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338)

  •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延续下行态势,继续关注受益反内卷政策的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行业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延续下行态势,继续关注受益反内卷政策的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行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2025年7月份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4.51%,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位。子行业中,改性塑料、聚氨酯和民爆用品行业表现居前。主要产品中,7月份化工品价格下跌态势继续延续。2025年8月份的投资策略,建议继续关注受益反内卷政策的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行业。   市场回顾:根据Wind数据,2025年7月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4.51%,跑赢上证综指0.77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0.96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表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位。最近一年来,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上涨41.50%,跑赢上证综指13.06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16.24个百分点,表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4位。   子行业及个股行情回顾:根据Wind数据,2025年7月,33个中信三级子行业中,26个子行业上涨,7个子行业下跌。其中改性塑料、聚氨酯和民爆用品行业表现居前,分别上涨16.69%、14.01%和12.09%,锦纶、氟化工、锂电化学品表现居后,分别下跌3.99%、1.26%和1.25%。2025年7月,基础化工板块523只个股中,共有310支股票上涨,211支下跌。其中上纬新材、东材科技、宏和科技、高争民爆和保利联合位居涨幅榜前五,涨幅分别为1083.42%、84.92%、58.84%、53.51%和50.446%;技源集团、科恒股份、中毅达、兴业股份和锦鸡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6.23%、25.78%、23.69%、23.14%和20.43%。   产品价格跟踪: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5年7月国际油价继续上涨,其中WTI原油上涨6.37%,报收于69.2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7.28%,报收于72.53美元/桶。在卓创资讯跟踪的319个产品中,103个品种上涨,上涨品种较上月有所下降,涨幅居前的分别为TDI、三氯甲烷、炼焦煤、棕榈仁油、脂肪醇,涨幅分别为43.29%、32.79%、32.56%、25.78%和22.37%。177个品种下跌,下跌品种环比提升。跌幅居前的分别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胺、丙烯酸乙酯和MIBK,分别下跌了24.08%、10.61%、9.30%、9.22%和9.02%。总体上看,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下跌态势继续延续。   行业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随着化工行业反内卷整治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子行业产能重复建设、无序过度竞争的局面有望缓解,迎来景气的阶段性好转。2025年8月份的投资策略,建议继续关注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行业。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下滑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5-08-14
  • 合成生物学周报:绿色液体燃料首批试点项目公示,重庆首套可降解塑料装置投产

