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估值位于底部,AI+医疗获关注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估值位于底部,AI+医疗获关注

    化学制药
      内容提要:   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行业下跌2.13%,沪深300下跌0.7%,行业跑输指数约1.43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0位。6个子行业全部以下跌报收,其中医疗服务板块跌幅较大,超过4%.生物制品板块跌幅也超过3%,中药和医疗器械跌幅略浅,分别下跌0.85%和1.38%。个股方面,受事件影响,AI主题相关个股较为活跃。   重点事件方面:近日,英伟达(NVIDIA)2024年GTC大会(GPUTechnologyConference)在美国圣何塞会议中心正式开幕。英伟达凭借其强大的GPU能力,已成为全球AI领域的重要力量。此次大会上与生命科学/医疗保健有关的会议共计90余场,首次超过了硬件、半导体、汽车等科技领域,居全行业第一,引发市场关注。实际上,医疗健康是人工智能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在药物研发、疾病辅助筛查与诊断、临床治疗辅助决策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诊疗效率。我们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相关应用领域政策的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化将逐步落地,可关注AI+药物研发及AI+医学影像等方面的进展。   投资策略方面:今年以来,医药行业表现相对平淡,主要受市场风格、海内外政策、事件扰动、一季报业绩相对平淡等影响,行业估值持续下行。在行业估值已具备一定的性价比下,建议关注1季度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及弹性个股,如创新药械、特色仿制药及中药等。我们维持年度策略的观点,继续建议关注迎来积极变化的创新主线、受益于政策大力支持的中药板块以及“医疗+消费“等领域的具备较高性价比的龙头标的。个股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科伦药业、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超过市场预期;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板块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3-27
  • 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服务供应商

    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服务供应商

    个股研报
      乐心医疗(300562)   核心观点   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23年实现扭亏为盈。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战略定位逐渐清晰,从过去传统三大品类(秤+可穿戴产品+血压计),逐步向医疗远程健康检测设备提供商转变。经过2022年对消费电子代工业务的收缩及相应减值计提,公司重新构建了从硬件、软件到服务的金字塔型业务结构,以医疗级健康监测硬件设备为基础,经软件赋能后形成远程健康管理业务(RPM),以及在此基础上天然形成的数字医疗服务业务。公司拥有软硬件一体的研发、制造能力,并具备全球化的医疗器械资质,有望率先打开国内的医疗服务蓝海市场。   深耕智能健康领域二十年,具备全球主流国家医疗器械资质。公司深耕医疗健康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等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拥有伟伦、WITHINGS、博朗、飞利浦等全球头部客户,相关营收约占8成。公司拥有健康IoT领域的多维度体征监测产品线,产品包括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脂肪测量仪、医疗级健康手表、智能心电贴等,23年公司新推出智能血糖仪、OTC助听器等,持续推动公司业务实现稳步增长。   远程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受益欧美国家RPM渗透率提升。RPM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移动设备和通信技术来测量并传输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回医疗服务提供者,以供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目前公司已与Teladoc、Livongo、Lark等多个欧美头部RPM客户建立深度合作,提供从硬件研发到数据分析、客户反馈等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深度受益欧美RPM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医疗保险支出增加,RPM解决方案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基于RPM整体交付能力,开拓国内数字健康服务新市场。公司基于深厚的医疗级智能健康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及软件研发优势、医疗行业资源等,积极开拓国内医疗服务新市场。聚焦心脑血管慢病领域,深度布局两大创新业务:数字化血压管理服务、远程动态心电服务。目前,远程动态心电服务业务已在“两梗风险筛查”、“术后院外预后管理”等应用场景逐步落地。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润0.50/0.64/0.84亿元(+46.0%/28.1%/31.4%),EPS分别为0.23/0.30/0.39元。基于可比公司相对估值,并考虑到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在国内具有领先性和开拓性,有望支撑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我们给予公司24年PEG0.86-0.89,目标价11.57-12.03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技术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医疗政策变化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3-27
  • 电镀添加剂行业研究:环保政策下的创新路径与市场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电镀添加剂行业研究:环保政策下的创新路径与市场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电镀添加剂作为一类化学品,用于改善电镀液和镀层的性质。其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过电压,使镀膜晶粒细化,改变晶体取向,改善镀膜的内应力、延展性、硬度等性能。随着IT、绿色环保、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推动,电镀添加剂行业发展前景十分迷人。另一方面,中国电镀添加剂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比较单一,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服务能力有限,行业内竞争激烈,加上外资企业的涌入,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高端梯队是欧美及日系企业,中高端市场上,有较好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有内资企业。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4-03-27
  • 第三代制冷剂(HFCs)价格上涨点评:HFCs厂商涨价为谈季单价格做准备,看好HFCs价格保持坚挺

