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820)

    • 业绩同比高速增长,打造神经外科高端出海

      业绩同比高速增长,打造神经外科高端出海

      个股研报
        迈普医学(301033)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30.98%),归母净利润0.53亿元(+107.68%),扣非净利润0.46亿元(+108.37%);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69亿元(+14.70%),归母净利润0.20亿元(+50.83%),扣非净利润0.18亿元(+44.96%)。   点评:   收入、利润增速亮眼,连续三季度实现同环比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30.98%),归母净利润0.53亿元(+107.68%),总体略超预期,利润表现尤为亮眼。单季度看,公司1Q24/2Q24/3Q24营业收入分别实现0.57/0.65/0.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0.15/0.17/0.20亿元,连续三季度呈现同环比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脑膜产品在安徽省、辽宁联盟和陕西联盟集采中成功中标,在江苏成功续标,结合产品及价格优势,产品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扩大;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中选河南省际联盟集采,公司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中选内蒙古省际联盟,各省集采落地进一步加速了公司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继续深耕神经外科领域,多元化产品组合或将出海   报告期内,公司硬脑(脊)膜补片、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和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纱)获批欧盟MDR认证,进一步深化公司出海实力。截至2024年中报,公司境外收入占比20.82%,出口产品仍然集中在脑膜品种。我们认为本次多产品获批MDR有利于撬动海外高消费医疗市场,更符合公司现有产品的高端产品定位,进一步提升海外收入占比。此外,公司持续投入口腔修复膜、止血纱新适应症等新项目研发,多元化产品结合出海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我们认为,公司在国内市场有望继续发挥集采后量价优势,维持稳健的收入增速;海外加快品牌推广,拓展可吸收止血纱、硬脑膜医用胶的高端市场,迎接未来2-3年海外收入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有望分别实现3.18/4.12/5.10亿元,同比增长37.6/29.8/23.8%;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0.67/0.97/1.37亿元,同比增长63.9/45.2/41.0%;对应EPS为1.01/1.47/2.08元;对应PE倍数为47/32/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国际化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1-04
    • 三季度符合预期,看好设备更新落地获益

      三季度符合预期,看好设备更新落地获益

      个股研报
        新华医疗(600587)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3亿元(同比+1.45%),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6.63%),扣非净利润6.07亿元(同比+9.36%);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元(同比-0.3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10.65%),扣非净利润1.33亿元(同比-7.10%)。   点评:   聚焦“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前三季度控费良好   公司继续坚持“调结构、强主业、提效益、防风险”的发展方针,聚焦主业,集中优势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截至2024年10月30日,公司年内总计获批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0余个,其中包括可吸收外科缝线、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荧光内窥镜冷光源、复合疝修补补片等高端设备及高值耗材产品,表明公司坚定聚焦主业的发展思路不变。2024Q1-3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维持26.31%/8.54%,同比变化-1.37pct/0.26pct;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制药装备板块行业承压及毛利率下降所致,净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落实降本增效措施。   看好医疗设备更新落地带来增收放利预期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随后各地陆续制定发布具体实施方案。我们认为,随着2023年医疗反腐叠加2024年《行动方案》下形成的“采购观望”,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积压了大量未满足的采购需求亟待释放。我们认为随着9月以来采购需求回暖,公司的放疗及影像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孔径螺旋CT、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将直接受益于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看好公司24Q4/25Q1增收和放利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有望分别实现106/113/120亿元(调整前110/120/130亿元),同比增长5.4%/7.1%/6.4%;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7.7/8.6/9.5亿元(调整前8.3/10.5/12.7亿元),同比增长   17.5%/12.4%/9.7%;对应EPS为1.27/1.42/1.56元;对应PE倍数为14/12/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采购政策带来的波动,设备更新不及预期,制药装备行业竞争加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1-04
    • 并表汉方业绩高增速,股权激励体现发展信心

