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棕榈油行业点评: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量低于市场预期,棕榈油价格走强

      棕榈油行业点评: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量低于市场预期,棕榈油价格走强

      化学原料
        事件: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量低于市场预期,创九年来环比最大降幅。近期,世界第二大棕榈油种植国马来西亚部分地区持续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重灾区包括油棕主要种植区沙捞越州和沙巴州。受强降雨和洪水影响,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收割受阻,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2025年2月10日发布的1月棕榈油供需数据显示,1月份产量约123.7万吨,环比下降16.80%,为201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一数据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也使得库存下降7.55%至158.0万吨,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恶劣天气导致的收割困难也影响到出口,1月出口量下降近13.00%至117.0万吨,但仍略高于市场预估。   马来西亚棕榈油低库存已刺激当地市场价格上涨。供应减少的背景下,上周(20250203-20250209)吉隆坡棕榈油市场价上涨超过5%,并在2月10日继续上涨1%。孟买Sunvin Group研究主管Anilkumar Bagani指出,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跌破160万吨,显示市场正处于看涨趋势。未来,若天气状况未见明显改善,棕榈油价格或将继续走强。   印尼B40指令执行在即,有望进一步拉动印尼本地棕榈油需求。2025年1月11日,印尼政府通过能源和矿产资源部(ESDM)强调,将于2025年2月实施强制性40%生物柴油混合率(B40)政策,即60%柴油和40%棕榈油基生物燃料(BBN)混合燃料。印尼生物燃料生产商协会此前估计,B40指令将使印尼用于生物柴油的棕榈油用量从2024年的1100万吨增至2025年的1390万吨,增加近300万吨需求。从供给端来看,2024年1-10月印尼棕榈油产量为4378.0万吨,同比2023年同时期降低4.40%,棕榈油产量的减少也影响了出口量,2024年1-10月印尼棕榈油出口量为2483.6万吨,同比2023年同时期减少10.01%。   投资建议:印尼与马来西亚为全球棕榈油最主要生产地,2023年两国合计棕榈油产量超全球80%,2025年1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显著下滑,叠加印尼B40实行时间将近,两原产国将迎棕榈油供需紧平衡,进而缩紧棕榈油出口量,我们预计棕榈油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由于全球棕榈油生产较为集中,棕榈油也是原产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原产国一般采取增减出口税的模式调节棕榈油价格,以达到平滑库存、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建议关注在原产国印尼建厂的赞宇科技,公司海外油化基地杜库达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保税区,在棕榈油采购价格、便利性、在途时间、税收政策、运输费用、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印尼杜库达生产基地目前已实现产能70万吨/年,依托杜库达基地,公司可以获得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且当地采购具备成本优势,棕榈油在印尼加工成油脂化工品后可规避出口限制带来的影响。在印尼棕榈油出口限制增强、价格维持偏高水平的情况下,公司的印尼建厂优势将更为突出。   风险提示:棕榈油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棕榈油原产国出口政策变动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5-02-12
    • 海外MNC动态跟踪系列(四):诺华:核药收入突破20亿美元,肾病新药即将迎来监管决策

