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576)

    • 双场景持续深耕,内生外延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双场景持续深耕,内生外延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事件   收入规模持续放量,同口径下利润端延续高速增长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复杂外部环境下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64亿元,同比增长34.72%;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下降28.90%,主要受上年同期联营企业Mesa持有期及处置收益影响;归母扣非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27.47%。若同口径剔除Mesa影响,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22%,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9.81%。   生命科学及医疗创新协同发展,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分场景看,1)2022年生命科学实现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42.43%,智慧实验室全场景方案已细分至微生物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等7大用户场景,实验室新品类收入快速增长,其中生物培养类、实验室耗材类产品连续翻番增长。2)2022年医疗创新实现收入16.10亿元,同比增长29.41%,医院、公卫和血浆站用户场景持续延伸。2022年公司新增用户占比超过30%,单用户价值不断提升,服务收入占比超过10%。   海内外双轮驱动,广度深度粘度不断升级   分地区看,1)国内市场2022年实现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27.50%。公司新进入湖北汉江国家实验室、康龙化成、上海复诺健等知名用户,国内经销网络近200家。2)海外市场2022年实现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56.45%。2022年海外经销网络总数突破700家,新覆盖8个中东欧地区国家建立以阿联酋、尼日利亚、新加坡和英国等地为中心的体验培训中心体系,完善荷兰、美国等地仓储物流中心体系。   剔除抗疫专项影响后,毛利率保持稳定   受抗疫专项业务影响,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8.07%,同比下降2.01pct。净利率为21.37%,同比下降18.58pct,主要受上年Mesa持有期及处置收益影响。公司销售费用率12.16%,管理费用率5.77%,财务费用率-0.71%,整体保持稳定。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92亿元,同比增长23.77%,研发投入占比达10.21%。   盈利预测   公司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物联网战略具有先发优势。随着金卫信和苏州康盛生物两大板块并购项目落地,公司业务布局进一步丰富。我们预计2023至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7.55/49.12/64.41亿元(前值37.59/49.20/-),归母净利润8.36/10.99/14.50亿元(前值8.36/10.99/-),对应PE分别为25/19/15倍。基于公司国内布局持续深入,海内外业务双轮驱动,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海外布局不及预期;物联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并购推进不及预期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30
    • 疫情扰动下依然保持高增长,品类与场景持续丰富

      疫情扰动下依然保持高增长,品类与场景持续丰富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报,全年实现总收入 28.64 亿元( +34.72%);归母净利润 6.01 亿元( -28.90%);扣非净利润 5.33 亿元( +27.43%)。   剔除去年 Mesa 收益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5.2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29.81%。 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7.89 亿元( +30.22%);归母净利润 1.39 亿元( -5.11%);扣非净利润 1.25 亿元( +21.05%)。   两大板块持续高成长,用户场景进一步细分与延伸: 生命科学板块实现收入 12.45 亿元( +42.43%)。针对高校升级生物样本库方案实现自动智能化并在多个大学落地;生物制药用户数量上升,公司针对推出样本冻存、样本干燥等新品;智慧实验室全场景方案细分至 7 大用户场景;实验室新品类收入快速增长。 医疗创新板块实现收入 16.10 亿元( +29.41%)。针对医院推出智能静配等方案( 10+家医院落地);针对公卫用户推出基层医疗机构智慧公卫体检工作站等方案,智慧疫苗接种方案 4,000+家接种点;针对血/浆站推出供血自动化管理系统等方案,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复制多个城市网。   全球市场体系不断升级,推动海内外业务高增长: 国内业务实现收入 20.22 亿元( +27.50%) , 公司新进入湖北汉江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制药公司用户。 海外业务实现收入 8.34 亿元( + 56.45%)。海外经销网络 700+家,新覆盖 8 个中东欧地区国家;完善欧亚美当地化团队,建立体验培训中心体系(阿联酋、尼日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和仓储物流中心体系(荷兰、美国等);与 40+全球性国际组织建立合作,超低温、生物安全柜等产品进入用户采购名单。   投资建议: 海尔生物是依托领先的低温存储技术和物联网解决方案,发展实验室装备及医疗自动化产品,长期增长前景良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52/9.81/12.48 亿元, 同比增长25.10%/30.47%/27.31%, EPS 为 2.36/3.08/3.93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为 27.96/21.43/16.83 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料涨价的风险、业绩受疫情影响的风险、产品研发与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3-30
    • 两大核心药品放量显著,继续探索广阔新适应症

