,同比增长18.90%/15.02%/15.65%,EPS分别0.33元、0.38元、0.4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21/19/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股东及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公司经营造成干扰的风险、新增浆站规划不及预期的风险、浆站管理及血液制品质量事件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1
    • 核心业务增长稳健,海外拓展成果丰硕

      核心业务增长稳健,海外拓展成果丰硕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0.2%),归母净利润2.78亿元(-7.36%),扣非净利润2.29亿元(-15.85%),经营性现金流1.14亿元;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17.1%),归母净利润1.41亿元(-24.7%),扣非净利润1.04亿元(-38.9%)。   核心业务增长保持稳健,费用率略有上升。公司上半年利润端略有下降,主要系去年同比基数较高。扣除2022年公共卫生防控收入后,公司2023上半年核心业务收入为12.7亿元(+17.6%),Q2单季度核心业务收入为5.8亿元(+3.4%),核心业务收入增速保持稳健;公司销售费用率13.29%(+0.85pct),管理费用率7.38%(+1.63pct),研发费用率12.40%(+1.84pct)。   生命科学板块: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持续拓展用户多样化应用场景。公司生命科学板块实现收入5.94亿元(+5.15%)。在实验室场景,以自动化样本管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等为代表的实验室新方案加速放量,成为生命科学板块新的增长点。针对高校科研用户,公司上市新一代-196℃-8℃智能化液氮生物样本存储系统、全自动批量开盖器、转运机器人等方案,实现-196℃-8℃全温域覆盖,确保样本安全、质量可控与信息安全;针对生物制药用户,公司推出智能自动化细胞制备方案,实现一站式工作和24小时不间断细胞制备,均一性稳定性更优且效率提升50%,同时可培养、离心、环境模拟、实验室耗材多业务协同服务客户。   医疗创新板块:新拓展的自动化用药方案高速增长,血站场景用户需求逐步复苏。医疗创新板块公司实现收入6.73亿元(+31.44%)。在医院端,今年4月公司收购苏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创新智慧药房、智慧静配等自动化用药方案,方案已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用户落地;血站端,公司推出血小板震荡箱、血浆速冻机、无菌转移舱等产品,海尔血技(重庆)二期工厂实现部分普通血袋生产,智慧血液城市网生态不断完善,方案已覆盖山东、湖北、西藏等地区;公共卫生端,升级AI+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为智慧疫苗城市网的持续复制奠定基础,创新智慧公卫体检工作站,方案已在北京、内蒙古落地。   海外市场核心业务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化。公司实现海外核心业务收入4.3亿元(+21.5%),海外收入占比为34%。公司进一步拓展经销商网络体系,扩大全球服务覆盖范围。海外经销商有800多家,服务国家数量超过140个;新增与GIZ(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喀麦隆等国家交付重大项目;中标非盟非洲疾控中心项目并完成交付。公司在海外市场推行“团队+营销+制造+仓储+售后”的当地化策略,在荷兰、美国等地建立仓储中心,提高当地交付能力;英国子公司深耕当地市场并加强在欧洲的营销辐射作用。公司耗材产品在海外取得成果:血浆Table_Summary]采集耗材在刚果、孟加拉国等地区实现零的突破,实验室耗材销售。   投资建议:海尔生物是依托领先的低温存储技术和物联网解决方案,发展实验室装备及医疗自动化产品,长期增长前景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31.09/38.13/46.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4/8.10/9.78亿元,同比增长10.51%/21.97%/20.72%,EPS为2.09/2.55/3.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16/13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料涨价的风险、业绩受疫情影响的风险、产品研发与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1
    • H1水稻&玉米种子量利双升,利润同比减亏

      H1水稻&玉米种子量利双升,利润同比减亏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收17.85亿元,同比+49.00%;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51.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32.70%。   H1公司收入增长显著,同比减亏。2023H1公司业绩减亏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种业的销售量大幅提升,以及公司加快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等。H1公司综合毛利率42.22%,同比+1.74pct;期间费用率为37.64%,同比-16.84pct,主要源于归还了部分美元贷款,汇兑损失减少,使得财务费用同比-24.65%。单季度来看,Q2公司营收7.20亿元,同比+146.12%;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16.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55亿元,同比+7.43%;公司综合毛利率37.98%,同比+11.15pct;期间费用率为56.23%,同比-87.86pct。   水稻、玉米种子收入&毛利率双升,外延扩张发挥协同互补效应。23H1公司制种产量为2368.49万公斤,同比+50.99%。