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33)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国内创新药迎来板块性机会,建议关注亚虹医药、和黄医药等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国内创新药迎来板块性机会,建议关注亚虹医药、和黄医药等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2.72%、5.20%,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53%、1.77%;本周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等股价涨幅较大,医药商业、中药等股价涨幅相对较小;本周涨幅居前百利天恒(+51.17%)、赛科希德(+26.28%)、首药控股(+25.61%),跌幅居前瀚宇制药(-10.42%)、爱朋医疗(-8.86%)、康泰医学(-7.05%)。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机构重仓大市值标的涨幅比小市值涨幅大;疫后全面复苏,消费医疗、医疗服务等个股强势上涨;新冠相关主题个股跌幅明显。   2023年创新药的投资策略围绕两个关键词:估值修复+基本面催化剂。伴随着美联储高强度加息进入尾声;疫情影响逐步降低;药监部门的多项政策解决创新药研发同质化问题,以及鼓励包括罕见病在内的创新产品加快上市;医保谈判结果大概率符合降价预期的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创新药板块将迎来全面估值修复行情,创新药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依然处于底部位置的创新药行业具备布局价值,建议提高创新药仓位,抓住Beta行情。   贝达药业宣布其口服HIF-2α抑制剂BPI-452080已获得NMP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新华制药OAB-14干混悬剂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博安生物自主开发的ADC注射用BA1301获CDE批准开展临床试验:BPI-452080能够特异性阻断HIF-2α与HIF-1β异二聚化,从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在多种缺氧或氧感知通路异常的肿瘤细胞和动物模型上展现出优秀的体外活性和体内药效,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安全性;该临床试验旨在评估OAB-14干混悬剂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和在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药效动力学;注射用BA1301是博安生物首个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的ADC候选产品,采用合作伙伴联宁(苏州)生物制药的C-Lock定点偶联技术,将小分子细胞毒素与靶向Claudin18.2的单抗偶联,通过抗体的靶向性引导小分子毒素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杀伤肿瘤效果的同时,降低小分子毒素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窗口。   具体配置思路:1)疫苗领域:智飞生物、康希诺、丽珠集团、万泰生物等;2)中药领域:寿仙谷、佐力药业、方盛制药、济川药业、康缘药业等;3)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康宁杰瑞、和黄医药、先声药业、亚虹医药等;4)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5)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6)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7)眼科服务:华厦眼科、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8)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9)医美领域:爱美客、华东医药等;10)其它消费:三诺生物,建议关注我武生物等;11)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进一步严厉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1-15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2023年原料药板块迎大机遇,重点推荐华海药业、普洛药业等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2023年原料药板块迎大机遇,重点推荐华海药业、普洛药业等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 2.41%、 2.41%,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 0.2%、 0.2%: 本周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及医药商业等股价涨幅较大,中药、 医疗器械及化学制药等股价涨幅相对较小;本周涨幅居前辰欣药业( +23.65%)、济民医疗( +18.63%)、 和元生物( +17.79%),跌幅居前丰原药业( -20.94%)、莎普爱思( -9.1%)、南新制药( -8.46%)。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机构重仓大市值标的涨幅比小市值涨幅大;疫后全面复苏,消费医疗、医疗服务等个股强势上涨;新冠相关主题个股跌幅明显。   原料药板块基本面拐点到来,同时关注新冠药产业链机会: 原料药企业盈利能力 2022 年总体承压,随着大宗、化工、石化等原料的价格开始企稳并下滑,原料药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在 2023 年逐季度加强。从历史估值情况看,原料药板块 PE( TTM)为 31 倍,低于近十年历史估值均值39 倍及中位数 37 倍。建议关注具备原料恢复能力、特色原料药处于放量阶段、向制剂和 CDMO 转型成功的企业,推荐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同和药业等,关注国邦医药、奥翔药业等。新冠药物需求旺盛且具备一定持续性,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及具备被授权能力的企业,推荐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同和药业等。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 Molnupiravir 在中国获批; 济民可信 GARP/ TGF-β 1 单抗创新药获 FDA 批准在美临床试验;亿腾景昂药业 1 类新药「恩替诺特片」申报上市: 默沙东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商品名称:利卓瑞/LAGEVRIO, Molnupiravir) 在中国获批。 Molnupiravir 是一种口服核苷类似物,可抑制新冠病毒 SARS-CoV-2 的复制, 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JYB1907 是上海济煜大分子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靶向GARP/ TGF-β 1 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创新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生物制品 1 类新药,拟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这是国内率先在美国申报获批临床的 GARP/ TGF-β 1 单克隆抗体药物;恩替诺特是一种新型、口服的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 I 类 HDAC,特别针对有代表性的 HDAC 1、 2、 3 亚型,从而改善和调节组蛋白的超乙酰化并促进特定基因的转录活化,最终抑制细胞增殖、加快终末分化和/或诱导凋亡。与非选择性的泛 HDAC 抑制剂相比,恩替诺特具有明显优势。   具体配置思路: 1)疫苗领域:智飞生物、康希诺、丽珠集团、万泰生物等; 2)中药领域:寿仙谷、佐力药业、方盛制药、济川药业、康缘药业等; 3)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 等; 4)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 5)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 6)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 7)眼科服务:华厦眼科、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 8)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 9)医美领域:爱美客、华东医药等; 10)其它消费:三诺生物、 我武生物等; 11)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 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进一步严厉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1-08
    • 传统业务加速恢复,合成生物学赋能未来高增长