      两大核心药品放量显著,继续探索广阔新适应症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下降45.87%;归母净利润-9.9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由于2021年公司获得维迪西妥海外开发及商业化授权的首付款2亿美元所形成的收入,2022年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营收利润均下降。   事件点评   公司在手现金充裕,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延长药品周期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0亿元。单季度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2.02亿元,同比下降84.57%;归母净利润-3.1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02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0.69亿元,主要为公司2022年科创板上市所募集资金。   公司全年整体毛利率为64.77%,同比下降30.4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57.08%,同比增长38.6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34.49%,同比增长19.3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27.19%,同比增长77.3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8.79%,同比下降7.92个百分点;   2022年两大产品——维迪西妥单抗及泰它西普营收7.38亿元,占比95.60%,同比增长462.19%,放量显著,其毛利率为72.73%,同比下降18.81个百分点;技术服务营收0.30亿元,占比3.89%,同比增长1544.11%,毛利率为77.36%。   两大核心药品放量显著,多适应症领域扩展空间   公司两个核心产品泰爱®(泰它西普)、爱地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及销量同比增长强劲。泰它西普2022年销售490,850支,同比增长1780.51%;维迪西妥单抗2022年销售150,708支,同比增长1513.23%。双产品均实现显著放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增长强劲。泰它西普已于2021年3月获NMPA批准上市,并开始销售,同年12月份,该产品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22年,维迪西妥单抗被正式纳入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作为II类推荐,用于HER2表达阳性的晚期转移性胃癌三线治疗,以及进入晚期尿路上皮癌(mUC)的一线治疗以及二线、三线治疗。   新适应症临床试验进展加速,中美双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维迪西妥单抗及泰它西普的新适应症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9.8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7.19%,增长77.34个百分点。在研药品在中国和海外的临床试验进展加速。公司目前共有七个分子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药物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商品名:爱地希®)正在中国及美国进行。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9亿元、13.28亿元、22.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64.1%、66.7%;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7亿元、-5.85亿元、-3.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2%、20.5%、41.5%。我们看好泰它西普在自身免疫病领域的拓展能力、维迪西妥单抗在广泛癌症的拓展能力及公司ADC平台的持续研发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研发审批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研发失败风险;政策不确定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年报点评:浆站建设提速,疫苗有望复苏

      年报点评:浆站建设提速,疫苗有望复苏

      个股研报
        华兰生物(002007)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5.17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下降17.14%;扣非归母净利润8.94亿元,同比下降25.61%。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下降14.93%;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26.36%;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40.44%。   公司大批浆站获批,奠定血制品业务增长基础。公司目前共有单采血浆站32家,其中广西4家、贵州1家、重庆15家、河南12家,2022年采浆量为1100多吨。2022年公司先后获准在信阳市潢川县、洛阳市伊川县、商丘市夏邑县、周口市商水县、许昌市襄城县、开封市杞县和南阳市邓州市共7地设置单采血浆站,同时完成了封丘、滑县、浚县、鲁山、贺州、博白、武隆及潼南共8家浆站单采血浆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大批新建浆站获批为公司血液制品业务保持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征地350亩新建华兰生物医药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加码生物药业务。   新冠疫情消退叠加甲流严重,公司流感疫苗业务有望快速复苏。2022年公司流感疫苗销售18.18亿元,同比下降0.39%。尽管2022年流感疫苗销售受新冠疫情不利影响,公司流感疫苗于2022年5月份取得批签发率先上市,抓住了我国南方地区流感高发带来的市场机遇,将不利影响降到了最小。防疫常态化后,新冠疫苗对其他疫苗的挤出效应将消退,随着2023年春季甲流严重爆发,公司流感疫苗业务有望快速复苏。   投资建议:公司浆站建设提速,血制品业务有望较快增长。防疫常态化后,公司采浆成本有望降低,疫苗业务有望恢复。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7/14.15/16.05亿元,同比增长14.98%、14.34%、13.46%,对应EPS为0.68/0.78/0.88元,对应PE为32/29/25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血制品成本上升过快的风险、后续浆站获批不及预期的风险、流感疫苗销售不稳定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全年收入高速增长,产品研发进展迅速

