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合成生物学周报:海南出台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连港完成首单国生产物质甲醇加注

      合成生物学周报:海南出台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连港完成首单国生产物质甲醇加注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7/14-2025/07/1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14.49个百分点至1709.48。上证综指上涨0.69%%,创业板指上涨3.17%,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13.8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11.32个百分点。   海南省出台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投7月14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出台《海南省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实现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百亿元,聚焦“海洋生物+生物育2025-种”双特创新方向,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生物食品、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生物化工与生物能源五大领域,推动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链整合的系统布局,构建以“海口-三亚-儋州-琼海”为核心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提升全省生物制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绿色发展水平。   大连港完成首单国生产物质甲醇加注   7月15日,中国船燃在大连港为“中远海运洋浦”轮成功加注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系中国北方港口首次向国际航运船舶提供获ISCC认证的绿色甲醇。该甲醇分别由废旧轮胎(内蒙古易高煤化)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中石油大庆炼化)等生物质制成,碳减排率最高超100%。本次加注实现绿色甲醇“生产   运输—仓储—加注”全链条闭环,助力大连打造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标志我国在船用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和可再生资源转化技术上迈出坚实步伐。   天津大学团队实现兆级别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技术7月10日,天津大学元英进院士团队在《Nature Methods》发表研究,首次实现兆碱基(Mb)级人类DNA的从头合成、精准组装及跨物种递送,填补国际空白。研究建立了SynNICE技术体系:一是在酿酒酵母中高效组装含有超69%重复序列的人类AZFa区域;二是开发“酵母核载体”技术,实现染色体的完整提取、冷冻保存并保持高级结构;三是通过显微注射将合成基因组递送入小鼠早期胚胎,首次观察到四细胞期启动转录及从头DNA甲基化建立。该成果突破人类基因组合成中“重复序列难组装”“大段DNA跨物种转移难”两大技术瓶颈,为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染色体疾病治疗及人类基因组的临床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志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核心领域迈入全球前列。   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低碳岛建设方案   7月17日,海南省印发《低碳岛建设方案》,提出7大任务、22项措施,明确“三步走”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45年建成低碳岛、碳排放较峰值下降70%,2060年实现碳中和。重点围绕“科技赋能”与“循环降碳”:推动高效太阳能、绿氢制甲醇、新型碳捕集与封存(CCUS)等低碳技术攻关与示范,布局绿色低碳、生物制造、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同步推进退役电池与风光设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生物基材料应用、园区集中供热与工业余热利用,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到2030年,低碳技术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超87%。   福建农林大学团队开发高效电催化氧化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廖光福、帅李、陈礼辉团队在《Nano Letters》发表研究,开发出基于高熵NiCoFeMnAl-LDH的电催化平台,实现生物质平台化合物HMF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FDCA。在1.43V vs.RHE电压下,HMF转化率达100%,FDCA选择性达99.09%。该催化剂通过多金属电子结构调控,有效优化晶格氧p带中心位置,显著提升氧中间体的吸脱附动力学,优于传统LDH材料。研究揭示高熵策略对晶格氧电子态密度与反应路径的调控机制,为电催化生物质增值利用与绿色化学品合成提供新路径,推动生物质资源在碳中和背景下的高效利用。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
      16页
      2025-07-23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持续看好创新药,关注头部pharma转型成果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持续看好创新药,关注头部pharma转型成果

      化学制药
