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1944)

  • 康诺亚-B(02162):携手阿斯利康,CMG901合作落地

    康诺亚-B(02162):携手阿斯利康,CMG901合作落地

  • 新活素快速放量,被低估的心衰生物药龙头

    新活素快速放量,被低估的心衰生物药龙头

  • 磷化工行业深度报告:传统磷化工附加值提升,新能源需求有望极筑新增长

    磷化工行业深度报告:传统磷化工附加值提升,新能源需求有望极筑新增长

    化学原料
      磷矿石资源为不可再生,有望维持长期高景气。我国优质磷矿资源少,开采难度大,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高品位磷矿资源大量消耗。2016年我国将磷矿石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目录,磷矿开采政策趋严,对磷矿石出口限制力度加大;叠加节能、环保政策的施行,磷矿石供给趋紧,价格持续上升。至2022年底,国内磷矿石价格达到1035元/吨,较2021年初和2022年初分别上涨165%和54%,且高景气仍在持续,具有磷矿资源的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传统磷化工需求刚性,行业产能优化,产品附加值有望提升。传统磷化工主要包括黄磷、磷肥及草甘膦等产品,受全球粮价走高及各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推动,全球耕种意愿增强有望推动农化产品需求的上升,磷肥及草甘膦景气度有望维持,同时随着国内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的发布,国内草甘膦需求上升通道有望打开。近年来国内施行供给侧改革和节能、环保政策,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低盈利的落后产能陆续被淘汰,磷肥、草甘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产能向具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集中。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有望构筑磷化工新增量。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需求大幅上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补贴退坡,磷酸铁锂电池较三元材料电池优势凸显,出货量占比大幅提升,再度成为主流;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加速扩张,有望进一步拉动磷酸铁锂需求。磷酸铁锂生产技术路径与传统磷化工相似,传统磷化工企业工艺技术优势明显,掌握磷矿-磷化工一体化资源的磷化工企业成本优势突出,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结论与推荐:纵观磷化工全行业,我们认为,磷矿石资源的供给收缩将成为长期趋势,从而导致磷酸、磷肥及磷化工产品供给趋紧,磷化工企业向下游新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链延伸以提升磷矿石资源附加值成为趋势。我们持续看好需求相对刚性、粮食安全主线确定的磷肥及草甘膦农化板块,以及磷矿磷化工一体化带来规模和成本优势的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板块。重点关注:兴发集团、川恒股份、川发龙蟒、新洋丰、湖北宜化、云天化等。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能源价格下跌的风险;新增产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3-02-24
  • 海康威视(002415)2022年业绩快报点评:经济复苏提振行业景气度,23年业务有望回暖

    海康威视(002415)2022年业绩快报点评:经济复苏提振行业景气度,23年业务有望回暖

  • 中国化工行业展望,2023年2月

    中国化工行业展望,2023年2月

    化学原料
      2022年以来,原油价格维持高位,化工产品盈利空间有所收缩。未来传统终端市场需求回升有待内需逐步修复,而新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各子行业资本支出及生产经营情况预计将出现持续分化。上游能源价格仍将保持高位震荡,对各子行业PPI形成一定底部支撑,石油开采业样本企业将维持较好财务表现,其他各细分子行业将延续分化态势。   中国化工行业的展望为稳定,中诚信国际认为,未来12~18个月该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摘要   2022年以来,国内传统终端市场需求逐渐呈现疲软态势,未来短期内或仍有所承压,长期受房地产边际修复影响较大;而新能源以及国产替代相关行业需求旺盛,未来预计仍将保持相对高速发展;此外,需关注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各国经济实际恢复情况对下游市场需求形成的影响。   2022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持续上涨,但受国内疫情反复、多发,加之能源供应紧张导致的限电、限产等影响,主要产品产量当期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国内疫情相关措施持续优化,以及双碳、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化工新材料需求高涨,各子行业资本支出及生产经营情况预计仍将出现持续分化。   2022年以来,化工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高位运行,但新冠疫情反复对国内宏观经济形成拖累,令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冲高回落。未来一段时间,上游能源价格预计仍将保持高位震荡,叠加后疫情时代内需逐步修复,对各子行业PPI形成一定底部支撑。   2022年以来,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样本企业盈利和获现水平均形成较大侵蚀,持续的资本投入令各细分子行业偿债能力有所分化。未来一段时间,石油开采业样本企业仍将维持较好财务表现,其他各细分子行业将延续分化态势。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3-02-24
  • 基础化工周报:磷矿石-黄磷预期上涨,EVA、制冷剂景气度继续回暖