      全年收入高速增长,产品研发进展迅速

      个股研报
        心脉医疗(688016)   业绩简评   2023 年 3 月 29 日, 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 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 8.97 亿元,同比+3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7 亿元,同比+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24 亿元,同比+12%;   分季度来看, 2022Q4 公司实现收入 2.32 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 0.56 亿元,同比-15%,扣非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同比-13%。   经营分析   全年收入端高速增长, 海外市场实现快速拓展。 2022 年公司Castor、 Minos、 Reewarm PTX 等创新产品仍持续获得快速增长,已分别覆盖超过 860、 600、 630 家终端医院。 主营业务中, 主动脉支架类业务实现收入 7.34 亿元,同比+30%;术中支架类业务实现收入 0.85 亿元,同比+29%;外周及其他类实现收入 0.77 亿元,同比+47%,各板块均实现了可观的收入增长。 同时公司创新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加大, 国外业务实现收入0.53亿元,同比+75%,占总收入比例达到 6%。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创新产品研发进展迅速。 公司 2022 年研发费用率 15.3%,同比+0.4pct, 全年在产品研发上取得诸多进展, 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 0.035 规格外周药物球囊等产品顺利获批上市。 Vflower 髂静脉支架完成临床入组, Fishhawk 机械血栓切除导管进入创新器械绿色通道,公司强劲的研发实力将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撑。   定增方案逐步落地,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23 年 2 月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申请已获得交易所受理。未来定增募集方案落地后, 公司生产及研发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公司公布了包括点状支架、 CTO 开通器械、 AVF 适应症药物球囊等10余款众多新型研发品种, 将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主动脉及外周介入领域的竞争力,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3、 6.11、 8.01 亿元,同比增长 30%、32%、 31%, EPS 分别为 6.44、 8.48、 11.13 元,现价对应 PE 为 27、20、 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3-30
    • 主业稳健增长,23年放量可期

      主业稳健增长,23年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康华生物(30084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亿元,同比下降27.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下降1.8%。   人二倍体狂苗全年稳健增长,Q4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Q1/Q2/Q3/Q4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7/3.9/4/3.9亿元(+12.5%/+24.8%/+73.3%/-23.5%),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8/1.7/1.2亿元(+34.6%/+18.9%/-49.4%/-53.4%)。公司狂苗Q4同比收入及利润下滑较大主要系放开后疫情影响所致。归母净利润端增速下降主要系公司去年同期参股公司公允价值收益较高,存在高基数。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93.6%(+0.04pp),净利率为41.3%(-22.8pp),主要系上述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利润端高基数所致。销售费用率为29.6%(-2.3pp),管理费用率为5.7%(-1pp),主要系疫情干扰公司销售推广活动有所限制。研发费用率为12.4%(+6.3pp),主要系公司加大在研管线投入。   人二倍体狂苗产能逐渐释放。分产品来看,2022年人二倍体狂苗收入为14.2亿元(+12.7%),占比为97.8%,ACYW135脑膜炎多糖疫苗为0.17亿元(-37.8%)。从批签发数据来看,2022年公司人二倍体狂苗批签发809万支,同比增加69%。目前公司设计产能已达到500万支,实际产能预估在700万支左右,随着募投项目产能在2023-2024年左右投产,整体产能将增长至1100万支/年,有利于公司产品持续放量。   宠物疫苗带来公司新增长点。公司和杭州佑本合作的宠物疫苗产品目前已有产品报送批签发,2023年销售收入为380万元,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宠物医院报名预定公司兽用疫苗产品。我国目前宠物数量在1亿只左右,预计将以7%的速度增加,目前国内市场仍以海外厂商疫苗为主,公司有望凭借产品质量优势以及性价比优势快速拓宽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亿元、12.1亿元及13.1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新增产能节奏不及预期;公司存货不足以满足销售的季节性波动风险;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并购赋能器械发展,医疗服务恢复可期

      并购赋能器械发展,医疗服务恢复可期

      个股研报
        盈康生命(300143)   业绩简评   2023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1.56亿元,同比+6.09%;实现归母净利润-5.96亿元,同比-63.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26.03%。公司亏损主要系本年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所致(资产减值6.69亿元),扣除该影响后,公司实现净利润7213.31万元。   经营分析   医疗服务板块线下线上共同发力,持续提升服务能力。2022年,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实现收入9.97亿元,同比下降3.04%,毛利率为24.20%,同比增加0.76%。线下方面,公司经营管理6家医院,床位规模3258张,总诊疗人次156万,同比增长155%,门诊量合计148.6万人次。线上方面,建设完成了盈康一生在线医疗总平台“体验云”,全年累计线上订单量为104万,同比增长765%,累计触达人次达101.29万人。   医疗器械板块并购增加产品丰富度,四大应用场景齐发展。2022年,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实现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157.96%,毛利率为41.13%,同比增加8.80%。公司在年内先后完成对河北爱里科森、深圳圣诺医疗的并购,产品丰富后覆盖四大应用场景:①放射治疗场景:产品主要为伽玛刀,公司全资子公司玛西普的头部伽玛刀在国内市占率超过50%,其二代头部伽玛刀具备国际领先优势,为国内首家获得美国FDA和SS&D双认证的公司。2022年,公司伽玛刀实现收入3675.47万元,同比增长38.79%。②生命支持场景:精准输注产品系列产品在国产品牌出货量中位居前列。2022年,公司输注产品实现收入1091.69万元。③影像增强场景:公司全资子公司圣诺医疗是国内第一台数字乳腺机产品研发生产厂商;全系列的CT/MRI/DSA高压注射器产品自2020年起位居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④慢病治疗场景:2022年,公司体外短波治疗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收入2336.28万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医疗器械板块随并购业务不断拓展产品线,收入占比较大的医疗服务板块有望修复,为公司带来收入弹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1.50、2.0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36%、34%,EPS分别为0.17、0.23、0.31元,现价对应PE为64、47、3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替代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医疗服务纠纷事件的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莱茵生物2022年年报点评:核心业务稳健扩张,关注新兴品类远期成长