        投资逻辑   本周医药板块创新药表现依旧强劲,一方面康方生物/三生制药为代表的PD-1/VEGF相关标的持续高景气,同时往具备潜力早研管线的中小型biotech外溢,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信立泰为代表的pharma表现同样亮眼。历经十批仿制药集采后,头部pharma集采风险逐步出清,在强大的研发&临床资源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管线崭露头角。本周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将以5亿美金100%收购礼新医药,进一步展示出头部pharma强大的国际化及资源整合能力,建议关注头部pharma转型成果。   我们认为创新药依旧是投资主线,在全球MNC面临专利悬崖,积极寻找大单品潜力创新药BD合作的浪潮下,可重点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管线的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同时关注半年报潜在业绩超预期的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药品板块:本周A/H股创新药行情加速向上,我们持续看好本来创新药上涨行情的可持续性。7月18日,泰恩康发布公告,其CKBA乳膏玫瑰痤疮适应症申报新药II/III期临床试验取得受理。目前玫瑰痤疮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对患者容貌及心理造成较大压力,而目前治疗市场均是“老药新用”,治疗未满足空间大、竞争格局好,泰恩康前瞻布局的CKBA有望成为该领域最佳分子。   生物制品:司美格鲁肽CKD适应症获批,FLOW研究显示可进一步降低CKD&T2DM患者的主要肾脏复合事件风险达24%,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建议持续关注GLP-1类药物在体重管理/T2DM以外领域的适应症扩展。   中药:近年来,中药公司或通过BD引入新管线,或通过自主研发新药布局,积极寻求新增长点。我们继续推荐关注创新药管线布局有望带来中药公司的估值提升机会,相关公司如在减重/降糖、银屑病等众多领域有新药管线布局的康缘药业、干细胞研发管线持续推进的九芝堂等。   医疗器械:国内创新产品持续获批,龙头企业业绩有望逐步恢复。心脉医疗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新产品Talos及Fontus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均增长较快,Q2单季度业绩环比实现快速恢复。中科益安高氮无镍金属药物洗脱冠脉支架创新产品获批,国内创新产品商业化落地开始加速。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7月14日,国家医保局7月14日发布《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整体来看,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双位数增长,医保收支状况总体稳健。   投资建议   我们继续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依然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管线的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同时建议关注半年报潜在业绩超预期的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重点标的   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恒瑞医药、诺诚健华、华东医药、特宝生物、益丰药房、太极集团、迈瑞医疗、长春高新、三诺生物、固生堂等。   风险提示   汇兑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投融资周期波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国金证券
      21页
      2025-07-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肿瘤创新领域再添核心竞争力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肿瘤创新领域再添核心竞争力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中国生物制药宣布收购礼新医药。2025年7月15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将以约5亿美元100%收购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收购交易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2024年8月,中国生物制药以1.42亿元人民币参与礼新医药的C1轮融资,取得礼新4.91%的股权,并就LM-108及潜在的多个创新双特异性抗体或ADC,在中国大陆地区与之达成战略合作。   礼新医药研发成果瞩目,重大授权交易凸显创新实力。礼新医药是一家聚焦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创新药研发公司,2019年成立于上海。公司已建成全球领先的抗体发现和ADC技术平台,包括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LM-TME)、针对难成药靶点的抗体开发平台(LM-Abs)、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平台(LM-ADC)以及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LM-TCE)。目前,重磅产品LM-299(PD-1/VEGF双抗)、LM-305(GPRC5D ADC)、LM-108(CCR8单抗)、LM-302(Claudin18.2ADC)等8个项目正在开展临床,还有约20个项目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此前,礼新医药已通过总额近40亿美元的两项重大授权交易,展现其创新实力和国际化商业潜力。2023年5月,礼新医药以5500万美元的近期付款,以及最高达5.4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将LM-305的全球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授予阿斯利康。LM-305属于潜在FIC,目前正在全球进行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GPRC5D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与MM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具备一线治疗潜力。MM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特性,全球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11月,礼新医药以8.8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技术转移里程碑,以及最高24亿美元的其他里程碑付款,将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益授予默沙东。LM-299属于潜在BIC,目前正在中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LM-299采用四价IgG-VHH结构,将抗VEGF抗体Fc端改造为两个靶向PD-1的纳米抗体,增强PD-1和VEGF两端的靶向特异性,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协同效应以及安全性。PD-1/VEGF双抗在非小细胞肺癌、肠癌、胃癌、肝细胞癌等多种实体瘤中显示了良好获益,该靶点有潜力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的核心产品。礼新还有LM-101、LM-2417、LM-24C5、LM-168等4项创新肿瘤管线处于临床阶段,并有10余项临床前双抗/ADC项目预计在1-2年内进入临床,且均为全球FIC靶点。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礼新医药拥有全球领先的差异化抗体发现和ADC技术平台,有望推动中国生物制药的全面创新和国际化业务再加速。建议关注:中国生物制药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
