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苑东生物(688513):国际化与精麻线兑现,经营发展迎新周期

      苑东生物(688513):国际化与精麻线兑现,经营发展迎新周期

    • 华恒生物(688639):丰富氨基酸矩阵,拓展合成生物蓝海

      华恒生物(688639):丰富氨基酸矩阵,拓展合成生物蓝海

    • 网易有道(DAO):交银国际研究:业务健康度改善带动利润超预期,预计2024年高中保持快速增长

      网易有道(DAO):交银国际研究:业务健康度改善带动利润超预期,预计2024年高中保持快速增长

    • 国内海外双轮驱动,“医疗+健康”引领长期发展

      国内海外双轮驱动,“医疗+健康”引领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振德医疗(603301)   报告摘要   全球医用敷料行业已诞生数家大市值公司,国内医用敷料行业发展落后海外数十年。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2022年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达到137亿美元,其中高端伤口敷料市场规模为75亿美元,占比54%,预计2030年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CAGR为4.1%,其中高端敷料预计达到106亿美元,CAGR为4.5%。全球医用敷料行业诞生如3M、施乐辉、康乐保等数家大市值公司,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发展较为落后,行业集中度较低,高端敷料占比不足20%,与全球平均水平(>50%)有较大差距,且高端敷料领域几乎由外资垄断。n振德医疗是国内医用敷料行业龙头,由OEM外销向内销不断拓展。振德医疗以传统医用敷料海外代工起家,出口额多年稳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海外大客户已形成较强粘性。近年来,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并抓住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逐步扩大内销业务,发展自主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医疗端、零售药店和电商渠道,2023上半年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的国内收入占比达到38%,较疫情前2019年的29%有明显提升,随着公司在国内高端敷料的进口替代推进、消费端业务拓展,国内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布局“医疗+健康”五大板块,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手术感控业务有望快速发展。振德医疗涵盖基础伤口护理、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手术感控、压力治疗与固定、感控防护等五大细分领域。手术感控、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业务为公司重点发展业务,一方面不断加大技术自研,实现造口袋等产品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外延并购拓展“产品+渠道”,例如收购上海亚澳发力高端敷料业务,收购英国子公司丰富手术感控产品线,拓展英国市场。近年来手术感控、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业务快速发展,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规模与品牌效应构筑竞争力。公司生产规模业内领先,并持续优化上游供应链和生产环节,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未来有望在集采中抢占更多份额。此外,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产品极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并加深了零售端客户的渗透,疫情后仍有望享受品牌红利,同时,防疫相关产品的销售也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现金流,有利于公司通过外延方式扩充产品线及渠道。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41.7/47.4/56.3亿元,同比增速-32%/14%/19%;归母净利润2.0/4.8/6.1亿元,同比增速70%/139%/27%。随着国内C端业务的深耕、高端敷料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24年疫情相关业务影响逐步出清,随着医院手术量恢复,常规产品增长逐季恢复,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给予公司2024年PE15-16x,合理价格区间为27.09-28.90元,对应市值区间为72-77亿元,较当前股价有31-40%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渠道库存出清慢于预期;收购标的整合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行业整顿等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6页
      2024-03-07
    • 事件点评:小品种氨基酸持续扩张,精制项目拓展高端下游

      事件点评:小品种氨基酸持续扩张,精制项目拓展高端下游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事件概述。2024年3月6日,公司发布《关于签订技术许可合同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及《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告》。(1)《关于签订技术许可合同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称,公司拟与关联方欧合生物签署《技术许可合同》,欧合生物将其拥有的生物法生产精氨酸技术授权公司使用,该技术许可的性质为独占实施许可,独占实施许可期限为20年;(2)《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告》称,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巴彦淖尔为实施主体,投资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建设“交替年产6万吨三支链氨基酸、色氨酸和1万吨精制氨基酸项目”,本次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自筹资金,预计建设期为24个月。   精氨酸市场前景良好,生物法技术优势凸显。精氨酸是一种多功能的半必需或条件性必需的碱性氨基酸,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医药保健、个人护理等领域。其生产方法主要为毛发水解法和生物法,毛发水解法具有生产工艺操作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无法大规模生产应用;而欧合生物开发的生物法生产精氨酸技术克服了蛋白水解法制备精氨酸过程中存在的工艺复杂、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且具备生产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和生产成本低等的优势。目前行业主流生产企业主要有日本味之素、韩国大象、韩国希杰、阜丰生物、伊品生物等。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良好的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及客户资源优势,能够为精氨酸的产业化落地及市场推广提供良好基础;精氨酸产品布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继续扩充三支链氨基酸、色氨酸产能,氨基酸精制拓展高端下游。色氨酸又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领域。色氨酸有三种同分异构体,L-色氨酸、D-色氨酸及两种异构体的消旋混合物DL-色氨酸,只有L-色氨酸参与人体的代谢功能。L-色氨酸主要工艺为天然水解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其中天然法具有成本高、污染严重和工艺复杂等问题,无法大规模生产,化学法则面临生产步骤繁琐、环境污染较大、无法保证产品安全性的缺点,对比来看,生物法工艺具有成本低、工艺环保、生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成为未来色氨酸工业化生产的首选技术。公司在巴彦淖尔基地已有的1.6万吨支链氨基酸的基础上,继续扩充三支链氨基酸、色氨酸产品产能,且计划布局1万吨精制氨基酸项目,氨基酸产品纯度、附加值有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长期盈利能力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合成生物学领先企业,主业丙氨酸、缬氨酸厌氧工艺行业领先,三大新产品有望贡献新的利润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将实现归母净利4.50亿元、6.82亿元和8.66亿元,EPS分别为2.86元、4.33元和5.50元,对应3月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39、26和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核心技术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3-07
    • 品种陆续在海外获批上市,公司平台价值有望兑现