      海外MNC动态跟踪系列(四):诺华:核药收入突破20亿美元,肾病新药即将迎来监管决策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事件:1月31日,诺华公布2024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50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按固定汇率计算,cc,下同),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多款核心产品的强劲表现。展望2025年,诺华给出指引净销售额预计将实现中位数至高个位数增长,核心营业收入预计将实现高个位数至低两位数增长。   核心产品销售分析:诺华业务专注于四个核心治疗领域:心血管-肾脏-代谢、免疫、神经科和肿瘤,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为:心血管-肾脏-代谢板块(85.76亿美元,+36%)、免疫学板块(92.93亿美元,+21%)、神经科学板块(47.50亿美元,+31%)、肿瘤板块(147.40亿美元,+16%)。另外成熟品牌板块(129.58亿美元,-11%)。多款重磅产品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为诺华整体业绩的提升贡献着强劲动力,如Entresto(78.22亿美元,+31%)、Cosentyx(61.41亿美元,+25%)、Kesimpta(32.24亿美元,+49%)、Kisqali(30.33亿美元,+49%)、Pluvicto(13.92亿美元,+42%)等。   2025管线里程碑梳理:   1)III期临床数据读出:   1)Cosentyx在治疗巨细胞动脉炎(GCA)2)Cosentyx治疗多肌炎(PMR);3)Ianalumab(VAY736)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二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Pluvicto(177Lu-PSMA-617)在mHSPC(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2)上市节奏:   监管提交:1)Remibrutinib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2)Zolgensma(基因疗法)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3)Scemblix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一线治疗(1L);4)Pluvicto用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5)Cosentyx用于巨细胞动脉炎(GCA)。   监管决策:1)Atrasentan(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用于IgA肾病(IgAN);2Fabhalta(口服补体因子B抑制剂)用于C3肾病(C3G);3)Pluvicto用于mCRPC(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特别是pre-taxane(紫杉烷类化疗前);4)Scemblix(Asciminib)用于一线CML(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   投资建议:随着深度老龄化社会来临,心血管药物赛道正在崛起,建议关注国产心血管药物相关企业:建议关注信立泰、恒瑞医药等。海外MNC通过研发加收购双渠道布局核药赛道,凭借已上市核药优异临床表现及强劲销售,建议关注国产核药相关药企药物进展,如:中国同辐、东诚药业、远大医药、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等。肾病领域2025年预计迎来两款新药获批上市,建议关注云顶新耀、荣昌生物、康诺亚等。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5-02-12
    • 2024年补体药物方案概览

      2024年补体药物方案概览

      化学制药
        补体系统激活路径通过不同机制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分别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经典激活途径、甘露糖凝集素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是补体系统的三条主要激活途径,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启动并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经典激活途径主要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甘露糖凝集素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则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感染早期。三条途径相互交叉促进,共同保障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有效防御。   补体因子引发的疾病主要影响人体肾脏和血管系统,靶向药物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新选择,而价格成为影响药物可及性的主要因素   由补体因子引发的疾病多影响人体肾脏和血管系统,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等症状。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通常涉及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微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等。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产生呼吸困难、心肌病和癫痫等并发症。治疗方案主要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控制和临床中的药物使用,近年来,靶向药物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高昂的价格和暂未纳入集采目录的局限性导致临床可及性较低。为大规模惠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价”“效”双优的药品仍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创新。   罕见的血液病PNH治疗费用高昂且C5抑制剂治疗效果有限,C3抑制剂的研发及上市有望提供更佳疗效并增强患者可及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作性溶血、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医疗支出和间接费用为PNH患者家庭带来重大负担。当前PNH主要治疗药物为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但其高昂价格和治疗局限性促使科研领域转向对于C3补体抑制剂的研究。新型C3抑制剂如佩格塞塔科普兰在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减少输血依赖方面表现优异,且副作用较轻,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和更大的便利性。长期来看,如何降低治疗成本并提升药物可及性将成为临床科研的关键课题。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5-02-12
    • 医药:海外MNC动态跟踪系列(三)-赛诺菲:自免之王适应症拓展,RSV疫苗快速放量

