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338)

  • 需求改善+成本下行,Q2扣非超预期

    需求改善+成本下行,Q2扣非超预期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8月14日公司发布半年报,25H1实现营收79.00亿元,同比+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15.66%;扣非归母净利润7.42亿元,同比+24.49%。其中,25Q2实现营收41.05亿元,同比+11.19%;实现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15.35%;扣非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34.39%,扣非显著超预期。   经营分析   国内需求改善,海外延续高增长。1)分业务看,25Q2酵母及深加工销售收入为29.81亿元,同比+11.7%,预计烘焙面食酵母环比Q1改善实现个位数增长,YE延续双位数高增长态势。25Q2制糖/包装/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28/0.99/7.76亿元,同比+20.1%/+3.6%/+9.3%,制糖和包装业务均有回暖。2)分区域看,25Q2国内/国外业务实现收入23.05/117.78亿元,同比+4.3%/+22.3%,国内市场需求回暖(25Q1同比-0.3%),海外通过本土化运营、营销团队本地化和深入市场调研,持续扩大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影响力,推动国际业务全面增长。成本下行毛利率大幅改善,政府补助略有扰动。1)25Q2毛利率26.2%,同比+2.3pct,环比+0.2pct。毛利率改善主要系糖蜜成本下降,且加权平均计价模式下Q2原材料价格较Q1更低。叠加产品结构利好,主业为核心增长驱动。2)25Q2销售/管理/研发/财   务费率同比+0.08pct/+0.23pct/+0.03pct/+0.23pct。管理费率和财务费率增长主要系股权支付费用所致。25H1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8.63亿元,同比+18.8%。3)25Q2归母净利率为10.5%,同比+0.38pct,受政府补助扰动,实质上扣非表现更为亮眼。25H1政府补助为0.35亿元,同比-62.4%。   看好国内需求改善,海外市场持续扩张,成本下行盈利弹性可期。国内主业烘焙酵母需求持续复苏,同时衍生品业务有望驱动结构升级,低毛利的贸易类业务逐步剥离。海外市场预计随着本土化运营策略执行,借助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市占率。原材料成本环比持续下降,预计H2进一步释放利润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6.3/19.0/21.7亿元,同比增长23%/17%/14%,对应PE分别为19x/16x/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8-15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增长恢复,前瞻布局三抗研发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增长恢复,前瞻布局三抗研发

    个股研报
      上海谊众(688091)   事件   上海谊众发布公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030.74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00.38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0.13%。   投资要点   紫杉醇胶束进入医保,业绩恢复增长   公司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于2024年11月进入医保谈判目录,2025年渠道覆盖推进迅速,截至2025年H1,紫杉醇胶束已成功进入全国超过200家医院,销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487%。虽然纳入医保后价格下降,但销量提升显著,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1.48%。从季度看,2025年Q2收入环比Q1提升25.68%,随着渠道覆盖和销售人员增加,预计Q3和Q4环比增速将继续提升。   扩适应症临床,市场空间广阔   紫杉醇胶束目前获批适应症仅为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Ⅲ期研究正在推进,已开始患者入组,我们预计2026-2027年完成并有望获批新适应症。紫杉醇作为一款广谱的化疗药物,紫杉醇胶束可拓展的适应症还包括卵巢癌、胃癌等。   前瞻布局三抗研发,未来BD可期   公司已构建多功能抗体研发平台,目前正推进PD-1/IL-2/VEGF多功能抗体的研发,我们预计2026年初递交临床申请。PD-1/VEGF和PD-1/IL-2双抗是目前已有临床数据验证的组合,而且信达生物也于7月份获批PD-1/IL-2α-bias(IBI363)与贝伐珠单抗(VEGF抗体)联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上海谊众的PD-1/IL-2/VEGF组合在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具有前瞻性,随着关键临床数据读出,未来具备对外授权的潜力。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5.84、8.58、11.21亿元,EPS分别为0.87、1.44、2.0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8.9、53.7、38.2倍。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进入医保后处于放量增长阶段,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三抗研发及后续临床研究的不确定性;紫杉醇胶束市场推广低于预期;紫杉醇胶束同类竞品获批的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5-08-15
  • 受益于多肽产业链景气度,中长期成长性突出

