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联影医疗(688271):创新引领,志在全球

    联影医疗(688271):创新引领,志在全球

  • 化工:冬季限产叠加多晶硅新增产能释放,工业硅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化工:冬季限产叠加多晶硅新增产能释放,工业硅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化学原料
      行业点评   2022年6月以来工业硅价格波动上行。工业硅是由石英和焦炭在电热炉内冶炼成的产品,下游主要为有机硅、多晶硅和铝合金,2021年消费占比分别为38.03%、30.28%和26.82%。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12月15日,我国工业硅市场均价为19383元/吨,较2022年6月初上涨12.87%。   工业硅价格上涨主要归因于供给和成本两方面。供给方面,工业硅为高耗能行业,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每生产1吨工业硅,需要1.2-1.25万度电力。今年入夏以后受高温天气影响,我国多地限电限产,导致工业硅供给有所收缩,供需格局偏紧。虽然限电影响逐步解除,但受前期疫情影响,复产进度较为缓慢,工业硅供给继续受限。成本方面,工业硅原料主要为硅石。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硅石价格有所上涨。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12月15日,我国江西和云南硅石市场均价为510元/吨和670元/吨,分别较2022年初上涨27.5%和28.8%,原料端对工业硅价格有一定支撑。   短期来看,冬季限电叠加多晶硅密集投产,工业硅供需格局或将偏紧。供给方面,西南地区枯水期来临,电力成本有所增加。截至2022年12月15日,四川乐山地区企业停炉或降负荷生产,产量减少;云南德宏地区企业近期轮流限电,部分企业预计月底停炉。需求方面,2022年四季度多晶硅密集投产,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拉动工业硅需求提升。   长期来看,多晶硅产能持续增长叠加有机硅行业景气复苏,工业硅行业长期向好。从供给端来看,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工业硅产能为623万吨。能耗双控政策下,工业硅扩产审批较为严格,多地要求扩产必须配备下游产业链,未来供给过剩可能性较低。从需求端来看,多晶硅方面,光伏产业景气高企,多晶硅对工业硅拉动长期可期。近年来,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快速拉动其主要原料多晶硅的需求增长,多晶硅占工业硅下游消费的比例从2018年的19.45%上升到2021年的30.28%。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为100.65万吨,较2021年底增长88.13%。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2023年我国多晶硅新增产能达191.7万吨,为工业硅贡献主要的需求增量。有机硅方面,有机硅下游主要为房地产、基建、汽车等,与宏观经济关系较为紧密。2022年以来国内疫情有所反弹,导致有机硅下游需求较为低迷。当前国内疫情政策逐步优化,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2022年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随着一揽子房地产政策陆续落地,有机硅需求有望复苏,进而拉动工业硅需求提升。   投资建议   目前多晶硅扩产加速,有机硅行业需求有望复苏,叠加冬季限产下,工业硅供需有望趋紧,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合盛硅业、特变电工等。   风险提示   下游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有所波动、安全环保政策升级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2-12-18
  • 信达生物(01801):合作LG化学,痛风领域引进新药