      莱茵生物2022年年报点评:核心业务稳健扩张,关注新兴品类远期成长

      个股研报
        莱茵生物(002166)   事件:   公司发布年报: 2022 年公司营收 14.01 亿元,同比增长 32.9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增长 50.92%;扣非净利润 1.49 亿元,同比增长74.66%。其中, Q4 单季度实现营收 4.22 亿元,同比增长 23.72%; 实现归母净利润 0.03 亿元,同比下降 90.49%;扣非净利润-0.06 亿元,同比下降126.37%。   需求稳健扩张, 核心业务表现亮眼   2022 全年植物提取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公司与大客户芬美意合作广度及深度 均 持 续 提 升 。 单 季 度 来 看 , 公 司 2022 年 Q1-4 营 收 同 比 增长27.76%/55.01%/29.97%/23.72%; 2022 年 Q1-4 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78.44%/+149.15%/+51.87%/-90.49%,其中 Q4 净利润边际下降主要是受产品结构调整、 原料价格承压、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的影响。 分业务看: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实现营收 13.29 亿元(yoy+30.95%);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表现依旧强劲,实现营收 8.89 亿元(yoy+40.36%),在植物提取业务中的比重达 66.9%(同比 2021 年同期+4.5pct)。 从 Q4 单季度来看,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天然甜味剂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4.05/2.7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6.7%,均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期间费用管控良好, 盈利能力处优化通道   伴随相关产品市场价格维持相对高位,叠加公司内部技术改造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整体保持稳健。 盈利能力方面, 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 30.80%(yoy +0.99pct), 销售净利率为 13.44%(yoy +0.98pct)。其中, Q4 单季毛利率为 23.01%(yoy -7.45pct)。 期间费用方面, 2022 全年公司销售/管理 / 财 务 费 率 分 别 为 3.21%/7.45%/0.56% , 同 比 2021 年 分 别 下 降0.26/0.93/1.85pct,研发费率为 3.16%(yoy -0.54pct),基本保持稳定。   天然甜味剂订单释放有序,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可期   公司近年来坚持推进“大单品”战略,在大力发展原有天然甜味剂业务基础上,积极打造新业务增长极。 天然甜味剂, 公司与大客户芬美意的战略合作持续推进, 2022 全年对芬美意销售额达 8955 万美元(履约进度达 60.3%),未来仍有约 1.37 亿美元订单需求加速释放。 产能端, 公司募投建立年产量4000 吨甜叶菊提取工厂, 预计建设周期为 24 个月,将在扩收、降本、提升效率等方面帮助公司成长。 工业大麻, 公司在美工业大麻工厂已实现量产,若后续全美大麻合法化实现突破,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研发端, 公司 11 月启动甜菊糖微生物酶转化工艺项目, 12 月与江南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加快微生物合成技术开发及产业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催化新品落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为全球植物提取龙头企业,在深耕天然植物提取业务的同时,积极切入包括工业大麻在内的其他高景气度细分赛道,后续有望进入业绩爆发期。 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营收 18.01/22.59/28.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58/3.57/4.68 亿元, EPS 为 0.35 /0.48/0.63 元,对应 PE 为 27.39/19.77/15.0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限制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30
    • CHC业务稳定增长,中药配方颗粒向好