      2页
      2025-07-20
    • 医药行业周报:亲合力减毒增效抗肿瘤创新平台或已得到验证,关注昂利康

      医药行业周报:亲合力减毒增效抗肿瘤创新平台或已得到验证,关注昂利康

      中药
        投资要点:   本周医药市场表现分析:7月14日至7月18日,医药指数上涨4.00%,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为2.91%。本周,涨幅靠前的主要为创新药标的如博瑞医药、力生制药、南新制药,创新药进一步演绎分化,继续重点看好创新药,关注下半年有BD强催化的核心标的。建议关注:1)创新药作为较为确定的产业趋势,重点关注:A股)热景生物、华纳药厂、微芯生物、悦康药业、前沿生物、福元医药、昂利康、信立泰、一品红、科兴制药、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港股)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博泰、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翰森制药;2)25年业绩或逐季度边际改善、估值水平较低且有边际改善的个股,建议关注CXO及产业链(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百普赛斯等)、长春高新(创新药)、昆药集团、马应龙、开立医疗、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海泰新光、麦澜德等。   医药指数和各细分领域表现、涨跌幅:本周上涨个股数量401家,下跌个股81家,涨幅居前为博瑞医药(+42.35%)、力生制药(+41.68%)、南新制药(+34.95%)、奥赛康(+32.77%)、一品红(+32.13%),跌幅居前为*ST苏吴(-22.31%)、ST未名(-16.82%)、浩欧博(-16.76%)、启迪药业(-12.66%)、永安药业(-12.37%)。   亲合力减毒增效抗肿瘤创新平台或已得到验证,建议关注昂利康。抗肿瘤药物的全身性分布是造成高毒低效的主要原因,亦为临床开发痛点,亲合力TMEA平台可实现肿瘤微环境靶向递送,定位激活释放活性药物,实现高效低毒的目的。2025年6月,该平台研发进展最快的候选药物莱古比星(修饰多柔比星)临床3期完成,其盲态下数据即展示出明显优于临床现有一线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趋势,TMEA-SMDC平台得到验证。2024年2月,公司与亲合力就ALK-N001/QHL-1618的授权达成一致,获得大中华区全部权益。ALK-N001亦基于TMEA-SMDC平台开发,修饰毒素为DXd,有望成为一种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肿瘤治疗候选药物。ALK-N001目前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1/2期研究。   投资观点及建议关注标的: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已经具备多方面的积极发展因素,基本完成了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创新替代仿制,出海能力提升),创新药打开中国医药企业增长新曲线,具体来看,1)国内创新产业已具规模,一批药企的创新布局迎来收获,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科伦药业等传统pharma已完成创新的华丽转身,百利天恒、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创新药公司正在以全球First-in-class的姿态快速崛起;2)出海能力持续提升,创新药械的BD持续创纪录,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MNC非常重视的创新转换来源。医疗设备、供应链等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较高的地位,在欧美发达市场以及新兴市场持续崭露头角,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3)老龄化持续加速,心脑血管、内分泌、骨科等慢性疾病需求持续提升,银发经济长坡厚雪;4)支付端看,医保收支仍在稳健增长,同时医保局积极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5)AI浪潮下,医药有望释放新的成长逻辑,短期信心有望显著提升。具体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制造出海(CXO及科研上游、供应链、器械及高端制剂)、国产替代(设备和高值耗材)、老龄化及院外消费(家用器械、中药等)、高壁垒行业(血制品、麻药),关注估值相对低位医药资产估值修复机会。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信立泰、泰恩康、昂利康、悦康药业、中国生物制药;   七月建议关注组合:热景生物、微芯生物、悦康药业、华纳药厂、神州细胞、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泰恩康、康弘药业、科兴制药、昆药集团。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华源证券
      15页