      并表汉方业绩高增速,股权激励体现发展信心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投资要点:   并表汉方,收入利润高增长。   2024年Q1-Q3:公司实现营收14.5亿,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同比增长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同比增长22%。   2024年Q3:公司实现营收5亿,同比增长56%;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同比增长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同比增长32%。   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做大营收与发展大品种志在必得。   2024.10.8,贵州三力公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以7.5元/股的价格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总量为523万股,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数40,980.2216万股的1.2762%。激励对象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   2025/2026/2027年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1)中成药营业收入(含税)考核触发值分别为:28/32/36亿元;目标值分别为:31/36/40亿元;2)过亿品种数量分别为:5/6/7个;3)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对标企业均值。   三季度公告分红规划、回购计划、不减持承诺,三重利好体现公司发   展信心。   2024.9.12,公司同时公告分红规划、回购计划、不减持承诺。1)分红:未来三年(2024年~2026年):公司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⑤时应当进行现金分红,且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50%。①公司该年度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为正;②公司的累积可供分配利润为正;③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该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④公司不存在影响利润分配的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等事项;⑤公司资金充裕,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量能够维持公司后续持续经营及长期发展。2)回购:公司拟以0.8~1.2亿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上限17.85元/股,预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09%~1.64%;3)不减持: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海先生自愿承诺,自2024年9月13日起18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主动减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原盈利预测,预测2024/2025/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4.07/29.48/35.68亿元,增速为47%/22%/21%。2024/2025/20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4/4.22/5.06亿元,增速为21%/19%/2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重点产品受集采等政策影响降价风险,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4-11-04
    • 20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Q3收入低于预期,回款节奏明显改善

      20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Q3收入低于预期,回款节奏明显改善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6.19亿元(-10.95%),归母净利润0.94亿元(-83.71%),扣非净利润0.78亿元(-77.23%),经营性现金流3.12亿元(-38.58%)。2024Q3实现营业收入17.38亿元(-13.15%),归母净利润0.04亿元(-98.56%),扣非净利润0.03亿元(-94.62%)。   24Q3收入低于此前预期,静待常规检测需求恢复:2024Q3公司表观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常规检测需求增长速度不及预期,即院端诊疗量及检验标本外送仍受到行业经营环境变化影响,另一方面,2023年同期仍有一部分CRO相关收入。同时,由于前期固定成本投入较大,导致公司经营杠杆效应有所下降,2023Q3公司毛利率为36.04%(同比+1.57pct/环比-1.13pct),经测算单季度经营性净利率回落至约6.3%(2024Q3公司信用减值损失约为1.25亿元,考虑税盾15%则当季经营性净利润约1.1亿元)。尽管截至2024Q3外部经营环境仍有波动,但公司经营保持稳健、资产负债率极低(2024Q3为27.01%)、现金流保持正向,预期后续随着国内院端诊疗量逐步修复,带动常规检测需求进一步释放,公司经营有望恢复高质量增长。   应收账款回款节奏明显改善,化债预期下有望进一步提速:截至2024Q3,公司应收账款净值余额51.16亿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约13亿元(预计大部分为新冠核酸检测相关)。2024年Q1/Q2/Q3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40/1.56/1.25亿元,Q3单季度新增减值计提绝对额环比下降,且剩余应收账款原值余额较2024Q2减少约3.2亿元,表明随着现金流管理力度加强,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进度明显改善。此外,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提出“加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等内容,基于多项化债政策持续推进的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节奏有望再提速,助益表观业绩企稳修复。   坚持长期主义行稳致远,丰富企业内核促进精益运营: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不断强化,巩固成本效率的同时推动融合创新,持续构建各项核心能力。2024年1-9月公司新增合作精准中心25家,新增产学研合作及疾病联盟20项;公司营销、供应链、服务、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变革项目落地均取得实效,管理效率稳步提升;公司持续深挖医检大数据潜力,已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4项产品。公司坚持医检主航道、坚持长期主义和创新发展两大核心发展理念,尽管短期经营仍受外部环境的扰动,但愈发积淀的核心能力正为公司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金域医学作为国内ICL头部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及规模优势充分受益,看好公司医检主业常规业务高速增长。考虑到外部环境仍有待修复,以及应收账款减值计提对利润影响仍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44/7.59/12.55亿元,同比-62.01%、+210.32%、+65.50%,EPS分别为0.52/1.62/2.6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 61/20/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检验服务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院端诊疗量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1-04
    • Anticipating a rapid rebound in domestic business

