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6937)

    • 创新持续发力,业绩稳定攀升

      创新持续发力,业绩稳定攀升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事件概要   ①公司公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20.76%;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91.7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62亿元,同比增长43.81%。公司收入端延续高增长,利润端增速远超收入端增速,处于持续加速发展阶段。   ②公司新增核心技术人员及高管:新增认定刘劲松、刘晓东先生为核心技术人员,同时聘任刘劲松先生为副总经理。   投资要点   聚焦生物医药市场,全线业务高速增长   公司高度聚焦生物医药市场,积极推进色谱填料国产替代进程,加强产品迭代和应用技术服务,促进业务高速增长。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35.2%,环比增长17.5%,大分子生物药用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和检测分析用色谱柱等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小分子药物方向完成造影剂技术开发,鱼油项目取得显著突破,带来色谱填料新场景应用;重视分离纯化技术服务,手性拆分业务具备解决毫克级到百公斤级拆分服务的能力。   依托技术创新优势,加速产品迭代升级   公司坚持底层技术创新,致力于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提高已有产品性能,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5.39百万元,同比增长50.27%。公司于2018年推出ProteinA亲和层析介质,带来亲和层析介质销售额大幅增加,2018-2020年业务收入CAGR为458.63%。持续技术优化获得高载量ProteinA,突破软硬胶基质、配基等核心制备技术,已完成中试并稳定放大多批次生产;同时具备更高机械强度,突破传统15cm柱高限制,可适用于工业连续化生产。体外诊断领域,新型磁分离介质项目2021H1研发投入421.31万元,为同期投入金额最高项目类别,基础磁性微球已进入中试阶段,一维荧光编码微球已投产并导入市场。   产能扩建稳步推进,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建设,以期快速实现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目标。为加快微球产业项目孵化、扩大色谱填料研发生产平台,公司租赁苏州工业园区建筑面积5599㎡新建大楼,以实现产能的迅速补充。公司2021年8月于现有常熟纳微厂区北侧构建总建筑面积达7400㎡的集研发中心、车间及仓库于一体的新厂房,加快新品开发,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在布局新业务增长点方面,公司与西安交大保赛合作发展软胶产品,实现高流速琼脂糖微球自主生产;公司与江苏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等合资设立纳微生命,专注于IVD领域关键微球原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观往知来: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产色谱填料龙头,攻克微球制备技术难题,并加强技术迭代催生新发展动能;横向拓展产品范围,填料基质种类齐全,纵向深化全流程服务能力,提供从填料制备到工业化生产“端到端”解决方案,积极开拓新业务增长点,业绩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3.90/6.03/8.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9/2.37/3.72亿元;对应EPS为0.37/0.59/0.9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原材料向单一供应商采购风险;医药政策变化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10-31
    • 业绩稳健增长,磁刺激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业绩稳健增长,磁刺激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伟思医疗(688580)   2021Q1~Q3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8.91%,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5.66%,扣非归母净利润9053万,同比增长13.39%。2021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4.11%,归母净利润3839万,同比增长20.07%,扣非归母净利润3288万,同比增长6.50%。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0%,业绩稳健增长   伟思医疗产品主要聚焦于电刺激类、磁刺激类、电生理类和康复机器人。2021Q1~Q3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5.66%,主要因为销售额增长所致。公司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税后影响金额为1570.42万元,在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影响下,2021Q1~Q3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44.0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33.06%。   注重研发促进产品迭代,积极培育康复机器人业务,探索医疗美容业务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21Q1~Q3研发投入4646.32万元,占营业收入15.32%,同比增加5.96个百分点,电刺激、磁刺激和电生理,针对下游市场需求不断升级迭代。同时外骨骼机器人开始进入收获期,Xwalk200/300下肢步行外骨骼辅助训练装置和Xwalk100康复减重步行训练车顺利获批,X-Locom系列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正在注册过程中。此外,公司新增了能量源类技术平台的研发项目,目前已完成射频、激光等新增技术平台核心功能的预研工作,且设计完成了射频概念样机并实现了基本功能,布局医疗美容领域。   磁刺激产品和下肢康复机器人纳入医保,促进产品销售   浙江省医保局、浙江省卫健委印发了《关于新增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浙医保联发〔2021〕21号),公布了新增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其中经颅磁刺激治疗(TMS)纳入浙江省医保支付,价格为200元/次。   北京市医保局2021年8月30日发布的《关于规范调整物理治疗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京医保发〔2021〕23号),“移动式机器人辅助下肢步行训练”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价格为222元/次。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鉴于新冠疫情影响及激励股份支付费用,我们下调2021~2023年营业收入的预测为4.57/6.06/7.95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70/2.27/3.11亿元,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叠加支付能力和康复意识的提升,康复设备有望加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0-30
    • 门店持续快速扩张,股权激励促进长期发展