    受益于多肽产业链景气度,中长期成长性突出

    个股研报
      圣诺生物(688117)   事件:2025年8月14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69.69%;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308.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367.92%;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82亿元,同比增长213.22%。单季度来看,2025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61.50%;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687.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982.84%。   点评:   受益于多肽产业链景气度,原料药业务和CDMO业务同比高增长。1)原料药业务:2025年H1公司原料药业务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32.38%,主要得益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出口销售增加;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已拥有21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在国内市场公司取得14个品种多肽原料药生产批件或激活备案,在国外市场公司取得11个品种获得美国DMF备案。公司加快原料药国际注册、申报步伐,优化在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布局,打造全球范围内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原料药产品,继而拓展原料药的国际销售渠道,有望带动公司国外业务量的突破。   2)CDMO业务:2025年H1公司CDMO业务收入0.42亿元,同比增长72.93%,主要得益于公司客户众生药业RAY12225注射液项目进入临床III期;目前公司在多肽药物研发生产领域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先后为山东鲁抗、山西锦波、苏州派格生物、百奥泰生物、江苏普莱、哈尔滨医大药业、众生睿创等新药研发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40余个项目的多肽创新药药学CDMO服务,其中2个多肽创新药已获批上市进入商业化阶段,2个多肽创新药进入申报生产阶段,另有多个多肽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原料药业务和CDMO业务同比实现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多肽产业链的高景气度,考虑到目前原料药海外渠道愈发丰富、CDMO项目储备充足,我们预计公司业绩下半年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   产能建设趋于完善,中长期成长性突出。   从产能建设方面,2025年H1公司募集资金投建的“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已顺利投产,“制剂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自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多肽创新药CDMO、原料药产业化项目”中106车间于2024年四季度投产,107车间、108车间2025年上半年陆续投入运营。公司具备多肽原料药和制剂的全流程研发管线和全产业链平台,能够为多肽创新药和仿制药提供从工艺路线设计,到小试、中试、工艺验证和质量研究等药学研究服务,以及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生产所需原料药、制剂产品的全链条定制生产服务,涵盖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和上市销售的完整药物开发周期。我们认为,随着新产线的陆续投入使用,公司阶段性不再受限于产能瓶颈,考虑到公司具备完整的多肽原料药+制剂平台,有望持续受益于多肽产业链的高景气度,中长期成长性突出。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1亿元、9.90亿元、12.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2.73亿元、3.49亿元,EPS(摊薄)分别为1.21元、1.73元、2.22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3.21倍、23.25倍、18.17倍。   风险因素:新签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料药价格波动的风险;地缘政治和关税变动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8-15
  •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研究: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年7月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研究: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年7月

    医疗器械
      摘要   医疗设备7月中标金额同比快速增长,环比出现小幅波动   医疗设备7月中标总额126.43亿元,同比增长20%,招标持续回暖;1~7月·医疗设备整体中标总额967.85亿元,整体同比增长57%。   国产设备中标金额持续回暖,内窥镜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   迈瑞医疗7月中标总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PET/CT增速最快,同比增长536%,1~7月整体中标总额58.54亿元,整体同比增长57%;开立医疗7月中标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软镜增速最快,同比增长88%,1~7月整体中标总额7.40亿元,整体同比增长106%;迈瑞医疗7月中标总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呼吸机增速最快,同比增长58%,1~7月整体中标总额50.11亿元,整体同比增长55%;澳华内镜7月中标总额0.68亿元,同比增长23%,1~7月澳华内镜整体中标总额3.03亿元,整体同比增长48%;万东医疗7月中标总额0.66亿元,同比增长19%,1~7月万东医疗整体中标总额7.94亿元,整体同比增长95%;山外山7月中标总额0.49亿元,同比增长392%,1~7月山外山整体中标总额2.36亿元,整体同比增长239%。   进口品牌中标金额略有下滑,CT和DSA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   飞利浦7月中标总额4.67亿元,同比下降41%,1~7月飞利浦医疗整体中标总额50.45亿元,整体同比增长39%;西门子7月中标总额5.54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CT同比增长25%,1~7月西门子整体中标总额66.20亿元,整体同比增长49%;GE医疗7月中标总额7.01亿元,同比下滑17%,其中DSA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47%,1~7月GE整体中标总额74.14亿元,整体同比增长44%。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的风险,个别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震荡风险,个别公司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数据统计误差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5-08-15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从核心成分变迁看医美与护肤产品趋势-国潮崛起,科学护肤的靶向通路时代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从核心成分变迁看医美与护肤产品趋势-国潮崛起,科学护肤的靶向通路时代