      Anticipating a rapid rebound in domestic business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United Imaging’s 9M24 revenue declined by 6.4% YoY to RMB6,954mn, with 3Q24revenue down by 25.0% YoY to RMB1.6bn. This downturn was primarily due to achallenging domestic market environment, marked by stringent industry regulationsand delays in equipment renewal projects. Attributable net profit in 9M24 decreasedby 36.9% YoY to RMB671mn, with net profit margin falling by 4.7 ppts. Despitethese near-term challenges, United Imaging maintained its R&D expenditures andactively pursued expansio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which impacted profitability inthe third quarter. Looking forward,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quipment renewalprojects has gradually picked up pace, United Imaging's revenue and net profitmargins are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in 2025E, in our view.   Robust overseas growth momentum. In 9M24, United Imaging’s overseasrevenue grew 36.5% YoY to RMB1,404mn, accounting for 20.2% (+6.35 ppts)of total revenue. This accelerated growth continued into the third quarter, withrevenues increasing by 51.7% YoY to RMB471mn. Strong performances werenoted across North America,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emerging markets. AsUnited Imaging continues to enhance its overseas localization and servicecapabilities, we believe it is poised to strengthen its global competitiveness,better navigate geopolitical challenges, and sustain rapid growth internationally.   Strong growth in recurring revenue. In 9M24, revenue from maintenanceservices increased by 27.3% YoY to RMB967mn, accounting for 13.9% (+3.7ppts) of the total revenue. With a global installed base now exceeding 31,000units, United Imaging's service revenue contribution remains lower comparedto global industry leaders like GE Healthcare (32.9% in 2023) and Philips(27.7% in 2023). However, with the expanding installed base and an enhancedglobal service network, we expect United Imaging’s recurring revenue tocontinue its rapid increase, offering resilience against industry fluctuations.   Medical equipment renewal projects set to materialize. Mgmt. has notedthat medical equipment renewal projects began implementation in earlyOctober, with multiple procurement activities underway. Additionally, somepreviously delayed equipment procurements, halted due to policy uncertainties,have now restarted. These developmen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 recovery inUnited Imaging’s domestic business in 4Q24 and 2025. However, due tostringent industry regulations,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has become moreprotracted. The installation and revenue recognition timelines for largeequipment are also relatively long. Consequently,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isprocurement rebound is expected to be primarily reflected in 2025, in our view.   Maintain BUY. We expect hospital procurement to recover from 2025 and weare optimistic about the Company's long-term growth potential driven by thecontinued import substitution and strengthened global competitiveness.Therefore, we revise up the terminal growth rate forecast from 3.0% to 4.0%.Based on a 9-year DCF model, we adjust the target price to RMB162.81(WACC: 8.3%, terminal growth rate: 4.0%).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6页
      2024-11-04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品牌运营“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驱动,公司有望业绩&估值双提升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品牌运营“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驱动,公司有望业绩&估值双提升

      个股研报
        百洋医药(301015)   核心逻辑:公司深耕品牌运营业务,现已打造迪巧系列钙片、海露滴眼液、泌特等拳头产品,2018-2023年间公司品牌运营业务收入CAGR约为21%。2024年7月公司收购百洋制药60.2%股权,公司预计2023-2026年百洋制药营收CAGR约21%,而其净利润CAGR约为18%,我们认为未来存量品种(诸如迪巧、海露、纽特舒玛等)仍存在增长空间,同时新并入的百洋制药可提供更多产品矩阵,叠加公司后续持续推动新品引入,后续业绩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此外,自公司上市以来公司PE-TTM均值约28倍,我们认为当前估值仍存在提升空间。   品牌运营业务“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线突破:①2018-2023年间公司品牌运营业务收入CAGR约为21%,2023年公司品牌运营业务的收入占比约为58%,品牌运营业务是公司的基本盘。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线突破,公司后续品牌运营业务仍有望维持较快增长。②在OTC业务方面,公司OTC拳头产品主要为迪巧(2023年迪巧收入为18.97亿元,同比+17%)、海露(2023年海露收入为6.4亿元,同比+50%)。我们认为,迪巧系列后续增长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品规扩张(诸如推出诸多小黄条液体钙新品规)&线上渠道,另一方面来自于院内市场(抢占竞争对手份额)。海露系列产品目前仍处于放量增长阶段,未来规模有望成为下一个大单品。③在OTX业务方面,公司主要品种包括泌特、安斯泰来系列以及百洋制药多个产品(诸如扶正化瘀、硝苯地平控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2022年泌特系列收入为3.29亿元,2022年安斯泰来系列收入为4.14亿元。2024年7月公司并入百洋制药(2023年百洋制药收入为7.6亿元),获得扶正化瘀、硝苯地平控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多个处方药品种,其中2023年扶正化瘀4.92亿元,公司预计2023-2026年间百洋制药收入CAGR约为21%。④布局创新药&创新器械积蓄后续增长潜力,百洋集团助力广东瑞迪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99mTc-3PRGD2是我国核医学领域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目前CDE已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2023年起,公司在母公司投资孵化的高端医疗器械方面逐步迎来收获期,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率先落地实现商业化,迈迪斯的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也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   批发业务收缩节奏或将放缓,零售业务以DTP药房为主:①在批发配送业务中,公司目前主要覆盖青岛及周边地区医院、社区诊所及药店等。2023年医药批发业务收入为27.74亿元(同比-19%),2024H1医药批发收入为11.07亿元(同比-21%)。我们认为,后续公司医药批发业务的规模收缩将逐步放缓,公司或将注重于提升医药批发业务的经营质量,诸如降低应收账款账期等。②零售业务主要由百洋健康药房运营,百洋健康药房成立于2006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以医保双通道为特色的DTP和慢病专业药房。从收入上看,2018-2023年间公司医药零售收入CAGR约12%,2022年零售收入规模有所下降,2023年基本持平。我们认为,公司后续的零售业务预计将维持现状,同时由于门店数量较少,盈利能力提升空间较为有限。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31亿元、94.02亿元、106.9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13%、1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10.57亿元、1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4%、24%,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7倍、14倍、11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代理产品合作终止风险,药品质量风险,产品引入进展不及预期,单品种依赖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11-04
    • 2024年三季报点评:24Q3业绩符合预期,DRGs 2.0影响逐步落地