水稻种子板块,H1公司实现收入7.00亿元,同比+34.40%;毛利率37.66%,同比+1.23pct。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收购福建科力51%的股权,在水稻种子渠道、市场、制种基地上形成良好的协同和互补效应。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杂交水稻营收同比+9.48%,市占率进一步稳固,品牌效应持续提升。玉米种子板块,H1公司实现收入5.71亿元,同比+74.89%;毛利率41.83%,同比+1.43pct。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深耕黄淮海市场,完成东华北、西北、西南及特用玉米板块的基本布局,并与云南宣晟种业签订51%的股权转让协议,持续布局西南区域市场,加快品种和区域全覆盖。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加快推进与隆平发展的整合,促进“两隆”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创新。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有望受益于国内转基因商业化。   加强研发创新,优质种质资源储备丰富。23H1公司研发费用1.71亿元,同比+23.49%,占总营收的9.56%。公司国内外水稻、玉米、蔬菜等专职研发及研发服务人员达469人,占公司总人数17.32%。H1公司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14件,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99件;申请国家专利9件,获得授权专利6件。H1公司与农科院联合申报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FL4-2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目前已累计获得5个转基因性状的安全证书;新一代优势品种晨锋优、陵锋优、锦锋优等水稻三系品种进入产业化试点阶段;玮两优8612、玮两优7713、隆两优8612等3个品种被农业部冠名为超级稻品种。公司优质种质资源储备行业领先,业绩有望增厚。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水稻、玉米龙头企业,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整合和协同国内外业务板块,叠加受益于国内转基因商业化,公司业绩增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4年EPS分别为0.16元、0.36元,对应PE为96倍、43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风险;新品种研发和推广的风险;种子生产成本的风险,内部整合与协同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1
    • 业绩符合预期,长期前景良好

      业绩符合预期,长期前景良好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3.09亿元(-48.17%),归母净利润2.85亿元(-82.66%),扣非净利润2.73亿元(-83.01%),经营性现金流3.54亿元(-58.56%);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21.91亿元(-46.05%),归母净利润1.35亿元(-82.94%),扣非净利润1.32亿元(-82.8%)。   减值计提影响表观利润,常规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63.32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6.93亿元,其中Q2下降2.57亿元,2023H1信用减值计提3.17亿元,我们预计存量余额中新冠核酸相关占比约不足一半,随着公司业务全面向常规医检主业回归,以及应收账款回款逐步落实,减值计提对公司表观利润影响有望持续减弱。此外,基于2023年上半年国内医疗秩序逐步恢复,院端诊疗需求持续释放,公司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稳定增长,2023H1实现常规医检收入40.14亿元(+21.60%),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常规业务全年有望保持20%+增速。   医检营收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促进盈利改善。目前公司拥有高通量测序仪、高分辨质谱仪、光谱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单分子免疫分析仪等国际领先的高端技术平台,2023H1公司高端平台业务占比已达52.98%(+1.68pct)。按重点疾病领域来看,其中:①实体肿瘤+27.31%;②神经与精神疾病+47.85%;③感染性疾病+59.49%;④血液疾病+14.96%;⑤心血管与内分泌疾病+31.24%。此外,公司三级医院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39.94%,+3.72pct)。受益于营收结构优化,以及规模效应下的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毛利率逐步修复,2023Q2环比提升1.68pct至39.60%。基于常规医检业务体量较疫前已大幅提升(2023H1较2019年同期增长66.42%),叠加营收结构显著改善,我们认为短期影响消化后公司常规业务毛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字化转型驱动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化。公司以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数据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大抓手,“医检4.0”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并已建立超200人数字化团队,可根据疾病诊疗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机整合多技术平台检验项目成果,形成综合报告和整合分析解读。