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公司稳步扩张,上半年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稳步扩张,上半年实现稳定增长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实现收入86.76亿元(+8.92%),归母净利润5.05亿元(+20.64%),扣非净利润5.05亿元(+26.94%),公司增速符合预期。二季度单季,公司实现收入42.40亿元(+6.81%),归母净利润2.65亿元(+10.99%),扣非净利润2.64亿元(+12.98%)。   平安观点:   门店数量稳定增长:公司继续扩张,报告期内公司新开业门店531家,关闭门店65家,搬迁门店103家,净增加门店466家,直营连锁门店达到9569家。2023H1,云南地区门店净增加91家、四川地区新增加门店198家,是门店增加数量最多的两个地区。其次重庆、广西及贵州地区的门店也都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细作坚持核心区域门店高密度布局,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门店网络布局结构。   医保门店数量持续提升,承接处方能力加强: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争取达标门店的医保资质申报,持续提升医保资质门店占比。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9569家直营连锁门店,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9023家,较上年年末净增加569家医保门店,同比上年同期净增加942家医保门店,同比增长4.4%。报告期内公司医保刷卡销售占总销售的43.83%。公司着重发展慢病医保业务,持续加大对慢病医保业务的投入。截止2023年6月末,慢病医保门店为1193家,慢病医保门店占连锁门店总数12.47%,慢病医保覆盖省、州、市、区、县各级门店。医保的接入和慢病医保门店的开设,进一步提升公司承接处方的能力。   管理效率提升,门店平效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新开门店经营质量的各项把控。加强收购标的门店的经营数据分析、未来市场预期分析、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执行,从而提升单店经营效率。2023H1公司整体平效达到39.17元/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的38.09相比有所提升。其中,省会级、地市级、县市级和乡镇级的平效均有提升。   维持“推荐”评级:公司作为西南地区市占率最高的连锁药店,卡位优势越来越明显。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有效激发公司新管理层动力,促进业绩提速增长。考虑公司的扩张进度,我们调整盈利预测(原预测2023-2025年净利润为11.89/14.18/16.65亿元),预计2023-2025年公司净利润为12.04/14.24/16.69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药品流通行业监管趋严或对公司短期业绩带来影响。2)竞争加剧的风险:药店行业的兼并整合,集中度提高,竞争加剧或对公司业绩带来影响。3)疫情风险:疫情发生或将影响部分药品的销售,从而对公司业绩带来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 门店持续拓展,新零售业务迅速发展

    门店持续拓展,新零售业务迅速发展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门店持续拓展,新零售业务迅速发展业绩简评   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6.76亿元,同比+9%;实现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27%。单季度来看,2023Q2实现收入42.40亿元,同比+7%;实现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13%。   经营分析   门店持续拓展,加强区域渗透。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开业门店531家,搬迁门店103家,关闭门店65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9,569家直营连锁门店。公司持续开展市县乡一体化垂直渗透拓展,将区域市场做深做透,加大对新开门店经营质量的各项把控,加强收购标的门店的经营数据分析、未来市场预期分析、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执行。   新零售业务发展迅速。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零售总销售额为3.78亿元,其中O2O业务完成销售3.05亿元,业务目前已涉及全国10个省级行政区。接下来三方O2O业务将持续深化与线下的融合,提高运营效率,高效的服务好用户用药最后一公里;B2C业务完成销售7397万元,已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所   有主流B2C平台开通业务。   具备医保资质门店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公司共9,569家直营连锁门店中,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9,023家,较上年年末净增加569家医保门店,同比上年同期净增加942家医保门店,同比增长4.4%。报告期内公司医保刷卡销售占总销售的43.8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09、13.86、15.92亿元,同比增长20%、15%、15%。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2.03、2.33、2.67元,对应PE分别为11、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门店发展不及预期;处方外流不达预期;线上药店对线下药店的冲击不确定性。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 研发引领未来,产能释放下特色原料药高增长