      2025-07-20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自免疾病进入双抗时代,建议关注智翔金泰,康诺亚,康方生物等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自免疾病进入双抗时代,建议关注智翔金泰,康诺亚,康方生物等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4.0%、16.59%,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9%、13.45%;本周、年初至今H股生物科技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2.69%、81.80%,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跑赢7.16%、56.88%;本周A股原料药(+7.01%)、化学制药(+6.86%)及生物医药(+4.00%)等股价涨幅较大,医药器械(+2.36%)、中药(+1.49%)及医药商业(+0.54%)等股价涨幅相对较小;本周A股涨幅居前博瑞医药(+42.35%)、力生制药(+41.68%)、南新制药(+34.95%),跌幅居前*ST苏吴(-22.31%),*ST未名(-16.82%),浩欧博(-16.76%);本周H股涨幅居前三叶草生物(+63.79%)、乐普生物(+62.04%)、德琪药业(+47.04%),跌幅居前励晶太平洋(-13.54%)、福森药业(-7.89%)、中国再生医学(-7.69%)。医药板块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大涨,尤其是港股创新药大涨12.6%。   自免疾病领域因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已成为医药行业中备受关注、极具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据Business Researchinsights预计,到2027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193.5亿美元。目前单抗药物在一些自免疾病中已经表现出优异的疗效,但仍有部分自免疾病如COPD、IBD仍需要更好的治疗手段。双抗药物的核心特点在于能够同时靶向两个不同的抗原或表位,产生叠加或抑制效应,更有效地抑制疾病进程;此外,双抗药物还可以诱导特定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即细胞桥接,这种“桥接”可以将效应细胞直接“招募”到靶细胞附近,实现精确的细胞杀伤或调节。相较于传统的自身免疫病药物与单抗药物,双抗自免药物通常有更好的疗效,在克服耐药性、降低剂量、毒性等方面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但与此同时,双抗自免药物在免疫原性和疗效持续时间上存在劣势,总体成药性还有待更多临床数据验证。建议关注已在临床阶段的双抗自免药物,如康诺亚的CM512(TSLP/IL13)、智翔金泰GR2002(TSLP/TSLP)、康方生物的AK139(IL-33R/IL-4Rα)。   国产首个!禾元生物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获批上市;同宜医药小分子偶联药物获批开展注册性III期研究:7月18日,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显示,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商品名:奥福民)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30g/L)。该药物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   具体配置建议:看好的子行业排序分别为:创新药>科研服务>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等。具体标的选择思路:从创新药自免角度,建议关注:智翔金泰、康方生物、康诺亚等。从PD1/VEGF双抗角度,建议关注:康方生物、神州细胞、华海药业、荣昌生物等。从成长性角度,关注博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三生制药、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百利天恒、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迪哲医药、海思科、科伦博泰等。从CXO、上游科研服务角度,关注药明康德、奥浦迈、百普赛斯、金斯瑞生物等。从低估值角度,关注佐力药业、东阿阿胶、昆药集团、华润三九、方盛制药等。从左侧角度,关注普洛药业、奥锐特、药明康德、联影医疗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医保政策风险等;产品销售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东吴证券
      34页
      2025-07-20
    • 医药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BD加速创新药重估,后续持续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结构性机会

      医药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BD加速创新药重估,后续持续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结构性机会

      化学制药
        2025年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迎来拐点与结构性行情,持续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结构性机会:   2025上半年A股、港股医药生物指数涨幅居前,大幅跑赢大盘。2025年初以来(截至20250706),A股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0.10%,跑赢沪深300指数8.90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4,迎来2021年以来的拐点;两大港股医药指数分别上涨54.1%、61.7%,大幅跑赢恒生指数。   从子行业来看,医药板块的行情具有结构性,创新药领涨。申万一级子行业指数涨幅最大的是化学制剂与其他生物制品,分别增长25.8%与+24.0%,疫苗、中药等板块小幅下跌。   从个股表现来看,480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中有348家上涨,占比72.5%。其中翻倍的有17支个股,占比3.5%;涨幅在50%-100%的有44支个股,占比9.2%。   从估值来看,短期修复,长期仍处低位。医药板块估值经过2019和2020年达峰后,经过了近4年的调整,2025年上半年PE估值上修至29倍,略高于近4年的50分位线(26倍),但仍处于长周期中的低位。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医药仓位环比提高。25Q1医药生物A+H股全部公募基金占比9.05%;剔除港股后,A股医药生物占比9.23%,环比提高0.37pp。   我们结合对医疗健康及各个子行业产业发展态势、政策导向、研发进展、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等方面的判断,持续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的结构性机会。   持续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AI医疗等方向的结构性机会:   BD出海+研发与商业化进程推进+政策支撑,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加速价值重塑。1)BD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超50起,总金额超480亿美元,态势火热。国产双抗/多抗、GLP-1RA、ADC等类型创新药出海为中国药企注入新增量,价值加速重估。