    合成生物学周报:绿色液体燃料首批试点项目公示,重庆首套可降解塑料装置投产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8/04-2025/08/0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降5.72个百分点至1549.03。上证综指上涨2.11%,创业板指上涨0.49%,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7.83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6.21个百分点。   绿色液体燃料首批试点项目公示   8月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共有9个项目入选,涵盖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质甲醇、绿色甲醇及绿氨等方向。其中包括: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上海电气绿源科技生物质甲醇项目;金风绿能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天楹新能源、华电清洁能源、江苏岚泽能源(30万吨)等绿色甲醇项目;以及远景零碳、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国家电投集团的绿氨项目。此次试点旨在落实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战略,推动绿色液体燃料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业内认为,该批项目在原料利用、生产装备、燃料应用等环节具有示范意义,   将有助于破解绿色液体燃料在成本、融资及市场推广中的难题,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与规模化应用。随着项目实施,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路径,加速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微元合成携手嘉吉拓展阿洛酮糖中国市场应用   8月6日,微元合成宣布与全球食品和配料巨头嘉吉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嘉吉将作为微元阿洛酮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重要经销伙伴,依托其B2B平台资源、客户网络与配方研发能力,推动该产品在饮料、乳品、糖果、烘焙等多元食品场景中的市场拓展。微元此前于7月获得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公司采用自主AS10菌株直接发酵技术,构建从发酵到纯化分离的高效生产链条,产品具备高纯度、优良口感及广泛适用性。受益于获批落地,微元阿洛酮糖订单激增,合规销售区域已覆盖亚太和北美,影响人口约20亿人。位于北戴河新区的万吨级产能一期已投产,二期预计2027年投运,总投资5.5亿元,项目建设获当地全链条政策支持,旨在加速实现阿洛酮糖“全球通行”,并助力健康食品产业升级。(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重庆首套6万吨可降解塑料装置投产   8月4日,建峰集团弛源化工年产6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装置顺利产出PBT产品,填补了重庆及西南地区可降解塑料产业空白。该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是建峰集团“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市2024年重点项目及首套可降解塑料生产装置,可柔性化生产PBAT、PBT、PBS等产品,总投资3.34亿元,占地41亩,设计产能6万吨/年。建设期间,项目获政府及上级单位多次现场指导和支持;进入试生产阶段后,项目团队连续35天驻守现场进行调试,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实现“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达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可达7亿元,将为区域绿色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资料来源:可持续塑料与燃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发布高效迷你基因编辑器   8月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王宇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洪佳旭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States of America》(PNAS)发表成果,研发出新型加强版迷你CRISPR核酸酶MiniCasUltra。该工具基于结构指导的理性设计,对Un1Cas12f1引入M427F/F487W/D143R/T147R/E151A等协同突变,在保持超小尺寸(529aa)和低脱靶优势的同时,实现基因编辑效率显著提升,基因组靶向范围扩大5倍。MiniCasUltra适配单个AAV递送,可装载双sgRNA实现多基因体内编辑,并在湿性黄斑变性人源化小鼠模型中改善病理与视功能,首次验证紧凑型CRISPR系统的转化潜力。该成果为多基因疾病的体内治疗及精准医学应用提供了新工具。(资料来源:合成生物学期刊,华安证券研究所)   PHA水性阻隔涂料完成全球首例工业化产线验证   近日,采用微构工场PHA原料的PHA水性阻隔涂料在金光集团APP(中国)宁波基地顺利完成工业级放大生产,产出的PHA食品卡阻隔纸各项性能均达预定标准,标志着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工业化产线验证成功,并打通从PHA生物合成到终端纸制品应用的全产业链。PHA具备优异生物降解性与材料性能,被视为替代传统塑料的重要选择,但其在高速、高温造纸生产中的稳定成膜与热封性能长期是技术难点。本次验证由微构工场(PHA原料)、都佰城(涂料技术)、金光集团APP(造纸产线)及恒鑫生活(纸杯制造)协同完成,构建从原料到终端的创新闭环。在短短100天内完成原料开发、水性阻隔涂层制备、工业级食品卡生产及终端杯体成型测试,为环保包装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提供了可行的“中国方案”应对全球“白色污染”挑战。(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5-08-14
  • 海外增速亮眼,创新驱动长期成长

    海外增速亮眼,创新驱动长期成长

    个股研报
      南微医学(688029)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yoy+17.36%),归母净利润3.63亿元(yoy+17.04%),扣非归母净利润3.64亿元(yoy+18.90%),经营性现金流3.02亿元(yoy+10.43%)。其中2025Q2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yoy+21.36%),归母净利润2.02亿元(yoy+21.22%)。   点评:   海外增速亮眼,全球化布局逐步完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yoy+17.36%),在多方承压的形势下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彰显发展韧性。分区域来看,国内市场面临止血夹、扩张球囊、注射针等产品集采带来的压力,公司通过升级产品、扩大入院渠道,稳住了基本盘,实现收入6.56亿元(yoy-7.10%)。海外市场实现收入8.98亿元(yoy+43.81%),其中美洲区域营收3.41亿元(yoy+21.75%),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营收4.16亿元(yoy+89%),包括CME实现收入1.23亿元,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已提升至总收入的58%,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核心动力。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国际市场布局逐步完善,海外产品准入加速推进,泰国制造中心建设与运营筹备有序进行,公司海外市场具备较强的持续增长潜力。   坚持创新驱动,新品放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内镜诊疗器械实现收入12.18亿元(yoy+8.02%),集采压力下保持稳健增长,我们认为止血闭合类、EMR/ESD类仍是核心增长引擎,随着三臂夹等升级产品替代进口加速,放量可期。随着康友医疗不断优化肿瘤消融产品、构建肿瘤介入产品系,肿瘤介入业务实现收入1.14亿元(yoy+2.53%)。可视化业务实现收入0.16亿元(yoy+13.42%),我们认为主要是国内一次性内镜渗透率提升和海外市场加速拓展共同驱动。公司作为中国内镜诊疗器械耗材产品线最齐全的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成长的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达5.64%(yoy+0.42pp)。我们认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将助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未来高毛利的新产品放量增长,有助于公司在降本控费的医疗环境下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86、39.15、46.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3%、19.1%、18.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69、7.95、9.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18.8%、18.1%,对应2025年8月13日收盘价,PE分别为27、23、20倍。   风险因素:新产品注册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8-14
  • 多癌早筛的“圣杯”:GRAIL