    生物制品
      成分透明化与功效可验证的科学护肤理念推动功效护肤高增。中国护肤市场正全面迈入成分透明化与功效可验证的科学护肤时代。消费者从依赖品牌营销转向理性分析成分表,拒绝溢价,注重实证功效,并进阶至关注配方协同性与吸收技术。这一转变由“成分党”群体推动,在2021年新监管条例要求功效宣称需科学实证的背景下完成质变。尽管整体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根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7746亿元,同比下滑2.83%,市场自2021年以来增速逐步放缓。功效护肤赛道却逆势高增,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19-2024年CAGR达24.9%,占护肤品总市场22.9%。   中国医美与护肤市场已进入靶向通路时代,国货借成分创新突围。成分研发靶向精准化,三大核心功效形成多通路协同机制:抗皱紧致通过玻色因(促胶原)和胜肽(阻神经递质等)多通路协同;舒缓修护依赖积雪草(抗炎)、神经酰胺(屏障修复)、二裂酵母(神经调节)鼎足而立;补水保湿以氨基酸(吸湿)+透明质酸(固水)双轮驱动。不同功效市场,市场分化显著:抗衰/舒缓高端市场由国际高端品牌主导(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均价超600元),国货珀莱雅、薇诺娜、韩束等凭借成分与渠道创新跻身TOP10;补水/美白赛道国货与外资分庭抗礼(珀莱雅、OLAY领跑),祛痘品类更趋平价化(均价<240元),国产品牌占据主导。   成分配方升级,医美械字号抢跑,国潮崛起。成分发展从基础保湿演进至合成生物时代,中国企业实现技术反超:华熙生物酶切技术突破透明质酸分子量限制并占据全球原料市场份额第一,重组胶原蛋白制定国际标准,PDRN领域国产厂商如润辉拥有一席之地,众厂商抢滩布局。医美械字号加速产业化:截至2025年8月获批37款国产玻尿酸注射产品;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械字号产品"薇旖美"引领市场;国潮突围表现为国产成分性价比与技术差异化:胜肽赛道珀莱雅(红宝石面霜)、韩束(环六肽-9专利)通过技术平权重构抗衰格局;中国特色植物成分(魔镜洞察数据显示人参/黄芪/青蒿2024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39%/24%/62%)由百雀羚、玉泽等国货主导,中医药配方(如人参皂苷抗衰、青蒿抑菌)成为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基于科学护肤成分透明化与功效可验证趋势推动行业高增,国货品牌凭借合成生物技术、靶向成分研发及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弯道超车。建议关注四大方向:(1)具备卡位优势、市占率领先的透明质酸赛道:华熙生物、爱美客;(2)技术与行业标准引领的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锦波生物、巨子生物、丸美生物;(3)产品化能力突出、本土和线上渠道优势显著,国产高增长、弯道超车的胜肽抗衰赛道:上美股份、珀莱雅;(4)高增长的植物成分与新兴技术如PDRN国产替代产业化落地:乐普医疗、贝泰妮、上海家化。   风险提示:外部消费环境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变动超预期的风险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25-08-15
  • 脑机接口行业专题报告(二):战略价值凸显,全球加速竞逐