      门店持续快速扩张,股权激励促进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大参林(603233)   事件:   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55亿元,同比增长17.75%;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下降5.62%;扣非归母净利润7.60亿元,同比下降10.33%。2021年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01亿元,同比增长21.08%;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6.59%;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36.44%。   点评:   积极推进省外扩张,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共拥有门店7610家(加盟店738家),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增门店1590家,其中新开门店829家,收购门店416家,加盟店423家,关店78家。公司坚持深耕华南地区,积极实施省外扩张,其中华东地区净增门店183家,华中地区净增门店178家,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净增门店165家;借助成熟的品牌市场效应及门店并购,公司在各地区的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其中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37%;华中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05%。   紧跟医保“双通道”试点政策,专业化服务能力出众   2021年9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关于适应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持续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扎实推进“双通道”管理,细化完善定点药店遴选准入,原则上2021年11月底前,各省份要实现每个地级市(州、盟)至少有1家符合条件的“双通道”零售药店。公司紧跟双通道试点政策,充分利用院边店、DTP专业药房、O2O等业务优势,构建处方+药店零售的生态价值抢占市场先机,截止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655家院边店及106家DTP药房,专业化服务能力出众,有望在“双通道”门店的承接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授予预留股票,股权激励促进长期发展   公司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授予条件已经满足,将以22.09元/股的价格向22名核心业务(技术)人员授予6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股权激励计划总授予数量的17.98%。预留股权的授予将进一步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保留优秀人才,调动核心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作为连锁药店龙头,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长不及预期,根据公司三季报业绩情况,将2021-2013年营业收入预测下调至173.64/211.40/261.29亿元;净利润预测下调至11.06/13.19/16.5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省外扩张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影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0-30
    • 股权激励影响表观利润,未来可视化产品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股权激励影响表观利润,未来可视化产品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个股研报
        南微医学(688029)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收入13.9亿元(+49.2%),归母净利润2.5亿元(+19.2%),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29.1%),经营现金流净额1.8亿元(+45.5%)。   股权激励影响表观利润,内生盈利能力稳健。前三季度股份支付费用影响表观业绩,剔除此因素,归母净利润为3.17亿元(+52%),扣非归母净利润2.76亿元(+71.5%)。1)分季度看,Q1/Q2/Q3单季度收入分别为3.9/4.8/5.1亿元(+59.5%/+48.7%/+42.6%),相比2019Q1/Q2/Q3分别增长37.1%/45.5%/50%,收入端保持较快增长,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0.67/0.76/1.05亿元(+41.1%/+15%/+11.3%),Q3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润为1.27亿元(+34.6%)。2)从盈利能力看,前三季度毛利率为64.5%(-1.2pp),主要因美元贬值、运费上涨和拼多多活动让利等因素影响,四费率为44.9%(+0.7pp),基本稳定,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8.3%(-2.4pp),管理费用率为18.9%(+2.4pp),主要因股份支付、工资薪酬、法务费等增加所致,研发费用率7.3%(+0.3pp),此外政府补助减少、税率增加,导致归母净利率17.9%(-4.5pp),若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内生盈利能力稳健。   止血闭合类、ERCP类、EMR/ESD类等核心产品高速增长。分区域看,预计国内、国外市场均实现高速增长,两者比例与去年同期较为接近。分业务看,预计Q3单季度止血闭合类和EMR/ESD类同比增速超过50%,ERCP类同比增长40%以上,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的增长驱动力。   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空间巨大,公司持续加大创新丰富产品储备。随着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内镜诊疗器械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波士顿科学的统计和分析,2018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2019-2022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整体增速为5%,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仅为低个位数,未来提升空间巨大。2021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1亿元(+55.7%),其中重点加大可视化产品研发,一次性使用胆道镜产品已经通过型检并提交国内注册,预计年内获证,一次性使用可视化支气管镜产品在设计验证中,年内提交国内型检和FDA、CE注册,未来可视化系列产品有望贡献新增长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股权激励费用影响,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7、8亿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6.1、8.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政策控费风险、专利诉讼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10-30
    • 常规业务增长迅速,业绩超预期

