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5)

  • 国内胰岛素续约量价齐升,创新出海加速推进

    国内胰岛素续约量价齐升,创新出海加速推进

    个股研报
      甘李药业(603087)   平安观点:   主营业务增长稳健,胰岛素续约量价齐升。公司是多款三代胰岛素类似物的首家国产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45亿元(+17.81%),实现归母净利润5.07亿元(+90.36%)。在胰岛素续约中实现量价齐升,价格方面,公司六款胰岛素产品较上一次集采中选价格相比均有提升,平均价格涨幅为30.9%。公司在胰岛素集采续约的首年采购需求量为4177万支,较上次集采首年采购需求量增加2513万支,增长率达151%。公司全品数量已经达到行业第二,仅次于诺和诺德,在两次胰岛素集采后,公司采购组需求量占比从8%上升到17%,而诺和诺德的全部采购组需求量占比从49%下降到35%,可见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   创新研发快速推进,在研产品数据亮眼。公司持续聚焦内分泌市场,具备完整胰岛素研发管线,除已上市的胰岛素产品外,公司积极布局口服降糖药物和长效胰岛素,在不断突破糖尿病治疗天花板的同时,还积极布局减肥等相关领域的药物研发。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GLP-1受体激动剂双周制剂GZR18取得积极的临床进展,在肥胖成人群体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其IIb期临床试验中每两周给药一次可减重17.29%(治疗30周),相较同类药品相似给药周期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GZR18减重效果超过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有望成为同类最优的药物。此外公司的胰岛素周制剂GZR4研发进度已进入临床III期,该进度处于国产第一,全球第三。注射次数减少将大幅改善胰岛素患者依从性,开启降糖新篇章。   积极布局全球胰岛素板块,出海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海外收入持续提升,出海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H1公司产品在海外新兴市场的订单量增加,国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90%,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出口量实现零突破。此外公司通过了EMA上市批准前GMP检查,这也是国产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液首次通过EMA的GMP检查。   甘李药业国内胰岛素市场增长稳健,创新出海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胰岛素的头部企业,核心产品为各类胰岛素产品,具备完整胰岛素研发管线,实现了对各类胰岛素全面覆盖。因此我们选取在A股上市的主营胰岛素的企业通化东宝、以其他生物制品为主要产品的公司,包括凯因科技、特宝生物、科兴制药、康辰药业作为甘李药业的可比公司对公司进行估值,以上四家公司核心产品均是其他生物制品,与公司核心产品胰岛素属于同类型产品。2025年可比公司PE均值为32倍,甘李药业2025年PE估值为23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52/11.50/14.97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23/17倍。考虑公司在胰岛素续约中实现量价齐升,国内胰岛素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国产替代步伐加速,主营业务增长稳健。此外公司的在研管线快速推进,GLP-1产品GZR8具有BIC潜力。海外市场进行积极布局,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共同发力,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集采风险。2.行业政策风险。3.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5.产能释放销量增长不能与集采降价对冲风险等。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5-04-15
  • 业绩同比高增,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业绩同比高增,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新和成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0亿元,YoY+42.95%,归母净利润58.69亿元,YoY+117.01%。   营养品板块主要产品量价齐升,香精香料和新材料产品稳步增长,带动业绩同比高增长。从收入端看,2024年,公司蛋氨酸等项目新产能释放,同时营养品板块主要产品维生素、蛋氨酸市场价格修复,带动营养品板块营收同比增长52.58%至150.55亿元;香精香料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9.62%至39.16亿元;新材料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9.51%至16.76亿元。从利润端看,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至41.78%,带动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   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公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公司坚持一体化、系列化、协同化的发展战略,以“化工+”和“生物+”两为大核心平台,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业务,不断发展各类功能性化学品。公司原有项目精细化运营,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建设有序进行:①营养品板块:蛋氨酸项目产能得到释放,已实现30万吨/年产能达产,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基本建设完成;4,000吨/年胱氨酸稳定生产运行,草铵膦项目中试顺利。②香精香料板块:系列醛项目、SA项目、香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稳步推进。③新材料板块:PPS新领域应用开发顺利;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顺利推进大生产审批;HA项目产品已正常生产、销售。③原料药板块:氟烷、植物醇整合项目有序进展,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升级产品结构。我们预计这些在建项目的陆续建设及投放,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体系,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新和成是国内优质的精细化工合成龙头,产业链一体化和产品系列化推动公司逐渐成长为精细化工龙头。公司从医药中间体起家,成功将业务拓展到维生素、香精香料、新材料、蛋氨酸等领域。未来公司新项目的逐步建设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体系。基于公司2024年年报,我们相应调整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61.97、70.06和77.9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2、2.28和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10、9和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技术路线竞争加剧;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4-15
  • 24年业绩利润端有所承压,25年国内看招采回暖海外看持续加速准入及推广