    脑机接口行业专题报告(二):战略价值凸显,全球加速竞逐

    生物制品
      投资摘要   1.关注要点   脑机接口具有战略意义:脑机接口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已被多国明确为重点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各国积极布局脑科学及脑机接口产业,发布相关战略规划及政策。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我们认为,全球脑机接口市场正处于“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商业落地”的关键阶段。①我国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北脑一号”将完成正式注册临床试验,“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有望升级为“无线版”,完成工程机并于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②已有5名重度瘫痪患者植入美国Neuralink设备并实现基础“脑控”功能;公司将在英国启动一项临床研究,测试其芯片如何帮助严重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数字和实体工具;③德国CorTec公司研发的植入式32通道双向脑机接口,通过颅骨下“电极垫”实现大脑神经信号读取与电刺激反馈,已成功应用于一名中风瘫痪患者的治疗。   我国该行业部分现状: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植入式采集传感等多领域布局多集中于国内,全球化布局落后于个别国家。国家持续推出相关政策推动脑机接口发展,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相继发布脑机接口相关产业培育行动规划。   他山之石:脑机接口技术受到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美、欧、日、韩等都在加速相关政策布局。美国:NIH等政府职能机构持续在脑机接口和脑科学研究方面投入,技术与理论不断突破,同时也为美国跨学科领域进展进行赋能,使得美国脑机接口推动政策更加系统和完善。欧洲:《数字大脑研究的未来十年:未来神经科学技术与计算交叉的愿景》为2013年战略规划“人脑计划”制定未来发展路线图。日、韩、澳等国高层推出、并积极投入相应“脑计划”。   2.投资建议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取得显著进展,正逐步从基础研究向应用探索过渡,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这一技术领域,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展相关研究布局,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领域发展。据麦肯锡估算,预计在2030-2040年,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1450亿美元,其中严肃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150亿-850亿美元,消费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250亿-600亿美元。我们认为,脑机接口行业适合中长期布局,需重点关注应用场景拓展、技术迭代及稳定性、市场需求及量产能力等要素。关注核心技术突破方向如信号获取、通道数提升等,跟进行业研发及产品推新,销售渠道拓展情况。建议关注已上市的脑机接口企业:爱朋医疗、创新医疗、三博脑科、翔宇医疗、诚益通、国际医学、岩山科技等;脑机接口行业未上市及上市进程中的企业:强脑科技、脑虎科技、脑陆科技、博睿康、景昱医疗、阶梯医疗、柔灵科技、念通智能等。   风险提示:法律法规风险;研发风险;伦理风险;专利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5-08-15
  • 2025年半年报点评:深化布局乙肝治疗领域,降本增效提升利润率