    多癌早筛的“圣杯”:GRAIL

    化学制药
      正确认识多癌早筛的临床价值:打破目前癌症早筛局限,补充而非替代   癌症早筛存在较多局限:1)目前仅有少数癌症具备推荐的筛查方法,仍存在大量无早筛方法的癌症;2)小癌种早筛产品回报率低,开发动力不足;3)现有的单癌早筛PPV较低、假阳性率较高,并非“完美”手段。   多癌早筛为补充手段而非替代,具备高依从性+有助于提升癌症筛查参与率。在癌症早期筛查领域,目前最紧迫、且未被满足的需求是检测那些尚无推荐筛查手段的癌症。多癌早筛(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MCED)技术可通过一次抽血同时筛查多达50种癌症(以Grail的Galleri为例),并在症状出现之前识别分子层面的变化,有望填补临床癌症筛查手段不足的问题,同时抽血检测具备较高依从性,也可以吸引目前未参与任何筛查的人群,提升癌症筛查参与率,临床价值彰显。   Grail:多癌早筛赛道中最引人注目的“圣杯”    “钱、人、时间”投入较多,商业先发优势显著,具备高品牌认知度。合计超38万人的临床试验,据不完全统计超35亿美元的运营费用支出,使Grail成为多癌早筛赛道中投入较大的公司。从结果来看,其MCED产品Galleri率先经过大规模前瞻验证,临床布局遥遥领先。2021年率先在美国以LDT形式上市,商业进展也较为领先,凭借庞大的临床积累+商业先发优势在应用端建立认可度。2024年实现收入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美国Galleri收入同比增长20%-30%。   商业化探讨:目前暂未有MCED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Grail在监管层面的进展较为领先,因此我们认为其监管进度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借鉴意义。当前在美国商业化面临的两个核心机构分别是FDA及CMS:   FDA:注重性能评估,重点关注分析有效性及临床有效性,以及风险获益比。   CMS:需要额外立法推动医保覆盖MCED产品,2024年曾以38:0全票通过筹款委员会,2025年政府换届后正在重新推进流程。   深耕百亿美元赛道,Grail蓄势待发:好生意(1年1次)+大人群(美国超1亿潜在筛查群体)+大空间(单美国对应250亿美元空间)+低渗透(目前几乎为0%)造就基因检测领域潜力最大的赛道,Grail作为较早开始推动该行业的引领者,若监管推进顺利,有望最大受益。   催化剂梳理:1)2025年10月PATHFINDER 2前2.5万人数据读出;2)2026年中NHS-Galleri数据读出、26H1提交FDA注册申请;3)2027年开始等待FDA审批决定。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管线产品临床数据/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5-08-14
  • 医药日报:Insmed小分子疗法Brinsupri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NCFB

