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弹性释放

      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弹性释放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事件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151.97/13.25/11.7亿元,同比11.9%/4.28%/5.91%。单Q4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42.85/3.71/3.3亿元,同比9.07%/3.6%/12.01%。公司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37.94/3.7/3.37亿元,同比8.95%/16.02%/14.37%。   投资要点   酵母主业保持高增,制糖业务加速剥离。2024年公司酵母及深加工/制糖/包装类/食品原料/其他分别实现收入108.54/12.65/4.09/14.37/11.68亿元,同比+14.19%/-26.05%/-2.79%/+31.7%/+42.13%。分地区,2024年国内/国外分别实现收入94.21/57.12亿元,同比+7.50%/+19.36%。分销售模式,线下/线上分别实现收入105.8/45.54亿元,同比+15.61%/+3.53%。25Q1国内因春节扰动短期承压,海外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地增速亮眼,国际业务贡献持续扩大。25Q1公司酵母及深加工/制糖/包装类分别实现收入27.73/1.57/0.95亿元,同比+13.17%/-60.68%/-4.37%。分地区,25Q1国内/国外分别实现收入20.99/16.84亿元,同比-0.26%/+22.94%。分销售模式,线下/线上分别实现收入27.07/10.76亿元,同比+15.46%/-4.76%。   成本红利释放,毛利率恢复至高位。2024年,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23.52%/8.72%,分别同比-0.67/-0.6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45%/3.24%/4.16%/0.42%,分别同比0.27/-0.14/-0.29/0.3pct。24Q4,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24.15%/8.67%分别同比1.13/-0.4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8%/3.1%/4.58%/0.44%,分别同比0.81/0.1/0.16/0.22pct。公司2025年Q1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25.97%/9.75%,分别同比1.31/0.59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58%/3.49%/3.61%/0.09%,分别同比0.74/-0.2/-0.54/-0.48pct。新榨季糖蜜采购价同比大幅回落,国内生产线加码糖蜜使用比例,国际市场价格或随汇率上调,利润弹性逐步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根据2024年年报业绩情况,我们调整2025年-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至170.49/188.82亿元(原预测为175.12/196.09亿元),同比+12.19%/10.75%,调整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51/19.17亿元(原预测为16.59/19.94亿元),同比+24.62%/+16.14%,给予2027年营收利润预测分别为206.68/22.01亿元,分别同比+9.46%/+14.80%。对应三年EPS分别为1.90/2.21/2.5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9/16/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5-05-06
    • 2025年一季报点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BL-B01D1启动首个海外注册临床

      2025年一季报点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BL-B01D1启动首个海外注册临床

      个股研报
        百利天恒(68850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744.0万元,同比减少98.7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5.31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0.05亿元。   Q1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原因:24年Q1确认了BMS大额知识产权授权收入并收到了相关款项,本报告期内未有知识产权授权收入及相关现金流入,从而导致营业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财务指标同比大幅下降。   核心产品BL-B01D1(EGFR×HER3双抗ADC)国内进展更新:截至25年4月,BL-B01D1已开展40余项临床研究,包括8个单药后线疗法III期注册临床,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食管癌、鼻咽癌适应症;以及联合奥希替尼治疗一线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8个与PD1联合用于一线治疗的II期临床等。2025年ASCO会议,BL-B01D1有望进一步读出多项临床数据,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卵巢癌等;后线鼻咽癌和食管癌25年有望读出III期期中分析数据,并于25年底或26年递交上市申请;此外,多个III期临床有望完成患者入组,并新开多个后线患者的III期临床以及1L患者的III期临床。BL-B01D1联合疗法有潜力成为肿瘤一线治疗的标准疗法和下一个超级重磅药物。   BL-B01D1首个海外注册临床启动:25年4月15日,BMS启动了BL-B01D1头对头化疗一线治疗不适用PD-(L)1的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的注册II/III期临床IZABRIGHT-Breast01(NCT06926868)。根据与BMS的合作协议,公司首次启动海外一线III期临床后,将获得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同时BL-B01D1海外单药以及联合奥希替尼/PD-1两项早期篮子研究与BMS顺利推进中,有望2025年启动更多实体瘤海外注册临床,并最早于2028年向FDA递交首个上市申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重磅产品BL-B01D1研发顺利推进,我们维持公司2025年营收预测为20.18亿,预测2026/2027年营收为20.35/25.41亿元。综合考虑公司产品壁垒、创新属性和出海价值,我们认为百利天恒成长潜力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临床结果具备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恶化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6
    • 短期业绩承压,伊立替康创新药值得期待