      传统业务加速恢复,合成生物学赋能未来高增长

      个股研报
        川宁生物(301301)   投资要点   抗生素中间体基本盘稳定,合成生物学业绩弹性释放在即:川宁生物主要从事发酵类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是抗生素中间体领域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公司产能充沛,且在发酵技术、菌渣处理、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抗生素中间体业务有望提供稳定基本盘。合成生物学业务提供业绩弹性,公司建立上海研究院后,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加大投入,红没药醇等管线落地在即,未来3年规划至少9个项目,且管线产品丰富。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有望达到25%。   公司成本、技术、环保等优势领先,是长期发展有力支撑:公司深耕发酵领域,独创500立方米发酵罐,大幅提升单批产量和效率,且在回收处理和菌渣制肥领域有所建树。成本方面,公司地处伊犁,在原材料、能源、人工、地理等方面成本明显低于内地,且公司与伊犁政府合作的20万亩玉米田项目落地在即,将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环保优势是发酵类企业的基石,公司通过多年研发和投入,形成了多项自主创新环保技术,在三废处理上国内领先,可满足未来长期绿色发展规划。   合成生物学团队强大,研发管线丰富,项目落地在即:合成生物学是发酵类产品未来主流发展方向,在成本、环保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在医疗、化学品等多个方向实现量产应用。据CB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53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189亿美元,2019-2024年CAGR约为28.8%。公司在上海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院,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4大底盘菌研发平台等,已有十数个项目管线,且部分管线有望短期落地。未来公司依托在合成生物学上的优势,有望打造合成生物学全产业化链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36.7/41.8/4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14%/14%/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1/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270%/25%/27%;基于公司1)抗生物业务价格触底有望反弹,且随着放开需求快速恢复;2)红没药醇等合成生物学项目落地在即;3)合成生物学依托4大底盘平台,后续管线丰富;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合成生物学项目研发风险,合成生物学项目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有限公司
      6页
      2023-01-05
    • 发布资产出售草案,地产剥离推进顺利,持续聚焦大健康板块

      发布资产出售草案,地产剥离推进顺利,持续聚焦大健康板块

    • 国产测序仪稀缺标的,广阔市场未来可期

      国产测序仪稀缺标的,广阔市场未来可期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NGS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华大智造打破国外垄断。基因测序仪是整个基因测序乃至IVD行业壁垒最高的高端装备,也是Illumina一家独大、中国长期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华大智造经过十余年耕耘,已成为国内唯一能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公司。中国基因测序仪与耗材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2021-2030年CAGR约为19%,华大智造国内市占率不足30%。下游基因测序应用领域持续拓展,科研服务、NIPT相对成熟,为测序仪与耗材带来持久且稳定增长的需求;疾病诊断与肿瘤早筛则随着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测算至2025年测序仪与耗材市场空间超过150亿,华大智造作为国内测序仪量产唯一标的,市占率提升的确定性较高。   可与Illumina正面竞争,海内外有望同步放量。(1)看当前国产替代:①华大智造具备自主可控的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覆盖通量范围广,关键指标与Illumina比较并不逊色,可以正面竞争;②华大智造性能优异,并且单G测序成本低于Illumina,具备较高性价比;③国家战略层面必将长期且坚定支持测序仪产业发展;在下游市场迅速扩容的情况下,华大智造可以实现国产替代。(2)看未来发展:①公司测序仪关联交易占比已降至26.9%,客户群体不断扩大;②测序仪2022年Q1-3收入同比增长90%,疫后回暖表现强势,测序仪销量的提升将带动后续试剂耗材的持续放量;③境外诉讼取得突破进展,海外业务有望逐步提速。以上看点能够为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实验室自动化与新业务完善产品矩阵,疫后有望稳步增长:新冠疫情推动实验室自动化与新业务取得长足发展,我们认为疫情对于公司产品的优化、品牌的推广以及基因测序业务的协同能力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实验室自动化亦为未来发展方向,因而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与新业务中的常规业务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4.42/45.42/51.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7/6.37/7.6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x/75x/63x。考虑到公司为国产测序仪唯一标的,壁垒极高,具备较强的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相关收入不可持续风险;知识产权诉讼风险;供应链风险;海外业务拓展风险等。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
      6页
      2023-01-05
    • 第四代光激发光优势明确,小而美企业业绩放量在即