    医药日报:Insmed小分子疗法Brinsupri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NCFB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8月13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73%,跑赢沪深300指数0.94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4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5.93%)、其他生物制品(+2.28%)、疫苗(+1.71%)表现居前,线下药店(-0.26%)、血液制品(-0.08%)、医疗设备(+0.09%)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首药控股(+19.99%)、赛诺医疗(+17.48%)、欧林生物(+17.17%);跌幅榜前3位为三鑫医疗(-4.84%)、迈普医学(-3.93%)、辰欣药业(-3.67%)。   行业要闻:   近日,Insmed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公司每日一次、口服“first-in-class”药物Brinsupri(Brensocatib,10mg和25mg片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成人及儿童的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NCFB)。Brinsupri是一种“first-in-class”二肽基肽酶1(DPP1)抑制剂,旨在抑制中性粒细胞内可驱动NCFB慢性气道炎症的关键酶类的活化,该药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NCFB的治疗方案。此外,公司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及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递交的Brinsupri上市申请也已获受理。   (来源:Insmed,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华北制药(600812):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75亿元,同比增长0.84%,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71.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增长120.69%。   荣昌生物(688331):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创新药泰它西普(RC18)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方案设计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终点。   智翔金泰(688443):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就“一项评价GR1802注射液联合背景治疗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近日完成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EOP2的会议沟通,将正式启动该临床试验。   普门科技(68838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公司产品心肌标志物质控品获批上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8-14
  • 2025童颜针行业简析报告

    2025童颜针行业简析报告

    化学制药
      童颜针产业链:中游制造商话语权最强   从产业链来看,完整的童颜针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产品生产和下游销售服务三个主要环节。   上游原材料环节:童颜针核心原材料是聚左旋乳酸(PLLA),其生产流程复杂:从玉米/木善等农作物中提取淀粉,发酵制成乳酸,再聚合为丙交酯,最终形成PLLA微球,其中高纯度左旋丙交酯(L-LA)价格可达3元/克,而最终PLLA微球价格高达300元/克,存在显著的增值空间。   中游生产制造环节:国内主要厂商包括圣博玛(艾维岚)、爱美客(满白天使)、江苏吴中(艾塑菲)、高德美(塑妍萃)、普丽妍、四环医药和乐普医疗等。   下游销售渠道:童颜针主要通过医院、美容院、诊所等机构销售,并配合美容咨询和注射服务
    上海嘉世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16页
    2025-08-14
  • 聚醚行业点评:出口维持高增长,产品价格触底反弹

    聚醚行业点评:出口维持高增长,产品价格触底反弹

    化学原料
      事件。根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1-6月出口数据显示,国内聚醚多元醇在2025年上半年出口保持较高增速。2024年上半聚醚多元醇出口量110.14万吨,2025年聚醚多元醇出口量达到131.54万吨,同比增长19.43%。其中,2025年6月出口量达21.96万吨,同比增长14.19%。今年1-6月,月度出口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1.71%、28.80%、11.06%、14.15%、32.10%、14.19%。   聚醚2025H1价格持续低迷,进入Q3以后软泡聚醚价格明显反弹。根据隆众资讯等数据显示,国内软泡聚醚2023年均价为9867元/吨,2024年均价为8911元/吨,进入2025年以后价格显著下滑,2025年Q1和Q2均价分别为8190元/吨,7366元/吨,上半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但进入第三季度以来,软泡聚醚价格回升明显,2025年7月均价7617元/吨,2025年8月(截至8月13日)均价达到8306元/吨,分别较2025Q2价格上涨了3.41%和12.75%。POP聚醚近期也有一定的价格企稳回升迹象,2024年国内POP聚醚均价9987元/吨,2025Q1均价为9341元/吨,2025Q2均价为8556元/吨,2025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价格显著下滑。2025年7月均价8475元/吨,2025年8月(截至8月13日)均价8547元/吨,相关价格基本企稳。   海外产能退出频发,国内出口量增长显著。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海外企业由于受到运营成本居高不、突发事故等因素影响,海外多套聚醚多元醇装置发生供应终止或中断事件。其中包括陶氏化学停止在阿根廷5万吨/年产能的运营;2025年3月,利安德巴塞尔和科思创联合决定关闭位于荷兰的PO/SM工厂,预期将对当地下游聚醚原料供应产生较大影响;2025年7月科思创位于德国多尔马根园区的TDI及聚醚多元醇产品发生不可抗力。从2025年上半年中国向海外不同区域市场出口情况来看,对土耳其、印度、越南、阿联酋、俄罗斯分别出口13.5万吨、13.5万吨、11.7万吨、6.0万吨、5.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13%、59.00%、55.04%、0.10%,-16.87%,上半年对印度和越南市场增长显著。   投资建议:聚醚行业需求受到海外需求的支撑较强,国内企业对海外企业的竞争优势日益突出,我们看好国内聚醚行业成长性。重点标的包括(1)隆华新材:公司是国内聚醚的重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软泡聚醚和POP聚醚等产品;(2)万华化学:是领先的聚氨酯和基础化工产品供应商,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软泡和硬泡聚醚生产企业之一。我们看好聚醚行业景气度回升对上述公司的业绩拉动。   风险提示:1)产品价格下滑;2)海外需求下滑。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5-08-14
  • 泰它西普pSS达成Ⅲ期终点,先发优势显著

