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常规业务持续增长,减值影响可控

      常规业务持续增长,减值影响可控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事件:   2023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2.92亿元(-34.15%),归母净利润5.31亿元(-78.13%),扣非净利润4.82亿元(-80.01%)。   点评:   基期影响短期业绩,常规业务维持良好增速   2023Q3公司实现营收34.50亿元(-29.25%),归母净利润0.78亿元(-85.84%),扣非净利润1.50亿元(-71.88%),表观业绩和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需求减少、新冠检测量下降的影响。剔除非经扰动,报告期内公司其他常规业务仍维持较高增速,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诊断服务实现营收40.80亿元(+17.07%),ICL服务收入37.11亿元(+21.16%),渠道产品业务收入62.21亿元   (+6.07%),自研产品收入3.29亿元(+30.56%)。其中,单Q3公司诊断服务实现营收13.53亿元(+5.62%),ICL服务收入12.32亿元(+10.01%),渠道产品业务收入21.07亿元(+4.14%),自研产品收入1.00亿元(+9.89%)。   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经营性现金流不断改善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2.81%(-8.31pct),整体净利率为7.69%(-10.66pct);单Q3的综合毛利率与整体净利率分别为32.15%/5.22%(同比分别-4.36pct/-8.81pct),预计主要系新冠检测需求下降导致规模效应减少,固定成本占比提升所致;其中三季度新增的1.0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对Q3净利率产生负向影响。此外,公司大力推动应收账款清理工作,截止第三季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3.90亿元,较第二季度末环比减少2.75亿元,回款进程顺利,应收账款清理工作成效显著。随着公司收款工作有序推进及行业环境逐步改善,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坏账风险较低,Q4起业绩有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受去年新冠疫情扰动因素影响表观承压,常规业务、渠道及自研产品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看好公司在第三方检测领域的业务能力,“产品+服务”医学检验平台协同优势明显,考虑到公司新冠减值影响,我们略微下修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在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41.16/161.72/184.38亿元人民币(前值   142.29/161.54/180.73亿元),同比-30.4%/+14.6%/+14.0%(前值-29.8%/+13.5%/+11.9%);将实现归母净利润9.04/12.00/14.87亿元(前值10.58/13.77/16.80亿元),同比-37.0%/+32.7%/+24.0%(前值-26.2%/+30.2%/22.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应收账款管理不及预期;诊断质量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8
    • 23Q3输液业务维持稳定,子公司川宁量价齐升

      23Q3输液业务维持稳定,子公司川宁量价齐升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主要观点:   事件   2023年10月31日,科伦药业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43亿元,同比+12.93%;归母净利润19.63亿元,同比+39.70%;扣非归母净利润19.22亿元,同比+40.1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52亿元,同比+120.47%。   点评   降费增效提高利润贡献,基础业务企稳持续拉动增长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2.93%,同比-1.35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37.02%,同比-4.6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20.64%,同比-3.5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5.07%,同比+0.2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31%,同比-1.20个百分点。公司单三季度实现营收49.45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归母净利润5.60亿元,同比增长3.46%。今年以来,公司基础输液板块随着诊疗恢复需求量提高,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   仿创新药研发持续投入,多项临床申报进展积极   新药板块多个产品表现优秀,报告期内公司仿制改良创新项目获批10项,四季度将持续推进项目获批。三季度,肠外营养系列录得较好增幅,前期集采即将到期,续约规则整体稳中向好,对销量现有稳定基础上小幅提升。麻醉镇痛系列医院开发数量新增300家,销量持续增加,截至Q3业绩任务已超额完成,全年指标达成在望。子公司博泰创新药整体管线33个,其中10个小分子23个大分子,报告期内SKB264在ESMO公布其关键临床数据,在经治HR+HER2-乳腺癌中,实现ORR=36.8%、DCR=89.5%的优秀数据,目前已就TNBC适应症已向CDE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后续NSCLC等适应症拓展推进中。   子公司川宁生物快速增收,产品实现量价齐升   科伦药业子公司川宁生物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81亿元,同比增长21.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亿元,同比增长92.65%;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超11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产品拆分来看,硫氰酸红霉素实现营收10.95亿元,同比增长7.87%;头孢类中间体实现营收7.33亿元,同比增长12.27%;青霉素类中间体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44.75%;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11.76%。近年来通过内部管理优化升级,公司利润提高,合成生物学板块贡献增长料全年及明年业绩将维持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1.25亿元、229.60亿元、248.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7%/8.7%/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1亿元、32.72亿元、34.80亿元,同比增长50.5%/27.3%/6.4%,对应PE为   16X/13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成本上升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8
    • 泰格医药(300347):2023Q3业绩点评:主业延续高增,看好国际化