      第四代光激发光优势明确,小而美企业业绩放量在即

      个股研报
        科美诊断(688468)   第四代光激发光优势明确,小而美公司业绩放量在即:公司主要产品为基于光激化学发光的LiCA系列和基于酶促免疫的CC系列诊断试剂及仪器;其中LiCA系列为主打产品,已上市LiCA500/800/Smart等多款仪器,覆盖各类医院。公司在传染病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依托光激方法学对小分子检测高精度的优势,加速产品线拓展,目前已有66项产品注册证,基本覆盖高频检测项目。随着公司LiCA系列完成对CC系列的替换,入院设备持续放量,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进入快车道,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近50%。   发光检测空间大,公司有望实现真正进口替代:我国发光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634亿元,2019-2025年CAGR为19.2%,仍保持快速增长。目前我国76%的市场被罗雅贝西等外资占据,随着DRG/DIP等控费政策推进,检验科将回归优质且高性价比的检测项目。而公司作为第四代发光技术企业,在小分子和传染病领域一流的检测精度、高效的均相检测、低成本等多优势,帮助医疗机构降本增效,将在进口替代浪潮中占到先机,实现对跨国巨头真正的替代。   第四代发光技术,纳米高分子微球+均相反应,检测质量高速度快:公司自主研发的光激化学发光LiCA平台为第四代化学发光,对比传统发光方法学,采用独创的纳米级微球,反应迅速且充分,在检测精度、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激素等小分子检测领域。且光激发光为均相检测,无需清洗过程,避免了结合状态标记物被洗脱而造成检测误差,且检测速度更快,通量高,无需清洗液等耗材,成本更低。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4.77/6.47/8.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1%/36%/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2.21/3.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2%/53%/42%,2022-2024年P/E估值分别为26/17/12X;基于公司1)LiCA平台装机加速,2)DRGs等政策推进进口替代,3)光激发光技术优势明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风险、装机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1-03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新冠特效药陆续获批,三大因素支撑2023年结构化医药牛市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新冠特效药陆续获批,三大因素支撑2023年结构化医药牛市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 2022 年全年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 0.98%、 -20.34%,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15%、 1.29%; 本周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及化药等股价涨幅较大,中药、器械及商业等股价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美年健康( +17.88%)、凯因科技( +16.85%)、昊海生科( +16.17%),跌幅居前众生药业( -25.24%)、翰宇药业( -23.50%)、 盘龙药业( -20.19%)。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机构重仓大市值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涨、但小市值个股跌幅更为明显;前期涨幅较大的新冠概念股跌幅更大。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在中国获批,国产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进入冲刺阶段: 2022 年 12 月 30 日,国家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默沙东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胶囊,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成为继辉瑞的PAXLOVID、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之后,国内第三款获批的新冠口服药。   此外, 国产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如火如荼, 2022 年 12 月 29 号,君实生物 VV116 III 期临床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表明在有进展风险的轻度至中度 COVID-19 成人患者中, VV116 在持续临床恢复时间方面不劣于 PAXLOVID,且安全性问题较少; 先声药业的 3CL 抑制剂 SIM0417 已经于 12 月 18 日完成 II/III 期临床 1208 例患者入组,在临床数据分析过程中,是进展最快的国产 3CL 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明年初拿到临床数据并申报上市; 众生药业 3CL 抑制剂 RAY1216 III 期临床试验于 11 月 15 日完成了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也处于 III 期临床推进中。   安科生物的 AK2017 注射液(重组人生长激素-Fc 融合蛋白注射液)首次获批临床; 康缘药业苓桂术甘颗粒获批上市;博瑞医药的 BGM0504注射液获批临床: AK2017 是安科生物继注射用人生长激素、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后又一款新型长效化生长激素类产品; 苓桂术甘颗粒是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即中药 3.1 类新药), 处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已列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苓桂术甘颗粒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BGM0504 用于治疗超重或肥胖症,是继豪森药业 HS-20094、和泽医药 HZ010 之后国产第 3款进入临床阶段的 GIPR/GLP-1R 双重激动剂,也是继 HS-20094 后国产第 2 款获批肥胖适应症临床的 GIPR/GLP-1R 激动剂。   具体配置思路: 1)疫苗领域:智飞生物、康希诺、丽珠集团、万泰生物等; 2)中药领域:寿仙谷、佐力药业、方盛制药、济川药业、康缘药业等; 3)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 等; 4)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 5)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 6)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 7)眼科服务:华厦眼科、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 8)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 9)医美领域:爱美客、华东医药等; 10)其它消费:三诺生物,建议关注我武生物等; 11)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 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进一步严厉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3-01-02
    • 自研OK镜获批,丰富OK镜产品线,疫后眼科修复有望助推产品上市销售