    泰它西普pSS达成Ⅲ期终点,先发优势显著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事件简评   8月13日,公司宣布,创新药泰它西普(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终点。近期公司将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上市申请。   经营分析   干燥综合征患者基数庞大,治疗手段匮乏,公司进度领先。1)患者基数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口干、眼干。我国干燥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3%-0.7%(国内约420-980万人),且呈上升趋势。2)有效疗法寡。目前国内专门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药物少,且多为传统型药物如毛果芸香碱、环戊硫酮/茴三硫等,相对疗效有限、且针对病症多起缓解作用。另外超说明书用药在干燥综合征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因此,国内干燥综合征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3)公司进度快。目前全球干燥综合征的创新疗法少、竞争格局优,其中有尼卡利单抗(FcRn、J&J,Ⅲ期)、氘可来昔替尼(TYK2,BMS,Ⅲ期)、Ianalumab(BAFFR、Novartis,Ⅲ期)、艾加莫德(FcRn、Argenx/再鼎,Ⅱ期)、阿尼鲁单抗(IFNAR1,BMS/AZ,Ⅱ期)。海外,8月11日,Novartis宣布其Ianalumab在治疗活动性干燥综合征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NEPTUNUS-1与NEPTUNUS-2)取得成功,并计划近期递交海外NDA;国内,公司泰它西普也紧随完成Ⅲ期临床、并有望近期递交上市申请,因此该药先发优势明显。4)疗效安全佳。泰它西普一项治疗成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Ⅱ期临床结果显示,24周时,安慰剂组、160mg组与240mg组ESSDAI评分较基线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6±4.55,–3.3±2.73,–1.3±4.14。且在泰它西普治疗组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事件(SAE)。   泰它西普近期有望达成多项里程碑,RC148进入国际开发新征程。1)泰它西普海外权益于25年6月顺利授权给Vor Biopharma,目前重点推进重症肌无力国际Ⅲ期临床,我们预计该适应症有望明年读出数据并递交NDA;另外pSS之前也获批美国Ⅲ期临床,未来有望推进国际开发。2)近期,公司PD-1/VEGF双抗RC148获得FDA的IND许可,有望快速推进国际Ⅱ期临床,开启国际化征程。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2025/26/2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9/32.47/45.97亿元,归母净利润-8.55/-0.90/3.6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风险、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风险、临床时间及资金成本超预期风险、BD不及预期风险、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8-14
  • 海外业务稳健增长,投入加码赋能长期发展

    海外业务稳健增长,投入加码赋能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安杰思(688581)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yoy+14.56%),归母净利润1.26亿元(yoy+1.26%),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yoy-7.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6亿元(yoy-34.90%)。其中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yoy+14.03%),归母净利润0.70亿元(yoy-2.65%)。   点评:   本地化建设加强助力海外业务发展,新产品放量缓解国内集采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yoy+14.56%),其中:①公司境外业务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yoy+18.29%),收入占比达53.8%,较2024H1提升1.7pp,分区域来看,欧洲、亚洲、南美洲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28%、29.05%、58.95%,北美洲受关税影响下滑9.89%,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泰国工厂逐步投入运营、美国子公司逐步完成建设,海外本地化服务能力有望提升,公司境外业务有望加速发展;②公司境内业务在集采压力下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实现收入1.37亿元(yoy+10.07%),我们认为随着“反内卷”原则在集采中逐步践行,未来医疗耗材采购价格有望保持平稳,叠加公司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并加速新产品注册上市,新产品上量有望缓解集采压力,助力境内业务稳健增长。   投入加码赋能长期发展,利润增速有望加快。从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为7.92%(yoy-2.66pp)、管理费用率为10.55%(yoy+1.44pp),研发费用率为11.39%(yoy+1.60pp),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了产能建设(泰国生产基地)、和新产品开发投入,财务费用率为-1%(yoy+10.52%),主要为理财增加导致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减少。我们认为公司的短期投入将为长期发展蓄力,目前内镜耗材行业处于高景气发展阶段,作为国内消化内镜介入治疗领域头部企业,随着公司海外本土化红利逐步释放、新品上市节奏加快,公司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升,规模效益逐步凸显,利润增速有望加快。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0、9.74、12.1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5%、24.9%、24.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9、3.83、4.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20.2%、23.8%,对应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PE分别为22、18、14倍。   风险因素:新产品注册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国内集采降价超预期。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8-13
  • 基础化工: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厂或遇袭,建议关注氦气相关企业

