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8)

  • 价格下滑拖累营收,静待氨基酸景气复苏

    价格下滑拖累营收,静待氨基酸景气复苏

    个股研报
      梅花生物(600873)   事件:公司4月9日发布一季报,实现营收64.87亿元,同比-6.67%,环比-10.34%;归母净利润7.52亿元,同比-6.13%,环比-26.33%。   价格下滑小幅拖累营收,海外业务同比高增。收入端,24Q1营收下滑主因味精、黄原胶以及大原料副产品均价下滑。分产品,2401鲜味剂/饲料氨基酸/医药氨基酸/大原料副产品/其他(黄原胶、海藻糖)分别实现营收20.46/27.55/1.33/9.55/5.983亿元,同比-10.2%/+17.6%/-16.3%/-29.8%/-26.3%。销量方面,苏氨酸、黄原胶以及大原料副产品销量呈现增长;分地区,24Q1国内/国外营收40.07/24.79亿元,同比18.0%/+20.0%;利润端,24Q1年公司毛利率为19.33%,同比-0.51pct,环比下降3.84pcts.毛利率下滑主因黄原胶以及大原料副产品均价下降。   24Q1行业价格承压,库存处于较低分位。据百川盈孚,24Q1苏氨酸/赖氨酸/味精/玉米蛋白粉/玉米市场均价为10.43/9.57/8182.96/4205.33/2373.35(元/吨),环比-15.06%/-7.89%/-9.71%/-15.72%/-9.83%。库存方面,截至4月5日,苏氨酸/赖氨酸/味精工厂库存分别为6300/10300/94670吨,处于远三年的37.4%、23.9%、38.2%分位。公司主营产品供需格局处于产业链较优位置,从而保障公司具备较强的议价权,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预计公司24/25/26年归母净利润为32.29/38.30/42.4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4-04-10
  • 业绩增长亮眼,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业绩增长亮眼,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个股研报
      济川药业(600566)   事件:1)济川药业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96.54亿元(同比+7.32%),归母净利润28.23亿元(同比+30.04%),扣非归母净利润26.92亿元(同比+32.72%)。2)济川药业公告,公司2023年A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1.9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42.41%。   点评:   2023年净利润增速亮眼,主要品种持续增长。据公司公告,公司2023年Q4实现收入31.18亿元(同比+0.49%),归母净利润8.79亿元(同比+51.84%),扣非归母净利润8.64亿元(同比+48.48%),利润端增速亮眼。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工业板块实现收入92.8亿元(同比+7.56%),商业板块实现收入3.6亿元(同比+2.66%)。2023年   公司主要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需求持续旺盛,其   中清热解毒类业务实现收入33.8亿元(同比+17.68%),儿科类业务实现收入27.4亿元(同比+13.01%),表现较好。   成本端控制稳健,盈利能力稳中有升。2023年公司工业板块毛利率为83.05%,同比减少1.5pct;商业板块毛利率为44.92%,同比减少0.97pct,成本端控制稳健。费用端来看,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41.50%,同比减少4.22pct,研发费用率为4.81%,同比减少1.34pct。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29.28%,同比增加5.14pct,公司费用控制较好,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持续研发投入,加快营销体系升级。据2023年报,截至2023年末,公司药品一致性评价研究阶段项目4项,进入预BE或BE项目6项。2024年,公司将加快营销体系升级,重塑营销核心竞争力。在院线端,继续加强空白地区、空白市场的开发,加强新产品的市场准入,通过持续推进高端学术课题会、产品上市后再研究、完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加强学术引领、丰富产品循证医学证据。在零售端,建立业务导向管理体系,利用全渠道互相赋能的优势,形成网状销售格局,向新零售和数字化转型,介入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继续形成新的增量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济川药业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00.01/108.92/118.2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0/31.95/35.3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1/10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政策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集采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10
  • 主要品种增长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主要品种增长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济川药业(600566)   2024年4月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96.5亿元(同比+7.32%),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30.04%),扣非归母净利润26.92亿元(同比+32.72%)。   单季度看,公司2023年Q4实现收入31.2亿元(同比+0.49%),归母净利润8.79亿元(同比+51.84%),扣非归母净利润8.64亿元(同比+48.48%)。   经营分析   工业商业均平稳增长,主要品种表现良好。2023年公司工业实现收入92.8亿元,同比+7.56%;商业实现收入3.6亿元,同比+2.66%。2023年公司主要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市场需求较同期增加,清热解毒类和儿科类业务表现良好,其中清热解毒类业务实现收入33.8亿元,同比+17.68%,儿科类业务实现收入27.4亿元,同比+13.01%。   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41.50%,同比-4.22pct,管理费用率为3.86%,同比-0.19pct,研发费用率为4.81%,同比-1.34pct。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29.28%,同比+5.14pct,毛利率为81.52%,同比-1.39pct。   BD取得良好进展,有望贡献业绩增量。2023年8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与南京征祥医药签署独家合作协议及投资意向书,公司获得在中国大陆地区对征祥医药自主研发的ZX-7101A约定适应症的独家推广权益。2024年2月8日,ZX-7101A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用于成人无并发症的单纯性流感的治疗。若该产品后续顺利上市推广,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基于发展现状,下调24-25年收入预测,24-25年收入原预测值为110.18/124.32亿元,现预计24-26年收入分别为99.01/112.99/122.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14.1%/8.5%;上调24-25年利润预测,24-25年归母净利润原预测值为27.91/32.15亿元,现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30.29/34.92/38.42亿元,同比增长7.3%/15.3%/10.0%,EPS为3.29/3.79/4.17元,现价对应PE为11/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获批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风险、BD收购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0