    研发引领未来,产能释放下特色原料药高增长

    个股研报
      奥翔药业(603229)   业绩简评   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22.91%);归母净利润1.60亿元(+30.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3亿元(+30.68%)。   经营分析   产能释放带动特色原料药高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剔除CXO后以特色原料药为主的业务实现收入2.39亿元(+47.5%)。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建设,以推进工艺成熟、盈利能力强的优秀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新产能建设有序推进,目前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7个车间均已完成厂房建设,其中1个车间已完成竣工验收、3个车间正在进行试生产、1个车间已完成设备安装、2个车间待设备安装。   以“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推动CRO/CDMO/CMO业务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CRO/CDMO/CM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9.04%,同比增长4.6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进行中的CRO/CDMO/CMO业务项目共计26个(YOY+7个),其中API项目12个(YOY+1个),高级中间体项目14个(YOY+6个);其中临床阶段的项目13个(YOY+1个),商业化阶段的项目13个(YOY+6个)。   研发投入加大,引领长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790.22万元(+66.5%),研发费用率10.22%(+2.68pct)。公司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充分合作,发挥合同定制、合作研发模式的优势,坚持引进、消化、创新的自主研发道路。创新药方面,公司创新药布罗佐喷钠Ⅱ期临床已结束,即将进入Ⅲ期临床,有望带来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3/4.12/5.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5/19/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风险,政策监管风险,环保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 营养品版块承压,产品结构优化

    营养品版块承压,产品结构优化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74.19亿元,yoy-9.7%;归母净利润14.83亿元,yoy-33.0%。公司Q2单季实现营收38.06亿元,yoy-2.6%,qoq+5.4%;归母净利润8.40亿元,yoy-16.9%,qoq+30.6%,略低于预期。   结论及建议:   报告期内,维生素和营养品行业景气弱势,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下行,业绩同比下滑。公司香精香料和营养品版块增长稳健,新建项目逐渐贡献业绩,公司板块结构优化。当前维生素和蛋氨酸价格处于底部区间,静待行业景气修复,维持“区间操作”评级。   维生素价格下滑,营养品板块承压:分版块来看,上半年公司营养品板块营收下滑,香精香料和新材料板块营收稳健增长。营养品板块H1实现营收48.30亿元,yoy-16%,占公司总营收的65.10%,同比下降5.12pct。板块内维生素和蛋氨酸价格下滑幅度较大。据百川盈孚,2023H1VA均价91.80元/kg,yoy-57%;VE均价75.20元/kg,yoy-13%;蛋氨酸均价为17.82元/kg,yoy-16%。上半年板块毛利率下降11.65pct到28.88%。目前公司3万吨牛磺酸按计划试车,公司蛋氨酸二期15万吨装置基本建设完成,准备试车,下半年板块也就有望修复。目前维生素和蛋氨酸价格仍在底部,静待后续景气复苏。   新产能释放,香精香料和新材料稳步增长:香精香料和新材料板块整体发展向好。香精香料板块H1实现营收16.32亿元,yoy+7.15%,占公司总营收比例提升3.46pct达22.00%,版块毛利率提升1.65pct到51.5%。板块内5000吨薄荷醇项目产能释放,提升板块业绩。新材料板块实现营收5.78亿元,yoy+7.8%,占公司总营收比例提升1.17pct到7.8%,板块内7000吨PPS三期项目已经正式投产,为公司贡献业绩。公司原料药板块也在建设中,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解热镇痛类、营养类药品以及特色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商。Q2公司业绩环比回暖,下半年随着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板块的新项目产能爬坡,公司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随着产品丰富度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价格下滑影响毛利率,费用保持合理:受主营产品价格下滑影响,公司H1毛利率同比下滑4.14pct到33.74%。费用方面整体维持稳定,H1公司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0.25pct达5.62%;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21pct到0.90%;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0.71pct到3.30%;受汇率变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59亿元。   后续规划项目丰富,长期成长可期:公司前期投建项目有序推进,下半年蛋氨酸15万吨装置、3万吨牛磺酸装置试车;与中石化合资建设的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投入建设;己二腈项目中试顺利,项目报批有序推进。未来公司还规划有10万吨己二腈、10万吨己二胺、20万吨尼龙66、10.3万吨HDI及2.1万吨/年IPDI项目,整体在建项目丰富,长期成长空间充足。   盈利预测:考虑到营养品景气底部,我们下修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实现净利润31/37/47亿元,yoy-16%/+22%/+28%(前值38/47/57亿元,yoy+4%/+18%/+20%),折合EPS为0.99/1.21/1.54元,目前A股股价对应的PE为16/13/10倍,估值合理,维持“区间操作”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产品价格不及预期;2、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3-08-30
  • 盈利结构持续优化,二季度业绩持续改善

