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01)

  •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中医行业发展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中医行业发展

  • 中康控股(02361):IPO申购指南

    中康控股(02361):IPO申购指南

    国元证券(香港)
    3页
    2022-06-28
  • 眼视光综合服务商华丽升级,视光产品+服务双轮驱动

    眼视光综合服务商华丽升级,视光产品+服务双轮驱动

    个股研报
      欧普康视(300595)   扎根角膜塑形镜业务二十载,国产龙头转型正当时。公司为国内角膜塑形镜龙头企业,是国内首家同时取得角膜塑形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角膜塑形镜(DreamVision、梦戴维系列),公司目前正逐步向“全面的眼视光产品研发制造及专业的眼视光服务企业”发展。公司创始人陶悦群博士具有深厚的研发和产业背景,股权集中。   近视防控需求庞大,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好。青少年近视问题突出,我国问题尤为严峻,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3.6%,近视防控任务艰巨。近视治疗和矫正方式多样,其中角膜塑形镜干预近视进度显著,已得到海内外临床验证并获得国家卫健委近视防治指南推荐。当前我国角膜塑形镜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接近250亿元。目前我国角膜塑形镜仅有9家企业获NMPA注册,渠道与服务将是各厂家提升市占率的关键。   坚持纵向一体化布局,公司正实现眼视光综合服务商华丽升级。产品端,角膜塑形镜DV系列面世,布局高端领域;护理产品,未来随着研发布局自产护理产品进入兑现期,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此外,公司获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近视防控产品进一步丰富,有望迅速放量;渠道端,公司加速拓展经销商,合作终端逐年增加。同时,通过自建+并购的方式,完善直销视光服务终端网络。定增方案近期落地,有望助力视光终端拓展,实现眼视光综合服务商华丽升级。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2-2024年公司营收为16.64亿、22.02亿、29.12亿元,同比增速28.5%、32.4%、32.2%,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31亿、10.02亿、13.42亿元,同比增速为31.8%、37.0%、34.0%,对应EPS为0.82、1.12、1.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4.92、47.40、35.3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销售区域较为集中的风险;医疗改革政策影响的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0页
    2022-06-28
  • 医药:半年维度优先配置医药中游及下游,静待上游消化完成后的估值切换

    医药:半年维度优先配置医药中游及下游,静待上游消化完成后的估值切换

  • 氢能产业点评报告:上海发布氢能中长期规划,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

    氢能产业点评报告:上海发布氢能中长期规划,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事件:6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将用全球最前沿标准要求自身,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规划》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规划覆盖了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强调多元发展:制氢环节强调进一步降低绿氢制造成本、拓展氢能市场空间;储运环节“网络化”与“普及化”目标有利于解决我国氢能储运痛难点;多元格局的建立与示范场景的优先打造有助于拓宽氢能源应用渠道。   《规划》提出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上海市在氢能产业链已经涌现了一批国内的领先企业,且部分企业属于专精特新,随着规划目标的明确,企业或将获得更大支持。   投资建议:《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氢能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实施路径。从规划内容的表述来看,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重卡、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质子膜燃料电池、制氢装备、氢能供应网络、高压气态储运等方面依然是氢能源的重点发展内容。加强氢能设施建设拉动储运、加氢等相关设备投入;丰富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拉动燃料电池需求增长;重点关注产业链相关环节有重点布局的上市公司,长远关注上海市在氢能领域内的相关专精特新企业。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内循环发展格局下,氢能应用场景需求较低。
    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6-28
  • 华润成为实控人,赋能博雅进入血制品第一梯队

    华润成为实控人,赋能博雅进入血制品第一梯队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投资要点   央企华润医药成为第一大股东,助力公司成为血制品龙头企业。华润变为实控人,通过浆站获批和外延整合双轮驱动,全方位为博雅赋能,实现强强联合。公司目前拥有14个在营采浆站,潜在新增浆站18家。新浆站后续批复的难度虽然大,但是央企华润的入驻,对推进浆站的批复申请有很大帮助。公司也将积极通过并购丹霞生物达到原料血浆的外延式拓展,华润有望推进丹霞的并购业务。2025年公司浆站总数有望达30个。届时,公司采浆量预计突破1,000吨,有望进入国内血制品企业第一梯队。   公司启动智能工厂建设,车间技改提高PCC产能。公司计划建成年投浆1,800吨以上的智能工厂。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于2021年上市,做好PCC车间技改计划,有望大幅提高产能,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高浓度静丙(IVIG)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新了静丙工艺,通过层析法制备,提高得率和浓度且安全性更优。   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预计2022年下半年获批。人凝血因子VIII已于2021年8月完成补充临床研究,上市申请资料已递交CDE,预计2022年下半年获批。预计公司人凝血因子VIII投产后吨浆收率为800瓶,中标价约400元/200IU,对应吨浆收入32万元,吨浆利润16万元。公司现吨浆利润约96万,随着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VIII等产品陆续获批,吨浆利润仍有大幅提升空间,有望达131万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新浆站获批以及吨浆利润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2、31.29、36.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9、5.27、6.8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8倍、33倍和25倍。血制品行业成长空间广阔,行业集中度高,又加上华润医药助力,公司浆站获批和采浆量有望实现快速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后续的浆站审批进度低于预期;丹霞生物收购进度低于预期;研发进展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06-27
  • 医药生物行业周观点:中医药人才建设意见发布,看好中药细分领域业绩估值双升