  • 医药行业周报:第一三共/阿斯利康Dato-DXd新适应症在美报上市

    医药行业周报:第一三共/阿斯利康Dato-DXd新适应症在美报上市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4月2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97%,跑输沪深300指数0.55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5名。各医药子行业中,线下药店(+0.22%)、医疗耗材(-0.43%)、其他生物制品(-0.43%)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1.76%)、疫苗(-1.39%)、医院(-1.34%)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冠福股份(+10.04%)、江苏吴中(+7.04%)、本立科技(+6.12%);跌幅榜前3位为海泰新光(-7.57%)、泓博医药(-6.68%)、葵花药业(-6.62%)。   行业要闻:   4月2日,第一三共宣布,与阿斯利康共同递交的Dato-DXd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FDA受理,用于治疗既往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PDUFA日期为2025年1月29日。Dato-DXd此前已在美国报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成年患者,PDUFA日期为2024年12月20日,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治疗肺癌的TROP ADC。   (来源:第一三共)   公司要闻:   恩华药业(002262):公司发布公告,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1类化学药品NH103草酸盐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经审查,该药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同意本品开展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恒瑞医药(600276):公司发布公告,公司的氟唑帕利胶囊、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海普瑞(002399):公司发布公告,孙公司天道医药近期收到泰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签发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批准通知,该药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与骨科或普通外科相关的血栓形成。   联环药业(600332):公司发布公告,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咪达那新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尿急,尿频或紧迫性尿失禁。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09
  •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15周):仿制药CXO行业梳理,关注研发能力强、商业模式优的龙头企业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15周):仿制药CXO行业梳理,关注研发能力强、商业模式优的龙头企业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医药商业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上涨0.98%(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0.86%,中小板指上涨1.21%,创业板指上涨1.22%,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0.58%,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0.64%,生物制品上涨0.95%,医疗服务上涨0.03%,医疗器械上涨0.29%,医药商业上涨1.43%,中药上涨0.74%。医药生物市盈率(TTM)25.92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23.84%分位数。   在集采和医保控费的趋势下,仿制药市场加速内卷,展望未来,仿制药CXO面临几大机遇与挑战:1)高端复杂制剂市场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进入壁垒相对较高,研发能力强、效率高的CXO企业有望在复杂制剂等难仿药市场占据更多份额,并维持较好的盈利能力;2)国家对MAH的监管趋严或将加速MAH和仿制药CXO市场洗牌,专业人员配备齐全、体系化的MAH以及研发/生产经验丰富、合规经营、质控严格的仿制药CXO有望体现更强的竞争力;3)权益分成模式有望贡献长期现金流,支撑仿制药CXO企业持续发展。建议关注在高端复杂制剂布局早、研发能力强、经营合规性高、权益分成商业模式发展领先的仿制药CXO企业,如百诚医药、阳光诺和。   国信医药4月投资观点:展望24年Q2业绩趋势,由于23年Q2国内常规诊疗和刚性需求持续恢复,大部分院内诊疗相关公司环比23Q1实现较好增长,我们预计24Q2同比23Q2实现行业整顿后的弱复苏。由于2023年7月开始的医疗行业整顿影响,2024年大部分公司业绩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趋势,且行业整顿影响在逐季度减弱。因此,我们认为24年Q2是布局医药板块的最佳时间点。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4-04-09
  • 海外业务增速亮眼,新签项目数环比改善