      医药:海外MNC动态跟踪系列(三)-赛诺菲:自免之王适应症拓展,RSV疫苗快速放量

      医药商业
        行业观点   事件:1月30日,赛诺菲公布2024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410.81亿欧元(约423.13亿美元,最新汇率为1欧元=1.03美元),同比增长11.3%,增长主要由度普利尤单抗的销售放量和新品销售带动。展望2025年,赛诺菲产品销售额预计将以固定汇率(CER)计算实现中高个位数百分比增长。   核心产品销售分析:赛诺菲主要聚焦在自免、罕见病、神经、肿瘤、疫苗以及其他类六大板块。自免板块的度普利尤单抗2024年超过130亿欧元的目标,已批准和新适应症将继续带动销售强劲增长。赛诺菲王牌产品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是一种IL-4a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30.72亿欧元(13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单品营收占赛诺菲2024年整体营收的32%,成为新一代自免药王。疫苗板块全年营收增速为82.98亿欧元(85.47亿美元,+13.5%),主要由尼赛韦单抗强势拉动,在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实现16.86亿欧元的好成绩。   2025H1管线里程碑梳理:   1)III期临床数据读出:   2025H1:SP0087(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治疗狂犬病   2)上市节奏:   监管提交:2025H11)Rilzabrutinib(利扎布替尼)在日本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Tolebrutinib在欧盟针对继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3)Cerezyme(伊米苷酶)在美国用于戈谢病3型(GD3);4)Sarclisa(Isatuximab)皮下注射剂型在美国和欧盟。   监管决策:2025H11)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在美国和欧盟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2)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在日本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Fitusiran(SiRNA)治疗在美国血友病A/B;4)Sarclisa(Isatuximab)在美国和中国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和一线治疗(IMROZ);5)MenQuadfi(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在美国用于预防脑膜炎。   投资建议:王牌产品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成为新一代自免药王,IL-4Rα靶点也有望成为媲美GLP-1、PD-1等靶点的核弹级重磅靶点,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建议关注国内IL-4a相关药企药物进展,如:康诺亚-B、三生国健、荃信生物-B、百奥泰等。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5-02-12
    • 中国医药:开启估值修复

      中国医药:开启估值修复

      招银国际
      5页
      2025-02-12
    • 医药行业专题:AI制药迎来“质变”阶段,商业化应用落地可期

      医药行业专题:AI制药迎来“质变”阶段,商业化应用落地可期

    • 肾科行业报告:稳定趋势下的治疗率提升、国产替代与全产业链布局

      肾科行业报告:稳定趋势下的治疗率提升、国产替代与全产业链布局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血透治疗率有望持续提升,腹膜透析模式有参考意义。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ESRD)主流治疗方式,其中血液透析应用广泛。我国透析治疗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我国透析治疗率约为26%,而美国为58%。中国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PD中心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因腹膜透析相对更加便宜,且从疗效上看与血液透析差异不大,我们认为可通过建立相应模式带动县级医院发展腹膜透析。   设备端国产替代正当时,耗材端集中度借集采有望提升。血液透析机国产化率较低,2021年国产品牌占比仅为19%,主要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市场。但随着政策推动,如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定点医院设置独立血液透析中心且对透析机数量有要求,为国产透析机提供了新空间,且目前头部国产透析机疗效与外资差异不大,国产品牌有望持续放量。血液透析器等耗材类产品有望通过集采提升集中度,如河南联盟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国产厂商报价策略清晰,降幅相对温和,且针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策略,部分产品通过较好的中标价有望保留盈利空间,部分产品则通过低价策略实现以价换量。同时,集采政策下供应能力强的头部企业中选比例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血透全产业链布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之道。全球ESRD患者数量持续增长,中国2022年患病人数达385万人,约占全球的37%,预计2024-2030年CAGR约为6%。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全产业链布局尤为重要。针对晚期肾脏透析患者内瘘问题,相关产品的布局也在不断推进,像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等产品。以三鑫医疗为例,其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打破进口垄断,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展现出国产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从整体产业链来看,重点布局“肾病原发疾病-早中期肾病-终末期肾病”三个周期。   相关标的:山外山、三鑫医疗、健帆生物、宝莱特、威高血净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5-02-11
    • 2025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全球总览及中国大陆地区趋势解读