    医药生物行业周观点:中医药人才建设意见发布,看好中药细分领域业绩估值双升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   上周A股整体表现强势,上证指数涨0.99%,深证成指涨2.88%,创业板指涨6.29%。申万一级子行业中,电力设备(+8.01%)、汽车(+5.84%)、家用电器(+5.52%)板块领涨;煤炭(-5.98%)、石油石化(-4.96%)、有色金属(-2.63%)板块领跌。   报告期内,医药生物板块跑输创业板指数4.08%,跑输沪深300指数0.22%。医药行业内各子板块均上涨,涨幅从高到低分别是医药商业(+5.17%)、医疗服务(+4.27%)、中药(+2.73%)、医疗器械(+1.91%)、生物制品(+1.63%)、化学制药(+0.01%)。   一周行业要闻:   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   药监局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行业周观点:   1、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尚未建立完整的商业闭环。研发创新并非三五年集中投入就可以有所产出。当前国内的创新药创新器械首尾两端均面临一定的压力。研发同质化赛道拥挤、医保控费收紧将影响创新产业链的投资逻辑。但是创新药创新器械的研发本身周期就较长,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创新药创新器械可长期关注布局机会。   2、CXO:估值调整到位,从行业β机会转向寻找公司α。CXO板块在持续1年多的调整后估值逐步进入合理区间,考虑CXO的业绩高增长具备了性价比。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当前CXO从上半场的需求驱动整个行业大扩张转向下半场的供给端公司竞争。从细分方向来看,我们认为板块会进一步分化,看好CGTCDMO成为CXO的接力增长点。在技术成熟、研发管线储备丰富、产品成功商业化的背景下,明年CGTCDMO方向有望迎来爆发。   3、医疗服务:疫情后需求集中释放。医疗服务和医药消费类公司具有长牛股潜质。这类公司受众不局限于院内患者,因而所属行业通常市场空间广阔。产品和服务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有自主定价权,整体医疗服务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防疫政策短期影响了外出就医,但是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未消失,随着疫情控制及防疫政策转变,三季度医疗服务有望迎来需求的集中释放。   4、中药   1)中药配方颗粒:看好试点结束后行业放开带来的投资机会   需求端:2021年11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做出了能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和乡村医生方可开具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等规定。政策放开后医疗机构覆盖数量增加,有望带动配方颗粒市场扩容。   支付端:中药配方颗粒只能在医疗机构销售,因此医保支付的放开对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2020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底各省陆续出台医保准入支持政策。在需求端和支付端推动下,中药配方颗粒迎来扩容机会。全产业链布局企业有望从产业扩容中受益。   2)中药品牌OTC:看好零售市场扩容和医保免疫属性下的投资机会   在中医药政策利好以及集采免疫的属性下,同时受益于国民消费升级、健康养生意识提高以及中药企业基本面完善,具备消费属性的中药OTC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逻辑如下:   1)中药OTC主要在院外市场销售,包括零售药店等第二销售终端。随着人们自我药疗能力增强以及第二销售终端的扩容,中药OTC规模也将逐步提高;   2)品牌优势带来自主定价权,实现销售额持续增长。具备品牌价值的企业,尤其是具有保密配方或者市占率龙头产品的企业将有能力通过提价来消化上游中药材和人工成本的提高;   3)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增强未来业绩稳定性。2021-2022年多家中药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侧面展现了公司对未来经营业绩的信心;   4)渠道端通过下沉驱动、电商驱动、精细化管理驱动实现产品持续增长。   风险因素:控费及带量采购等政策实施超预期的风险、政策实施不达预期风险,全球疫情反复的风险、创新药研发和上市失败的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6-27
  • 化工行业:油价短期回调不改长期高位趋势