    基础化工周报:磷矿石-黄磷预期上涨,EVA、制冷剂景气度继续回暖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本周国际油价整体下跌, 本周 WTI 原油均价格为 76.2 美元/桶, 较上周均价下跌 2.9 美元; 布伦特原油均价为 83.2 美元/桶, 较上周均价下跌2.5 美元。 本周 OPEC 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提高了对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 叠加 OPEC 维持先前的减产政策, 但投资者对美联储可能继续加息的担忧升温, 导致国际油价下跌, 周后期美联储官员支持加息, 市场担心美国继续加息或抑制经济与原油需求, 同时存在原油和成品油供应充足的迹象, 因此国际油价整体下跌。 我们认为近期国际主要产油国 3 月份可能减产, 同时国内需求复苏也将大幅拉动原油需求, 同时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也将有效支撑原油价格。   近期, 我们重点看好磷化工、 氟化工、 芳纶、 UHMWPE、 轮胎、 光伏胶膜材料等投资方向。 中长期磷矿石资源属性愈发凸显, 短期由于供需关系紧张导致产品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同时关注云南地区黄磷企业开工率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 重点推荐【兴发集团】 、 【云天化】 和【云图控股】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 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 下游需求恢复平稳增长, 我们看好三代含氟制冷剂迎来景气复苏, 同时含氟聚合物、 氟化液国产化进程提速, 重点推荐【巨化股份】 、 【三美股份】 、 【永和股份】 和【东岳集团】 。 间位芳纶方面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的逐步推进; 对位芳纶光通信及橡胶领域需求保持旺盛; 此外锂电隔膜芳纶涂覆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重点推荐【泰和新材】 。 海外地缘冲突背景下, 防弹装备需求大幅增长拉动了高端UHMWPE(超过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需求, 国内企业中高端产品渗透率继续提升, 未来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 重点推荐【同益中】 。 硅料投产后周期拉动光伏胶膜材料 EVA 及 POE 需求提升价格上行, 有望成为光伏上游瓶颈辅材, 重点推荐【东方盛虹】 、 【联泓新科】 、 【万华化学】 、 【 卫星化学】 和【荣盛石化】 。 国际海运费持续下行, 同时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走高, 海外轮胎需求回暖, 未来中国轮胎的比较竞争力优势将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重点推荐【赛轮轮胎】 和【森麒麟】 。   重点数据跟踪   价格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盐酸(23.08%) 、 苯胺(13.47%)、碳酸二甲酯(8.87%) 、 丙二醇(8.57%) 、 一氯甲烷(7.02%) ;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泛酸钙(-16.67%) 、 固体烧碱(-10.02%) 、 维生素 K3(-9.38%) 、 吡虫啉(-7.69%) 、 聚醚胺(-7.14%) 。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2-24
  • 新活素持续放量推动业绩高增长

    新活素持续放量推动业绩高增长

    个股研报
      西藏药业(600211)   心衰患者数量众多,老龄化推动人群持续扩大:我国心血管患者总人数为3.3亿,其中890万为心衰患者。6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和女性心衰的发病率增加2倍和3倍。我国出生人口从1962年开始进入婴儿潮,60年代平均出生人口比50年代高20%。这部分人年龄已超过60岁,老龄化进程加快,将推动心衰患者数量持续增长。   新活素疗效确切,进入心衰诊疗指南和国家医保目录。新活素主要作用机制是扩张血管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担,还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抑制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提高了肾小球滤过率,增强了钠的排泄,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新活素能快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临床高度认可。新活素进入了中国心衰诊疗指南,2017年通过谈判降价方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新活素持续高速放量,推动业绩高速增长:新活素自2017年进入医保以来,5年时间销量增长9倍。估计2022年销量约620万支,同比增长35%。按照每人平均使用4支推算,新活素在900万心衰患者中的使用渗透率不到17%。医保报销范围为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用于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短期治疗。肾衰竭患者、呼吸衰竭患者、外伤急救患者等也出现急性心衰发作的症状,也可使用新活素治疗。新活素在心衰患者中渗透率低,还可应用于其他科室,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公司预告2022年扣非净利润约为3.65亿元,考虑到新冠疫苗项目减值影响净利润3.17亿元,实际经营性净利润约为6.82亿元。预计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4、12.22亿元,增速分别为147%、30%,对应PE分别为13、10倍,估值被严重低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2-23
  • 2022年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完善“医药供应链”安全(摘要版)

    2022年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完善“医药供应链”安全(摘要版)