2)研发与商业化进展方面:大品种核心适应症优异临床数据的读出、商业化进程与结果的推进都将对相应管线的价值预期产生重大变化从而推动股价上涨(如2025上半年云顶新耀EVER001治疗膜性肾病UPCR数据的读出、亿帆医药长效G-CSF亿立舒美国市场实现出货等)。3)政策方面: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7月医保局与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月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出台,对创新药支付端的改善和产业的长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综上,我们持续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在BD、研发突破、商业化、政策落地、业绩超预期等重磅催化与长期价值实现下的投资机会。   AI医疗技术融合与应用拓展加速推进,关注重点适配方向的前沿进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DeepSeek等基座大模型全面开源并持续优化升级、超800家医院完成本地化部署、国内外药械/健康管理/信息技术企业争相打造AI医疗平台。AI医疗目前已迈入技术融合与行业重构的新阶段,持续关注重点适配方向的前沿进展与投资机会:1)AI健康管理:平台依托模型生成个性化防控方案,推动慢病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干预”。2)AI医疗信息化CDSS辅助临床决策:优化电子病历质控、临床决策支持与智能分诊流程,AIGC大幅拉升效率。3)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辅助诊断为主,进入发展快车道。4)AI与手术机器人的融合。5)AI基因测序:罕见病大模型优化基因测序筛查,AI助力数据分析。6)AI制药: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助力靶点发现及临床疗效预测。   组合推荐: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百济神州(688235)、联影医疗(688271)、美年健康(002044)、上海莱士(002252)、贝达药业(300558)。   港股组合:云顶新耀(1952)、再鼎医药(9688)、君实生物(1877)、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9926)、信达生物(1801)、科伦博泰(6990)、诺诚健华(9969)、亚盛医药(6855)。   风险提示:医药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等。
      西南证券
      207页
      2025-07-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继续看好创新药,关注上游产业链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继续看好创新药,关注上游产业链

      化学制药
        报告要点:   医药板块本周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2025年7月7日至7月1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82%,跑赢沪深300指数1.00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6。2025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2.11%,跑赢沪深300指数10.08pct,涨跌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4。截至2025年7月11日,医药板块估值为28.83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相对于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46.60%。   本周前沿生物、美迪西和联环药业等表现较好   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前沿生物(+41.43%)、美迪西(+38.92%)、联环药业(+38.58%)、康辰药业(+27.28%)、启迪药业(+26.89%)、华纳药厂(+24.44%)、浩欧博(+22.72%)、塞力医疗(+22.06%)、福瑞股份(+20.83%)、广生堂(+20.76%)。   跌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ST未名(-18.51%)、神州细胞(-13.36%)、舒泰神(-11.61%)、一品红(-10.28%)、海辰药业(-9.86%)、华海药业(-9.59%)、美诺华(-9.31%)、永安药业(-9.24%)、荣昌生物(-8.84%)、创新医疗(-8.66%)。   重要事件   近期,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主要包括:(1)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2)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3)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4)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5)强化保障措施。   投资建议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重点提出增加商保创新药目录这一举措,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增强,是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的重要一步。目前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商保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预计未来商业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灵活性和补充性,为高价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支付支持,同时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我国创新药产业整体持续快速发展,相关的上游产业链包括科研试剂和CXO等行业也迎来逐步回暖,预计2025年中报开始,业绩有望逐步向好,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产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国元证券
      6页
      2025-07-15