      短期业绩承压,伊立替康创新药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键凯科技(688356)   公司公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滑22.26%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下滑74.22%;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69亿元,同比增长6.66%、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滑17.79%,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新业务进展顺利,公司1.1类创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已经进入III期临床,且其余多个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中,后续进展值得期待,同时公司医美产品也于近期上市,有望给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量,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4年业绩承压。2024年,公司处于业绩转型调整期,一方面,国内市场受下游商业化产品的价格压力传导、价格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国内订单量及对应的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国外市场方面,公司国际客户结构有明显调整,总体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其中海外医疗器械端客户受库存计划调整影响,订单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公司辽宁募投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始试投产,2024年随着在建工程中的各类资产陆续达到可使用状态,2024年度新转固资产计提的资产折旧及摊销总额以及新厂经营运营成本也较上年有大幅增加,这也进一步导致公司业绩承压。   1.1类创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III期顺利入组,关注后续数据变化。虽然公司业绩承压,但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7,994.97万元,同比增加38.2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5.21%。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金额5,914.0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主研发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小细胞肺癌适应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了首例试验病人入组,第二个适应症突破性治疗脑胶质瘤II期临床入组顺利进行中;第三个适应症三阴性乳腺癌伴脑转移II期临床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聚乙二醇进行修饰后得到的新型化学药品,其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II期临床结果积极,后续临床结果值得期待。   医美产品获批,期待后续放量情况。4月26日,全资子公司天津键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上市获批,该产品适用于面部鼻唇沟部位真皮组织中层至深层注射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医美产品的获批,有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充公司在下游面部填充用凝胶类三类医疗器械领域的产品布局,不断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期待后续放量情况。   估值   受下游客户需求影响,公司业绩承压,基于此,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0.50/0.74/0.98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1.78/2.20亿元),对应EPS为0.83/1.22/1.62元,截至4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对应估值为73.7/50.0/37.6倍,虽然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1.1类创新药已经进入III期临床,且其余多个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中,后续进展值得期待,同时公司医美产品也于近期上市,有望给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量,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公司创新药临床结果不达预期;医美产品销售不达预期。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5-06
    • 业绩实现扭亏,冠脉业务快速增长