目前公司检验总量累计超25亿,数据量超10PB,拥有全球领先的东方人种大样本库和大数据。此外,公司通过与顶级三级医院达成产学研全面合作,深入推进区域检验中心共建服务模式,不断实现技术转化与项目研发突破,在感染、肿瘤、血液、遗传、罕见病等方向与华为、腾讯等14家校企开展29个科学研究与转化应用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检测项目数已超3,800项(+195),产学研合作累计超180家(+11家)。   投资建议:ICL行业符合医保控费提质政策诉求,DRGs政策推行对行业龙头长期利好,金域医学作为国内ICL头部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及规模优势充分受益,看好公司医检主业常规业务高速增长。考虑到院端诊疗量恢复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023年公司收入目标至93.20亿元,对应下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12.05、16.19、21.12亿元,同比-56.24%/+34.38%/+30.49%,EPS分别为2.58/3.46/4.5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4/18/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检验服务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亏损实验室业绩表现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 业绩持续高增长,CSO前景广阔

      业绩持续高增长,CSO前景广阔

      个股研报
        百洋医药(301015)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6.35亿元,同比增长-2.57%;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3亿元,同比降低2.55%;实现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39.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30.25%。   Q2收入端改善,利润端仍保持高速增长。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略有降低,主要原因为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剥离北京分销配送业务,批发配送业务同比下降23.14%、零售业务下降10.61%。单Q2来看,公司实现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4.18%;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22.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39.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30.30%。另外,从2022年公司剥离北京分销业务后,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2023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98亿元,同比增长166.39%。   核心业务稳健增长,医药商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公司品牌运营业务收入占比为56.16%,达到20.41亿元,同比增长20.20%,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26.09亿元,同比增长14.43%。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44.15%,毛利额实现9.01亿元,毛利额占比达83.66%,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业务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公司核心品牌迪巧系列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9.76%,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9.07%。海露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25.24%。安立泽实现营业收入1.09亿,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另外,上半年公司新增运营品牌诺华制药的维全特、苏州同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根据药智网数据维全特2022年院内销售额为8.88亿元。新品牌新产品的持续导入将为公司提供中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以专业化的医药品牌运营迎接国内创新药发展浪潮,医药CSO业务在国内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43/8.10/10.12亿元,同比增长28.13%/25.86%/24.93%,对应EPS为1.23/1.54/1.93元,对应PE为17.7/14.1/1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使得医院诊疗用药需求减少的风险、新签约产品运营推广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医药销售合规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9
    • 彩妆恋火与线上渠道增速突出,短期销售费用偏高盈利端承压