    •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发布首批AI生物制造典型名单,恒灏生物基PTT纤维工艺突破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发布首批AI生物制造典型名单,恒灏生物基PTT纤维工艺突破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7/07-2025/07/1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1.40个百分点至1505.55。上证综指上涨1.09%,创业板指上涨2.36%,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0.31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96个百分点。   工信部发布首批AI生物制造典型应用名单   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第一批)》,其中案例名单共16个,聚焦AI在细胞株构建、代谢分析、蛋白质设计、酶替代疗法及超长DNA合成等环节的应用,推动生物制造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部分案例已在药用酶改造、抗体药物发现、重组胶原蛋白等方向实现产业化,显示出AI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此次公示将推动生物基材料、高附加值化学品等领域形成更多示范样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创新升级,为我国智能制造和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18   上海交大团队首次实现酿酒酵母重构II型灵芝酸合成通路   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肖晗团队在《Cell Discovery》发表重要研究,首次在酿酒酵母中成功重构II型灵芝酸生物合成通路,使30余种II型灵芝酸产量较天然水平提升1至4个数量级。II型灵芝酸是灵芝三萜类中药效显著的稀有分支,具备抗癌、保肝等活性,但传统提取产量极低。本次研究通过解码灵芝酸合成网络,精准筛选修饰酶和转移酶,并创新构建双诱导代谢调控系统,显著提高产量与稳定性。该成果突破了灵芝等药用真菌高效合成的产业瓶颈,为其他复杂天然产物的规模化制造提供了可借鉴的酵母工厂新方案。   恒灏“三非”生物基PTT纤维核心工艺突破   7月9日,由广东省纺织协会主办的纺织纤维新材料应用交流会在广州举办,恒碳科技携手广州恒灏新材料重点介绍了“三非四无”生物基1,3-丙二醇(PDO)技术及其在BIODEX®非粮PTT纤维中的应用。该技术依托非粮原料、非转基因菌株、非致病菌发酵,并实现厌氧、无通气、无强搅拌、无洁净处理等工艺突破,极大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核心产品BIODEX®纤维具备优异的抗污、抗皱、弹性和低温染色性能,广泛适用于多领域服装。恒碳已在山东济南建成全球唯一“三非”PDO工厂,年产能达1.5万吨,助力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科院团队首次揭示利血平生物合成关键酶学过程   7月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寅迪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新成果,首次揭示了利血平生物合成过程中C3β构型形成及五个连续手性中心建立的酶学机制。研究团队通过萝芙木转录组分析,成功鉴定出关键的黄素氧化酶RvYOO和还原酶RvDYR1,实现从α构型到β构型的精准翻转。同时解析了细胞色素P450等酶协同构建连续手性中心及后期甲氧基化修饰的生物学策略,填补了该领域长期空白。该成果不仅破解了利血平这一经典天然产物的合成谜题,也为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规模化生产单萜吲哚生物碱类药物提供了全新思路。   岚泽能源绿色航油示范项目正式落地合江   7月8日,岚泽能源与四川泸州合江县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10万吨/年生物质制绿色航油工业示范项目宣布落地合江。该项目采用岚泽能源自主开发的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技术,中试阶段已通过行业72小时考核,具备稳定产业化基础。合江区位优越、生物质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重点能源化工园区之一,为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支撑。岚泽能源还将联合交大四川研究院、天华化工等设立工程研发中心与中试基地,围绕绿色燃料关键技术展开深度攻关。未来,双方将携手打造从技术研发到产业示范的绿色能源创新链,助力“双碳”目标与县域能源转型发展。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
      华安证券
      18页
      2025-07-1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远大医药易甘泰获FDA批准拓展HCC适应症,关注核药产业链机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远大医药易甘泰获FDA批准拓展HCC适应症,关注核药产业链机遇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远大医药易甘泰获FDA批准拓展HCC适应症。2025年7月7日,远大医药发布公告,联营公司Sirtex Medical Pty Ltd的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易甘泰)获得FDA提前正式批准新增适应症,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这项获批基于钇[90Y]微球注射液DOORwaY90临床试验的突破性中期数据成功达到预设的共同主要终点,且未限制肿瘤直径大小。此次提前正式获批标志着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HC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双重适应症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产品。   易甘泰兼具放射性药物和精准介入治疗双重优势。根据远大医药,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是一款针对肝脏恶性肿瘤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产品,采用全球领先的介入技术将钇[90Y]树脂微球注入肝脏肿瘤血管,释放高能量β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兼具了放射性药物和精准介入治疗的双重优势。该产品已于2002年获得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于2022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许可,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该微球注射液自中国获批上市后快速放量,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治疗近2000例患者,2024年实现近5亿港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超140%。