      2024年三季报点评:24Q3业绩符合预期,DRGs 2.0影响逐步落地

      个股研报
        安图生物(60365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3.80亿元(yoy+4.24%),归母净利润9.56亿元(yoy+6.13%)扣非归母净利润9.30亿元(yoy+6.69%)。2024年Q3公司营业收入11.73亿元(yoy+3.38%),归母净利润3.37亿元(yoy-5.18%),扣非归母净利润3.32亿元(yoy-3.99%)。   24Q3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提升明显。盈利能力看,Q3毛利率66.8%,其中高毛利免疫诊断试剂营收占比提高,低毛利新冠相关业务营收占比下降,且高毛利化学发光仪器占比有所提升。单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5.6%(-0.1pp),管理费用率4.8%(+1.1pp),研发费用率15.2%(+1.9pp),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保障持续发展。   24Q3业绩符合预期,DRGs2.0影响逐步落地。整体来看,24Q1-Q3受到套餐解绑的压力,收入端有所承压。2024年公司产品线更为完善,单机和流水线装机情况环比进一步改善,5月开始流水线装机开始增速,系国产替代加速。海外化学发光营销网络目前有200+代理商,网络搭建持续推进。   持续研发拓展新领域,IVD平台型企业行稳致远。公司继续在试剂研发领域深耕细作,成功开发了多项新系列产品,新获产品注册(备案)证书60项,涵盖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子诊断等,检测项目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相关疾病、个体化用药等,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系列,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2023年4月,公司AutoLas X-1系列流水线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便利性的使用功能最终脱颖而出,一举斩获2023年德国iF设计奖。Autolas B-1系列流水线通过其高度的灵活性,实现了与各型号新仪器的无缝串联,实现2000速生化分析仪分别与600速和200速的免疫分析仪进行自由串联扩展。在NGS产品线业务的布局上,公司建立了郑州、上海双研发中心,以“基因测序+大数据”技术融合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因测序产业国产化。24年前三季度公司A1及X1装机符合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4.4、17.3、20.9亿元,对应增速18.3%、20.2%、20.9%,对应PE为18、15、12倍,估值性价比较高,考虑到公司在技术、产品、渠道、品牌四方面的竞争优势,未来成长性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11-03
    • 2024年三季报点评:单季收入新高,管线开发迎里程碑