    海外业务增速亮眼,新签项目数环比改善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事件:   3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下滑63.04%,扣非后归母净利为3.38亿元,同比下滑66.89%。   点评:   全年收入稳定增长,海外业务增速亮眼。单季度来看,2023Q4实现营业收入7.89亿元,同比下滑20.39%,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下滑84.31%,扣非后归母净利为0.26亿元,同比下滑93.61%。全年来看,公司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4.78%,利润同比下滑63.04%,主要原因是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损失2.67亿元(2022年为收益3.33亿元,我们预计主要和猴价波动有关)以及资金管理收益为1.31亿元。若剔除上述影响因素后,扣非后归母净利为4.73亿元,同比下滑17.90%。分地区来看,海外客户实现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51.2%,国内客户实现收入17.98亿元,同比下滑4.6%。   不断加大客户拓展力度,新签项目数环比改善。国内医药行业处于调整周期,公司不断加大客户拓展及市场开拓力度,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23亿元(其中海外子公司新签订单3.4亿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手订单为33亿元。此外,公司2023年新增客户数同比增长30%,关键客户订单量稳步增长,2023Q4以来新签项目数量环比改善明显。   市占率保持行业领先,细分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根据CDE受理项目数量来看,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占率保持行业领先,其中基因治疗为53%,细胞治疗为52%,单抗为42%,干细胞为36%,双抗为33%,ADC为2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营收为24.13/26.17/30.19亿元,同比增长1.52%/8.48%/15.35%;归母净利为4.52/5.01/5.86亿元,同比增长13.83%/10.91%/16.84%,对应当前PE为31/28/24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或新增项目数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或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09
  •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深度报告:湿电子化学品渐入佳境——AI赋能化工之三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深度报告:湿电子化学品渐入佳境——AI赋能化工之三

    化学制品
      核心提要   整体行业增速快   湿电子化学品是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制程中使用的各种电子化工材料,具有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光伏领域,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21年应用于三大领域的比例为33%、36%、31%。据我们测算,随着集成电路国产化进程加快、显示面板产能持续增长,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从2022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5年的489万吨,市场规模将从272亿元增长到498亿元,年均增速22.39%。   国产化空间大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集成电路行业起步早、供应链成熟,使得欧美、日韩企业主导了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用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达到35%。高端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由国外厂商垄断,半导体用高端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由欧美、日本厂商把控;平板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国内高世代线主要由韩国东进世美肯和韩国ENF供货,国内企业国产化空间较大。   受益标的   随着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持续增长以及半导体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国内技术领先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首次覆盖,给予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推荐”评级。重点关注:江化微(国内产品品种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格林达(电子级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显影液)龙头企业)、晶瑞电材(高纯硫酸、高纯双氧水两大高纯电子化学品国内产能最大)、中巨芯-U(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等主要产品均已达到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用级别)、兴发集团(兴福电子的电子级磷酸产品在国内半导体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上海新阳、飞凯材料、多氟多、安集科技等。   风险提示   经济形势及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认证风险、安全环保生产风险、技术变化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页
    2024-04-09
  • 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生物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呼吸道疾病检测行业规模中国市场测算逻辑模型》报告,运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模型,对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和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包括: 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预测,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从2019年的78.21亿元增长到2028年的404.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这主要源于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呼吸道疾病检测率的提升以及检测试剂价格的下降。 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市场规模差异显著,增长驱动因素不同 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和成年人及学龄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学龄前儿童市场规模在下降,主要受人口基数下降的影响;而成年人及学龄儿童市场规模则持续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检测率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主要内容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的规模,并对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 市场规模测算及预测 报告通过构建模型,对2019年至2028年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和预测。