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5465)

  •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草甘膦价格持续反弹,磷化工、氟化工涨幅居前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草甘膦价格持续反弹,磷化工、氟化工涨幅居前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板块表现:本周(7月17日-7月23日)上证综指报收3167.75,周跌幅2.16%,深证成指报收10810.18,周跌幅2.44%,中小板100指数报收6990.57,周跌幅3.20%,基础化工(申万)报收3820.29,周涨幅0.24%,跑赢上证综指2.40pct。申万31个一级行业,10个涨幅为正,申万化工7个二级子行业中,3个涨幅为正,申万化工23个三级子行业中,10个涨幅为正。本周化工行业407家上市公司中,有164家涨幅为正。涨幅居前的个股有建业股份、新瀚新材、川金诺、永和股份、川恒股份、金力泰、中毅达、亚钾国际、黑猫股份、三美股份等。   化工品价格回顾:本周我们关注的化学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液氯华东地区(+77.50%)、草甘膦(+22.03%)、尿素(+18.10%)、DMF华东(+12.77%)、毒死蜱(+10.45%)。本周液氯价格涨幅居前,上游氯碱企业负荷不满,液氯供应量有限,下游环氧丙烷、甲烷氯化物接货情绪较为稳定,且有环氧丙烷企业即将复工,需求端有支撑预期,厂家成交信心充足;加之本周液碱价格持续走跌,碱厂多对液氯有挺涨心理,本周价格上涨。本周化工品跌幅居前的有EDCCFR东南亚(-7.14%)、工业级碳酸锂(-5.17%)、醋酸华东地区(-4.76%)、电池级碳酸锂(-4.64%)、维生素K3(-3.97%)。   化工品价差回顾:本周化工品价差涨幅居前的有“二甲醚价差”(+59.21%)、“PX(华东)价差”(+18.18%)、“PVA价差”(+16.87%)、“醋酐价差”(+14.85%)、“PX(韩国)价差”(+12.94%)。本周“二甲醚价差”涨幅居前,主要由于二甲醚市场整体供应量小幅下滑,开工率仍处于低位,供应端有一定支撑,价格窄幅调涨,而原料端甲醇市场呈现震荡整理,价格小幅下降,二甲醚盈利能力改善。本周化工品价差降幅居前的有“双酚A价差”(-16.68%)、“醋酸价差”(-7.14%)、“PTA价差”(-6.63%)、“PVC价差”(-6.37%)、“苯乙烯价差”(-1.54%)。   化工投资主线:   (1)周期主线:我们认为化工龙头企业所具有的不仅是单纯的成本优势亦或是技术优势,而是在多年的发展和竞争进程中,围绕化工这一系统工程所做的全方位积累与提升,我们称之为系统竞争优势,正是这种持续增高和迭代的系统竞争优势造就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叠加双碳背景下供应端的约束、技术和产品升级带来的化工品价格中枢的抬升,持续看好各化工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云天化。   (2)成长主线:新旧能源更替的进程是漫长的,但归根到底,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风电和光伏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占比将会日益增大。国内企业跟随行业的发展浪潮几经沉浮,逐渐在产业链多个环节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看好EVA的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建议关注联泓新科,碳纤维相关标的为吉林碳谷。   (3)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持续发力,效果在累积中逐步显现,地产行业边际改善,建议关注龙佰集团、远兴能源。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形势恶化;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7-26
  • 深耕慢病领域,国内罕有“产品+团队”组合

    深耕慢病领域,国内罕有“产品+团队”组合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投资逻辑:公司以心脑血管为核心,拓展肾科、代谢、骨科等领域,销售和产品协同性较强,阿利沙坦持续放量,恩那度司他、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SAL0107)、阿利沙坦酯明达帕胺(SAL0108)、沙库巴曲阿利沙坦(S086)上市在即,百亿级新药有望兑现;仿制药集采风险基本出清,存量业务稳定提供现金流,助力公司创新转型。   慢病产品线丰富,延展性强、梯队清晰。阿利沙坦为1类降压药,已上市,公司协同布局了S086、复方制剂SAL0107、SAL0108,处于NDA/Ⅱ期临床。恩那度司他已上市(肾性贫血),肾科联合降压产品群。复格列汀(降糖)、SAL056(特立帕肽长效,骨质疏松)处于NDA/ⅡI期临床。国际化推进JK07(重组人神经调节蛋白1-抗HER3抗体融合蛋白,慢性心衰)、JK08(IL-15/L-15Ra复合物与抗CTLA-4抗体融合蛋白,肿瘤)把点广泛布局PSCK9、GLP1、FXla等,慢病管线丰富。   S086有望成为“降压领域的恩必普”,4个品种潜力合计高达80亿元:高血压患者超2.4亿人,终端市场超550亿元。阿利沙坦已经获批上市5086、SAL0107、SAL0108预计于2024年前陆续上市,覆盖轻度、高危、合并症高血压患者。阿利沙坦酯已成长为10亿级品种,仍在快速放量证明了公司的商业化能力。S086预计成为国内第二款ARN类降压药,对标沙库巴曲须沙坦(诺欣妥,2021年销售近30亿元)。SAL0107、SAL0108定位于单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复方制剂壁垒高、价格稳定。我们认为,4款产品协同性强,2030年销售峰值有望达到80亿元。   恩那司他峰值销售有望达29亿元:慢性肾病患者高达1.3亿,近50%伴发贫血,终端市场高达132亿元。恩那度司他为HIF-PH类药物,可促进内源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国内HIF-PHI类药物仅罗沙司他上市,2022年销售近17亿元。恩那司他对标罗沙司他,为第2个上市的HIF-PHI类药物定位于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口服给药,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我们预计,恩那司他将于2030年达到销售峰值29.5亿元,对应肾性贫血患者2278万人,恩那司他渗透率1.3%,用药人数30.1万人,治疗费用9788元/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8.3/10.3亿元,同比增速为13/16/23%,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50/43/34。由于:1)恩那度司他上市,S086即将上市,商业潜力大;2)阿利沙坦持续放量,公司团队和商业化能力已被证明:3)慢病领域用药人群巨大,市场星辰大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放量不及预期、集采续约降价、新冠疫情反复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7-26