      2024年三季报点评:单季收入新高,管线开发迎里程碑

      个股研报
        盟科药业(68837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9756万元(+42.9%),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   康替唑胺单季度销售额创下新高。分季度来看,公司Q1/Q2/Q3分别实现收入3302/2772/3682万元,分别同比+91.1%/+11.6%/+40.8%,康替唑胺三季度收入创历年新高。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82.2%,同比+0.5pp,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费用端,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2.4亿元,销售费用8158万元,管理费用4388万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7.4亿元。   多款在研产品近期迎来开发里程碑。(1)MRX-5在澳大利亚的Ⅰ期临床试验已于近日达到预期目标,MRX-5拟用于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MRX-5对常见的NTM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此外该药物具有相互作用少、不易耐药、可口服的特点,适用于长期服用以治疗慢性感染;(2)MRX-8的中国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4年6月完成,研究表明MRX-8在人体内的暴露量随剂量增加成比例增加,MRX-8在人体内的暴露量可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引起的感染达到理想的疗效,此外MRX-8在研究中未发生导致提前退出或终止研究的不良事件,亦未出现CTCAE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0.85元、-0.62元、-0.51元。考虑到康替唑胺的临床价值突出且具备出海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降风险、新产品市场化进度及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11-03
    • 亿立舒海外发货,参股公司公布TCE在SLE的人体数据,值得期待

      亿立舒海外发货,参股公司公布TCE在SLE的人体数据,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事件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8.58亿元,同比增长31.7%;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非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22.3%。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4.3%;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96%;扣非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279%。   亿立舒(F-627)完成海外市场的首批发货,国际化进入实质性阶段F-627是基于Di-KineTM双分子技术平台研发的长效升白药,用于治疗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引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23年5月,F-627在中国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第三代升白药,并通过医保谈判成功进入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同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并正式被NCCN推荐。同时,巴西和欧洲已经成功收到GMP证书。近日,亿一生物完成了亿立舒(F-627)在德国市场的首批发货,国际商业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亿立舒(F-627)在2023年底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目录,2024年迎来首个医保放量年,季度持续增长。根据公告,2024年上半年,亿一生物向国内商业合作伙伴累计发货亿立舒产品超过11万支,并实现了在终端市场销售的加速放量。根据医药魔方样本医院显示,2024Q2起量迅速,相较2024Q1环比增长236%。   公司产品增长稳健,重点独家产品增长快   医药产品销售过亿元产品7个,其中创新药亿立舒及重点(独家/自产)产品是业绩贡献的主力军,较上年同期均有较高增长。独家产品包括:小儿青翘颗粒、复方银花解毒颗粒、、除湿止痒软膏、皮敏消胶囊、麻芩消咳颗粒、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等。   参股公司天动源和的在研产品A-319(CD3&CD19TCE双抗)发布在SLE适应症的早期人体有效性数据,起效快   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表的数据显示,A319在中重度复发/难治SLE病人中,一周即可观察到外周血CD19阳性B细胞的耗竭。分病人看,病人1的多种自身抗体在第八周时显著减少。SLEDAI-2K评分指标上,三名可评估的病人均有大幅改善。其中病人2在第二周从8下降至0,病人3在第二周从16下降至4。此外,A-319安全性好,暂无CRS、ICANS事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的收入预测从56.61、69.77、77.51亿元下调至52.01、64.03、71.07亿元;将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从5.32、7.55、9.23亿下调至5.00、7.20、9.1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放量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11-03
    • Q3利润同比高增,毛利率持续提升

      Q3利润同比高增,毛利率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可孚医疗(301087)   投资要点:   事件:可孚医疗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2.5亿元(同比+5.9%),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12.6%)。分季度来看,Q1-3收入分别为8.1/7.5/6.9亿元,同比-5.6%/+13.2%/+14.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8/0.7亿元,同比-24.8%/+30.1%/+55.5%,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7/0.5亿元,同比-26.6%/+62.1%/123.8%。   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均有所提升,其他费用率略有下降。今年毛利率逐季提升,Q1-3分别为49.8%/51.6%/53%,同比-1.3/+12.1/+9.4pct,预计是产品迭代升级、结构变化等因素所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31.6%(同比+6.9pct),有较大增长,主要是由于听力业务销售费用增加6551.5万元,以及公司加大线上及线下服务费、推广费投入、品牌宣传所致。Q1-3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7.1%/33%/35.5%,同比+4.2/+9.3/+7.1pct。其他费用率略有下降,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0.7%/3.1%,同比-0.1/-0.2/-0.6pct。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4.7亿元、5.7亿元,增速分别为50.1%/22.5%/22.3%,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X、17X、14X。可孚医疗为家用医疗器械后起之秀,积极平台化布局,未来预计将持续聚焦核心单品+自产产品,产品管线丰富,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提升,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健耳门店持续亏损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11-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