      泰格医药(300347):2023Q3业绩点评:主业延续高增,看好国际化

    • 和黄医药(00013):呋喹替尼海外商业化加速,在研管线持续拓展

      和黄医药(00013):呋喹替尼海外商业化加速,在研管线持续拓展

    • 蓝帆医疗(002382):海内外市场齐发力,产品创新升级竞争力提升

      蓝帆医疗(002382):海内外市场齐发力,产品创新升级竞争力提升

    • 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短期承压,静待医疗光学+激光雷达放量增长

      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短期承压,静待医疗光学+激光雷达放量增长

    •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8%,毛利率环比改善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8%,毛利率环比改善

      个股研报
        药康生物(688046)   核心观点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8%。公司2023Q1-3实现营收4.55亿元(同比+17.8%),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8.1%),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5.2%),预计主要由于行业景气度仍较差,公司高毛利业务受到负面影响,但公司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投入,致使公司净利润短期承压。   分季度看,2023Q1/Q2/Q3分别实现营收1.40/1.56/1.59亿元,分别同比+20.8%/+15.9%/+16.8%,营收环比改善;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31/0.47/0.40亿元,分别同比+2.4%/-9.3%/-13.7%;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0.22/0.27/0.32亿元,分别同比+2.4%/-16.5%/+38.6%,其中Q3单季度政府补助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毛利率环比改善,费用率稳中有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9.1%(同比-4.13pp,较2022年全年水平-2.25pp),预计主要由于收入结构变化所致,分季度看2023Q1/Q2/Q3毛利率分别为69.3%/67.8%/70.4%,环比有所改善;净利率为25.9%(同比-7.27pp,较2022年全年水平-5.98pp)。   销售费用率12.5%(同比-2.48pp)、管理费用率19.2%(同比+0.10pp)、财务费用率-2.46%(+0.13pp)、研发费用率16.6%(同比+0.64pp),期间费用率整体为45.8%(同比-1.13pp),稳中有降。   投资建议:药康生物是全球领先的模式动物提供商,拥有全球最大的“斑点鼠”品系资源,全新推出“野化鼠”、“无菌鼠”等差异化品种;依托“药筛鼠”全面覆盖肿瘤、自免、代谢等领域,推出全人源NeoMab小鼠模型,通过高壁垒小鼠品系带动服务需求,业务向药物发现和功能药效等临床前CRO服务延伸,打开长期发展空间。根据公司三季度报告,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71/2.54/3.40亿元(前值为2.02/2.64/3.46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1/27/2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模型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11-07
    • “原料药+制剂”开始兑现,“多肽+寡核苷酸”打开成长天花板