模型考虑了以下关键因素:国家总人口数、学龄前儿童占比、学龄前儿童人口、学龄前儿童年感染次数、学龄前儿童感冒就诊率、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率、检测试剂价格、成年人+学龄儿童人口、成年人学龄儿童年感染次数、成年人+学龄儿童感冒就诊率以及成年人+学龄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率。 报告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市场和成年人及学龄儿童市场进行了规模测算,并最终得出总市场规模。 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测算 该部分通过学龄前儿童人口、年感染次数、就诊率、检测率以及检测试剂价格等因素的乘积来计算市场规模。数据显示,尽管学龄前儿童年感染次数保持稳定,但人口基数下降和检测率的提升速度相对较慢,导致该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成年人+学龄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测算 该部分通过成年人+学龄儿童人口、年感染次数、就诊率、检测率以及检测试剂价格等因素的乘积来计算市场规模。数据显示,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由于成年人+学龄儿童人口基数较大,且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就诊率和检测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总市场规模预测 将学龄前儿童市场规模和成年人+学龄儿童市场规模相加,得出总市场规模的预测值。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总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关键因素分析 报告对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 人口因素 国家总人口数和学龄前儿童占比是影响市场规模的基础因素。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学龄前儿童占比持续下降,这将对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产生负面影响。 疾病发生率和就诊率 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呼吸道疾病的年感染次数和就诊率是影响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学龄前儿童的年感染次数相对稳定,而成年人+学龄儿童的就诊率则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检测率 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检测率是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报告预测,未来几年,随着人们对呼吸道疾病检测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检测率将持续上升,从而带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检测试剂价格 检测试剂价格是影响市场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报告预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检测试剂价格将持续下降,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的增长。 数据来源及方法论 报告详细列出了所有数据的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中国疾控中心、互联网购药平台等,并对数据处理方法和模型构建过程进行了说明,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的科学性。 报告也明确指出数据预测部分基于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预测,并说明了预测的逻辑和依据。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规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揭示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报告结果显示,成年人及学龄儿童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主要驱动因素是检测率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学龄前儿童市场规模受人口基数下降的影响,增长相对缓慢。 报告的数据来源清晰,方法论科学,为投资者、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不同类型的呼吸道疾病检测产品的市场细分,以及不同地区市场规模的差异化分析。
    头豹研究院
    24页
    2024-04-09
  • 中国CPP薄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CPP薄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对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报告预测,2028年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亿元人民币,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CPP薄膜产量增长和价格波动共同影响。 市场规模测算逻辑及数据来源 报告采用“市场规模=CPP薄膜产量*CPP薄膜均价”的计算模型,并详细列示了2018年至2028年期间CPP薄膜产量、均价及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数据来源包括公开市场数据以及头豹研究院的独立研究。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通过对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产量、均价等关键指标的分析,对中国CPP薄膜市场进行全面的解读。 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分析 (P3, P4) 报告的核心部分在于对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的预测。通过结合CPP薄膜产量和均价数据,报告得出2018年至2028年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的预测值,并分析了其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市场规模在2018年至2022年间呈现增长趋势,之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 报告中提供了详细的年份数据和增长率,方便读者了解市场规模的动态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的增长率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考虑了市场波动和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CPP薄膜产量分析 (P5, P6) 报告分析了中国CPP薄膜的产量,并将其与中国塑料薄膜总产量进行对比,推算CPP薄膜产量占塑料薄膜总产量的比例。 报告假设CPP薄膜产量占中国塑料薄膜总产量的20%,以此作为计算CPP薄膜产量的基础。 报告提供了2018年至2028年中国塑料薄膜产量和CPP薄膜产量的预测数据,并分析了其增长率。 