    信达生物(01801):合作LG化学,痛风领域引进新药

  • 华创医药周观点:华润系医药上市公司投资机会梳理

    华创医药周观点:华润系医药上市公司投资机会梳理

  • 2023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否极泰来,关注医药板块结构性机会

    2023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否极泰来,关注医药板块结构性机会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2010年至今,医药板块估值水平分别在2011年底和2018年底达到最低位,最低位为25倍左右,目前医药板块估值为25倍,再次处于近十年最低水平。从业绩角度来看,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医药板块业绩增速整体下降,预计2023年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   政策底已现,情绪有望逐步修复   近几年市场对医药政策普遍过度悲观,行业估值也受到较大影响。进入2022年,针对中药领域,国家频出支持政策;针对器械领域,医保局明确创新器械暂不纳入集采,同时,江西省牵头的生化试剂集采降价幅度温和,好于市场预期;针对仿制药领域,国家集采和区域集采稳步推进,降价幅度维持平稳,市场预期充分;针对种植牙服务领域,医保局明确了价格管控政策,也远好于市场预期。整体来看,医药行业政策底已现,情绪有望逐步修复。   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重点看好四大赛道   医药板块处于“政策底+业绩底+估值底”,预计后续政策有望继续超预期,持续带动情绪修复,同时,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2023年医药行业经营向上趋势显著,业绩有望快速恢复,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我们重点看好中药、自主可控、医疗新基建和消费医疗四大赛道。   中药:政策利好加速跑,守正创新谋发展   近几年中药行业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中药配方颗粒结束试点等,共同带动行业快速发展。从企业层面来看,近几年很多中药企业开启改革,经营活力提升,业绩迎来拐点。建议重点关注国企改革+提价、中药创新和中药配方颗粒等领域。   自主可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进口取代持续加速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逐步突破,拥有高技术壁垒的医疗器械领域迎来进口替代加速的新机遇,且空间较大,竞争格局好,拥有技术优势的先发企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建议重点关注医学影像、质谱仪、内窥镜和基因测序仪等领域。   医疗新基建:公共卫生资源紧缺,催生万亿大市场   2020年开始的疫情凸显我国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短板,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在医疗领域的投入,我国医院建设进入高潮,新医院集中在2023年和2024年完工,带动近万亿市场。建议重点关注医疗净化领域和智慧药房领域。   消费医疗:科学防控保民生,美好生活正复苏   进入2022年,随着新冠病毒传播能力的增强,疫情防控的趋严对消费医疗的影响也随之凸显。目前,我国针对疫情防控的政策逐步调整,随着疫情后续的逐步消除,医疗消费领域有望迎来反弹,建议关注角膜塑形镜、脱敏治疗、肠外营养和维生素AD滴剂等领域。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产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5页
    2022-12-16
  • 医药行业周观点:全国防疫政策调整,关注行业复苏及估值修复

    医药行业周观点:全国防疫政策调整,关注行业复苏及估值修复

    化学制药
      本周港股继续强势反弹,内地管控逐步放开,疫情主体仍未关注热点。恒生指数单周(2022年12月5日至2022年12月9日)上涨6.56%。恒生医疗保健业单周涨幅8.47%,跑赢恒生指数1.91个百分点,在12个恒生行业中涨跌幅排第三名。   防疫政策调整,医疗场景消费需求有望复苏。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防疫政策再次调整。疫情期间,相关医疗服务需求受压制,后续消费医疗、处方药、医疗器械有望迎来复苏。呼吸类产品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手术及麻醉药短期弹性较大,医疗器械尤其是眼科口腔等消费属性医疗器械将迎来较快恢复。建议关注固生堂(2273.HK)、海吉亚医疗(6078.HK)、巨子生物(2367.HK)、医思健康(2138.HK)、远大医药(0512.HK)等。   此外,疫情管控放开峰值将近,线上需求攀升。近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新老年退休人群进入对医药电商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后续健康品类需求将提高、线上购买的行为覆盖范围将扩大,推动医药电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医联体分级诊疗及居民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医疗信息数据建设需求提升及线上问诊渗透率的提高将不断加速医疗数字化进程。建议关注:互联网医药电商相关标的:阿里健康(0241.HK)、京东健康(6618.HK)、叮当健康(9886.HK);连锁药店相关标的:一心堂(002727.SZ),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大参林(603233.SH)等。线上问诊平台及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建设相关标的:平安好医生(1833.HK)、医渡科技(2158.HK)、医脉通(2192.HK)、智云健康(9955.HK)、鹰瞳科技(2251.HK)、创业慧康(300451.SZ)、卫宁健康(300253.SZ)、嘉和美康(688246.SH)。   投资建议   未来建议关注以下几个赛道:   1)创新药:创新仍是主旋律,需要紧密跟踪相关企业的临床试验进展,重视潜力品种的放量。建议关注管线布局协同性强,具有核心技术平台,同时现金流充裕的优质创新药企,康方生物(9926.HK),信达生物(1801.HK),诺诚健华(9969.HK)、康宁杰瑞(9966.HK)。   2)医疗器械:前期市场对器械集采预期较为悲观;近期医保局重申创新器械暂不纳入集采,板块估值有望修复。长期看,板块子赛道众多,分子诊断及手术机器人等子赛道潜力巨大,创新企业具有技术壁垒。建议关注微创机器人-B(2252.HK)。   3)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渗透率低,未来相关需求增长前景广阔,关注疫情缓和后业绩弹性,建议关注固生堂(2273.HK)海吉亚医疗(6078.HK)、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2367.HK)等。   4)CXO:CXO行业目前估值相对合理,配置性价比较高,国内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受益于海内外下游需求增长,行业高景气可以持续。长期看推荐一体化产业龙头药明康德(2359.HK)、康龙化成(3759.HK),泰格医药(3347.HK)。   5)疫苗+新冠药:第三针加强针推进、后续加强针政策(如第四针等)都是潜在增量空间,另外新冠药也是防控体系重要一环。前期相关标的跌幅较大,估值回归合理空间。建议关注康希诺生物(6185.HK)、君实生物(1877.HK)。   重点行业动态:   1、2022年12月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指出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场谈判延期开展,协议将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的目录内谈判药品,原协议有效期自动顺延至新版目录正式实施。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药品名单的公告》,共计343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共有198个,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共有145个。   重点公司动态:   【康方生物(9926.HK)】康方生物宣布与SummitTherapeuticsInc.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Summit将获授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及日本开发及商业化其突破性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PD-1/VEGF,AK112)的独家许可权。康方生物将获得5亿美金的首付款以及最高45亿美金的商业化付款(低双位数销售分成)。5亿美金首付款刷新中国biotech对外授权首付款记录。   【荣昌生物(9995.HK;6882331.SH)】荣昌生物发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性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RC118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发两项孤儿药资格认定,分别针对治疗胃癌(包括胃食管交界癌)及胰腺癌。RC118目前正在开展治疗Claudin18.2表达阳性患者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恶性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剂量爬坡研究,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加科思-B(1167.HK)】核心产品JAB-21822(KRASG12C抑制剂)其于2022年9月在国内进入注册性临床试验(国内第二),并于12月8日被CDE认定为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的携带KRASp.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赛生药业(6600.HK)】12月8日,公司宣布那昔妥单抗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公司为其2023年商业化进行准备工作。那昔妥单抗是一款靶向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曾获美国FDA授予的优先审评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和孤儿药资格。据介绍,那昔妥单抗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GD2结合,能够引起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并激活补体系统,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的效果。   【和铂医药-B(2142.HK)】公司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苏州)有限公司已与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科伦博泰)订立许可协议,以许可科伦博泰利用诺纳生物专有的全H2L2转基因HarbourMice®平台用于发现全人源抗体以及其应用,包括结合科伦博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技术开发ADC疗法。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药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药品质量等突发事件风险。
    安信国际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8页
    2022-12-16
  • 回盛生物(300871):业绩拐点已至,重视底部配置价值

