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四氢呋喃募投产能即将释放,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新赛道

      四氢呋喃募投产能即将释放,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新赛道

    • 维力医疗(603309):业绩超预期,外销引领收入增长,海外本土化布局加速

      维力医疗(603309):业绩超预期,外销引领收入增长,海外本土化布局加速

    • 深度报告:创新政策催化不断,一体化临床CRO龙头稳健成长

      深度报告:创新政策催化不断,一体化临床CRO龙头稳健成长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泰格医药:中国临床CRO龙头企业,一体化+国际化战略驱动迅速扩张。   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临床CRO领域,培育出临床试验技术服务(CTS)和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CRLS)共两大板块,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新药研发解决方案。公司具有专业化管理层及技术团队,坚持国际化拓展,主营业务稳健成长。   中国临床试验活动保持活跃,创新政策回暖驱动临床CRO行业持续增长。   从需求看,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触底反弹,创新需求回暖趋势确定,中国本土优质创新药在全球范围获得认可,中国临床试验活动仍然强劲,对于CRO的需求将稳健提升。从供给看,临床CRO市场持续扩容、渗透率保持增长,未来中国临床CRO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头部规模效应将逐步凸显,泰格等龙头企业将不断提高临床CRO服务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在政策端,国家高度重视创新药产业发展,医药政策边际回暖,从研发、审批、准入、支付等环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并且各地医药产业基金也陆续成立和投资,带动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和需求复苏。   巩固国内龙头地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高效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质量与盈利能力。1)深耕核心临床CRO服务,高质量赋能客户项目推进。公司提供全流程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临床研发解决方案,国内外临床试验项目数高速增长,注册事务、医学撰写、医学翻译和药物警戒等业务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2)围绕临床试验布局全链条服务能力,协同临床试验高效推进。公司数统业务快速发展,持续推进海外BD和国内服务下沉;SMO服务广泛覆盖中国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中项目数高速增长;方达实验室检测和药物发现与开发双轮驱动,建设全球实验室赋能客户,产能爬坡后收入增速有望恢复。3)内部建设+外部并购布局全球服务网络,专业团队和交付质量获得全球客户高度认可。公司与国内1300多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合作,服务网络覆盖国内大部分重点城市;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临床研究,拓展海外运营团队和分支机构,全球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员工团队,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具有较强的盈利端调节能力,在手订单稳健提升,优质和多元化客户订单驱动业绩长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中国临床CRO外包龙头企业,在保持国内占有率领先的同时加速开拓海外市场,随着全领域服务布局深化,业务协同效应持续体现。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收入82.83/96.36/112.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6.3%/17.1%,归母净利润22.30/26.03/30.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16.7%/19.0%,对应PE为20/17/14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降风险、海外政策风险、业务扩张风险、技术迭代风险、行业投融资环境变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4-07-25
    • “牙科铁公鸡”通策医疗毁灭记:上市18年仅分红1.9亿,千亿市值暴跌9成!

      “牙科铁公鸡”通策医疗毁灭记:上市18年仅分红1.9亿,千亿市值暴跌9成!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随着监管层对“突出回报要求”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清晰,原先一些股东回报意识淡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公司迎来了“铁树开花”般的转变,比如今天的主角——素有“铁公鸡”之称的通策医疗(600763.SH)。   2017年,证监会称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研究制定对付“铁公鸡”的硬措施,对具备分红能力而不分红的公司进行监管约谈。   对此,已借壳上市数十年不分红的通策医疗立刻发布《关于变更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首次掏出3847.7万元进行现金分红,接着2017年又掏出900多万,两次总计不到0.5亿。   时隔5年,在监管压力下,公司掏出1.4亿巨款进行分红,现金分红比率28%。   但股民似乎已经被熬的没啥期待了,公司的股价早已被打回原形,从2021年中至今,公司的市值近乎蒸发9成!
      北京韬联科技有限公司
      16页
      2024-07-24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药品&大健康双轮驱动,“低估值&高分红&变革期”品牌药企或迎新机遇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药品&大健康双轮驱动,“低估值&高分红&变革期”品牌药企或迎新机遇