      自研OK镜获批,丰富OK镜产品线,疫后眼科修复有望助推产品上市销售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事件:12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监督局颁发的关于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产品(“OK镜”)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自研光学设计,高透氧材料(DK125)。本产品商品名“童享”,是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光学设计系统,基于控股子公司Contamac HoldingsLimited的高透氧材料研制的新型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产品,该材料同为爱博医疗OK镜原材料,透氧系数125。产品型号为夜戴型,适用于近视度数在-1.00D~-4.00D之内(包含-1.00D和-4.00D)、散光度数不超过1.50D的配戴者近视的暂时矫正。产品设计方面,本产品可在多个轴位方向加工出不同曲率半径,实现定制化设计;基于患者需求及角膜地形图还原式开发设计,从生产源头改变镜片各弧段的参数来生产合适的面型,提供更加精确的离焦量。   OK镜产品线进一步丰富,眼科全产业链、全产品线布局。公司已于2021年通过收购上海亨泰视觉科技有限公司(55%股权)、厦门南鹏光学有限公司(51%股权),获得了“myOK迈儿康”以及“亨泰Hiline”两款OK镜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经销权。本次自研产品的获批,形成高中低端的OK镜产品线。同时公司在眼科领域从视光原材料到近视防控OK镜、白内障人工晶体、超高度近视矫正植入性晶体、滴眼液等,形成眼科黄金赛道的全面布局。   2022年疫情受损严重,疫后有望显著恢复。自2022年3月末上海疫情趋势加剧,疫情封控期间,公司生产端、销售端均受疫情影响较大,整体来看2022年公司业绩因疫情受损严重。2023年疫后修复来看,眼科、医美有望快速恢复,骨科、外科也有望随着手术量回升而恢复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产品推广逐步推进、2023年新产品有望实现上市销售等,我们维持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3.80/5.0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62/46/3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政策的不确定性。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2-28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围手术极刚需的麻药将率先复苏,建议关注恩华药业、海思科、卫信康等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围手术极刚需的麻药将率先复苏,建议关注恩华药业、海思科、卫信康等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5.19%、-21.11%,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34%、-4.79%;本周中药、医药商业及原料药等股价跌幅较大,医疗服务、器械及生物制品等股价跌幅较小;本周涨幅居前福瑞股份(+28.42%)、怡和嘉业(+11.12%)、惠泰医疗(+9.59%),跌幅居前振东制药(-25.29%)、宣泰医药(-24.26%)、上海凯宝(-23.04%)。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普跌、但小市值个股跌幅更为明显;前期涨幅较大的新冠概念股跌幅更大;受到海外NASH中期结果较为理想,国内福瑞股份、歌礼制药等涨幅明显。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围手术赛道”有望享受“需求恢复+重症增加”双重逻辑,看好恩华药业、海思科、卫信康、恒瑞医药等。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各类管控措施启动,同年住院患者人数、手术人次分别为2.3亿人、6.7千万人,同比增速为-13.5%、-3.8%,近5年首次下滑。新冠侵袭呼吸系统,或使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症状加重,有望激发围手术麻醉、镇痛、肠外营养用药需求。精麻新药涌现,有望迎接”量价齐升”。2020年至今,多款新药已经/即将上市,恩华药业TRV130(MOR)预计2023年2月上市、芬太尼系列、羟考酮已上市;海思科环泊酚于2020年上市,HSK21542(KOR)进入临床Ⅲ期;恒瑞医药瑞马唑仑上市,SHR8554(MOR)、SHR0410(KOR)分别处于NDA、Ⅲ期阶段。新药享创新溢价,且对老药形成替代,有望诞生重磅品种。   卫材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canemab在华申报上市;默沙东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注射剂在华上市;复必泰mRNA疫苗于中国香港获批上市:卫材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药监局受理,适应症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症(AD)和阿尔茨海默症(AD)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MCI)疾病的改善治疗。Lecanemab是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中和并清除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变的可溶且有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体;默沙东宣布其抗真菌药物诺科飞(泊沙康唑)注射液剂型正式在中国境内上市,用于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及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可用于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及治疗口咽念珠菌病,泊沙康唑肠溶片及泊沙康唑注射液均可用于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及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复星医药宣布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BNT162b2以及复必泰二价疫苗于中国香港获批上市。   具体配置思路:1)疫苗领域:智飞生物、康希诺、丽珠集团、万泰生物等;2)中药领域:寿仙谷、佐力药业、方盛制药、济川药业、康缘药业等;3)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等;4)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5)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6)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7)眼科服务:华厦眼科、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8)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9)医美领域:爱美客、华东医药等;10)其它消费:三诺生物,建议关注我武生物等;11)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进一步严厉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12-25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