      业绩实现扭亏,冠脉业务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赛诺医疗(68810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及25年Q1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4.59亿元(yoy+33.64%),实现归母净利润149.8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752万元,亏损减少。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yoy+10.75%),实现归母净利润296.9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5.25万元。   集采落地驱动支架业务快速增长,棘突有望成为冠脉增长新引擎。2024年,按产品类型划分,公司支架收入2.61亿(yoy+37.61%),球囊收入1.81亿(yoy+24.15%),均保持较快增长;按临床用途划分,公司冠脉介入业务收入2.53亿(yoy+59.19%),主要因带量采购后支架、球囊销量大幅增长,两款冠脉支架销量较同期平均增长45.44%,棘突球囊在京津冀“3+N”联盟集采中获小组第一,有望成为冠脉增长新   曲线;神经介入业务收入2.05亿(yoy+13.08%),颅内球囊单价降幅较大为主要影响,而神经支架销量同比增长55.56%。   产能利用提升毛利率改善,持续高投入打造介入产品矩阵。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2.01%(yoy+3.46pct),其中支架业务毛利率63.66%(yoy+11.32pct),球囊业务毛利率65.15%(yoy-2.13pct),主要因公司产能有效利用,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大于单价下降幅度。同期销售费用0.79亿(yoy+24.93%),随着销售产品丰富度提升,公司营销团队费用有所增长;研发费用1.41亿(yoy+23.19%),一方面系合并eLum公司,另一方面公司多个产品进入不同收获阶段,多个自主平台打造成型。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15/8.32/10.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02%/35.38%/23.19%,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0.16/0.24亿元,增速分别为552.90%/66.96%/44.09%。当前股价对应的PS分别为7x、5x、4x。基于公司支架、球囊产线品种持续丰富,产品力获得国内外用户认可,业务稳定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国内集采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推广   不及预期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6
    • 2024及2025Q1业绩点评:品牌渠道优势显著,慢病O+O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2024及2025Q1业绩点评:品牌渠道优势显著,慢病O+O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个股研报
        九安医疗(002432)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25.9亿元(同比-19.77%),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33.3%),扣非净利润16.8亿元(同比+67.4%);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1亿元(同比-33.5%),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7.6%),扣非净利润2.3亿元(同比-27.1%)。   公司全球化业务布局,品牌渠道优势显著。公司“iHealth”品牌的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包括美洲、欧盟、亚洲、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注册证书。随着试剂盒产品在美国被广泛使用,iHealth品牌在家用医疗健康产品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新零售平台和电商渠道,通过小米商城、天猫、京东旗舰店等线上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有效拓宽了市场覆盖面。在国际市场,公司通过境外子公司采用“新零售”模式,积极拓展B2C端市场。公司与全球医疗器械进口商及经销商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B2B端的批发、零售、ODM/OEM网络等销售渠道也较为成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打开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致力于向糖尿病患者提供闭环式的全病程照护服务。这一服务模式以医生为核心,协同糖尿病教育者、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专业团队成员,共同为患者提供糖尿病诊疗和管理服务。通过这种多学科团队合作,公司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无效就诊,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同时节约了社会和医疗资源。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方面,公司通过线下门诊对患者病情的实时记录,结合线上云平台对个人健康数据和医院就诊记录的智能整合,实现了个性化健康指导的网络推送,提升了患者的营养和教育服务体验。公司的软硬件服务一体化模式,通过iHealth智能血糖仪的使用,实现了血糖数据的自动同步至云端,使得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便捷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详尽的历史记录、数据趋势和饮食运动日志,从而提高了慢病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基本维持之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8.1/34.7/35.4亿元(前值25-26年31.0/36.7亿元,新增27年预测值为3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16.5/16.7亿元(前值25-26年15.4/17.3亿元,新增27年预测值为16.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2/11/11倍。我们认为公司渠道优势显著,同时新品兼具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延期获批及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经销商管理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战略与管理风险;政策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6
    • 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公司1Q25业绩符合预期。维持“持有”评级及目标价(港股29港元、A股人民币40元)。   1Q25年收入大致符合预期:公司1Q25年实现收入人民币5.26亿元(+59.2%YoY,+4.9%QoQ),主要由RC18、RC48产品收入贡献,大致符合我们预期和市场预期。按照公司此前给出的全年30%YoY收入指引,1Q25约占全年收入24%,亦符合我们预期(主要由于通常1Q25在季节性上来说属于销售较低的季度)。毛利率为83.3%(vs.1Q24:77.5%,4Q24:80.4%),同比环比均提升明显。   1Q25费用管控和净亏损均符合预期:1Q25研发费用为3.29亿元(-0.7%YoY,-14.9%QoQ)。此前公司在年报业绩会上提及全年研发费用将控制在13亿元以下,目前一季度研发费用已占据该指引的25%。销售费用为2.51亿元(+33.7%YoY,-23.1%QoQ),销售费用率为47.7%,符合公司全年销售费用率低于50%的指引。管理费用为9千万元(+21.4%YoY,-7.1%QoQ),管理费用率进一步降低至17.1%(1Q24:22.5%,4Q24:19.5%)。得益于上述费用管控得当,1Q25归母净亏损为2.54亿元(-27.2%YoY,-0.9%QoQ),符合我们和市场预期。此前公司指引2025年全年净亏损控制在10亿元以下,我们认为公司正在朝该目标稳步推进。   一季度现金消耗较少:截至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7.22亿元,较2024年底7.62亿元仅略有下降,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了公司目前绝大部分现金流支出可被商业化收入所覆盖。此前公司在年报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公司需补充的现金资金仅需几亿元,按照目前的趋势,我们认为该现金管控目标可较为轻松达成。此外,我们注意到公司在公告中披露2025年度拟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现金流补充方案或仍以银行授信为主。   维持“持有”评级和目标价(港股29港元、A股人民币40元):我们将2025E/2026E/2027E净亏损预测轻微调整+0.6%/+1.0%/-1.9%,主要由于轻微上调收入预测和微调毛利率预测所致。基于我们的DCF估值模型,(WACC:10%,永续增长率:3%),维持公司“持有”评级和目标价29港元(港股)和人民币40元(A股)。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处于合理估值区间,若后续泰它西普成功实现出海,则公司股票有望迎来上调机会。   投资风险:出海授权延误或失败、现金流消耗大于预期、销售未如预期、研发延误或临床试验数据不如预期、竞争激烈。
      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6页
      2025-05-06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技术与战略并驾,多维布局静候春耕旺季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技术与战略并驾,多维布局静候春耕旺季