    第三代制冷剂(HFCs)价格上涨点评:HFCs厂商涨价为谈季单价格做准备,看好HFCs价格保持坚挺

    化学原料
      事件:根据氟务在线的数据,2024年3月26日,HFCs以及相关混合制冷剂价格均有上涨,R32报价2.80-3.10万元/吨、R125报价4.20-2.50万元/吨、R410a报价3.50-3.70万元/吨,中值比上一日分别涨0.4、0.15、0.25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5.69%、3.57%、7.46%;比3月1日,分别涨0.50、0.20、0.25万元/吨,涨幅分别为20.41%、4.82%、7.46%。   这个时间点继续提涨售价或为谈季单以及月单做铺垫。一季度虽然HFCs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厂商仍有商单是按照一月份或更早的价格执行的,未充分享受到涨价。在三月下旬陆续提涨制冷剂的价格,厂商有望在谈下一轮季单时对价格更有主动权。   制冷剂刚需采购,且成本占下游比不高,涨价有望顺利传导。制冷剂对于空调企业而言是刚需品,确认了空调排产就需要硬性采购制冷剂,并且制冷剂占空调的成本比不高,以空调平均充注量1KG为例,R32涨价后,目前报价中位数在2.95万元/吨,则平均每台空调制冷剂成本在29.5元,对于下游空调厂的成本冲击不大,因此涨价有望顺利传导。   旺季将至,看好HFCs现货价格保持坚挺。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4月份家用空调排产2219万台,同比增长22.7%;冰箱排产820万台,同比增长14.2%,保持较高增速。并且在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下,空调、冰箱等有望迎来换新需求拉动对HFCs的需求量。   投资建议:考虑到制冷剂现货价格上涨,制冷剂企业盈利或将修复,建议重点关注(1)三美股份,制冷剂业务占比高;(2)巨化股份,龙头制冷剂企业;(3)永和股份,制冷剂板块与高分子板块齐头并进;(4)昊华科技,子公司中化蓝天制冷剂产能大。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3-27
  • 深度报告:拥有特色氟工艺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

    深度报告:拥有特色氟工艺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

    个股研报
      金凯生科(301509)   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客户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公司为全球原研药厂的新药研发项目提供小分子药物中间体以及少量原料药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发展,公司能够自主研发众多小分子化合物的工艺路线,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并利用公司全面的反应能力保证研发的技术路线得以实施,协助其解决创新药研发过程中化合物合成的工艺开发、工艺优化、工艺放大和规模化生产等难题,能够为客户在含氟药物领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安全环保的中间体或原料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全球CDMO市场规模持续保持高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2016年至2021年,全球医药CDMO市场规模从353亿美元增加至6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医药外包产业链发展的源动力。此外,中小型新药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也为CDMO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全球医药CDMO市场在2022年至2025年间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246亿美元。   公司在含氟化合物合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现代医药的分子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分子中不同官能团/基团的活性相异,如何在反应中保护相关的官能团/基团在氟化反应中不被氟化是关键的技术难点。通过多年项目经验积累,与从事CDMO的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拥有更多氟化学领域的项目经验并掌握更加全面的氟化学技术能力,包括氟化氢氟化、碱金属氟化物氟化、四氟化硫氟化、氟化氢有机盐氟化、自由基氟化、电解氟化等。公司有能力把氟化学整合到上下游的反应中,能够为客户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目前已进入小试阶段的氟气氟化及部分特殊氟化装置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小分子CDMO企业中氟化能力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6元和2.04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3倍和29倍。公司是一家拥有全面以及特色的含氟工艺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拥有客户资源优势。首次覆盖,给予对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和创新风险、主要客户销售收入波动的风险、农药中间体下游原药被禁售、撤销登记、替代或淘汰风险和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3-27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钛白粉价格调涨,制冷剂延续强势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钛白粉价格调涨,制冷剂延续强势