      CHC业务稳定增长,中药配方颗粒向好

      个股研报
        华润三九(000999)   投资要点   OTC 药物快速增长, 处方药增速略有放缓: 2022 年报实现收入 180.79 亿元(+16%) 、 归母净利润 24.49 亿元(+19%) 、 扣非归母净利润 22.19 亿元(+20%),2022Q4 单季度实现收入 59.69 亿元(+39%)、 扣非归母净利润 4.36 亿元(+87%)。   分业务来看, 自我诊疗业务实现收入 113.84 亿元(+23%) , 其中感冒止咳类和皮肤用药类快速增长。 处方药业务实现收入 59.76 亿元(+7%) , 增速放缓是因为医院患者数量下降、 学术活动推广难度增加、 配方颗粒省标切国标备案进度低于预期。   CHC 业务品牌和渠道共建促发展。 CHC 健康产品业务覆盖家庭常用的感冒、 皮肤、胃肠、 儿科等领域, 打造了 999、 天和、 澳诺、 好娃娃等知名品牌, 999 感冒灵、三九胃泰、 999 皮炎平、 澳诺钙、 易善复等产品在相关系列品类 OTC 销售额均排名靠前。 公司打造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 与全国最优质的经销商和连锁终端合作,覆盖了 40 多万家药店, 线上与阿里、 京东等大健康药房合作, 并全方位打造互联网+医+药的价值产业链, 实现专业化品牌营销推广, 促进产品销售稳定增长。   中药配方颗粒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受到省标切国标的影响, 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 2023Q1 新一批 48 个国标正式颁布, 国标数量已接近 250 个, 可以满足临床大部分需求, 且疫情后医疗需求也会明显复苏, 考虑到国标价格高于原来的省标, 中药配方颗粒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之一, 有望凭借品牌、 质量、 产品优势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65/33.10/38.23 亿元,增速分别为 17%/16%/16%, 对应 PE 分别为 19/17/14 倍。 考虑到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估值偏低,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集采降价风险, 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2022年天然甜味剂业务延续高增长,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

      2022年天然甜味剂业务延续高增长,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

      个股研报
        莱茵生物(002166)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01亿元,同比增长32.99%,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50.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74.66%;单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23.72%,实现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降90%,主要由于22Q4公司对存货、应收账款等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工业大麻原料诉讼赔偿款所致。   天然甜味剂业务延续高增长,新工厂建设加速推进,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   公司主营植物提取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30.95%,占比总收入95%,毛利率为28.51%,同比提升0.41pct,其中天然甜味剂产品实现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40.36%,领先行业增速,占比总收入64%。分地区来看,国外市场,公司与大客户芬美意合作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2022年芬美意采购额达8954.53万美元,同比增长48.62%,未来仍有约1.4亿美元订单需求加速释放,公司2018年与其签订独家分销合同,战略绑定大客户,我们预计后续续签可能性较大;国内市场,随着控糖消费理念的普及,公司紧抓市场机遇,依托品牌、研发等综合优势与数家国内主流新型食饮品牌达成业务合作,客户涵盖茶饮、休闲食品、乳制品等多品种领域。同时公司2022年顺利完成天然甜味剂业务上游供应链优化工作,投资2500万元进一步提升罗汉果大单品产能,并且非公开发行项目落地,预计新增甜叶菊提取物年产能4000吨。我们认为,公司天然甜味剂产能加速扩张,并且通过技改、工艺优化等手段持续提升内生增长动力,亦率先行业布局合成生物技术路线,持续夯实天然甜味剂业务核心竞争力,未来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   于美国建立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公司于2019年正式布局工业大麻,于美国建立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示范项目,预计年处理原料5000吨,项目毛利率可达50%;2022年该工厂完成调试优化,正式达到量产状态,同时公司加快推动工厂员工技能培训、GMP认证申请、销售团队搭建、客户拓展等工作,积极参与海外工业大麻展会对接下游品牌与客户,推动工厂运营迈向正轨。美国为目前全球工业大麻经济中心,根据BrightfieldGroup数据,2022年美国工业大麻衍生CBD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欧洲为第二大应用市场,2022年其受监管CBD市场销售额有望达15亿美元。我们认为,随着各国工业大麻下游应用政策陆续放开,市场有望加速扩容,未来公司有望复用其在植物提取领域打造的渠道、客户、品牌优势,快速打开CBD国际市场,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受益于减糖大趋势,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有望维持高增长;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大麻相关政策持续向好,CBD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但考虑到海外政策放开进程具备不确定性以及市场供需或出现阶段性不平衡,下调公司23-25年营收至17.8/22.6/28.4亿元(23-24前值为25.74/36.3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4.1/5.6亿元(23-24前值为3.91/5.9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与毒品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等合法化;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相关业务或有政策变动/法律/经营管理/自然/研发操作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