      个股研报
        利民股份(002734)   事件   利民股份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42.37亿元,同比增长0.32%;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31.1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22.28%,环比增长35.57%;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373.23%,环比增长258.81%。   投资要点   国际布局贡献营收,内需承压亟待调整   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基本持平,内外市场分化凸显。从产品端看,公司制剂/原药产能分别为13.27万吨/11.02万吨,年内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98%/78.86%,产能持续领跑行业但利用率较低。产品成本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产品农用杀菌剂/农用杀虫剂/兽药毛利率分别为27.54%/15.06%/21.46%,同比均有提升。从市场端看,针对国外,公司在巴西、欧美等地积极开展品牌推广的本地化布局,有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驱动海外增量。年内海外市场贡献营收14.36亿元,占比33.89%,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加3.64%。反观国内市场,行业竞争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或对需求形成压制,导致国内市场营收同比下滑1.30%。随着春耕旺季来临,农业需求或将拉动公司产品销量。   加大研发提供新增长点,结算方式影响经营性现金流   期间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2%/7.26%/1.60%/3.62%,同比+0.43pct/+1.00pct/-0.14pct/+0.13pct。公司本年度加大研发投入,多个新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如新除草剂中间体101和新杀菌剂102已完成产业化设计,投放后有望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2024年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74亿元,同比下降20.70%。本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货款结算方式中银行承兑汇票增加。   研发创新与资质壁垒双轮驱动,把握行业升级战略机遇   在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下,农药行业迎来结构性升级机遇。作为国内农化领军企业,公司通过三大核心战略构建增长动能:其一,强化研发创新壁垒,2024年度公司研发投入1.62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同比提升9.56%。公司年内建成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提升生物合成效率,依托德彦智创平台打造AI农药创制体系,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二,深化战略合作,与巴斯夫建立新药开发登记联合体,联合植生优谷等机构攻坚RNA生物农药等前沿领域,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其三,夯实资质认证体系,子公司年内新增多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斩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等权威资质,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ESG的全维度竞争力。   盈利预测   公司通过合成生物学与AI技术的融合应用,助力生物农药产业化突破,结合与跨国巨头的合作,有望在后续持续释放全球化增长红利。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0、3.74、4.6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3、14.8、11.9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贸易摩擦风险;项目进度不确定性;环保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5-05-06
    • 点评报告:采浆量稳健增长,控费水平提升

      点评报告:采浆量稳健增长,控费水平提升

      个股研报
        天坛生物(600161)   事件:   3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0.32亿元(+16.44%);实现归母净利润15.49亿元(+39.58%)。   4月26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3.18亿元(+7.84%),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22.90%),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下降减少的利润大于销量增长增加的利润。   投资要点:   浆站和采浆量:公司下属成都蓉生以1.85亿美元总金额完成中原瑞德100%股权的收购,公司新增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增5个在营单采血浆站,年采浆量增加百余吨。截至2024年,公司下属单采血浆站分布于全国16个省/自治区,单采血浆站总数达107家,其中在营单采血浆站数量达85家,实现血浆采集2,781吨(+15.15%),保持国内行业占比约20%。浆站数量和血浆采集规模均持续保持国内领先。   血制品收入:截至2024年,公司共计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等三大类、15个品种、90个血液制品生产文号,公司下辖成都蓉生、兰州血制、上海血制、武汉血制、贵州血制、西安血制、中原瑞德七家血液制品企业。2024年,公司血制品收入60.13亿元(+16.48%),其中,人血白蛋白收入25.10亿元(+11.70%),静丙收入27.58亿元(+18.90%),其他血制品收入7.45亿元(+25.10%),可以看出核心产品增长稳健。   研发成果:2024年,成都蓉生人纤维蛋白原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国内首家递交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于2025年1月递交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开展Ⅰ期临床试验;人凝血因子Ⅸ、第四代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蓉生静丙®10%)新增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适应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武汉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贵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毛利率承压,费用优化。公司2024年和2025Q1毛利率分别为54.70%(同比增加3.94个百分点)和45.87%(同比减少10.20个百分点);2024年和20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分别为9.64%(同比减少3.69个百分点)和11.48%(同比减少0.7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产品价格下降压低了公司毛利率水平,但公司费用控制水平提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产品需求稳定,公司是血制品赛道龙头,浆站获批能力强,基于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4/19.02/20.80亿元(调整前为14.45亿元/17.46亿元/-),对应EPS0.83元/股、0.96元/股、1.05元/股,对应PE为22.96/19.85/18.15(对应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19.0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5-06
    • 2025年一季报点评:环泊酚持续放量,创新产品逐渐步入收获期