    化学原料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钛白粉:多家公司发布涨价函,钛白粉价格调涨。本周龙佰集团宣布自2024年以来的第三次价格调整,公司各型号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5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100美元/吨。自2024年起国内钛白粉生产商的出口订单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国际钛白粉行业的领军企业如科慕、特诺、范能拓和康诺斯等,近期也相继实施了100至200美元/吨的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巩固钛白粉价格的坚挺态势。上游钛矿价格的攀升也为钛白粉的成本端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3月22日,钛白粉市场价格为16492元/吨,较上月同比上涨2.7%。   氟化工:萤石、氢氟酸价格维持稳定,制冷剂价格延续强势。本周(3/16-3/22)制冷剂价格继续上涨,3月下游空调厂家排产量大幅提升,市场需求增加;原料端萤石价格居高不下,氢氟酸价格维持稳定,成本面支撑偏强;当前厂家挺价意愿强烈,制冷剂价格继续上涨。二代制冷剂R22价格为2.25万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500元/吨。三代制冷剂方面,R125价格为4.40万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500元/吨;R134a价格为3.25万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500元/吨;R32价格为2.6万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1000元/吨。   2.核心观点   (1)钛白粉:钛白粉迎来2024年第三次涨价,钛白粉出口持续上涨,2023年国内钛白粉出口量达164万吨,创历史新高,2024年以来国内钛白粉企业出口订单依旧维持高位,预计短期内钛白粉价格坚挺,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上升。建议关注:龙佰集团等。   (2)氟化工:3月下游空调厂家排产量大幅提升,制冷剂厂家挺价意愿强烈,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行业有望迎来长期向上的景气周期,龙头企业值得关注。建议关注:永和股份、巨化股份、三美股份。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3-27
  • 稳健经营,等待拐点

    稳健经营,等待拐点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投资要点:   公司是专业从事酵母、酵母衍生物及相关生物制品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酵母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YE供应商。目前,公司在全球13个城市拥有酵母及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酵母系列产品的总产能为37万吨,国内市场的占比为55%,全球市场的占比为18%。   年报业绩低于预期,国内需求较弱导致业绩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81亿元,同比增长5.74%,实现归母净利润12.70亿元,同比下滑3.86%,未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其中,Q4实现收入39.28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滑15.48%。分产品看,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包装/其他业务分别同比+5.38%/-3.15%/-11.88%/+26.40%;分区域看,国内需求弱复苏,收入下滑1.20%,国外业务增长较为强劲,同比增长21.99%;分渠道看,线上销售下滑1.03%,线下销售增长9.61%。核心业务酵母及深加工产品量价分别同比+10.37%/-4.52%,其中C端家用小包装产品下滑幅度较大。利润端,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4.19%/9.66%,分别同比下滑0.61/0.84pct,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变化、保健品业务亏损、折旧摊销增加和政府补助减少等影响,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50/+0.35/+0.27pct。   2024年经营目标稳健,等待国内需求复苏和国外新产能爬坡带来增长。公司确定了实现营业收入156.69亿元,同比增长15.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增长7.80%的经营目标。我们预计2024年国内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国外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2024年公司核心原材料糖蜜国内价格有所下降,但考虑到下游需求复苏速率较慢,导致产品吨价有一定压力,新增产能带来较大折旧摊销,盈利能力修复受到压制。往后看,若产能快速爬坡,资本开支减缓,折旧摊销压力缓解,财务压力减轻,叠加原材料成本步入下行渠道且下降空间足,公司盈利能力修复的潜力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52.43/171.15/191.47亿元,同比增长12.24%/12.28%/11.87%,实现归母净利润13.74/15.80/19.00亿元,同比增长8.16%/14.99%/20.30%。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估值为18/16/13倍。公司作为重资产行业龙头公司,护城河较深,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固,中长期盈利能力有望趋势性上行。我们给予2024年20-2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31.61-39.5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食品安全问题。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3-27
  • 首次覆盖报告:医药主业持续发力,金融赋能,老牌药企迎来新发展