    2025年半年报点评:深化布局乙肝治疗领域,降本增效提升利润率

    个股研报
      凯因科技(688687)   2025上半年公司利润保持高速增长。8月14日,凯因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下降5.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增长11.75%。   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深化乙肝领域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项目稳步推进,研发投入7,141.13万元,同比增长1.22%,占营业收入比例12.61%。除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治疗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III期临床试验项目已申报注册上市外,另一款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siRNA药物KW-040项目已提交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并获受理。同时,针对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KW-045项目、治疗带状疱疹的KW-051项目和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KW-053项目、用于治疗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KW-059目前均处于临床II期阶段。此外,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KW-063项目已提交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并获受理。   重点品种销售稳健。围绕病毒性丙型肝炎市场,基于凯力唯医保报销适应症覆盖国内主要基因型的较好的准入条件,公司坚持优化、执行更符合疾病特点的市场策略,一方面与肝病领域专家展开深度学术合作,同时下沉至县域市场,使凯力唯展现出较强韧性。上半年,金舒喜已在全国有近30个省(含新疆兵团)联盟开展带量采购,并已开始执行,推动销量进一步增长。根据2025年Q1PDB采样数据,金舒喜在人干扰素α2b外用制剂中市场份额依然位居前列,凯因益生(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在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   降本增效提升利润率。上半年金舒喜、凯因益生等产品集采政策继续落地实施,公司销售费用为2.75亿元,同比下降11.68%;销售费用率为48.70%,比去年同期下降3.65pp。在降本增效措施下,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率为8.36%,比去年同期提升1.25pp;扣非归母净利率为8.19%,比去年同期提升0.70pp。   投资建议:公司金舒喜和凯因益生集采落地业绩影响逐渐出清,凯力唯销售保持稳健强韧,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已申报上市,获批后有望快速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的营收分别为13.59亿元/16.06亿元/19.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1.94亿元/2.37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倍/32倍/2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干扰素集采执行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研发数据及申报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丙肝药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保及政策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8-15
  • 杀菌剂、杀虫剂量价齐升,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杀菌剂、杀虫剂量价齐升,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个股研报
      利民股份(002734)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业绩实现同比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2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7.13%。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多个主营产品销量及价格齐升、成本端有效控制及毛利率提升,以及参股公司业绩上涨带来投资收益增加。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环比增长49.07%,盈利能力环比持续高增。分产品看,杀菌剂营收同比增长12.36%,毛利率同比提升7.70pcts;杀虫剂营收同比增长5.19%,毛利率同比提升11.72pcts;杀菌剂和杀虫剂营收及毛利率提升是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核心产品景气度持续向好,盈利能力增强。据百川盈孚,2024年3月中旬至今,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市场价格分别从50、35万元/吨上涨至69、49万元/吨;2025年3月以来,代森锰锌的市场价格从2.35万元/吨上涨至2.6万元/吨;百菌清市场价格已从2024年1月的1.8万元/吨上涨至2025年7月的2.95万元/吨;草铵膦开工率提升、工厂库存下降、出口数量提升,需求持续向好,前期产能过剩使得行业多数企业亏损经营,随着近期“反内卷”行动推进,价格有望触底反弹。销量方面,公司已在巴西市场成功获得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丙硫菌唑和硝磺草酮五项原药的自主登记,在巴西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及病菌灾害频发背景下,预计公司未来几年海外销量将进一步提升。   新业务布局加速,AI+农药创制与合成生物学打开成长空间。2024年,公司完成对德彦智创51%股权收购,德彦智创致力于全球化农药创制平台,并应用AI技术提升药物开发效率,2025年3月,德彦智创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推进新农药在中国的开发、登记及商业化进程。公司还与上海植生优谷、厦门昶科生物、成都绿信诺生物等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RNA、噬菌体、新型小肽生物农药等产品的创制研发。这些新技术的突破有望为公司带来高壁垒的新产品和增长点。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多个主营产品涨价带来的利润弹性,以及公司未来与多个合作伙伴在农药创新领域的合作取得进展。考虑公司多个产品涨价幅度及持续性超预期,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5.88/6.48亿元,EPS为1.26/1.40/1.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2/15.5/14.1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5-08-15
  • 公司深度报告:“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三擎驱动,打造医疗影像领军者

    公司深度报告:“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三擎驱动,打造医疗影像领军者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本期内容提要:   核心逻辑:我们认为联影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影像设备龙头企业,在产品高端化、市场全球化、技术智能化三大维度均取得显著突破,随着产品壁垒高筑、全球布局深化、AI生态成型,公司业务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完善布局与高端突破,驱动盈利提升。公司构建了覆盖MR、CT、XR、MI、RT等领域的完善产品线,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出超140款产品,多项产品实现“国内/行业首款”突破。作为国内稀缺的具备“高端影像设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公司以uCT Atlas Pro、uMIPanorama GS等系列产品成功突破高端市场,并在高端CT、MR、PET/CT等技术密集型赛道建立起显著壁垒。产品优势驱动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20.3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03.00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1%,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随着存量设备装机量持续增长,高毛利的维保服务与软件解决方案业务逐步放量,与设备销售形成良性互动,优化收入结构,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海内外协同拓展,全球化加速落地。公司致力于构建覆盖广、融合深、本土化的全球销售运营服务体系:①在国内市场,2024年虽受政策影响有所波动,但全产品线市占率呈梯度突破,在中国影像新增市场排名第一(不含超声和DSA)。其中,超高端CT(256排+)市占率突破20%,3.0TMR市占率提升4个百分点,1.5T及以下MR重回第一;②在欧美市场,公司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PET/CT累计装机破百台,欧洲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经济体布局,覆盖超15个欧盟国家。③在新兴市场:成功开辟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战略市场。在印度,MR、CT、PET/CT三大产品线新增市占率均跻身前三,其中数字化PET/CT与1.5T MR分列新增市场第一。   AI深度赋能,构建智能生态。公司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AI算法嵌入医学影像设备全生命周期,成功打造了跨产品线的完整数智化超级平台,市场验证方面,2024年推出的智能CT——uCT Orion(天启CT),上市至2025年2月下旬累计订单已超百台。此外,公司投资联影智能(已推出100多款医疗AI产品),进一步夯实公司竞争实力。我们认为AI与CT、MR、PET/CT等核心设备的深度集成,显著提升系统级智能化能力与产品性能,AI技术有望成为支撑公司产品升级、服务变现与平台扩展的关键引擎,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62亿元、141.56亿元、166.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7.4%、17.7%,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48亿元、21.97亿元、27.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25.7%、25.1%,对应2025年8月13日的股价,PE分别为62、49、39倍,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风险;境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创新能力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5-08-14
  • 公司简评报告:H1收入端增长良好,Q2业绩环比改善显著