    基础化工: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厂或遇袭,建议关注氦气相关企业

    化学制品
      乌媒称,8月11日,乌克兰袭击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厂   新华社基辅8月12日电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12日援引情报消息人士的话称,乌国防部情报总局11日对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厂发动了无人机袭击。报道称,氦气属于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有物资,该工厂是俄军关键军工企业之一。袭击发生后,该工厂发生了数次爆炸。   据地图显示,奥伦堡州距离俄乌边境超过1400公里。此前,乌克兰曾对奥伦堡州奥尔斯克的“沃罗涅日-M”远程防空预警雷达系统发动无人机袭击。   俄罗斯为全球第四大氦气资源拥有国及生产国   截至2023年底,全球氦气资源量519亿立方,其中美国206亿立方,占比40%;卡塔尔101亿立方,占比19%;阿尔及利亚82亿立方,俄罗斯68亿立方;上述四个国家占全球比例为88%。其中俄罗斯目前发现的高含氦气田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包括奥伦堡气田、科维克塔气田和恰扬达气田等。   2023年,全球氦气产量约1.68亿立方,其中美国氦气产量为0.79亿立方,占比47%;卡塔尔氦气产量0.66亿立方,占比40%;阿尔及利亚产量为0.1亿立方,占比6%;俄罗斯氦气产量约0.08亿立方,占比5%。   本次遇袭的奥伦堡氦气厂占俄罗斯氦气产量的比例约为62.5%   本次受袭击影响的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厂年产气能力为500万方,配套建有奥伦堡盐穴、加里宁格勒2座储氦库,占全球总供应量的3%,占俄罗斯产量的62.5%(根据2023年数据计算)。   2023年俄罗斯占我国氦气进口量的7.7%。   我国是贫氦国家,2023年我国自产量为326万立方,进口量为2307万立方,进口依存度为87.6%;2023年,俄罗斯占我国氦气进口量的7.7%,即我国自俄罗斯进口氦气178万立方。   氦气供给或出现扰动,建议关注国内氦气相关上市公司。   广钢气体:公司为国内极少数超高纯电子大宗气体综合性服务商。2024年,公司氦气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比例达到13.4%。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内资氦气供应商,重点支撑国内一线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企业关键物资氦气的需求。   金宏气体:公司为专业从事气体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环保集约型综合气体服务商。2024年公司氦气产品的营收收入超1亿元,销量同比增加125.53%。公司另与阿拉尔市京藤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在新疆阿拉尔市合资设立新公司,将专注于建设先进的氦气提取纯化装置(涵盖气氦与液氦),通过高效提取、分离、净化、液化及储存工艺,从闪蒸气(BOG)中获取高品质氦气产品并推向市场。   华特气体: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种气体国产化,打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高端领域气体材料制约的气体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国内8-12寸芯片厂商的覆盖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公司交易所互动平台信息,2022年公司氦气项目已建设完毕,首期规划产能约72万标方;2023年,公司发行可转债投向年产1,764吨半导体材料建设项目,其中包括135吨的超纯氪气/氖气/氙气/氦气稀有气体产品建设。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风险;新增产能投产风险;需求低迷风险;海外受损装置恢复进度较快风险;相关事件影响程度存在不确定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5-08-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