    24年业绩利润端有所承压,25年国内看招采回暖海外看持续加速准入及推广

    个股研报
      澳华内镜(6882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10.5%),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3.7%),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114.1%),其中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0.2%),归母净利润-0.2亿元(-228.6%)。24年业绩符合之前业绩快报预期,利润端24年有所承压。   国内招投标总额有所下降,海外市场收入高增。分季度收入看,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1.7/1.8/1.5/2.5亿元(+34.9%/+12.6%/+5.4%/-0.2%),公司加大产品推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更新升级公司产品,不断拓宽对各等级医院的覆盖度。从盈利能力看,24年毛利率68.1%(-5.7pp),系新的会计准则之下原并入销售费用的部分后面并入了成本费用计算中,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另外,外销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亦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从费用端看,销售费用率33.4%,管理费用率14.5%,研发费用率21.8%,财务费用率0.01%。收入增速+10.5%,四费率变动不大,利润端承压主要因为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及信誉减值(期末应收减值,计提坏账)。国内端收入+4%(终端市场招采活动减少),海外端收入+43%(海外市场准入及推广持续推进)。建议持续关注25年1)去库存节奏;2)医疗设备以旧换新25年新一期政策落实情况;3)医疗反腐;4)海外市场推广进度。   持续研发投入,巩固持续创新能力。公司拥有一支具有长期内镜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团队。研发人才队伍的壮大,为公司技术领先优势的持续,确立了雄厚的基础。24年公司发布电子经皮胆道镜,通过电子胆道镜,极大提升了对胆道疾病的诊疗水平;公司发布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布局泌尿领域;公司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公司发布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其中AQ-150系列为全新4K内镜系统,配合可翻盖触屏的设计,让诊疗游刃有余;AQ-120系列通过强大功能的集成,有效帮助提升基层县域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此外,公司发布640倍细胞内镜以及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细胞内镜将观察维度推进到更微观的层级,抵达640倍的细胞级尺度,有助于提升活检的精度。140倍光学放大内镜可协助医生更好观察更微小黏膜结构的改变,提高诊疗效率;另外,双焦内镜进一步落地临床,近焦模式可达65倍放大效果,适合对重点部位进行细致观察,远焦模式则可观察体内整体情况,并快速判断背景黏膜状态;报告期内公司发布超细胃镜,最细达5.4mm的头端直径,可突破狭窄节段并明确狭窄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国产软镜设备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25年重点关注去库存节奏。软镜在临床诊疗场景中广泛使用,国内胃镜、肠镜诊疗开展率和内镜医师数量均有提升空间。随着旗舰产品AQ-300的上市推广,公司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公司目前已大力布局国内经销商团队进行后续对AQ300的全面推广,预计2025年及2026年AQ300将持续放量。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47.8%)、0.74亿元(+42.6%)、0.95亿元(+28.4%),EPS分别0.39元、0.55元、0.71元,对应PE为106、75、58倍。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AQ300销售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计提波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5-04-1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关注消费医疗板块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关注消费医疗板块机会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10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加强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实施促进营养健康专项行动,引导餐饮企业推广使用食养指南。二是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加强工艺研发、产品创新、品质管控,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价监竞争守护等专项行动。三是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支持地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场地设施,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推动各类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四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深入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行动,加快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和智能应用。五是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业态深度融合,支持老年人家庭、景区设施设备等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六是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广健康体检创新产品和检验检测手段,促进健康体检结果大数据应用,推动开展职工健康管理。七是引导健康产业多元发展。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开发和推介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路线和产品,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发展医疗旅游、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开展国际合作康养服务。八是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引导零售药店拓展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指导地方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九是组织健康消费促进活动。统筹全国展览展销、交易大会、宣传推广等活动,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开展促进食品工业提质扩需活动,鼓励各地举办区域性健康消费活动。十是宣传推广健康理念知识。落实“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专题科普宣传方案,推动开展“体重管理”等主题宣传,鼓励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培训。   国家层面持续推进相关工作,细化促进健康消费的重点举措。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内容涉及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推动医疗健康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推动将“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内容。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健康消费的政策措施。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健康消费作为新兴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具有规模增长快速、业态模式不断更新等特征,潜力有待挖掘。国家层面部署多项政策,积极推进健康消费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固生堂、华东医药、锦欣生殖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5-04-15
  • 中企出海白皮书:医药和医疗器械篇-破浪前行:医药出海新格局与未来路径