      品种陆续在海外获批上市,公司平台价值有望兑现

      个股研报
        科兴制药(688136)   海外布局:战略加强海外布局,搭建出海商业化平台   科兴制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海外商业化体系,并在新兴市场形成一定优势。目前公司已有产品通过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并实现销售,公司销售网络已100%覆盖人口过亿的新兴国家市场。   自2020年,公司战略加强海外布局,陆续引入十余款新品,平台搭建初步完成。目前,多款产品相继进入海外验厂审计阶段,有望在今年实现多个品种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引进产品:已引入10余个品种,初具平台效应   截止2024年1月,科兴制药引入及合作产品十余款。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有白蛋白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奈拉替尼和甲磺酸艾立布林共5款产品,形成了在重点肿瘤领域的产品矩阵。其中,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短缺,科兴制药的产品上市后有望达到较高的销售金额。白蛋白紫杉醇为欧洲医学肿瘤学会指南推荐治疗转移性胰腺癌和非小细胞癌的主流一线用药。2023年,欧洲监管局于发布了关于白蛋白紫杉醇的短缺公告,目前在欧盟仅有两家公司在售,竞争格局良好。随着欧洲癌症发病率的上升,白蛋白紫杉醇的市场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扩大。科兴制药于2021年获得海昶生物授予的白蛋白紫杉醇美国外全部区域的商业化权益,且于2024年2月初迎接了欧盟对白紫生产GMP的现场检查,获得欧盟审计团队高度评价。若进展顺利,有望上市后迅速打开欧洲市场。   传统业务板块:原有业务维持稳定,贡献稳定现金流   作为重组蛋白药物领域的重要企业,科兴制药2022年超90%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四款核心产品,分别为人促红素(依普定)、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四款产品在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均处于领先地位。主营业务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科兴制药已引入并合作十余款产品,海外商业化放量在即,有望通过合作兑现公司出海平台价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至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9、14.15、18.97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57、53.27、152.8百万元人民币。对公司业务采用PS法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4.3倍PS,此计算得公司得合理估值为60.85亿,目标价为30.5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外汇及汇率风险,药物迭代风险,药品研发失败风险,相关测算存在主观假设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4-03-06
    • 西南地区医药商业重点企业,国企改革推进公司发展

      西南地区医药商业重点企业,国企改革推进公司发展

      个股研报
        重药控股(000950)   主要观点:   立足西南发展,商业网络辐射全国,医疗器械类业务凸显成长性   重药控股是服务于医药全产业链的现代医药流通企业,是“中央和地方”两级药品器械储备单位,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经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全国性批发企业之一;同时公司持续布局“互联网+医药”智能平台。公司目前在全国医药商业行业中位列前五,位居西部第一,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17-2022年,公司收入从230.45亿元上升至678.29亿元,CAGR为24.10%;2023前三季度,收入达到583.84亿元,同比增长15.54%。2018年,公司开始逐步发展医疗器械板块业务,2018-2023H1,医疗器械类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5.38%提升至16.37%,截至2023H1,公司有序推进器械SPD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展器械项目共计14个,销售规模约5.5亿元,器械类业务凸显高成长性。   公司“十四五”规划布局清晰,立足重庆大本营,逐步辐射全国   2020年公司提出“一千两双三百城、三化四能五路军”的“十四五”战略规划,力争2025年实现千亿收入目标,完成全国商业网络覆盖300余个区域;业务上实现批发零售一体化,逐步进军器械试剂、专业药房、中药保健品、第三方储配、新兴业务五个细分市场。   公司持续巩固重庆大本营优势。公司的重庆事业部在区县下设30个批发子公司,800余人服务区县市场,配送10000余家终端客户,销售规模超过60亿元,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地区前茅。同时公司持续向全国市场布局,2016-2022年,重庆市以外的收入占比从20.85%上升至62.84%,并且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并购优质企业,2022年,公司在湖南、河南和北京新增了三个公司的收购;2021年在内蒙古、浙江和重庆完成了优质标的收购,同时在上海和浙江搭建了分公司,填补空白市场,巩固了西南地区的纵深覆盖。   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或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2024年2月6日,重药控股、中国医药发布公告:重药控股间接控股股东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正在与中国医药控股股东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战略整合事宜。根据中国医药公告显示本次整合或将导致重庆医药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医药业务涉及医药健康全产业链,目前构建了以国际贸易为引领、以医药工业为支撑、以医药商业为纽带的贸、工、技、服一体化产业格局。改革或有益于公司主业持续优化发展。   投资建议   公司收入整体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796.33/910.72/1033.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4%/14.4%/1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10.26/12.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46.9%/18.6%,对应估值为12/8/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风险、资金需求加大的风险、应收账款规模扩大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03-06
    • 药明合联(02268):全球生物偶联药物CRDMO服务龙头