    盈利结构持续优化,二季度业绩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8月29日,新和成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19亿元,同比下降9.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3.75亿元,同比下降34.33%。单季度来看,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38.06亿元,环比增加5.37%,同比下降2.58%。2023年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89亿元,环比增加34.51%,同比下降17.08%。   上半年香精香料板块和新材料板块稳健发展,维生素业务短期承压公司营养品板块稍有承压,香精香料板块业绩抢眼。公司2023年Q2单季度实现营收38.06亿元,环比增加5.37%,同比下降2.58%;实现归母净利润8.40亿元,同比下降16.87%,环比增加30.62%;扣非归母净利7.89亿元,环比增加34.51%,同比下降17.08%。2023年上半年,营养品系列产品收入端有所下滑,主要来自主要产品价格端的下滑,根据IFIND,上半年VA/VE/蛋氨酸市场平均价格为90.11、74.99、17.58元/千克,同比下滑58.47%、15.47%和17.88%,Q2环比下滑1.99%、3.04%和7.40%,主要源于下游养殖业环境较差造成的供需失衡,维生素A和蛋氨酸价格已进入市场底部,预计后续价格下跌幅度有限。在主要产品价格下滑的同时,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稳定,Q2季度有所回升,由31.69%增加至33.74%,主要受益于成本端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回落,以及公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带来的业绩高抗压性。公司香精香料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16.32亿元,同比增加7.15%,毛利率有所提升。从净利率角度来看,公司Q2净利率环比增加主要系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收益1.32亿元所致,单季度财务费用为-0.88亿,环比减少了1.38亿,同比减少了0.41亿。   营养品板块价格筑底,下游需求回暖有望改善公司利润   中长期看需求将逐步恢复,维生素市场有望得到修复。维生素VA、VE以及主要氨基酸蛋氨酸下游最大应用领域均为动物饲料(平均在70%左右),在饲料中维生素和蛋氨酸的含量较少,分别为0.6%和1.5%。下游客户在环境较好时对维生素和蛋氨酸的价格不敏感,但在环境较差时,则会适当调整维生素添加量及进行相应饲料及其添加剂、辅料的库存管理,截止7月31日,生猪现货价为15.63元/公斤,较22年高点27.48元/公斤下降43.12%,但相对于Q2季度有所改善。在价格方面,VA和蛋氨酸价格已进入市场底部,中小企业没有成本优势,底部经营困难,预计后续下跌空间有限,VE相对来说供需格局相对较好,预计随着未来下游生猪行业回暖及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带动维生素等需求同步提升,进而带动价格和销量的回暖。   多项目同步推进,营养品、香精香料及新材料业务持续扩张   公司多领域布局,优化纵深产品矩阵。营养品板块,蛋氨酸二期15万吨/年生产线装置已建设完成,正在分步试车;3万吨/年牛磺酸项目已实现对外销售;2500吨/年维生素B5已于今年试车完成,进入正常生产销售阶段。新材料板块,规划报批产能3万吨/年,现有年产能15000吨生产线正常生产销售,三期7000吨/年PPS已于2022年6月18日建设完全并试车,产品品质达到预期,预计2022年9、10月份负荷达到80%-90%;己二腈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计划首期在山东基地安排50000吨/年建设。香精香料板块,5000吨/年薄荷醇项目已正常生产销售,603项目中柠檬醛系列产品预计23年年底完工。公司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提升应用研究和应用服务能力,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各类功能性化学品,加强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的建设,不断优化纵深产品矩阵,有利于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稳固自身行业地位。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5、51.86、61.11亿元(原2023年-2025年分别为42.14、49.01、58.35亿元),同比增速为8.1%、32.5%、17.8%。对应PE分别为13、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风险;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3)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4)汇率及贸易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 PD-1过5亿,创新兑现,药品占比高至7成

    PD-1过5亿,创新兑现,药品占比高至7成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业绩简评   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半年报,1H23营收213.95亿元,同比增长0.22%(剔除抗疫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5%;PD-1汉斯状营收5.56亿,汉曲优同比增长57.1%);归母/扣非净利润17.77/13.73亿元,同比增长15.74%/-26.28%。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抗疫产品及印度子公司Gland收入下降,创新药快速增长,药品板块营收占比提至74.7%;营收总体持平。(1)公司制药板块1H23营收159.95亿元,同比增长11.64%;分部利润14.22亿元,同比减少9.6%。(2)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原液、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等新品和次新品的快速增长;其中,2022年3月获批的汉斯状营收5.56亿元,汉曲优收入同比增长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32.7%,但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销量同比显著下降。(3)利润减少,主要源于①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销量显著下降,但仍有相应的团队和医学、市场等费用发生;②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因美国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部分产线停产升级等因素导致的经营业绩同比下降;③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倍稳(盐酸凯普拉生片)等上市新品的市场开发、团队加强等战略性投入以及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海外市场的前期布局及团队投入;④1H23,药品端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亿元。   PD-1出海、CAR-T获批2线、长效肉毒素提交上市等国际化与创新进展迭出。(1)子公司复宏汉霖的PD-1产品汉斯状11项联合疗法在全球展开,中国覆盖医院近1500家,东南亚与KGbio合作,美国自己团队并与Syneos Health合作。(2)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奕凯达新增获批二线治疗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LBCL),截至2023年6月底,奕凯达已治疗超过500位患者,备案的治疗中心超过140家及25个省市。(3)此外,公司包括DaxibotulinumtoxinA型肉毒杆菌毒素、盐酸替纳帕诺片等在内的多款在研药品在中国境内的上市申请(NDA)获受理,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在美国的上市申请(BLA)也已获受理。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抗疫产品下降等因素,我们预计2023/24/25年营收446/594/685亿元,同比增长1%/33%/15%;归母净利润39/51/63亿元,同比增长4%/30%/2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研发及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竞争加剧风险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 医药生物行业全球龙头系列6:药企国际化的遥望与反思