    回盛生物(300871):业绩拐点已至,重视底部配置价值

  • 毕得医药(688073)深度研究报告:国内公斤级以下分子砌块龙头,产品与市场布局拓展共筑高成长

    毕得医药(688073)深度研究报告:国内公斤级以下分子砌块龙头,产品与市场布局拓展共筑高成长

  • 2023年化工行业投资策略:供应链重塑、需求待复苏,科技竞争引领化工产业链新周期

    2023年化工行业投资策略:供应链重塑、需求待复苏,科技竞争引领化工产业链新周期

    化学制品
      展望2023年的化工行业策略,我们建议从中短期的供需视角以及长期的产业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供给端:1)资本开支及在建工程持续快速增长,向龙头集中;双碳背景下,供给侧有望进一步集中,差异化产品将更具竞争优势,建议关注各细分代表龙头。2)欧洲能源危机预计在2023年持续产生影响,我国能源成本优势凸显,建议关注欧洲产能占比较高如聚氨酯、维生素产业的对应龙头。   需求端:1)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我国种植业发展目标明确,农化行业景气有望持续。看好需求相对刚性,粮食安全主线确定的农化板块。化肥板块更关注已形成一体化发展,并具备新能源增长需求的磷化工。2)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强力推动,整体需求有望边际改善。目前地产链化工品价格、价差处于历史低位,景气度有复苏预期。   产业趋势:2020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持续叠加疫情战争,企业重新寻求科技核心竞争力。研发及资本投入或是企业市值的重要支撑。国产替代和新能源需求增长下,精细化工以及高端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是产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着重关注以下细分成长:①环保及高端新材料催化剂;②国产化实现突破的己事腈;③需求潜力较大的茂金属聚乙烯;④受益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的POE;⑤持续受益储能需求的电解液溶剂和隔膜;⑥2023年交付大年的风电产业链。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环保和安全事故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6页
    2022-12-16
  • 奕瑞科技-688301-“瑞”意进取,国产影像设备关键零部件龙头

    奕瑞科技-688301-“瑞”意进取,国产影像设备关键零部件龙头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