    中企出海白皮书:医药和医疗器械篇-破浪前行:医药出海新格局与未来路径

    医疗器械
      将视角回归国内市场,可以发现中国药械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在以“健康中国2030”为目标的新医改背景下,企业正积极寻求战略升级与发展突破。我们将当前国内药械企业的战略探索归纳为七个核心方向:优化产品组合、强化医学为核心的战略执行能力、实现全渠道覆盖、布局药械产品与服务升级、深化生态圈合作、推动数字化创新,以及聚焦降本增效和合规转型。这七大领域既独立推进,又彼此协同,为企业塑造全面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方位国内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探索国际市场已经从一种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出海不再仅仅是突破内需增长瓶颈的尝试,更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广阔的全球视野审视与整合各类资源,药械企业能够充分释放协同效应,实现更大范围的业务拓展。这样的全面变革与转型,正为中国药械行业在全球舞台上开启新的发展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38页
    2025-04-15
  • 深康佳A2024年年度报告

    深康佳A2024年年度报告

    深交所
    252页
    2025-04-15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8期总第131期:北京、深圳发布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8期总第131期:北京、深圳发布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

    生物制品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4.47%,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4,跑输沪深300指数(-4.21%)。从子行业来看,血液制品、线下药店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3.99%、2.70%;医疗研发外包、体外诊断跌幅居前,跌幅为分别为-20.32%、-9.68%。   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4月11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83x(上期末为27.06x),估值下行,低于均值和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诊断服务(85.87x)、医院(38.62x)、医疗耗材(32.82x),中位数为26.68x,医药流通(15.21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26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2.95亿元。其中,5家增持2.47亿元,21家减持5.43亿元。   截至2024年4月12日,我们跟踪的50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130家披露了2024年业绩情况。其中,归母净利润增速≥100%的有11家,增速≥30%但<100%的有21家;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30%且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21家。   重要行业资讯:   NMPA:公开征求《关于境外已上市药品获批前商业规模批次产品进口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   艾伯维:“乌帕替尼”获EC批准用于治疗巨细胞动脉炎,为首款获批治疗GCA的JAKi   信念医药:国产血友病基因疗法“波哌达可基”获NMPA批准上市,为国内首款血友病基因疗法   美国FDA宣布重大变革:计划利用AI等新方法逐步淘汰动物实验   诺华:计划未来5年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新建7家工厂   投资建议:   近日,北京市推出了32条创新药支持措施,重点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并强化资金支持。同时,深圳市通过《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及出海全链条,明确对完成临床试验并上市的1类创新药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同时大力推动“AI+医药”与宠物药械等新兴赛道。创新和出海仍是医药生物板块的核心投资主线之一,目前处于业绩密集披露期,我们建议持续关注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出海能力的药械公司,以及业绩超预期的企业。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6页
    2025-04-15
  • 化工行业行业周报:PP、LLDPE价差上涨,聚焦化工内需主线