      2025年一季报点评:环泊酚持续放量,创新产品逐渐步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收8.92亿元(同比+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49.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69.25%)。   环泊酚成为国内静脉麻醉药龙头产品,美国III期临床获得积极结果: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肠外营养收入5.1亿元(同比-16.3%),肿瘤止吐收入3.1亿元(同比+44.3%),麻醉产品收入12.3亿元(同比+44.96%),其他适应症收入5.8亿元(同比-13.9%),合作产品相关收入9.4亿元(同比+10.7%)。在环泊酚的放量带动下,公司业绩增长强劲,2024年环泊酚销售收入增长45.6%,在静脉麻醉药市场领域跃居份额第一。美国方面,“全麻诱导”适应症的Ⅲ期临床研究获得了积极的结果,公司已完成与FDA的PNDA(新药上市申请前)沟通交流。   创新产品逐渐步入收获期:1)HSK21542注射液:“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和“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度至重度瘙痒”两项适应症预计将在2025年获批上市,同时,公司将继续推进包括“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在内的适应症拓展Ⅲ期临床研究。2)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两项适应症分别于2024年5月和6月获批,是国内上市的首个“成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药物;2024年新增获批临床的“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适应症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正常推进中。3)考格列汀片:已于2024年6月获批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全球首个超长效双周口服降糖药物。4)HSK31858片:“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适应症国内Ⅲ期临床研究已经启动,新增“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两项适应症已启动Ⅱ期临床研究,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症已获得临床批准通知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基本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74/7.81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11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83/61/53×,考虑到公司环泊酚将持续放量,两个创新药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和考格列汀片已经纳入医保,将成为业绩新的增长点,后续创新管线催化剂充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放量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竞争格局恶化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6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符合预期,多款产品具备国际化潜力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符合预期,多款产品具备国际化潜力

      个股研报
        迪哲医药(68819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4月底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营收3.6亿元,同比+294%,归母股东净亏损8.46亿元,同比-24%。2025Q1营收1.6亿元,同比+96%。销售费用率77%,研发费用2.1亿元,净亏损同比减少14%。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近期已完成定增,募资近18亿元。   舒沃替尼(EGFR TKI)美国即将上市,出海确定性强:针对2L EGFRExon20ins NSCLC的全球注册临床(Wu Kong1B)达到主要研究终点,FDA已受理上市申请,BD确定性增强。国内已获得2025CSCO指南针对2L Exon20ins NSCLC的唯一I级推荐。   戈利昔替尼(JAK1)国内商业化进展顺利,有望年内海外报产:针对2L PTCL国内获批上市,打破PTCL全球十年无创新药困局,被列入2025年CSCO淋巴瘤指南I级推荐。2025年美国有望申报NDA。   DZD8596(LYN/BTK):区别于四代BTKi,针对非BTK依赖的BCR信号通路激活也有效,2025年ASCO有望读出针对r/r DLBCL的单药数据和r/r CLL/SLL的数据,并开启注册临床。   DZD6008(新一代EGFR TKI):2025年ASCO针对NSCLC读出Ph1数据,25H2进入注册临床,比ADC和双抗安全性更好,透脑更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国内商业化推进顺利,产品出海确定性高,在研品种潜力大,我们将2025-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和0.42亿元分别上调至-3.85/0.46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24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为-/575/8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结果和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海外授权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