    化学制药
      生物试剂助力基础科研、生物医药、疫苗、体外诊断等产业蓬勃发展。在科研创新崛起趋势下,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可观,预计到2025年,其有望达到432.8亿人民币,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生物试剂由于制造难度较高及其依赖进口,外资品牌对分子类、蛋白类及细胞类生物试剂的市场占有率高,国产试剂仍有很大的替代空间,在医药供应链安全背景下,国产替代或将加速进行   生物试剂种类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逐渐丰富   生物试剂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类试剂材料,作为消耗性工具在科研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品类繁杂、数量众多等特点。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生物试剂可以分为分子类试剂(核酸、载体、酶等)、蛋白类试剂(重组蛋白、抗体等)、细胞类试剂(细胞系、转染试剂、培养基等)   生物试剂产业链上游为生物和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中游为生物试剂生产商,下游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等   分子类试剂细分种类丰富,是基因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国内市场格局分散,由外资品牌主导;蛋白类生物试剂主要是指蛋白质大分子实验中所需要的试剂类型,抗体类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细胞类生物试剂主要指围绕体外细胞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   外资品牌长期垄断市场,国产生物试剂替代刻不容缓   外资品牌在生物试剂领域布局较早,拥有平台化的开发体系、专业化的人才积累、稳定化的生产工艺,具备较为深远的品牌影响力。国产品牌在技术储备、人才积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外资品牌长期垄断市场,国内科研机构对于生物试剂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随着国内生命科学产业对上游供应链的安全愈加重视,国内生物试剂有望逐步替代进口品牌,扩大国产市场份额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3-02-23
  • 创新药专题之二——慢乙肝临床治愈研究:乙肝治愈新希望频现,新疗法进度与海外比肩

    创新药专题之二——慢乙肝临床治愈研究:乙肝治愈新希望频现,新疗法进度与海外比肩

    化学制药
      市场大小——每年新增百万患者大病种:中国系全球乙肝病毒中高度流行区,为全世界慢性乙肝发病人数最高的国家。中国乙肝存量患者7000万~8600万人,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发布的最新乙肝发病情况数据,从2013年到2016年乙肝新发人数都相对稳定在95万左右,2017年又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突破100万,2019年至今,乙肝新发人数变动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100万以上。   临床痛点——慢乙肝临床治愈药物尚缺:HBV由于与肝细胞形成环状DNA,往往难以完全清除,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或免疫学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持续检测不到血清HBsAg和HBVDNA,HBeAg转阴,残留cccDNA可持续存在,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临床治愈可在优势慢乙肝人群中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如联合用药、序贯疗法等方案实现。   关注重点——国内研发进度比肩海外,关注疗效及应用潜力:国内公司在多个机制路径上均有布局,且不发全球领先的疗法。乙肝临床治愈疗法针对需要清除最后“一公里”的血清HBsAg小于100IU/ml的亚组人群,占全部慢乙肝患者15%~22%(中国约1200~1900万人),应关注药物对该亚组的疗效;且慢乙肝患者多集中于门诊,药物的给药方式值得注意;药物的后期应用延展性,是否能在优势人群外扩展应用范围,决定该药物天花板高度。   建议关注:   特宝生物:深耕临床多年,派格宾已进行多年真实世界大队列研究,临床端医患接受度高,是国内仅有的经过大队列验证的乙肝临床治愈疗法;应用线数靠前,接续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或单药使用,且在研创新药物多数需与干扰素联用;市场稀缺性,目前国内仅派格宾一款上市产品,持续放量中;   歌礼制药:全球进度最快,皮下注射慢乙肝PD-L1抑制剂已到IIb期临床,领先MNC;小样本临床结果优异,可达42.9%(3/7)临床治愈率;NASH领域2款产品潜在同类FIC,关注公司在肝脏疾病领域(HBV、NASH)的进展;   腾盛博药:多疗法布局:siRNA联用重组蛋白、siRNA联用干扰素均在II期临床阶段,处于国际第一进度梯队中,两种疗法目前对HBsAg清除率分别为5%及30.8%,疗效仍待验证。   其他慢乙肝治疗在研公司:齐鲁制药/Arbutus(AB729、QL-007)、恒瑞医药(HRS5091、HRS9950)、舒泰神(STSG-0002),研发HBsAg抑制剂的广生堂(GST-HG131、GST-HG121)、爱科百发(AK0706),复宏汉霖、科伦药业等布局。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药物临床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上市产品销售浮动、行业政策不确定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2-23
  • 综合医疗服务集团,引领中西部医疗新未来

    综合医疗服务集团,引领中西部医疗新未来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