      个股研报
        仁和药业(000650)   核心逻辑:公司为低估值、高分红、变革期的知名品牌药企。根据我们盈利预测对应2024年市盈率约10倍,2022-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均在48%以上,杨潇先生于2022年担任公司董事长,2023年起公司陆续推出董事长增持计划、公司股权回购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彰显公司持续经营的信心。同时,2024年公司持续落实“十六字经营方针”,即两品一控、双线突破、优化考核、降本增效,我们认为公司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均有望迎来新机遇。   药品&大健康双轮驱动,“十六字方针”持续提质增效:①2017-2023年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约5%,2023年公司营收达50.32亿元(同比-2%)。在收入构成方面,2023年药品业务营收占比约为73%,而大健康业务占比约为25%,其他业务占比约2%。②在药品业务方面,公司药品业务主要以非处方药OTC类产品为主,约占药品全部收入的80%左右。此外,公司中药产品收入占全部药品收入比例为47%左右。目前公司药品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大品种的仿制药和国家中药经典名方上。在仿制药方面,2023年公司获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他达拉非片(20mg)、西地那非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达泊西汀片、玻璃酸钠滴眼液等药品批件。在中药经典名方方面,目前公司的二冬汤处于CDE评审阶段。③在大健康业务方面,公司大健康产品种类涉及功效性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洗涤用品等。同时,公司大健康产品业务目前主要是结合线下、线上两种渠道进行销售,以天猫、京东、抖音、唯品会等几大线上平台为主。2021-2023年间公司7家大健康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31%,2023年7家大健康公司贡献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达1.77亿元。④在“十六字经营方针”方面,两品一控、双线突破、优化考核、降本增效,多管齐下推动公司产品、品牌、渠道、营销全面发展。   “董事长增持+公司回购+员工持股计划”彰显持续经营信心,2024年有望轻装上阵:①自杨潇先生担任董事长以来,公司持续推动股票增持、股权回购、员工持股等。2023年7月20日,董事长发布增持计划,2023/7/20至2023/11/1期间董事长增持公司股份约1457.75万股,合计增持金额约1亿元,增持均价约6.92元/股。2023年12月8日,公司发布股权回购方案,2023/12/8至2024/3/29期间公司回购股份1550万股,回购金额约1亿元,平均成交价约6.45元/股。2024年4月,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草案,本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4.52元/股,参与人数不超过110人,股票规模不超过1550万股。②2023年公司计提2.2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其中无形资产减值为1.74亿元(主要系中盛药业计提减值),商誉减值0.31亿元(樟树制药计提商誉减值),存货减值为0.18亿元。从商誉结构上看,公司已对樟树制药、中盛药业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截至2023年末商誉账面价值为5.47亿元,我们预计后续商誉减值的风险较小,我们认为2024年公司有望轻装上阵。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8亿元、57.63亿元、62.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9%、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亿元、8.48亿元、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3%、13%,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0倍、9倍、8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销售不达预期,新品推出不及预期风险,药品&大健康市场竞争加剧,资产减值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07-24
    • 新华医疗(600587):更新报告:从利润率提升看新华医疗

      新华医疗(600587):更新报告:从利润率提升看新华医疗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减重降糖产品进展顺利,吸入制剂新赛道曙光初现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减重降糖产品进展顺利,吸入制剂新赛道曙光初现

      个股研报
        博瑞医药(688166)   技术高地开拓者,难仿原料药与复杂制剂齐头并进   原料药是贡献公司业绩的主要业务板块,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公司在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等多个治疗领域拥有丰富产品线,包括依维莫司、芬净类产品、艾立布林、泊沙康唑、磺达肝癸钠等众多技术难度高的药物。公司战略拓展制剂业务,在售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注射用米卡芬净纳等产品已逐步放量,在呼吸系统领域和减重降糖等赛道布局的产品有望驱动公司未来业绩显著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17/2.27/2.5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4/59.6/5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BGM0504进展顺利,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等重磅品种有望贡献业绩弹性公司自研的BGM0504注射液可同时激活GIP和GLP-1受体,在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方面展现显著的治疗潜力,近期已举办全国研究者会议讨论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及体重控制方面的III期临床试验方案。此外,公司布局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注射用BGC0228、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碱贴剂等多款重磅品种有望未来贡献较大业绩弹性。   突破技术壁垒,进军吸入制剂蓝海市场   公司凭借在药械组合平台上的技术积累,在呼吸系统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公司在呼吸制剂领域的研发管线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噻托溴铵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噻托溴铵吸入喷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等产品,部分产品已进入申报阶段,未来有望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仿制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7-23
    • 微芯生物:原创新药多适应症拓展,有望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微芯生物:原创新药多适应症拓展,有望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个股研报
        微芯生物(688321)   报告摘要   西达本胺新增DLBCL和mCRC适应症有望达33.8亿峰值   (1)DLBCL适应症销售峰值有望达11.7亿元   2024年4月30日,微芯生物公告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用于MYC和BCL2表达阳性的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适应症获批上市,患者人群预计占整体DLBCL患者的50%-60%。根据GLOBOCAN2022年数据和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2022年中国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0829例,DLBCL占比35%~50%。我们假设患者人群2.4万人,渗透率20%,单患者治疗费用12万元/年,用药时长2年,西达本胺新增DLBCL适应症销售峰值有望达11.7亿元。   (2)mCRC适应症销售峰值有望达22.1亿元   2024年5月12日,西达本胺联合信迪利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2线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微卫星稳定或错配修复完整(MSS/pMMR)型结直肠癌(mCRC)的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受理;2024年6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拟将西达本胺三联治疗mCRC方案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根据GLOBOCAN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数(51.71万人,男性30.77万人,女性20.94万人)和死亡人数(24.00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四位。我们假设mCRC患者人群25万人,渗透率30%,人均治疗费用6万元,西达本胺mCRC适应症研发成功率50%,销售峰值有望达22.1亿元。   全球首个治疗T2DM的PPAR全激动剂有望拓展NASH适应症   (1)西格列他钠国谈进医保后加快准入   西格列他钠于2023年1月通过谈判成功纳入《2022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3月1日起执行)后,公司自营团队联合合作伙伴大力推动西格列他钠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准入工作。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西格列他钠已准入医院1052家,覆盖全国1850家药店。   (2) NASH 临床 II 期获得积极结果   2024 年 2 月 22 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在 24家临床中心开展的西格列他钠单药治疗 NASH的 II期临床试验(CGZ203)顺利完成了数据清理并锁库; 初步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的首要疗效终点上,相比安慰剂对照,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且剂量依赖的降低。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80/8.91/11.49 亿元,同比增速 30%/31%/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0.55/0.45 亿元。根据 DCF 估值模型,按永续增长率 1.00%, WACC 6.05%, 测算得出合理市值为 112.56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4-07-23
    • 品种前瞻布局享红利,产能释放助增长