    化工行业:油价短期回调不改长期高位趋势

    化学原料
      本周态势: 目前石油石化板块本周( 6.20-6.24) 较大幅度下跌,截至本周最后交易日市净率LF0.96xPB,较上周估值有所下降。全A市场热度较上周温和下降5.7%至日均交易量为10783亿元;本周美元指数小幅回落, 投资者对于油价情绪不稳的背景下,原油期现价格本周整体较大幅度下滑,但仍处高位。 我们判断后市油价会围绕100-120美元/桶高位震荡, 甚至仍有上涨的风险。    尽管OPEC+达成增产协议,但原油供给端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2年6月2日,在第29届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结束后,欧佩克和参与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 7月协议产量环比增加由43.2万桶/天上升至64.8万桶/天,提升增产幅度,并考虑到部分国家实际生产量增产比例符合当前原油需求提升预期及非OPEC产油提升双重背景下的产量指引。然而, OPEC未能在5月份完成先前规定的增长目标,利比亚原油断供及俄乌冲突等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原油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供给端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上游景气度料继续维持,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催生诸多需求。 鉴于油价短期受到美元指数上涨压制以及技术性回调影响,对于上游勘探开发企业估值有一定压制。 考虑到目前油企资本开支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俄乌战争仍在持续,供给端稳定性仍未恢复,我们认为油价处于高位背景下,可以继续关注纯上游油气标的。此外,伴随低碳转型,光伏以及新能源下游需求旺盛带来诸多上游原料需求提升,光伏胶膜原料EVA价格维持高位,石油焦价格年度大涨超100%,纤维产品3/4季度有望受经济恢复,景气度提升,迎来困境反转投资机会。   市场表现   本周石油石化行业指数下跌4.45%,表现弱于大盘。本周上证综指上涨0.99%,深圳成指上涨2.88%,创业板指上涨6.29%,沪深300指数上涨1.99%。 石油石化同业分层来看,建议关注优质炼化龙头(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稳扎稳打中游(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新凤鸣)、优秀油服(中海油服、石化油服、海油发展、海油工程、中油工程) ,持续关注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上游盈利稳定持续的机会。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危机提升、油价大幅波动、国内外经济恶化等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2-06-27
  • 中国化工:5月纯碱出口创新高,光伏玻璃产量明显增加拉动需求增长

    中国化工:5月纯碱出口创新高,光伏玻璃产量明显增加拉动需求增长

    化学原料
      纯碱行业维持高景气,现货价格上涨。根据百川资讯,截至6月17日,轻质纯碱价格3050元/吨,重质纯碱价格3125元/吨,相较于5月17日分别增长1.7%,1.6%。纯碱行业价差持续扩大,联碱法氯化铵价格持续上涨。根据百川资讯,截至6月17日,天然碱法价差2590元/吨,氨碱法价差1546元/吨,联碱法价差2831元/吨,天然碱法价差相较于5月17日持平,氨碱法、联碱法价差分别上涨9.8%、19.9%。上游主要原材料原盐、合成氨价格下跌。目前供应端,在产企业基本维持高位运行,后市提产空间有限,且企业库存持续下降,供应面对价格形成支撑。需求端,平板玻璃行情有望随着出货量提振转好,刚需稳定,且后续冷修计划较少,整体采购刚需较稳;另外光伏玻璃产线点火等计划实施,或将增加重碱需求。综合来看,我们预计纯碱行业仍将维持高景气。   行业开工率有所下滑,6月库存进一步下降。根据百川资讯,2022年1-5月,国内纯碱行业开工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2022年5月纯碱行业开工率为82.56%,环比4月下降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高位。5月份纯碱产量235万吨,环比4月下降4%。6月以来工厂库存进一步下降,处于历史低位。根据百川资讯,截至2022年6月17日,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为40万吨,较前一周下降4.76%,处于历史低位。   海外纯碱供应紧张,5月国内出口创新高。进入2022年,国内纯碱出口量增加。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纯碱出口量在19.56万吨,环比增加28.9%,同比增加229%。1-5月份累计出口纯碱65.8万吨,同比增加68.7%。2022年5月中国纯碱主要的出口国/地区分别是: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巴西、越南、印度、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进口量处于低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国内纯碱进口量在0.64万吨,环比增加106.5%,同比增长220%。   光伏玻璃产量明显增加,平板玻璃刚需稳定。根据百川资讯,2022年5月光伏玻璃产量137.2万吨,同比增加41.71%,环比增加18.89%,1-5月总产量545.42万吨,同比增加19.2%。我们认为随着下游光伏行业的需求增长,光伏玻璃将持续有新建项目投产,从而带动纯碱需求增长。根据百川资讯,2022年5月平板玻璃产量413万吨,同比减少6.26%,环比增加2.73%,1-5月总产量2048.6万吨,同比减少2.47%。截至6月17日,平板玻璃库存379吨,同比增长441.55%。前期因各地区交通管控偏严,市场需求受运输影响明显,我们预计后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平板玻璃需求仍将保持稳定。   下游汽车市场迅速回暖,房地产短期承压。纯碱的下游主要为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光伏玻璃、洗涤剂等行业,其中占比最高的平板玻璃主要用于建筑和汽车等。从5月下游行业的高频数据来看,汽车产量同比降幅迅速收窄,房地产新开工/竣工面积仍有不同程度下滑,短期地产终端需求承压。根据wind数据,2022年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0.6%,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3%,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8%,合成洗涤剂产量85.6万吨,同比增长8.1%,氧化铝产量698.8万吨,同比增长5.9%。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远兴能源、中盐化工、双环科技、山东海化等。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进口增加。
    海通国际
    14页
    2022-06-27
  • 天康生物(002100):拓展疆外产能,降成本可期

    天康生物(002100):拓展疆外产能,降成本可期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