  • 脑血管介入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脑血管介入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脑血管介入器械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所需的医用耗材,主要包括:血管内栓塞弹簧圈、凝块取出支架、扩张支架、密网支架、吸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为心血管介入器械中的一大类。按照适应症类型划分,脑血管介入器械可分为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器械、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器械、颅内动脉狭窄器械。近年来行业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脑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市场规模由35.7亿元增长至8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1%。   脑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出血性卒中,其中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的首要死因。由于技术创新,该类疾病目前可以通过脑血管介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脑血管介入手术通常以血管内手术进行,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栓塞术、扩张术、机械清除术、给药等方法来诊断及治疗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介入器械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所需的医用耗材,主要包括:血管内栓塞弹簧圈、凝块取出支架、扩张支架、密网支架、吸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为心血管介入器械中的一大类。
    头豹研究院
    14页
    2023-07-25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化肥板块关注度提升,氟化工表现强势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化肥板块关注度提升,氟化工表现强势

    化学原料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农资:海外事件带动农资行业景气上行,化肥板块值得关注。黑海粮食协议四方协调中心(JCC)网站数据显示,一年来,在该协议框架下,已有超过3200万吨的粮食从乌克兰的3个港口运往三大洲的45个国家。本周俄罗斯外交部17日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发表的声明称该协议将在18日失效后,全球主要粮食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粮食价格上升带动农资产品景气上行。从具体细分板块来看,本周钾肥(5.05%)、磷肥及磷化工(4.87%)板块在化工子行业中分别排名前二。   氟化工: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在即叠加空调排产数据超预期,氟化工景气有望回升。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我国三代制冷剂产销量以2020-2022年平均值为基准,2024年冻结,之后开始强制缩减。为争取更多生产主动权,各企业过往三年持续扩产,预计随基准期结束,行业有望迎来价格和盈利拐点。近期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7月家用空调排产1613万台,较去年同期实际上涨29.4%。本周在化工子行业中,氟化工板块涨幅排名第三(+3.56%),R32价格较上周上涨750元/吨。   2.近期投资建议   (1)化肥:俄罗斯本周宣布退出黑海粮食协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集体收涨,带动粮食生产必需品钾肥、磷肥等农资产品景气上行。国内行业龙头公司值得关注。建议关注:兴发集团、云天化、湖北宜化、川金诺、川恒股份、亚钾国际。   (2)氟化工:第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在即,行业有望迎来价格和盈利拐点,叠加近期空调排产数据超预期,行业龙头公司有望明显受益。建议关注: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巨化股份。   (3)半导体材料:荷兰公布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预计于9月1日实施,中国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本年度chatgpt破圈带动AI、芯片关注提升,需求驱动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建议关注:雅克科技(光刻胶&前驱体)、晶瑞电材(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彤程新材(光刻胶)、金宏气体(电子特气)、华特气体(电子特气)、安集科技(抛光液)、鼎龙股份(抛光垫)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7-25
  • 医药2023年中期策略:以创新破卷,以成长而立