      彩妆恋火与线上渠道增速突出,短期销售费用偏高盈利端承压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事件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同比增长29.6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加11.63%;实现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7.6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0.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1.94%。   彩妆恋火高速增长,主品牌丸美的眼部、护肤等品类表现稳健;公司积极推进线上转型,抖音等新兴渠道带动整体增速表现亮眼   从品牌和产品的角度看,公司主要有丸美、恋火两个品牌,其中丸美品牌主要包括眼部类及护肤类产品,恋火主要为美妆类产品。随着消费者对于皮肤健康、细节保养、外出彩妆防晒等角度的关注提升,2023年上半年眼部类、美容及其他类产品和护肤类表现较好,需求旺盛。其中眼部类产品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14.50%,量价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单二季度的销售单价增速环比上季度由负转正;美容及其他类产品实现营收3.10亿元,同比增长201.24%,美容类单品业务同比增长1.90亿元至2.88亿元,对应YOY,其中主要系彩妆品牌PL恋火实现收入3.07亿,同比超速增长211.42%;护肤类产品实现营收4.22亿元,同比增长2.60%,虽增长幅度较小,但基数大、表现稳健;进一步拆分可知,护肤品类的销售量表现相对承压,前两个季度内销量均出现同比下滑,二季度降幅出现收窄,由此该品类的销售额提升主要依靠高单价支撑。洁肤类产品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2.06%,主要系洁肤类产品销售量下降所致。   从销售渠道看,公司采用线下经销、线上直营为主的销售模式,建立了覆盖线下日化专营店、百货商场专柜、美容院,及线上货架电商(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内容电商(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多种渠道的销售网络。2023年上半年公司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收入占比79.78%,同比增长58.97%,以抖音为主的线上直营同比增长119.53%;公司推进线上渠道转型获得阶段性成效,丸美品牌抖音快手同比高速增长129.51%,天猫旗舰店同比正增长28.33%。在2023年38大促期间,丸美是为数不多的在天猫和抖音平台同时呈上涨趋势的国货美妆品牌。据统计,在抖音平台38大促(2023.3.1-2023.3.4)期间,丸美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56.7%。618期间,恋火PL线上销售同比增长327%,其中天猫增长超2倍,抖音、快手增长超4倍;获天猫粉底液类目TOP9、抖音618美妆/香水品类预售榜单TOP10、快手国货美妆GMV榜单TOP4。公司线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下降24.62%,主要是美妆行业线下消费恢复不稳固,同时叠加线上影响,线下零售恢复不及预期。   从季度来看,第一、三季度为相对销售淡季,二季度处于由于有618大促活动同时叠加防晒、外出彩妆需求增加等因素,相对为销售旺季,历史营业收入中二季度往往相对一季度营业收入有所上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表现与历史趋势大致相同,一、二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7亿元和5.53亿元,都相对去年同期实现幅度较大的上升,体现出今年上半年通过更加精细化运营和有效协同,公司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2023H1综合毛利率增长0.92pct,期间费用率上升2.22pct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70.12%,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主要系公司优化了销售策略和成本管控,进行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整体提升了正常品的销售价格、减少了活动品促销品的占比,公司各产品的毛利率均得到增加。同时相对高毛利的美容美妆品类销售额占比提升,由此也带来公司毛利率的结构性优化。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水平同比提升2.22个百分点,主要系销售费用规模出现大幅提升。其中,公司聘请流量明星代言,加大在各渠道的广告投放,推广费用增加投入1.91亿元至4.47亿元,是销售费用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处于线上转型成效固化关键期,需要持续保持投入,同时叠加线上竞争激烈流量成本高涨;此外,报告期内员工薪酬规模出现收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中的员工薪酬/工资及福利类项目分别减少312.57/31.43/5.28万元。   聚焦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全链路全域布局   公司坚定推行心智大单品策略,取得阶段性成效。具有眼霜及美容仪二合一的“黑眼圈神器”丸美小红笔眼霜,GMV销售额1.0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55%,其中在丸美天猫旗舰店实现GMV销售额4300万,占比40%,6.1期间获天猫榜单舒缓眼霜热销榜TOP1、好评榜TOP1,持续夯实丸美眼部护理专家心智;丸美双胶原小金针次抛精华实现GMV销售额901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在抖快达播实现GMV销售额5704万,占比63%,销售同时种草,渗透丸美基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生物科技抗衰的品牌认知。公司稳步推进精品策略,用心经营每一个细节,渗透PL恋火高质极简底妆心智,PL看不见粉底液上市两年时间,GMV销量突破300万支。PL保持较好的运营节奏,通过蹭不掉和看不见两大底妆系列,覆盖粉底液、粉霜、气垫、粉饼等品类,满足干敏油皮不同底妆需求。   