      品种前瞻布局享红利,产能释放助增长

      个股研报
        同和药业(300636)   主要观点:   公司以高端市场起家,以技术驱动发展   公司专注特色原料药,主要从事原料药、中间体的生产,产品多集中于抗凝血、抗高血糖、抗高血压、抗痛风、镇痛类、抗癫痫、抗抑郁、消化系统类用药等领域,现已形成丰富的系列品种。公司以高端市场起家,长期重点推动欧盟、北美、日本及韩国等国外规范市场的拓展,与国际大客户合作经验丰富,多年来主营业务出口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80%左右,其中来自欧盟、北美、日本及韩国等主要规范市场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0%左右。   专利悬崖催生原料药新需求,抢仿布局企业占据先发优势   众多重磅产品在未来10年内面临专利悬崖,为仿制药及相关原料药行业带来新机遇。根据Evaluate Pharma数据,目前许多Big Pharma正面临重磅产品的专利到期,自2023年至2028年,全球合计有超2000亿美元的药品销售额面临专利到期风险。重磅药品的专利到期为仿制药企带来新的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更多竞争者的加入,价格红利逐步减弱,因而抢仿布局至关重要。   成熟品种客户需求有望恢复,新品种放量在即   公司成熟品种下游去库存接近尾声,采购需求逐步恢复。2023年公司的成熟品种因下游客户去库存,导致销量及价格下降。自2023年第二季度至2023年底下游客户一直在消化超额库存的成熟品种,2024年一季度成熟品种去库存结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采购量。   公司新品种在全球范围内专利陆续到期,进入快速放量期。公司已形成成熟、合理的产品代际结构。公司已储备17个品种,目前处于完成报批或正在报批阶段,近两年将陆续开始放量。   定增落地,产能进一步提升,助力新产品放量。2023年7月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8.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7.89亿元。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将投向江西同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二厂区部分车间、装置新、改、扩项目二期工程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11.35亿元、13.85亿元(同比+26.2%/+24.5%/+22.0%);实现归母净利润1.64亿元、2.24亿元、2.86亿元(同比+55.1%/+36.4%/+27.7%),对应PE为23x、17x、13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环保政策风险,汇兑损益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7-23
    • 战略收购绿十字,加速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战略收购绿十字,加速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主要观点:   事件   事件1:2024年7月17日,博雅生物发布公告,公司与华润医药和GCCorp.(以下简称GC)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事件2:2024年7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十字(中国))。   事件3:2024年7月17日,公司旗下泰和浆站、乐平浆站获得江西省卫健委颁发的《单采血浆许可证》。   点评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双方业务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此次战略合作业务主要包括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业务整合、GC与格林克医药的药品进出口销售、双方在血液制品、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和诊断业务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引进合作。   公司收购绿十字(香港)事件,交易对方包括GC(持股77.35%)、韩国私募股权基金Synaptic(持股15.33%)以及46名韩国籍自然人(持股7.32%)。绿十字(中国)是GC通过绿十字(香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血液制品公司,成立于1995年,目前拥有白蛋白、静丙、VIII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16个品规,现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2017至2023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13%;公司通过安徽格林克代理进口白蛋白、重组VIII因子及医美产品在中国地区销售。2023Q1-Q3,绿十字(香港)实现营收2.39亿元,归母净利润-0.12亿元。   战略收购绿十字,整合行业资源,加速提升公司规模与核心竞争力血制品行业自2001年5月起不再有新玩家进入,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行业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非常稀缺。绿十字(中国)是GC通过绿十字(香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VIII因子及重组VIII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是稀缺的标的资源。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绿十字(香港)100%的股权,绿十字(中国)的VIII因子产品生产能力卓越、市场网络广泛、品牌影响力巨大,将与公司现有资源形成协同互补。此外,公司将新增一张生产牌照,新增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为公司整合行业资源、拓展新浆站开辟新的路径,从而加速提升公司的规模与核心竞争力。公司与GC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以及绿十字(中国)全资子公司格林克与GC及相关方签署相关产品代理销售协议,进一步奠定了长期合作基石,从而加速公司“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业务布局。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公司战略收购绿十字后,公司采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9.71/21.36/22.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7%/8.3%/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7/6.18/6.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7%/11.0%/10.0%,对应估值为31X/28X/25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采浆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7-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