      医药商业
        四大因素支持 2023 年医药板块结构化牛市: 医药政策边际缓和、 盈利预期恢复、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仍较低等支撑医药板块大级别行情。    “抗疫”、“疫后”是 23 年医药投资两大关键词: 海外经验,防控放松后,短期感染人数增加、病床紧张、消费萎缩,后面随着群体免疫力提高,消费等日常活动恢复。 我们重点看好以下四个主线:   ( 1)“抗疫”期间,新冠防疫产品和抗感冒药物及其产业链率先受益: 从业绩兑现的确定性和弹性角度看,从高到低依次为抗感冒类药物(含中医药)、新冠特效药、零售药店、制氧机等家用器械、抗原检测、新冠疫苗及其上游。 新冠患者无症状、轻症患者占 95%以上,症状与感冒类似,抗感冒、止咳类药物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医药多款产品列入新冠诊疗方案。新冠特效药上市后有望成为新冠防治主流药物。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药店渠道防疫相关药品需求增加。制氧机可以有效缓解新冠症状,抗原检测、新冠疫苗序贯接种作为抗疫重要部分,相关标的也有一定程度受益。   ( 2)“疫后”迎来需求高增: 疫情缓解后人员流动限制解除,其需求将明显恢复。重点四类企业:第一类是以医疗服务、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 2020Q3 国内疫情管控政策放松之后爱尔眼科即实现同比增长 47.55%;第二类是科研服务,由于高校科研院所进出不便,实验室相关产品需求受到抑制, 2023 年 Q2 开始众多标的将重拾高增长;第三类是临床 CRO 公司,疫情期间订单执行不畅但是新签订单仍在累积;第四类是出口导向性公司,疫情期间客户认证、产线沟通建设方面进度延后, 23 年预计也会有所恢复。   ( 3)“疫后”门诊和住院量回补,院内药械、 IVD 板块刚需放量。疫情缓解后,预期医院门诊量回升,择期手术会有较大程度的复苏,重点看好三个方向:围手术药品、体外诊断、高值耗材。手术恢复+重症增加,围手术药品三剑客麻醉+镇痛+肠外营养最为受益。 IVD 在疫后诊断需求恢复预期明确,看好国产化学发光在 DRGs 背景下放量加速。随着冠脉支架、骨科、电生理等院内治疗耗材集采落地,叠加疫情得到控制,院内相关手术高值耗材将迎来高速发展。   ( 4)投融资及货币政策回暖确定性增强,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 受到 XBI 指数带动、多项政策利好、产品靓丽数据读出等利好催化,市场对创新药及产业链的关注度提升明显,公司中短期的催化剂都可成为潜在的拔估值因素。复盘发现:目前宏观政策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空间有限,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反弹趋势显现,医药政策边际转暖确定性增强, 多指标预示创新药公司及其产业链公司将在 2023 年迎来大的 Beta 行情。   投资建议: 按照政策、质地、盈利、估值四个维度,单项总分 5 分,给 15 个细分子行业评分。 2023 年评分较高的包括创新药及其产业链、中药、消费医疗、医疗设备、药店等板块具备投资价值。 上述四条主线包含丰富的标的,重点推荐十支个股: 华东医药、华厦眼科、恒瑞医药、诺诚健华、海思科、普洛药业、诺唯赞、诺禾致源、金斯瑞生物、惠泰医疗。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审批或收益不及预期;集采风险,药品和耗材降价超预期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9页
      2022-12-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