      常规业务增长迅速,业绩超预期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2亿元,同比+34.39%;实现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22.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19亿元,同比+28.36%,业绩增长超预期。   常规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新冠检测持续贡献业绩增量。2021年前三季度,扣除新冠检测后的常规业务收入为52.61亿元,较2020年+33.34%,较2019年+34.21%;其中,2021Q3,扣除新冠检测后的常规业务收入约为19.15亿元,较2020年+14.08%,较2019年+39.09%。公司常规业务增长良好,一方面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减弱,医院诊疗量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因为公司注重高质量发展,高端项目及优质客户不断增加。新冠检测业务方面,2021Q3,公司核酸检测量超7000万人份,新冠检测业务贡献收入约12亿元。   规模效应和收入结构优化提升公司盈利水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0.89pct至46.63%,其中医学检测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0.43pct至46.45%。期间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43%、11.20%、0.09%,同比下降0.46pct、0.39pct、0.18pct。报告期内,公司盈利水平同比提升,主要因为收入规模增长导致固定成本费用的摊薄效应明显以及项目结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1-2023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利润21.52/18.08/18.54亿元,EPS分别为4.64/3.90/4.00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3.53/28.02/27.32倍,考虑到:(1)国外可比公司美国控股实验室新冠疫情出现前的2005-2019年的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8.15%、4.45%,PE均值为18.06倍;(2)未来两年,预计公司新冠检测业务贡献的业绩将呈下降趋势,除新冠检测外的常规检测业务将保持20%的增长,常规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给予公司2022年30-35倍PE,对应的目标价为117.00-136.5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和政策变动风险,检验样本控制风险,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执业风险。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页
      2021-10-30
    • 公司点评报告:三季报表现亮眼,研发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

      公司点评报告:三季报表现亮眼,研发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业绩表现亮眼。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同比+45.44%;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67.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62.79%;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46亿元,同比-3.83%。单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17亿元,同比+48.40%,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158.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156.56%。   高需求保障发展基础,协同效益与服务能力提升驱动营收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合同负债为1.51亿元,较三季度初增加0.20亿元,较年初增加0.23亿元,提示公司新增订单高增长,提供长期发展保障;2021年前三季度为0.36亿元,同比+78.96%,单三季度研发投入为0.16亿元,同比+121.01%,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项目研发能力和承接能力,打造“临床前+临床”综合服务模式,驱动营收高速增长。   市场拓展及研发投入提升费用率,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6.42%,同比+6.1个pp,净利率为25.49%,同比+3.37个pp;期间费用率为26.20%,同比+1.76个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37%,同比+1.24个pp,管理费用率为12.02%,同比-1.44个pp,财务费用率为0.36%,同比+0.001个pp,研发费用率为10.46%,同比+1.96个pp。我们认为,公司持续进行市场拓展及研发投入,增强盈利能力,推升利润率增长。   加速创新转型,布局临床前、临床、分析检测、制剂平台等多个领域,打造平台化公司。2021年8月,公司拟投资1.1亿元设立5家子公司,其中,派思维新聚焦于临床前研究分析、实验动物模型等领域,南京先宁聚焦于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阶段,诺和晟鸿聚焦于注射剂、特殊制剂的研发生产方面,诺和晟欣为公共分析检测平台,诺和恒光为透皮与局部递药系统研发技术平台,五大平台将全面完善公司现有业务系统,推动公司向研发创新转型,增强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1、6.87和9.37亿元,同比增长44.1%、37.3%、3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58和2.20亿元,同比增长54.9%、41.1%、39.0%,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95/67/48倍。   风险因素: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10-29
    • 医药CXO系列报告之阳光诺和深度报告:药学研究+临床试验CRO不断完善产业布局