      “原料药+制剂”开始兑现,“多肽+寡核苷酸”打开成长天花板

      个股研报
        奥锐特(605116)   持续深耕特色原料药领域,产品矩阵丰富,首款制剂产品获批。公司成立于1998年,2020年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深耕特色原料药领域20余年。公司产品矩阵丰富,覆盖六大治疗领域,并积极布局多肽、寡核苷酸等药物领域。同时,积极推动“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2023年6月,公司首款制剂产品地屈孕酮片获批上市。公司共有四大生产基地,分别为八都厂区、苍山厂区、联澳生物厂区、扬州奥锐特厂区,其中苍山厂区和扬州奥锐特厂区均有项目在建。   拓展多肽及寡核苷酸类药物领域,打开成长天花板。多肽药物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960亿美元。全球寡核苷酸药物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预计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2%。在多肽领域,2022年3月,公司拟投资2.79亿元新建年产300KG司美格鲁肽原料药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同时,公司拥有多款多肽药物在研项目,司美格鲁肽已完成中试。在寡核苷酸领域,2021年7月,公司设立上海奥锐特生物,专注于寡核苷酸药物研发。   潜力产品众多,增长空间大。醋酸阿比特龙仿制药仍处于集中上市阶段,美国醋酸阿比特龙仿制药零售端销售额2019年-2022年复合增速为27.07%,2023年全年增速有望继续维持在20%以上,公司原料药有望持续放量。地屈孕酮原料药全球竞争格局良好,公司产品毛利率由2020年的12.86%提升至2022年的84.89%,未来销售有望由新兴市场逐步拓展至规范市场。全球普瑞巴林原料药需求仍在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消耗量同比增速为19.8%,公司普瑞巴林原料药产能较为饱和,拟新建年产300吨普瑞巴林工程,产能的大幅扩充有望带来市占率的提升。   积极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制剂业务开始贡献收入。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共布局了8个制剂产品,其中地屈孕酮片已上市,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恩扎卢胺片、司美格鲁肤注射剂3款制剂产品处于中试阶段。公司地屈孕酮片(10mg)于2023年6月获批上市,为国内的首仿产品,截至2023年9月底,公司完成了地屈孕酮片在浙江、江西、江苏、福建等多个省市的挂网,挂网速度较快,且已经展开销售,公司制剂业务开始贡献收入。   立项能力突出,在研项目储备充足。公司成立以来,持续开发和布局复杂、高壁垒、竞争格局良好的特色原料药,主要产品毛利率较高,与同行业相比,2020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毛利率,在行业整体毛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共有29个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在研产品覆盖小分子原料药、多肽类、寡核苷酸类原料药及制剂,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新的增量收入。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23/24/25年收入为13.13/16.99/21.93亿元,净利润为3.11/4.05/5.33亿元,对应当前PE为33/25/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3-11-07
    • 2023年三季报点评:收入短期承压,持续推进省外扩张

      2023年三季报点评:收入短期承压,持续推进省外扩张

      个股研报
        寿仙谷(603896)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前三季度收入5.4亿元(+6.9%),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7.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7.1%)。   收入端: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单三季度收入实现1.7亿元(+8.2%),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7.9%)。公司收入放缓主要系三季度以来受到患者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公司的高端灵芝孢子粉片剂前三季度收入下滑。但是保健食品剂型的灵芝孢子粉收入1,81亿元,同比19%,线上销售的颗粒剂型的灵芝孢子粉7748万元,同比增长14.8%。   渠道端:持续推进省外扩张和加深省内覆盖。公司前三季度浙江省内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5%,省外收入5896万元,同比下降11.8%,线上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2.2%。在省外扩张方面,截至前三季度末,公司有15家省外加盟商,今年新增9家,并且对于部分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的加盟商予以清退。预计四季度公司还将完成新签约2家加盟商。目前省内以杭州和金华为主,未来也将持续开发扩张省内其他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城市,比如宁波、绍兴,嘉63795兴、湖州、台州、温州等区域。营销推广上,公司也趁着杭州亚运会契机,冠名浙江游泳队,战略合作协议为三年。   利润端: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82.6%,同比下滑2.4pp,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上有所变化,高端灵芝孢子粉的收入占比下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2.5%/19.9%/-2%/7.3%,同比变化为-4.1/1.1/0.5/-0.1pp。预计四季度公司会加大营销力度,销售费用率预计将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3.8亿元、4.6亿元,对应PE为24倍、20倍和16倍。考虑到公司省外扩张带来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销售渠道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11-07
    • 神介多产品打开增量,冠脉集采重振业绩