    医药生物行业全球龙头系列6:药企国际化的遥望与反思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AI赋能拓展新市场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AI赋能拓展新市场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事件   祥生医疗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报业绩公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29.81%;归母净利润1.120亿元,同比增加47.84%;基本每股收益1.00元/股。   投资要点   疫情影响出清,海外恢复增长   2023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已基本出清,彩超产品出口顺利,出口收入增长恢复,与此同时公司也加强海外的驻地销售。机型方面,公司上半年推出SonoMax作为新一代的推车彩超进入海外市场,便携笔记本超声SonoAir也取得FDA市场准入许可,并销往欧洲、拉美、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AI赋能新技术,推动彩超向基层渗透   公司自建支持云、边缘计算节点、端(超声设备)三位一体的AI计算框架,形成软硬件协同进化的超声影像AI生态链。目前公司SonoAI软件在多个病种或临床领域,如乳腺、肝脏、心血管、颈动脉、甲状腺、小器官和妇产科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行业领先,核心技术已经广泛搭载于高端推车彩超和便携产品线。在普遍缺乏超声医生支持的基层市场,SonoAI推动了彩超的技术可及性。   持续拓展超声新应用场景   兽用超声领域,仅上半年公司推出15场“兽”护计划超声培训课程,培训五百余位宠物医师,提高兽用的超声的技术覆盖。医美领域,公司的超声产品已经广泛进入了医院美容科室和第三方美容机构,在软组织评估、测量皮肤层厚、确定注射靶向、引导注射填充、有效避免血管阻塞、定位美容手术等多个环节为“精准医美”保驾护航。航空医疗救护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SonoEye掌超已顺利进驻了上海瑞金医院的医疗救援直升机。   盈利预测   便携超声和AI技术结合,拓展了基层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叠加兽用和医美等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打开超声市场的发展空间,我们预测公司2023E-2025E年收入分别为5.77、7.36、8.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2.27、3.02亿元,EPS分别为1.55、2.02、2.6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3、20.9、15.7倍。公司是国内医疗器械领域,整合AI和超声技术的先驱,技术赋能产品拓展性市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反腐对国内市场销售的影响,超声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海外市场汇率波动等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08-30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默沙东启动口服PCSK9抑制剂3期,关注疗效和成本优势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默沙东启动口服PCSK9抑制剂3期,关注疗效和成本优势

    医药商业
      事件:2023年8月25日,默沙东宣布启动口服PCSK9抑制剂MK-0616的三期临床CORALreef,计划入组17000例参与者。   点评:   基于Ph2b积极结果,默沙东启动口服PCSK9抑制剂MK-0616的Ph3临床研究CORALreef。MK-0616是一种口服环肽PCSK9抑制剂,基于前期Ph2b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默沙东开展CORALreef项目。CORALreef主要由三项注册Ph3研究组成,针对LDL-C降低的CORALreefLipids和CORALreefHeFH,以及针对心血管风险降低的CORALreefOutcomes。这三项临床研究预计全球招募1.7万名受试者。   MK-0616在LDL-C降低方面与已上市四款PCKS9抑制剂相当。2023年3月公布的Ph2b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患有ASCVD风险的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接受8周MK-0616的治疗后,4个剂量组(6/12/18/30mg)的LDL-C降低幅度在41.2%-60.9%,总体耐受性良好。LDL-C降幅与已上市的四款PCSK9抑制剂类似:安进的依洛尤单抗为55%,再生元/赛诺菲的阿利西尤单抗为58%,诺华siRNA疗法Inclisiran为50%-52%,信达生物的托莱西单抗降低为56%-65%。   口服PCSK9抑制剂具有成本和潜在定价优势,有望提高渗透率。根据GoodRx,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目前美国价格为500-600美元/月,患者每两周注射一次,年用药成本为6000-7200美元/年。Inclisiran在美国定价3250美元/支,患者是前三个月完成2次注射后,每半年打一针,年用药成本约为6500美元/年。国内市场方面,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目前已经入医保,价格约为300元/支,医保报销后,患者自费金额约为2000-3000元/年。MK-0616是口服小分子环肽药物,与注射给药的单抗药物或者siRNA药物相比,一方面具有依从性优势,另一方面也具有成本和潜在的定价优势,有望提高PCSK9抑制剂的渗透率。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30
  • 医药:医药板块大涨,创新药和医疗服务等涨幅居前