    医药2023年中期策略:以创新破卷,以成长而立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2023H1指数下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半年医药板块指数下跌6.72%,跌幅大于沪深300指数5.55个百分点。医药流通、中药、化学制剂上半年分别上涨10.99%、9.08%和3.61%,CXO、医疗服务、医药零售板块上半年分别下跌27.93%、16.78%、16.43%,表现最弱。申万医药指数整体估值(TTM)为26.92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0.4%,位居历史十年分位数的12.82%,医药板块的估值、估值溢价率、历史十年分位数均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从子板块的估值水平和历史十年分位数来看,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的估值水平最低,中药板块位居历时十年分位数50.53%,估值水平在各子板块中偏高。   医药制造业1-5月利润率水平有所下降。2023年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324.2亿元,同比减少3.8%,实现利润总额1415.5亿元,同比下降21.9%。根据数据计算,1-5月医药制造业利润率13.71%,毛利率42.63%,营业费用率18.03%,管理费用率6.39%,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2.21、+0.98、+2.11、+0.74个百分点。从年度数据看,2022年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相比较于2019年增长21.76%,三年营收CAGR为6.78%。对比2012-2019年营收CAGR11.86%,近三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显著下降。2022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相较于2019年增长37.48%,三年利润CAGR为11.19%。对比2012-2019年利润CAGR21.68%,近三年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显著下降。今年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841.6亿,同比减少34.7%,但相较于2019年1-5月增加37.6%。   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正在恢复。今年1-3月,医疗机构累计总诊疗人次数158,786.10万人次,同比去年小幅下降0.34%,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1.89%。1-3月,出院人次数7077.2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19%,同比2019年增长14.47%。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情况看,今年3月为79.9%,比去年同期上升7.2pct,与2019年3月数据相比,下降5.1pct。   以创新破卷,以成长而立。2023年上半年,产业向上的确定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供、需、支付三方的政策具备延续性,部分措施趋向纠偏变得更加合理化。供:集采使仿制药企业的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进入集采下半场,能够穿越集采周期的仿制药企业,已经用进化破卷,逐步发展出新的成长曲线。创新药企业在CDE多个《技术指导原则》或者《研发指导原则》下,立项更加谨慎,创新质量更高。需:深度老龄化带来求医用药的刚需,疫情后医疗机构的就诊秩序正在恢复,行业巨大的总量增长并没有停滞,结构性的变化和改善并没有倒退。支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深入,企业和医保对集采和国谈的价格降幅更加理性,医保对临床治疗性品种和医疗服务的支持会持续,医保的总收入仍在增长,并且医保结余出现阶段性宽裕。上半年医药板块的结构行情主要体现在仿制药升级、中药、中特估等主线上。随着疫情过去,外部宏观环境趋于稳定,医药板块正处于近十年的估值底部。我们下半年依然认为确定性就是机会,自下而上寻找标的,建议关注外部宏观环境边际改善叠加产业升级趋势下的创新药板块、国产替代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估值合理业绩确定的仿制药板块、政策利好下估值合理的中药个股等。   重点公司推荐:立方制药、澳华内镜、华特达因、康缘药业、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集采等政策的变化和产品降价超预期;研发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外部环境因素;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到公司正常运营的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5
  • 沛嘉医疗-B(09996):TAVR勇攀新高,神经介入多点开花

    沛嘉医疗-B(09996):TAVR勇攀新高,神经介入多点开花

  • 2023年7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EGFR/c-MET双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2023年7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EGFR/c-MET双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医药商业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8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7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2023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NMPA批准上市,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2023年3月附条件获批上市。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3年7月第三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22个股上涨,40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金斯瑞生物科技(13.13%)、东曜药业-B(6.22%)、再鼎医药-SB(5.18%)。