    公司简评报告:H1收入端增长良好,Q2业绩环比改善显著

    个股研报
      安杰思(688581)   投资要点   公司H1收入端增长良好,Q2业绩环比改善显著。公司2025年H1实现营收3.02亿元(同比+14.56%);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1.26%);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7.06%)。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14.03%,环比+35.17%);归母净利润6977.06万元(同比-2.65%,环比+24.04%);扣非净利润6284.58万元(同比-12.35%,环比+29.15%)2025H1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4.29%。主要源于公司优化了推广策略以应对国内集采压力,市场推广支出减少降低成本;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2.65%,增幅较大,主要因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导致职工薪酬、办公费及折旧摊销支出上升;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29%,研发费用率提升1.6pct至11.39%,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扩增所致。   国内增长平稳,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2025年H1公司国内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10.07%),海外实现营收1.63亿元(同比+18.29%)。1)国内市场稳步覆盖,集采影响逐渐缓和。国内市场在DRG/DIP支付改革和集采常态化的背景下,实现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0.07%。公司不断拓展渠道客户营销网络体系,构建销售、市场与商务紧密协作的稳固架构。公司持续聚焦销售创新,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5年H1终端医院覆盖超2540家,较2024年末增加约140家,有效合作渠道增长至450家。医保局连续召开五场座谈会,聚焦“医保支持创新药械”,我们预期随着唯低价论的集采模式逐步优化,公司将迎来更有利的行业环境。2)海外业务展现韧性,本土化渗透能力不断增强。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公司海外业务依然是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8.29%,收入占比提升至53.8%。分区域看,欧洲(+38.28%)、亚洲(+29.05%)和南美(+58.95%)市场均实现高速增长,北美市场由于关税影响收入比下降9.89%。公司正加速全球化的产能和渠道布局,泰国生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有效优化产能分布。海外本土化经营不断深化,荷兰子公司已稳定运营,美国子公司处于筹备阶段,与此同时公司计划在巴西、日本等地建立分支机构。同时公司采取区分产品规格与价格策略,推出高、中、低不同价位的产品组合,从ODM模式逐步向自有品牌和直销模式转型,以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品牌影响力及盈利能力。   高端管线价值凸显,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研发策略正从追求产品线广度转向打磨核心产品深度。一方面,通过工艺优化和成本控制,提高GI类、ESD&EMR类、ERCP类产品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推出如可换装止血夹等高性价比产品,力争在集中带量采购中表现更优。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构筑专利护城河、创新高毛利产品,提升盈利能力。2025年H1公司新取得注册证45张,子公司杭安医学开展在研项目12项,新品预研项目9项,各研发条线均稳步推进,复用软性内镜、基于光纤成像技术的一次性内镜、内镜辅助治疗机器人及新一代能量平台等多款高端设备已全面进入注册阶段,公司将逐渐迎来设备获批的高峰期,打开长期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整体呈逐季改善趋势,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10、3.87、4.6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83、4.78、5.70元/股,对应PE分别为22.26、17.83、14.96。公司是内镜器械耗材领域的领先企业,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创新,海外增长迅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产品注册进度不及预期,集采力度超预期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8-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