      医药CXO系列报告之阳光诺和深度报告:药学研究+临床试验CRO不断完善产业布局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综合CRO。公司成立于2009年,通过自建和并购不断延伸业务,目前主营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药学研究服务包括原料药与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等;临床试验服务包括I-IV期临床试验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BE)研究;生物分析服务包括运用先进的质谱分析平台、免疫分析平台、细胞分析平台、分子生物学分析平台进行方法开发、方法验证、生物样本检测研究等。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开发。2018-2020年,药学研究服务方面,仿制药开发营收占比分别为32.7%、35.1%和49.7%,一致性评价营收占比分别为21.2%、19.4%和9.2%;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方面,仿制药开发营收占比分别为35.7%、30.1%和24.9%,一致性评价营收占比分别为2.6%、7.5%和8.8%,创新药开发营收占比分别为7.7%、7.5%和6.9%。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境内,主要客户为国内大中型制药企业,其中在华东及华北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随着公司客户群体的扩大,公司在华中、华南等地区的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   公司在手订单较为充足。2021年上半年新签订单4.39亿元,增长率达到68.85%。截至上半年末,公司累计存量订单13.47亿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手订单11.32亿元,其中药学研究服务订单占比56.02%,生物等效性试验服务、Ⅰ-Ⅳ期临床、生物分析服务订单占比分别为31.56%、11.19%和1.23%。   在研管线较为丰富。在创新药方面,公司在研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在于镇痛、肾病与透析、肿瘤辅助、心脑血管、抗菌用药等适应症领域;在改良型新药方面,公司在药物传递系统上开展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化研究,以长效微球制剂、缓控释制剂等为研发重点;在仿制药方面,公司在研产品重点包括复杂注射剂、多肽制剂、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及其他特殊制剂等。客户对此类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需求较为明确,有利于带动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目前公司内部在研项目累计已超80项。   投资建议:给予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2年EPS分别为1.36元和1.88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0倍和72倍。公司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和提高研发能力,在手订单较为充足,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仿制药政策风险、研发进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订单获取及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人才流失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1-10-29
    • 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关节、齿科等业务加速发展

      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关节、齿科等业务加速发展

      个股研报
        大博医疗(002901)   事件:   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17.57%;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6.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加6.22%,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稳健增长。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4.8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16.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18.78%。基本每股收益1.13元/股。   点评:   第三季度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研发持续发力   受骨科带量采购影响,三季度公司经销商进货减少,经营业绩有所波动,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实现4.86%的同比增长。毛利率为85.60%,同比基本持平;销售净利率为36.14%,同比有所下滑。公司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5.20%,同比增长1.76%,主要系调薪及人员增加和二期转固折旧摊销所致。2021年,公司向525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310.94万股,第三季度其他应付款1.77亿元(+150.80%),主要系本期授予的股权激励,增加回购义务所致。   积极推动研服融合,齿科、微创外科等多产品线积极推广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8.68%。2021年10月,公司入选国家发改委两业融合国家试点企业名单,推进医疗器械研发设计与服务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研发设计制造服务融合平台。公司齿科种植体品牌——百齿泰已于2020年年初开始正式推广销售,自上线以来,已获得市场良好反馈;微创外科业务方面,公司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合作研发的腹腔镜单孔多通道操作平台(STARPORT)系列产品于2018年成功上市,已经进入全国近130家医院使用。   创伤、关节产品分别中标河南联盟集采和国采,销售渠道稳步拓展   2021年7月及9月,河南省牵头的十二省采购联盟和国家耗材集采中心分别对骨科创伤类和关节类产品进行集中带量采购,公司产品均全线中标,后续各省将陆续开始执行。截止2021年10月,公司合作经销商近千家,为3500家医院提供服务,集采中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47/25.84/32.37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7.54/9.26/12.86亿元,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核心产品在带量采购中未中标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0-29
    • 强市场推广能力加持下,2价HPV市场需求释放,业绩高增长