      药明合联(02268):全球生物偶联药物CRDMO服务龙头

    • 冠脉业务迎修复,神经介入构筑第二增长

      冠脉业务迎修复,神经介入构筑第二增长

      个股研报
        赛诺医疗(688108)   投资要点   冠脉支架集采续标中选,冠脉介入业务迎来修复。国内冠脉介入市场发展相对成熟,部分产品国产替代率相对较高,行业竞争充分。随着心血管病患病人口数持续增加,冠脉介入治疗手段不断普及,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冠脉介入耗材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赛诺医疗作为国产冠脉介入器械主要代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冠脉介入产品创新迭代。受品类规则影响,2020年首次国家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公司无合适产品参与,导致冠脉支架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冠脉业绩短期承压。2022年冠脉支架集采续标中,公司最新的两款药物洗脱支架HTSupreme、HTInfinity分别以779元、839元的价格中选A组及B组,首年意向采购量近5万条。受国家二轮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2023年冠脉支架产品销量恢复快速增长,2023年冠脉介入营收同比增长99%,实现大幅增长。未来随着公司冠脉介入新品持续获批,有望带动冠脉介入业绩稳定增长。   神经介入全产品布局,重磅单品获批在即。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8亿元,预计于2026年增加至175亿元,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目前,外资品牌仍占据国内神经介入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部分创新单品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大。公司神经介入产品覆盖急性缺血类产品、狭窄缺血类产品、出血类产品及通路类产品等全品类,相关产品陆续获批上市。2023年公司神经介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1%,实现快速增长。在研重磅单品来看,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自膨药物支架于2023年2月完成临床入组,该产品已完成创新审批资料的提交;公司自主研发的涂层密网支架临床试验于2023年7月完成全国入组,神经介入在研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未来新产品商业化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贡献增量。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打开成长空间。集采常态化下加速海外布局有望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海外业务已覆盖欧美等成熟市场及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公司多款冠脉介入产品在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取得注册证,公司逐步与当地经销商开展合作,加强渠道布局,进一步加快产品推广销售。据公司公告,2023年下半年公司的HTSupreme药物洗脱支架系统陆续获得土耳其、巴西、孟加拉国以及欧盟CEMDR认证,持续推进公司产品海外市场准入,为公司海外业务创收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我们微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51百万元,增速分别为70%/105%/1910%。公司作为国产冠脉和神经介入领先企业,冠脉支架集采续标中选迎来业绩修复,神经介入创新产品陆续上市带来业绩增量,同时持续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打开公司成长空间,预计公司业绩将恢复快速增长,维持“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集中带量采购风险,海外市场经营风险或者汇率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3-05
    •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逆势增长彰显龙头地位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逆势增长彰显龙头地位

      个股研报
        艾德生物(300685)   核心观点   业务逆势增长,营收首次突破10亿,业绩表现超预期。2023年实现营收10.44亿(+23.91%),归母净利润2.56亿(-2.8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2022年公司完成SDC2产品的技术转让,产生非经常性损益8039万,公司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增长48.96%。其中,四季度单季度营收3.36亿(+38.31%),归母净利润0.83亿(+108.45%),在四季度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面对医疗行业新形势,公司凭借合规入院继续扩张院内市场,同时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实现逆势成长,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同时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成本费用率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扣非后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公司顺利获批MSI检测试剂盒,PD-L1试剂盒获得权威指南推荐。2023年11月初公司研发的人类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获批注册证,用于替雷利珠单抗的伴随诊断,是目前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泛实体瘤免疫治疗伴随诊断。在结直肠癌诊疗领域,MSI与KRAS、BRAF、NRAS基因作为必须要检测的生物标志物被写入专家共识之中,公司已于2015年获批上市了KRAS/NRAS/BRAF联检产品,与MSI伴随诊断产品联用,可以全面满足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的刚性需求。近期发布的《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中,艾德生物PD-L1检测试剂盒(克隆号E1L3N,国械注准20223400313)作为免疫治疗伴随诊断国产试剂的代表产品获得优先推荐,未来有望加速医院准入和提升临床渗透率。公司推动大额回购,提振市场信心。2月26日公司公告,拟以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回购价格不超过28元/股,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假设按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上限2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上限28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为714.29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79%。   投资建议:基于业绩快报,上调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56/3.19/3.96亿元(原为2.39/2.93/3.67亿),同比增长-2.8%/24.6%/24.2%;当前股价对应PE36/29/23倍。艾德生物是肿瘤精准诊断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全方位伴随诊断产品体系,有望分享肿瘤精准治疗的时代红利,同时产品顺利实现出海,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低于预期;海外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3-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