跌幅前三为百利天恒-U(-11.87%)、和铂医药-B(-11.11%)、三叶草生物-B(-8.49%)。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下跌3.12%,跑输沪深300指数1.14pp,生物医药下跌0.33%。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1.63%,跑赢沪深300指数8.53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20.62%。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0.98%,跑赢恒生指数0.77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0.62%。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8.5%,跑输恒生指数7.6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18.02%。   本周XBI指数下降4.89%,近6个月XBI指数累计下降35.61%。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7月国内4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国内无新药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7月美国5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美国4款新药获批上市。7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7月日本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EGFR/c-MET双靶点研发概况   7月17日,强生子公司杨森制药宣布,埃万妥单抗治疗新诊断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III期PAPILLON研究取得积极结果,达到无进展生存期的主要终点。埃万妥单抗是一种靶向作用于EGFR耐药突变、MET突变和扩增的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多重抗癌的作用机制。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egfr/c-MET双靶点药物共9款,其中批准上市1款,III期临床1款,II期临床1款,I/II期临床3款,I期临床3款。中国处于临床阶段的egfr/c-MET双靶点药物共6款,III期临床2款,I/II期临床3款,I期临床1款。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13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7起。Recludix已与Sanofi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一流的口服小分子STAT6抑制剂并将其商业化,用于治疗免疫和炎症(I&I)疾病患者,该交易金额高达13.25亿美元。根据协议,Recludix将推进STAT6抑制剂的临床前研发至启动2期临床试验。此后,Sanofi将拥有小分子STAT6抑制剂的全球范围许可,负责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活动。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7-25
  • 儿童药、慢病药优势已定,痛风创新药AR882提升业绩天花板

    儿童药、慢病药优势已定,痛风创新药AR882提升业绩天花板

    个股研报
      一品红(300723)   主要观点:   公司聚焦儿童药、慢病药及生物基因疫苗领域,代理业务逐步出清。公司作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聚焦儿童药、慢病药及生物基因疫苗领域。公司业务可拆分为自有业务和代理业务,2018年起公司代理业务占比逐年递减,同时随着公司科研创新的持续投入,代理业务占比进一步下降,2022年代理业务营收占比已经降至2.68%,逐年出清。公司收入结构由代理业务逐步转向以自有产品为主导,2022年自有产品营收占比已提升至97.32%。同时随着公司业务的全国拓展,公司收入以华南为中心全国开花,华南地区的收入占比逐步减少,其他地区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公司的地域收入结构趋于均衡。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3.68%;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降5.29%;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1.52%,2022年部分产品受宏观经济及医保变化的下滑影响较大,2023年一季度基于公司销售推广力度加大以及新产品的放量,公司收入端和利润端都恢复了快速增长,营收、归母净利润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7.16/1.11/0.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38.84%/39.24%/30.96%。   公司已经形成以儿童药,慢病药为两大核心的自有产品梯队。   儿童药:公司最大收入板块,多个特色药提升潜力巨大。   2022年,公司儿童药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6.20%,占比总营收的57.45%。除重点产品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在二级及以上等级医院覆盖率约为21.27%外,其他特色儿童药如参柏洗液、益气健脾口服液、芩香清解口服液和馥感啉口服液等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3%以内,提升潜力巨大。   慢病药:等级医院覆盖率偏低,尚有增量空间。   2022年,公司慢病药收入为7.9亿元,同比下降4.13%,占比总营收的34.60%。根据公司统计,2022年公司慢病药产品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5%以内,尚有增量空间。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平台,产品梯队丰富。