    医药:医药板块大涨,创新药和医疗服务等涨幅居前

    医药商业
      市场表现:   2023.08.29,医药板块上涨2.24%,跑赢沪深300指数1.24pct。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药用包装和设备(+5.73%)、创新药(+5.53%)、医院及体检(+5.21%)表现居前,药店(+0.14%)、疫苗(+0.52%)、医疗设备(+1.00%)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福瑞股份(+20.02%)、伟思医疗(+20.01%)、兴齐眼药(+11.82%);跌幅榜前3位为力生制药(-6.07%)、健友股份(-5.50%)、迈瑞医疗(-3.83%)。   行业要闻:   NMPA发布公告,对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洛芬待因制剂(包括洛芬待因片、洛芬待因缓释片)进行说明书修订,同时,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NMPA官方)NMPA发布《医用内窥镜硬性内窥镜第4部分:基本要求》等7项行业标准修改单的公告(NMPA官方)   公司要闻   爱威科技:2023H1营业收入0.95亿元(+1.31%),归母净利润934万元(-21.8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3万元(-37.45%)。   洁特生物:2023H1营业收入1.97亿元(-43.77%),归母净利润296万元(-95.7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6万元(-98.87%)。   奥翔药业:2023H1营业收入4.69亿元(+22.91%),归母净利润1.60亿元(+30.2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3亿元(+30.68%)。   诺思格:2023H1营业收入3.62亿元(+11.02%),归母净利润0.86亿元(+40.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21.88%)。   诺唯赞:2023H1营业收入5.71亿元(-64.74%),归母净利润-0.81亿元(-113.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120.52%)。   一心堂:2023H1营业收入86.76亿元(+8.92%),归母净利润5.05亿元(+20.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05亿元(+26.94%)。   科伦药业:2023H1营业收入107亿元(+17.64%),归母净利润14亿元(+61.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66.53%)。   海翔药业:2023H1营业收入11.96亿元(-18.49%),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88.8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7亿元(-57.77%)。   漱玉平民:2023H1营业收入42.61亿元(+25.71%),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24.6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24.55%)。   凯莱英:2023H1营业收入46.22亿元(-8.33%),归母净利润为16.86亿元(-3.0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68亿元(-7.72%)。   百济神州:2023H1营业收入72.51亿元(+72.23%),归母净利润为-52.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5.02亿元。   迪哲药业:2023H1营业收入为零,归母净利润为-5.1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36亿元。   上海医药:2023H1营业收入为1326亿元(+18.70%),归母净利润为26.10亿元(-29.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99亿元(-17.96%)。   迈瑞医疗:2023H1营业收入为184.76亿元(+20.32%),归母净利润为64.42亿元(+21.8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3.41亿元(+20.84%)。   同仁堂:2023H1营业收入为97.61亿元(+30.02%),归母净利润为9.87亿元(+32.6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79亿元(+33.22%)。   复星医药:2023H1营业收入为213.95亿元(+0.22%),归母净利润为17.77亿元(+15.7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73亿元(-26.28%)。   云南医药:2023H1营业收入203亿元(+12.73%),归母净利润为28.28亿元(+88.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37亿元(+65.43%)。   东方生物:2023H1营业收入5.02亿元(-92.95%),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98.7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39万(-99.70%)。   九安医疗:2023H1营业收入22.83亿元(-90.19%),归母净利润7.86亿元(-94.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90亿元(-96.79%)。   亿帆医药:2023H1营业收入19.44亿元(+9.87%),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32.3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10.60%)。   前沿生物:2023H1营业收入4244万元(+62.20%),归母净利润为-1.7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