科研作为公司发展之基石战略,公司秉承绿色可持续研发,持续推进研发全链路全域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研发投入,聚焦美与健康,一方面深化公司在眼部护理与抗衰老核心研发领域渗透,另一方面扩大公司基础研究的应用范畴,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进一步增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继续强化绿色生物技术创新,开展绿色低碳原料收集与产品应用开发、推进绿色负碳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公司推进创新研发机制和模式的升级与优化,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完善研发团队的人才升级和梯队建设。占比公司整体收入11.84%。   多元渠道协同,多样营销并进   线上持续推进零售转型,根据平台属性和人群特性,发挥平台优势。天猫旗舰店作为货架电商核心,重点发力核心单品,优化运营策略,精营购物体验,深耕核心人群,强化复购,公司A3类人群资产渗透率持续提升;抖音作为兴趣电商加强内容种草和心智建设,多店并进一店一侧重;重视超头KOL,扩大中腰达人覆盖,通过达人溯源工厂和研发,加强达人对品牌的认知与信任,深度绑定心智达人,借力粉丝经济破圈。公司积极参与平台活动,3月丸美上登天猫内容舰长名单助力38销售,4月天猫小黑盒官宣王安宇发布线上双胶原眼霜,5月参与抖音开新日,618提前做好种草蓄势,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有效协同,公司线上实现快速增长。线下坚定推行分渠分品,线下专品专供稳价格、全国云仓管理稳货盘,扎实推进渠道数字化升级与会员精细化运营。公司通过全国会、充电会、门店巡访等方式提振渠道信心,传导销售策略,推进渠道下沉,聚焦终端动销,抓体验抓执行,根植零售。   与此同时,公司根据重要营销节点有节奏推进各营销策略的执行与转化。38期间推出情感营销态度片“眼光高错了吗”,从“眼”出发,联合当红演员和态度达人共创共鸣话题,带动素人、消费者,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多平台滚动发声,同时传递公司高标准践行研发和高品质眼霜的品牌印象,3月丸美上登天猫内容舰长名单。5月丸美以“重组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入选巨量引擎(抖音)X时尚芭莎之“了不起的中国成分3”,丸美子话题曝光2亿多,曝光人群精准度较好提升。公司按既定营销节奏稳扎稳打,平台之间拉通支持,同频共振,有效提升优质人群的覆盖,积累品牌高价值人群资产。下半年公司将保持节奏,持续轮动,增加品牌厚度,助力业绩达成。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品牌布局与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拳头产品专注于眼部护理的细分领域,眼霜/精华类产品销售额表现在国产眼部护理板块中位列前茅;同时丸美、恋火、春纪品牌定位不同的消费需求,帮助公司尽可能多的锁定更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此外,公司注重产品的研发升级,定期推出新品,搭配积极有效的营销推广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方式稳步推进规模扩张。公司渠道层面线上规模增速仍有扩张空间,且受到线下渠道拖累;洁肤类销售情况相对较好,但对公司毛利形成拖累,叠加营销费用的投入增加,公司盈利端承压。结合公司的股权激励目标,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将分别实现营收22.81/27.75/32.41亿元,净利润3.05/3.87/4.62亿元,对应PS为4.71/3.87/3.31倍,对应EPS为0.76/0.96/1.15元/股,对应PE为35/28/23倍,维持“谨慎推荐”。   风险提示   日化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降低的风险;品牌渠道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8-27
    • 业绩符合预期,生长激素恢复高增长

      业绩符合预期,生长激素恢复高增长

      个股研报
        安科生物(300009)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2.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15.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9.02%。   Q2整体业绩持续向好,生长激素销售恢复驱动母公司业绩抬升。分季度来看,单Q2实现营业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26.63%(Q1同比增长11.40%),实现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22.84%(Q1同比增长7.36%),扣非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5.15%(Q1同比增长12.68%),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29.76%,实现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9.91%,主要是因为公司主要产品“安苏萌”加速放量,上半年其收入同比增长31.62%((Q1同比增长16.63%)。另外,母公司研发费用7,662.77万元,同比增长86.65%,研发费用等大幅增长,并新增股权激励成本摊销,以及去年同期公司向余良卿管理层释放部分股权,以上因素导致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小于收入增速。   子公司持续改革,未来有望提供更多业绩增量。公司优化子公司发展规划,内部精简非战略性资产,完善现有资产结构。各子公司内部机制改革也初见成效,业绩稳中有进。余良卿、安科恒益、苏豪逸明及安科华捷等四家子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45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净利润合计3,746.36万元,同比增长10.39%。余良卿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改革,其营销模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的匹配。