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吸纳研发人才。2022年研发费用达1.90亿元,同比增长33.34%,同时公司引进了全球化的核心技术人才,建立了拥有创新研发及技术转化能力的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借助“儿童药+慢病药+生物基因疫苗”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构建坚实研发基础,得益于以上投入,公司产研转化效率高,产品批件获批数量及专利数量均有增加。研发加速仿制药物上市,2020年~2022年,公司获批产品生产批件数量分别为5/13/14个,截至2023年4月,公司共有173个药品注册批件,其中国家医保品种72个、国家基药品种24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个、独家产品11个、专利品种21个。集采助力药物放量,2022年,公司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中标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预计该3个集采产品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2.40亿元,有望成为公司近年业绩增长的又一驱动因素。   布局痛风药物,AR882具有BIC优势,有望成为该领域重磅药物。   高尿酸血症在全球及中国发病率高,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效果差,副作用明显,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与致力于代谢类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的Arthrosi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AR882抗痛风药物,2023年1月,公司公布AR882痛风适应症IIb期临床结果,第二适应症痛风石II期临床预计将在2023年内完成,公司即将开展痛风和痛风石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在已经开展的非临床和临床试验中,AR882表现出持续有效的降低血尿酸浓度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预计到2025年左右,AR882治疗痛风和痛风石适应症将会获批上市,有望成为痛风领域的重磅药物。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收入分别为28.92/35.77/45.20亿元,同比增长26.8%/23.7%/26.4%,归母净利润分别4.18/5.38/7.23亿元,同比增长44.0%/28.5%/34.5%,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4/1.20/1.62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9X/22X/1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自有产品市场销售不及预期;政策风险不及预期;研发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5
  • 医药行业:非医药公募基金持仓已处于历史低位,板块磨底,静待行业复苏

    医药行业:非医药公募基金持仓已处于历史低位,板块磨底,静待行业复苏

    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基金持仓比例略有提升:   2023Q2,全市场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为 11.40%( 环比上升0.18PP), 在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三,同期持仓超配 3.97pp。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的持仓比例为 5.17%,环比下降 0.72PP,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创新药、仿制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个股持仓提升靠前:   1. 从持股基金数量来看, 2023Q2 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恒瑞医药(606)、迈瑞医疗(487)、药明康德(218)。从季度环比变动来看, 2023Q2 持仓基金数量增加最多的前三名为:恒瑞医药(+226)、科伦药业(+78)、鱼跃医疗(+45),前十名多为创新药、仿制药或医疗器械相关个股; 减少最多的前三名为:药明康德(-176)、爱尔眼科(-105)、泰格医药(-80), 第一、三名均为 CXO 行业个股。   2. 从基金持股市值来看, 2023Q2 公募基金持有市值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迈瑞医疗(399.78 亿元)、恒瑞医药(368.88 亿元)、药明康德(284.40 亿元)。从季度环比变动来看, 2023Q2 公募基金持有市值增加最多的前三名为:恒瑞医药(+157.21 亿元)、华润三九(+29.70 亿元)、美年健康(+20.26 亿元); 减少最多的前三名为:药明康德(-102.00 亿元)、爱尔眼科(-92.65 亿元)、泰格医药(-72.31 亿元),第一、三名均为 CXO 行业个股。   医药板块 PE 估值逐步回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截至 2023 年 7 月 23 日,医药行业过去一年涨跌幅为 0.23%,位于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第 17 位,市场表现较此前有所下降。 过去十年中,申万医药生物板块 PE 估值的中位数为 37.03 倍,最高值为 73 倍(发生在 2015 年 6 月),最低值为 21 倍(发生在 2022 年 9 月)。 