    首次覆盖报告:医药主业持续发力,金融赋能,老牌药企迎来新发展

    个股研报
      吉林敖东(000623)   报告要点:   “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的老牌制药企业   公司深耕医药行业多年,公司以制药为核心主业,积极布局大健康领域,同时持有大量优质金融资产并广泛进行投资,逐渐形成以“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模式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   中药稳步增长,依托核心产品发展梯度产品群   中药产品近年来稳中有进,2022年中药营业收入16.9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9.01%。中药逐渐形成以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以及血府逐瘀口服液三大核心产品为主,同时积极培育相关梯度产品的架构,其中安神补脑液2022年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是公司目前最核心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中药配方颗粒未来前景广阔,公司积极布局扩大相关产能,有望抢占行业高地。   化药触底回升,大健康业务蓬勃发展   化药主要品种核糖核酸II和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近年来受国家相关政策等影响,销售收入下滑。其中核糖核酸II已于2023年调出重点监控目录,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目前占化药份额较小,且公司积极培育其他潜力品种,化药业务有望实现触底反弹。公司大健康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04亿元,同比增长303.76%。公司结合传统电商与新型数字电商直播模式助推大健康业务快速发展。   广发证券提供安全边际,优质资产反哺医药   广发证券多年来为公司提供稳定收益,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持有广发总股本的19.72%,2023年上半年,公司对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为8.43亿元,同比增长11.78%。同时公司成立医药基金,着重投资相关医药新兴企业,寻求未来合作,反哺医药主业。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中药业务稳步增长,化药业务企稳回升,中药配方颗粒和大健康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我们预测2023-2025年医药业务的净利润为2.76/3.26/3.79亿元。医药业务2024年对应市值48.9亿元,公司持有广发证券股权对应市值174.8亿元,公司目标总市值223.7亿元,目前市值181亿元,当前价值低估。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中药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3-27
  • 数字经济专题报告: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驱动医药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专题报告: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驱动医药产业升级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AI)医疗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医疗是指通过信息科技、智能科技与医疗的结合,形成的医疗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医疗设备系统、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的市场规模为2,242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达到4,6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在全球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数字医疗的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由2022年的1,954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5,3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略高于全球增速。   AI医疗的发展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提升患者体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主要赋能四个应用场景:   1)药品和制药领域:赋能药物研发、生产工艺优化及药物的个体化使用等;研发端,AI新药设计能大幅缩减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成药性,2023年全球共有43家企业、102条AI设计的药物成功进入临床阶段;生产端,AI大模型用于制药工业的工艺升级已逐渐开始;应用端,基于大数据模型、并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和治疗目标,制订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也已开始应用。   2)医疗器械领域: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医疗设备物联网、远程诊疗等;基于医疗影像大数据的辅助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外科医生在手术操控性、准确度和临床疗效上大幅提升;智能康复器械为康复人群提供更有效率的康复护理方案,并节约康复医师人力;医疗装备的物联网化、智能化,为医院管理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远程诊疗则大幅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半径,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   3)医药商业领域:智能化医药物流和电子处方处理系统;先进的智能化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处方处方系统等开始在国内快速应用,持续提升药品的可及性和安全性,为全产业链提升运营效率。   4)医疗服务领域:医疗信息大数据、大模型辅助诊断和治疗。医疗信息化在国内持续推进,基于数字化及智能化的电子病历可以为医生工作大幅提升效率,同时AI诊断在国内高速成长,基于大数据和大模型的智能化诊疗方案,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优的临床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数字技术和AI医疗的发展,为医疗行业产业升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建议关注国内在医疗AI方向布局的公司:AI新药研发(泓博医药、成都先导)、AI制药工艺(川宁生物)、AI器械(三诺生物、翔宇医疗、微创机器人)、医疗器械物联网(迈瑞医疗、海尔生物)、AI诊断(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安必平、麦克奥迪、鹰瞳科技、乐普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美年健康)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4-03-27
  • 中泰医药2024年一季报前瞻

    中泰医药2024年一季报前瞻

    化学制药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3-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