上半年余良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76%,但净利润等盈利指标保持增长,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20.63%。   持续加码研发力度,布局单抗、ADC以及mRNA等领域。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1.01亿元,同比增长67.65%,目前临床项目6项,在报产阶段、准备报产项目3项。临床项目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生长激素-Fc融合蛋白注射液上半年完成I期临床试验,正在筹备开展II期临床试验;1类创新药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正式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创新型抗HER2单抗与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用药临床试验,已入组多例患者,将进一步进行联合用药的病例拓展研究。另外,公司与合肥阿法纳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布局mRNA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推进mRNA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构建。上半年公司还与两家创新药公司分别签署抗体和ADC药物的开发合作计划,目前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投资建议:考虑到生长素目前渗透率仍偏低,我们看好公司后续创新产品逐步兑现,以及子公司改革持续增强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8.74/10.79/13.24亿元,同比增长24.28%、23.45%、22.74%,EPS分别为0.52/0.64/0.7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18/14/1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子公司改革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7
    • Q2收入&业绩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助力发展

      Q2收入&业绩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助力发展

      个股研报
        生物股份(600201)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收6.85亿元,同比+6.68%;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28.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14.11%。   23Q2公司收入、业绩保持增长状态。2023H1公司业绩改善主要受下游大型猪企出栏量稳中有增,养殖户生产预期好转,防疫需求逐渐回暖所致。H1公司综合毛利率57.61%,同比+6.01pct;期间费用率为34.00%,同比+5.30pct。单季度来看,Q2公司营收3.21亿元,同比+6.84%;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15.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23.38%;公司综合毛利率55.24%,同比+7.69pct;期间费用率为45.36%,同比+7.83pct,主要是销售费用占比提升较显著。   公司毛利率同比好转,期待后续下游养殖景气度提升带来的催化。23H1下游养殖持续亏损影响疫苗销售情况,公司疫苗批签发变动情况基本与行业保持一致。在疫苗价格同比好转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的影响下,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回暖,23Q1-2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9.69%、55.24%,同比+4.54pct、+7.69pct。随着7月猪价低位反弹,公司疫苗批签发量边际好转,7月批签发量同比+167%,环比+127%。随着未来猪价预期向好,或将进一步带动疫苗量价齐升。具体看子公司盈利情况,23H1全资子公司金宇保灵、扬州优邦实现净利润8335万元、4899万元,同比+3.3%、+89.4%。   23H1公司研发投入占比12%,非瘟、宠物疫苗研发推进中。2023H1公司研发投入0.85亿元,占营收比重达12.43%;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为0.65亿元,同比+20.68%。上半年公司获得临床试验批件3项,产品批准文号1项(猪丹毒活疫苗-G4T10株),提交兽用生物制品应急评价3项;获得授权专利15项,国际专利1项。截至23H1,公司已取得71项发明专利,47项新兽药注册证书。在非瘟疫苗研发方面,公司与中科院等单位联合开展非瘟亚单位疫苗研发,并已向农业部提交应急评审材料。另外,在宠物疫苗方面,公司猫三联疫苗已提交农业部应急评价,犬四联疫苗已进入新兽药注册阶段,猫四联、犬三联疫苗临床试验工作进展顺利。基于持续研发投入,公司新品储备丰富,助力未来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在巩固口蹄疫疫苗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以方案营销提高其他非口蹄疫疫苗产品市场份额,叠加新品储备丰富,公司业绩增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31元、0.39元、0.59元,对应PE为30倍、23倍、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养殖疫情复发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质量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