上市二十余年来,该产品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15万人次使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广泛的临床认可,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ESMO)、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英国国家健康照护专业组织(NICE)等多个国际权威机构的治疗指南推荐,并进入了《二零二四年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等多项中国权威的临床实践指南当中。   我国核药市场规模增长快速,内资企业为主要参与者。根据摩熵医药,我国核药医院端销售额从2017年10.18亿元增长至2023年31.86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20.94%,市场规模近年迎来快速增长,预计未来5年仍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剂型来看,2023年国内核药领域医院端注射剂型和呼气试验药盒销售额较为领先,分别占比40.41%和30.30%。临床用途方面,以诊断类用药为主,在售的诊断类核药为16个,销售额为21.11亿元,占比为66.26%。截至2024年10月,中国上市的核药产品共涉及12种核素,99mTc、131I、125I为使用率排名前三的核素,批准文号数分别为48个、16个、12个,其中99mTc、131I类核药主要在2000年以前获批。2023年医院端销售额TOP3品种分别是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5.77亿元)、尿素[13C]呼气试验诊断试剂(4.98亿元)、碘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4.67亿元)。从市场增速看,氯化镭[223Ra]注射液、钇[90Y]微球注射液、磷[32P]酸钠盐口服溶液是近5年复合增速最高的品种,分别为551.17%、335.09%、31.15%。其中,[18F]脱氧葡糖注射液销售额最大,氯化镭[223Ra]注射液增速最快。目前,中国核药市场主要以内资为主,TOP10企业中内资数量占比高达80%。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我国核药市场规模增长快速,内资企业为行业主要参与者,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预计中国核药市场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建议关注:远大医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
      3页
      2025-07-13
    • 2025年中期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BD催化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

      2025年中期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BD催化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

      中药
        投资要点:   医药板块2025上半年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申万医药指数上涨7.36%,近三个月超额收益明显,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位列第11。从子行业涨跌幅来看,以化学制药、生物制品以及包含CXO的医疗服务板块为代表的创新药产业链明显好于其他子行业。板块整体估值修复明显,接近前期中位水平。涨幅突出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创新药公司。   生产端数据低迷,支付端平稳,新药研发大幅提速。从生产端数据来看,2025年1-5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下滑1.40%,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滑4.70%,生产制造端仍处于转型阵痛期。从医保收支数据来看,上半年医保收入同比增长6.48%,支出同比增长0.74%,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新药审评审批面,上半年共批准43款创新药,其中国产创新药40款,创新药研发成功体现出速度快、国产化率高的特点。   创新药:BD催化价值重估。国产创新药无论是从政策扶持、研发成果方面都在持续发力,三生制药的天价BD只是国产创新药的一次厚积薄发。海外MNC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管线的重新估价催化国产创新药的价值重估。我们看好创新药在BD事件不断催化下能迎来持续的估值修复。   CXO:受益于创新药产业链整体修复。创新药行业投融资在过去几年持续降温,导致CXO景气度下滑。作为创新药的上游产业,CXO与创新药的行情息息相关,同样是四年的低迷期,在创新药公司估值重估大涨后,随着订单业务的改善和估值修复,CXO有望走出戴维斯双击行情。   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加速渗透。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高值耗材集采常态化,市场对已经纳入集采的产品反应较小,未来主要看点在细分增量市场。医疗设备板块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随着各地采购政策落地,医疗设备景气度有望回升。体外诊断板块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IVD集采将推动国产龙头市占率加速提升,平台型布局+出海是龙头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药:政策扶持,行业稳健。近年来针对中药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政府对中药产业一直保持着鼓励创新发展的积极态度。中药板块整体业绩增速稳健,且从内部来看,也不乏公司产品有突破或者营销改革成功带来的业绩爆发个股。从估值来看,当前板块整体估值处于适中位置。   风险因素: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BD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定价不及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
      24页
      2025-07-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