      强市场推广能力加持下,2价HPV市场需求释放,业绩高增长

      个股研报
        万泰生物(603392)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35.96亿元(+124.9%);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154.6%);Q3单季度收入16.32亿元(+116.0%),归母净利润4.67亿元(+109.4%)。   点评:   强市场推广能力加持下,2价HPV市场需求释放,业绩高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35.96亿元(+124.9%),Q3单季度收入16.32亿元(+116.0%),我们预计疫苗板块前三季度收入18亿元左右,其中Q3单季度为10.5亿元左右,IVD板块收入16亿元左右。基于以下判断:根据中检院披露批签发数据,我们预计1-9月2价HPV批签发量预计在560万支左右,根据草根调研情况,公司有效的推广下,2价HPV需求旺盛,预计Q3单季度销售量与批签发相当,预计在300万支以上(2021H1预计销售220万支左右),加速放量。产能顺利扩充供给无虞(21年4月预灌封+7月新增西林瓶产线获批,公司二价HPV疫苗的总产能达到3000万支/年),鉴于目前HPV疫苗接种渗透率低以及公司强市场推广能力加持下,2价HPV市场需求释放,21年全年销量有望在800万支以上。   强技术平台,稀缺的VLPs疫苗技术平台,重磅品种只是重磅技术平台的自然结果。VLPs平台能带来更好的疫苗,公司全球独有的大肠杆菌原核VLPs疫苗技术体系,同时结合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原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并且突破了原核表达蛋白颗粒组装的关键性技术难点,达到了生产效率与免疫效果的完美结合。基于该技术体系,已上市戊肝疫苗、2价HPV,9价HPV(三期),轮状病毒疫苗(授权给赛诺菲)、新一代HPV疫苗(与GSK合作)。在研产品中,进展最快的9价HPV,完成了第三针临床现场接种工作,启动了与竞品疫苗的非劣效性评价试验。   投资建议:公司搭建了稀缺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的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突破了原核表达蛋白颗粒组装的关键性技术难点,达到了生产效率与免疫效果的完美结合,除上市戊肝疫苗和二价宫颈癌疫苗外,此平台九价宫颈癌疫苗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并正在布局新一代宫颈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强市场推广能力加持下,2价HPV市场需求释放,业绩有望保持高速成长。我们预计21-23年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5.03、22.60和28.81亿元,EPS为3.47、5.21、6.65元,现价对应21-23年PE为90倍、60倍、4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研发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10-29
    • Q3净利率超预期,内外销双轮驱动快速增长

      Q3净利率超预期,内外销双轮驱动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键凯科技(688356)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 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2.62 亿元(+108.09%)、归母净利润 1.42 亿元(+ 153.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0 亿元(+142.98 %)。单三季度实现收入 1.06 亿元(+76.10%)、归母净利润 6172.66 万元(+117.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266.97万元(+86.61%)。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超预期。   Q3 收入维持飞速增长态势, 内外销构筑双轮驱动。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2.31 亿元 (+106.43%),其中内销收入 9200 万元,(+86.95%)、 外销收入 1.39 亿元(+121.69%);对应 21Q3 内销收入0.39 亿元、外销收入 0.52 亿元。国内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国内核心商业化供应客户金赛、恒瑞等采购带动;国外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国外老客户订单持续稳定增加、下游医药研发客户研发进度推进带来的订单增长以及新客户开发带来的新产品订单等。考虑到商业化客户需求的持续性与研发端订单的快速增长趋势,我们预计Q4 仍可实现可观收入。   费用率规模效应持续体现,三季度净利率再创新高。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86.18%,同比基本持平,其中 21Q3 毛利率为 88.37%(-3.18pct),预计主要是 1)股权激励摊销影响;2)季度间订单执行的正常波动。 费用率方面, Q3 期间费用率合计为 29.58%,同比下降4.9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24% (+0.94pct)/9.74%(-4.58pct)/17.16%(-1.37pct)/-0.56%(+0.09pct)。叠加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等非经常性收益,公司三季度净利率达到 58.18%(+11.16pct),而考虑到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实际内生净利率预计更高。21Q3 扣非后归母净利率为 49.65%,同比提升2.80pct。   维持“买入”评级。受益于下游金赛、恒瑞、豪森等国内客户终端产品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国外客户订单保持持续稳定增加趋势,中短期公司 PEG 衍生物销售有望实现稳定增长;授权特宝生物 Y 型专利的派格宾等蛋白质成功上市可为公司贡献丰厚销售分成;股权激励方案出台也为短期业绩增长“注入强心剂“。长期来看公司为全球 PEG衍生物行业引领企业,掌握衍生物生产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与客户资源优势明显,有望分享 PEG 修饰应用市场扩容红利。盈利预测方面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摊销与在研 PEG 伊立替康研发投入,上调21-23 年归母净利润至 1.65/2.43/3.23 亿元,对应当前 PE 为 94/64/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订单量不及预期;客户合作进展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竞争压力大于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10-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