    化工行业行业周报:PP、LLDPE价差上涨,聚焦化工内需主线

    化学制品
      摘要:   原油市场:需求预期施压,油价重心大幅回落。截至4月11日,Brent和WTI油价分别达到64.76美元/桶和61.50美元/桶,较上周分别下降1.25%和0.79%;就周均价而言,本周均价环比分别下降10.92%和11.40%。年初以来,Brent和WTI油价分别下降13.24%和14.25%。供给端,4月11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布声明,宣布对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伊朗军方相关的1名个人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打击其“影子船队”运作,未来伊朗石油对外供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求端,短期来看,截至4月4日当周,美国炼厂开工率为86.7%,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按照季节性规律,后续炼厂开工率趋于回升。中期来看,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关税措施,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原油消费预期承压。库存端,截至4月4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44235万桶,环比增加255万桶。我们认为,近期原油市场交易聚焦需求端,预计短期Brent原油价格运行区间参考60-70美元/桶。建议后续密切关注全球贸易争端等指引、OPEC+产量政策、伊朗原油供应情况等。   库存转化:本周原油、丙烷均负收益。依据我们搭建的模型测算,本周原油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455元/吨,年初至今为-65元/吨;本周丙烷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460元/吨,年初至今为-44元/吨。   价格涨跌幅:本周化工品价格表现较弱,LNG、石油焦等价格涨幅靠前。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70个产品中,与上周相比,共有12个产品实现上涨、占比7.1%,106个产品下跌、占比62.4%,52个产品持平、占比30.6%,本周化工品价格表现较弱。本周价格涨幅居前的产品有硫酸铵、液化气(进口气,江苏)、石油焦(4#,洛阳石化)、黄磷、DMF(华东)、烟煤(Q5500,西安)、醋酸乙烯(山东)、锦纶长丝(POY,华东)、锦纶长丝(DTY,华东)、原煤(Q5200,内蒙)等。   价差涨跌幅:本周化工品价差表现较弱,PP、LLDPE等价差涨幅靠前。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30个产品价差中,与上周相比,共有54个价差实现上涨、占比41.5%,72个价差下跌、占比55.4%,4个价差持平、占比3.1%,本周化工品价差表现较弱。本周价差涨幅居前的有聚酯切片(半光)价差(PTA)、聚酯切片(有光)价差(PTA)、PBT价差(PTA)、ABS价差(烯烃)、环氧乙烷价差(甲醇)、聚丙烯价差(甲醇)、丁腈橡胶价差(丁二烯)、环己酮价差(苯)、丙烯价差(石脑油)、SBS价差(丁二烯)等。   投资建议:本周化工品价格、价差表现较弱。1)估值方面,截至4月11日,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PE(TTM)分别为16.5x、22.6x,较2014年以来的历史均值15.7x、28.4x溢价水平分别为5.3%、-20.3%。当前时点基础化工行业估值处在2014年以来偏低水平,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2)供给端,近几年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及在建产能增速趋于放缓,但预计存量产能及在建产能仍需时间消化。需求端,2025年随政策刺激效果逐渐显现、终端产业回暖动能逐步转强,内需潜力有望充分释放。看好2025年化工品的结构性机会及行业估值修复空间,建议关注以下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全方位扩大内需,把握成长确定性机会;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新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三是,部分资源品景气有望维持高位,关注规模扩张带来的成长性。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5-04-14
  • 诺唯赞2024年报点评:利润端承压,海外业务高增长

    诺唯赞2024年报点评:利润端承压,海外业务高增长

  • AI Medical Industry Zhao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加

    AI Medical Industry Zhao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加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