2022 年10 月至今,伴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疫后居民诊疗需求的提升,医药板块估值在达到近十年最低点后逐步回升, 截至 2023 年 7 月 23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整体的市盈率为 25.93 倍, 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变动; 产品研发及审批进程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对海外市场及供应链的影响超出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7-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基金持仓环比下降,把握多重底部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基金持仓环比下降,把握多重底部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医药多重底部,当前保持乐观,关注出口链、中报超预期个股。本周沪深300下跌1.98%,医药生物下跌0.81%,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3位,本周生物制品上涨0.66%,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1.42%、1.12%、0.79%、0.75%、0.50%。本周医药板块先抑后扬,周五出现小幅反弹,继续夯实底部。子板块及个股方面,前期跌幅较大的复苏链条如疫苗、医疗服务板块等个股继续反弹,如康泰生物(8.58%,本周涨跌幅,下同)、智飞生物(1.24%)、华厦眼科(5.32%)、爱尔眼科(4.03%)、通策医疗(3.82%)等。出口链在事件催化(如辉瑞药厂受灾)、海外需求复苏等驱动下亦有所表现,如普利制药(7.76%)、健友股份(7.67%)等。医药当前仍然处于政策、持仓、估值、预期的多重底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Q2A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0.84%(环比上升0.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5.34%(环比下降2.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2.12%,配置占比较2023Q1下降1.65pp。我们继续强调板块的多重底部,建议积极布局:1)针对中报行情,需要布局前期关注度较低,且可能真正超预期的个股。2)建议积极布局当前处于底部,且有望出现拐点的板块或者个股,例如出口产业链的低值耗材、特色原料药;创新产业链的创新药、CRO/CDMO;集采有望出清的IVD行业;以及医疗服务、消费医疗中的部分底部个股。   基金医药持仓偏低,建议积极把握底部配置机会。2023Q2A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0.84%(环比上升0.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5.34%(环比下降2.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2.12%,配置占比较2023Q1下降1.65pp。23Q2基金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为: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同仁堂、金域医学、华润三九、太极集团、人福医药,较23Q1前十新增华润三九、太极集团、人福医药,政策红利叠加企业经营周期共振的中药以及集采出清、门诊复苏的院内制剂等板块优质个股受到资金青睐。23Q2持仓基金数排名靠前的个股为:恒瑞医药、迈瑞医疗、人福医药、药明康德、科伦药业、太极集团、爱尔眼科、同仁堂、华润三九,相比23Q1新增科伦药业、太极集团、同仁堂、华润三九。基金持仓增持金额前五的医药个股为:恒瑞医药、华润三九、太极集团、惠泰医疗、健民集团。板块多重底部明确,行业刚性需求增长,建议积极把握底部配置机会。   辉瑞药厂受灾,关注国产注射剂出口机会。美国当地时间7月19日,美国辉瑞公司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药厂(落基山分厂(PfizerRockyMount))遭龙卷风破坏。该药厂为辉瑞2015年收购Hospira后整合而成,Hospira是全球最大无菌注射仿制药和生物仿制药企业,为美国医院供应25%的注射类药物,用于止痛、镇静、抗感染等。由于FDA对无菌制剂有严格的生产要求,此次受灾有可能使Hospira的生产线面临停产,进而加剧美国注射剂药品市场的短缺,为其他企业带来扩大份额机会。建议关注国产企业中有多个ANDA产品与Hospira重叠、质量体系完善、海外加速开拓的健友股份(ANDA品种近50个)、普利制药(ANDA品种近20个)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7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药明生物,同仁堂,华润三九,康龙化成,华兰生物,东阿阿胶,百克生物,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一品红,联邦制药,九典制药,诺泰生物,百诚医药,凯普生物。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月平均下跌2.77%,跑输医药行业0.79%;本周平均下跌0.77%,跑赢医药行业0.04%。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7.4%,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3%,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6.2%。本周沪深300下跌1.98%,医药生物下跌0.81%,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3位,本周生物制品上涨0.66%,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1.42%、1.12%、0.79%、0.75%、0.50%。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3.2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6.6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9.9%。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8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1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40.8%。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7-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