      2025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全球总览及中国大陆地区趋势解读

      医疗服务
        《2025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发布之际,全球可能正处于宏观经济拐点—预计全球年度通货膨胀率将迎来四年来的首次下降。尽管通货膨胀总体上似乎正在降温,但后疫情时代所呈现的显著通货膨胀状况和经济波动造成的影响仍然在持续。这种情况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尤其显著,他们面临着货币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困境。   虽然宏观经济因素无疑在许多地区对医疗成本趋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并非唯一的影响因素。同样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区域趋势差异、引发这些趋势的原因与企业控制增长的方式。   有趣的是,与往年医疗通胀率变化整体趋于一致的情况不同,今年医疗通胀率的变化不仅在各地区内有所不同,在各地区之间也呈现出差异性。   预计2025年全球平均医疗成本通胀率为10.0%,略低于2024年预计的10.1%的涨幅,而2024年的涨幅已为10年来的最高预测值。   医疗成本通胀率连续第二年达到两位数,是各地区预期医疗通胀率变化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结果,其中三个地区预测通胀率将上升,另外两个地区预测通胀率将下降,这使得全球通胀率几乎与2024年持平。   亚太地区(APAC)和北美(包括加拿大和美国)是预计医疗通胀率增幅较去年增长最高的两个地区。其中,亚太地区为11.1%(较2024年的9.7%上升1.4%),北美为8.8%(较2024年的7.6%上升1.2%)。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地区在2023年至2024年间的增长幅度是最低的。   在亚太地区,增幅主要来源于几个市场,即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和越南。相比去年,通胀率上升了50%到100%以上。   中东和非洲地区(MEA)是唯一预计年度通货膨胀率会上升的地区,其医疗通胀率预计为15.5%(高于2024年的15.1%)。医疗通胀率的上升仅为年度通货膨胀率上升的一半,使中东和非洲地区成为唯一扣除通胀后医疗通胀率下降的地区。   尼日利亚预计将有大幅增长,以及大多数市场的适度增长,抵消了中东和非洲地区约三分之一国家预计的下降趋势。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医疗通胀率预计10.7%(低于2024年的11.7%),是今年医疗通胀率预计下降的两个地区之一。这一下降来源于该地区超过半数的国家预计医疗通胀率下降,而整个地区1%的下降幅度与该地区年度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一致。   另一个受益于较低年度通货膨胀率的地区是欧洲,预计2025年的医疗通胀率为8.9%,低于2024年两位数的10.4%。在欧洲所接受调研的国家中,大约四分之三的国家预计2025年的医疗通胀率与2024年相比下降或持平。
      怡安保险(爱尔兰)
      19页
      2025-02-11
    • 降脂药行业深度报告:降脂:百亿市场,谁主沉浮?

      降脂药行业深度报告:降脂:百亿市场,谁主沉浮?

    •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国常会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关注供给优化的涨价品种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国常会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关注供给优化的涨价品种

      化学制品
        事件:国常会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   国常会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关注供给优化的涨价品种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要优化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从化工行业供给端来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化工行业高景气吸引行业资本性开支提速,2022年以来新产能释放导致结构性供应更加失调、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企业盈利持续承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8.6%,相较2021-2022年期间明显下行,但是考虑新增产能消化仍需要时间,预计行业供给端压力仍存。此前,《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的计划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7月30日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此次国常会再提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有望助力化工行业供给格局优化,建议关注供给持续优化的涨价品种,中长期来看中游制造业或迎来供给侧改革机遇。   投资建议:关注供给持续优化的涨价品种:制冷剂、有机硅、钾肥等建议关注供给持续优化的涨价品种:   (1)氟化工制冷剂:供给端政策明朗,需求端家电产销向好。   (2)有机硅:国内有机硅行业新增产能有限,内需与出口需求稳步增长。   (3)钾肥:全球供给集中且温和扩张,粮食稳产增收支撑全球需求保持增长。(4)化纤:涤纶长丝、短纤行业供给格局良好,内外需弹性仍存。   (5)炭黑、石油焦和针状焦、MDI、TDI等。   推荐标的:氟化工制冷剂(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等)、有机硅(合盛硅业、兴发集团、三友化工)、钾肥(亚钾国际)、涤纶长丝(新凤鸣、桐昆股份)、粘胶短纤(三友化工)、炭黑(黑猫股份)、MDI/TDI(万华化学等)。受益标的:氟化工制冷剂(东岳集团等)、有机硅(新安股份、东岳硅材等)、钾肥(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粘胶长丝(新乡化纤、吉林化纤)、炭黑(永东股份、龙星科技)、石油焦和针状焦(永东股份、宝泰隆)。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变动,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需求不及预期,其他风险1。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2-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