数据显示,CPP薄膜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率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 中国CPP薄膜均价分析 (P7) 报告分析了中国CPP薄膜的均价,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均价走势。 数据显示,CPP薄膜均价在2018年至2023年间波动较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报告预测,未来几年CPP薄膜均价将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渐减缓。 均价的波动可能与市场供需关系、原材料价格以及其他市场因素有关。 数据溯源及报告声明 (P8, P9) 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溯源信息,包括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声明。 这部分内容确保了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也保障了报告的合法性。 报告明确声明了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总结 本报告利用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和模型,对中国CPP薄膜市场规模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CPP薄膜市场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CPP薄膜产量和均价的共同影响。 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参考信息。 报告中明确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声明,确保了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然而,报告的预测结果受制于模型假设和数据精度,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CPP薄膜市场规模的各种因素,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变化以及政策法规等,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4-04-09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粘胶长丝:供给格局高度集中,国风服饰需求推动行业景气度上行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粘胶长丝:供给格局高度集中,国风服饰需求推动行业景气度上行

    化学制品
      核心要点:   粘胶长丝是天然真丝的替代品,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在主要纺织纤维中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主要应用于高端服装和家用纺织品。2024年年初以来,国内粘胶长丝价格呈现上行趋势,根据中纤网数据,截至2024年4月3日,国内粘长120D的日均价为44000元/吨,相较于1月2日上涨1000元/吨。基于粘胶长丝高度集中的供给格局和国内国风服饰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国内粘胶长丝行业有望在中短期内维持高景气度:   政策端严格限制新增产能,国内龙头企业具备较强话语权。2010年工信部发布《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明确提出严禁新建粘胶长丝项目,对于改扩建项目则是规定连续纺粘胶长丝年产能必须在10000吨及以上,同时对于粘胶长丝产能的能耗、水耗提出了限制性规定。2023年,工信部于12月针对《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于之前的政策,《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对于粘胶长丝的生产能耗与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原材料来源进行了补充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粘胶长丝落后产能逐步出清,根据立鼎产业研究院、智研咨询、百川盈孚以及相关公司公告数据,2009年国内粘胶长丝行业CR4约为65%,2019年提升至95%,目前国内粘胶长丝生产企业主要有四家,合计产能约为23.5万吨,其中前两大企业新乡化纤、吉林化纤产能占比高达72.3%,严格的政策约束以及高度集中的供给格局是的龙头企业拥有较强话语权。   出口需求占比较高,印度为我国粘胶长丝主要出口目的国。根据百川盈孚以及中纤网数据,我国粘胶长丝出口比例长期维持高位,2023年国内粘胶长丝总产量约为20.74万吨,出口量约为10.25万吨,出口占比约为49%,因此海外需求对于我国粘胶长丝的总需求量与景气度具有较大影响。从出口目的国来看,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是我国2023年粘胶长丝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印度占比在一半以上,对于我国的出口需求具有较大影响。   国风汉元素服饰需求推动行业景气度上行,成长空间广阔值得持续关注。随着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不断提升,以马面裙为代表的国风服饰受到热捧。根据北京青年报相关报道与数据,“双十一”期间,马面裙在淘宝服饰卖出了超73万条,成为服饰类榜单的第一名,被评为2023年度淘宝十大单品。在抖音电商刚刚发布的《2024抖音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在2023年3月1日至2024年2月28日,女性购买新中式服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95%,其中马面裙同比增长841%。与此同时,市场上流行的马面裙主要分涤纶、粘胶长丝和真丝三个档次,粘胶长丝是制作中高端马面裙的经线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因此以马面裙为代表的国风服饰的需求增长有助于拉动上游粘胶长丝的需求增长。从长期维度来看,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与预测,我国汉服销售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15.9亿元,2015-2026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3.8%,因此我国汉服市场仍然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汉服需求的带动下粘胶长丝需求有望维持高位。   投资建议:   从供给侧来看,在政策限制下国内粘胶长丝行业供给格局高度集中,目前国内主要有四家企业具备粘胶长丝产能,头部企业话语权较大。而从需求侧来看,中短期来看国风服饰的需求高增长对于粘胶长丝的需求量具有一定拉动作用,长期仍需跟踪下游需求变化。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关注国内粘胶长丝龙头企业:①新乡化纤:主营业务包括生物质纤维素长丝和氨纶纤维,目前生物质纤维素长丝产能为9万吨,并有1万吨产能在建。②吉林化纤:主营业务包括粘胶长丝、碳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粘胶短纤受托加工,当前公司粘胶长丝产能约8万吨/年左右。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汇率波动风险;产品迭代风险;产品价格波动;政策变化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4-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