      神介多产品打开增量,冠脉集采重振业绩

      个股研报
        赛诺医疗(688108)   投资要点   投资逻辑: 1) 公司较早入局神经介入行业, 伴随神介市场扩容,及公司产品线的不断丰富, 神介板块将增速较大。 其中, 我们预计, 颅内自膨药物支架和密网支架将分别于 2024 年获批上市, 并于 2030 年达到销售峰值 12.5 亿和 11.4 亿元。 2) HT系列冠脉支架首次入选国家采购,销量将迅速回到集采前水平;同时, 23Q3 进入法国医保,且顺利通过 FDA 现场审查,海外业务有序推进并将带来增量。我们预计,2024 年, 冠脉支架将贡献 1.3 亿元收入,带动整体利润扭亏为盈。   神经介入多产品步入收获期,打开业绩新增量: 随着脑卒中等疾病的基数增长及相关医疗可及性提升, 神介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增速较快; 根据灼识咨询, 2023 年市场约 143 亿元,预期 2030 年将增至 489 亿元, 2019-2030 年 CAGR 为 21.0%。公司已较早入局神介领域, 2017 年成立神介事业部, 覆盖神介缺血、出血、和通路三大领域; 未来有望凭借不断丰富的产品线, 实现神介板块业务的快速增长。 预期 2024 年将获批两款海内外创新性的颅内支架产品, 1) 颅内自膨药物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手术的市场潜力较大,而当前主要竞争仅有 2 款颅内裸支架和赛诺的 NOVA 药物支架。该产品便捷性和操作性更强, 且具有其优势药物涂层, 上市后有望快速替代裸支架。我们预计, 将于 2030 年达到销售峰值约 12.5 亿,预计出厂价 2.4 万元/条,对应5.2 万条用量。 2) 密网支架: 出血性脑卒中领域, 目前仅有 4 款同类产品上市,其中 2 款上市不足 1 年, 稳定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公司产品作为首款带有双系统释放的抗血栓涂层支架, 将在扩容市场中逐步取代弹簧圈拴塞治疗。 我们预测, 将于2030 年达到销售峰值约 11 亿元,预计出厂价 4.2 万元/条,对应 2.7 万条用量。   冠脉介入支架入选国采,迎来业绩修复转机: 2022 年,我国 PCI 手术量达到 129.4万例, 2010-2022 年 CAGR 为 14%。 然而我国当前 PCI 手术渗透率仍低于美、欧、日,普及率仅约美国三分之一。结合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增加,冠脉介入治疗手段普及,器械耗材带量采购及基层医院快速发展等推动作用,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冠脉介入耗材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业绩亮点 1) 两款冠脉支架新品首次入选国家集采续采( 2023-2025),获千余家医院勾选,截至 23Q3 出货量达 12 万条, 超过集采签约量4.8 万条; 2) 海外业绩有望带来增量,成功进入法国医保;且顺利通过 FDA 现场检查,预期 23Q4-24Q1 取得 FDA 注册。 我们预计,基于公司产品品质、品牌口碑、以及营销团队基础,冠脉业务将迅速回到集采前水平,预计 2023-2025 年销售量约 17、22、 23 万条,对应销售额 1.0 亿、 1.3 亿和 1.4 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收为 3.09/5.11/7.86 亿元,同比+60%/+65%/+54%,归母净利润-0.62/0.01/0.91 亿元,同比+62%/+102%/+8324%。赛诺医疗是高端介入器械创新型公司,神经介入重磅产品有望于近期获批上市+冠脉介入领域业绩修复,应该享有更高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介入性医疗器械行业监管相关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研发的风险;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的影响;贸易摩擦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11-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