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5464)

  • 长链二元酸持续拓展,生物基聚酰胺有望加速应用

    长链二元酸持续拓展,生物基聚酰胺有望加速应用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强步入发展快车道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强步入发展快车道

    个股研报
      翔宇医疗(688626)   营收、利润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3.35亿元(+51.55%),归母净利润1.08亿元(+169.00%),扣非净利润0.95亿元(+269.41%),经营现金流净额1.01亿元(+450.10%)。公司营收、利润高速增长。公司为康复医疗器械细分赛道领军企业,产品线齐全、具备提供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的能力,充分受益于医疗机构建设和升级康复中心带来的增量,拥有较大发展潜能,我们维持对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2.80、3.6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5、1.75、2.2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7/24.3/18.7倍,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逐季提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分季度看,公司Q1/Q2收入分别为1.43亿元(+68.25%)、1.92亿元(+41.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298.99%)、0.70亿元(+128.65%);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549.98%)、0.62亿元(+201.35%)。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H1毛利率为67.61%(-0.25pct),净利率为32.41%(+15.33pct)。从费用端来看,2023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23.35%(-8.13pct);管理费用率为19.17%(-9.1pct);财务费用率为-4.07%(+1.87pct),整体费用率在营收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下降明显。   持续提升研发、渠道销售能力,拟推行股权激励充分调动核心团队积极性   公司始终重视新产品研发、不断丰富康复产品线,2023H1新增5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累计获得293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新增专利197项,累计获得1,436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6项,累计获得135项。渠道销售方面,截止2023H1公司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拥有近700人的营销团队、500余家代理商共同构成了国内庞大且完备的渠道销售网络,销售范围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行政区,市场区域覆盖率较高。此外,7月公司发布公告拟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持续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风险提示: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低于预期,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08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体外检测与治疗康复并驾齐驱,光电医美锦上添花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体外检测与治疗康复并驾齐驱,光电医美锦上添花

    个股研报
      普门科技(688389)   核心观点   行业黄金发展期,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要求的日益提升,医疗器械的需求逐步增加,从而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2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630亿元,CAGR达20.83%,预计2025年将突破1.8万亿的市场规模。普门科技专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全球营销及服务,历经1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发展,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国18,000余家医疗机构和装机医院,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16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从1.75亿元增长至9.83亿元,CAGR达33.39%;归母净利润从0.1亿元增长至2.51亿元,CAGR率达71.51%。   免疫诊断成为未来体外诊断发展的主流方向   体外诊断被誉为“医生的眼睛”,其临床应用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根据众诚智库《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IVD)行业报告》统计,2015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362亿元增长至89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9.9%。其中,免疫诊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成为未来体外诊断发展的主流方向,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632.6亿元,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1%,超过了体外诊断行业的整体增速。   公司打破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国外垄断市场,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公司开发的包括仪器和配套试剂在内的新一代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成功打破了国际上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的不足。但进口发光厂商仍占据着国内超过七成的市场。未来,国产化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相较于国际巨头罗氏,公司的产品呈现出高度一致的检测能力和更高的性价比,未来有望在市场上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光电医美市场潜力巨大,公司有望加速扩容   公司通过收购重庆京渝和为人光大公司步入医美领域,光电医美具有安全高效、无痛无创伤等优势,成为受欢迎的医美项目。公司针对公立医院皮肤整形美容科室及民营医美市场分别组建了专业化的市场营销队伍,发展了一批专业化的分销商,有望加速市场扩容。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41.67、1,792.12、2,369.68百万元,YOY分别为36.48%、33.57%、32.23%;EPS分别为0.97元/股、1.01元/股、1.29元/股,YOY分别为33.60%、27.72%、27.89%,目标价为27元/股,给予公司“推荐(首次)”投资评级。   投资风险提示   核心技术员工流失风险、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华通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31页
    2023-08-08
  • 2023年中国自动化微生物样本处理系统短报告

    2023年中国自动化微生物样本处理系统短报告

    医药商业
      微生物检测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从各环节看:微生物检测行业的上游主要为提供化学类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活性材料和仪器类材料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的微生物检测试剂及设备制造商,下游则为包含了微生物检测中心、医疗机构等主体的市场终端;   从上下游议价能力看:上游市场:(i).化学类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因研发难度较低且多数中游制造商已延伸布局相关业务,因此对中游市场的议价能力较弱;(ii).活性材料的质量对中游影响较大,且因研发难度较大,该行业目前仍处在早期阶段,从而对中游有着较高议价能力;(iii).因仪器类材料跨多领域、技术难度较大且市场竞争不充分,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中游市场:由于下游市场在医学检测、科学研究中对实验仪器及试剂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且受到发展起步时间、技术壁垒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的微生物检测制造商多被海外厂商所垄断,海外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中国自动化微生物样本处理系统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庞大的中国抗生素市场证明微生物检验市场的广大空间,但滥用抗生素将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药物治疗效果,因此国家近年出台并更新一系列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的临床应用管理政策。同时,微生物检测环节多依赖手工操作,目前中国市场缺乏自动化检测设备,因此政府通过顶层设计等手段鼓励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微生物样本前处理系统所处的一类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扩张,且中国总体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美国同期水平。
    沙利文公司
    21页
    2023-08-08
  • 医疗信息化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信息化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药商业
      医疗信息化通过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甚至前沿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在消除院内信息孤岛、加强病历质控、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控制、诊疗安全、移动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数据显示,2017-2022年,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由84.4亿元增长到22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3%。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08-08
  • 医药行业2023年8月投资月报:短期无需过度悲观,建议底部区域逐步加大配置

    医药行业2023年8月投资月报:短期无需过度悲观,建议底部区域逐步加大配置

    医药商业
      2023年8月组合推荐: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行情回顾:2023年初以来(截至20230731),申万医药指数下跌6.42%,跑输沪深300指数10.12%,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9。2023年7月申万医药指数下跌0.91%,跑输沪深300指数5.39%,月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4。2023年初以来(截至20230731),医药子行业调整力度较小,医疗研发外包涨幅最大(+9.7%),医疗流通跌幅最大(-7.4%)。   医药短期无需过度悲观,建议底部区域逐步加大配置。本周医药板块市场情绪悲观主要系近期相关文件影响。短期来看,医疗反腐或将影响销售合规性较差的中小型药企以及非临床必需的利益品种,短期药械新品种入院节奏可能存在季度递延情况,尤其是临床获益较少、价格虚高、渠道空间大的品种。长期来看,未来合规销售有望成为常态有利于临床必需且真创新的品种,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持续良性创新发展。此外,未来将深刻影响企业研发和销售策略:1)药企研发思路更要聚焦在具有临床创新价值的创新品种上,仅靠改良剂型等方式的微创新将陆续被市场淘汰,叠加药械集采的常态化,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2)从销售推广策略上看,通过销售利益品种、让利渠道或医院的方式将陆续出清。从而逐渐转变为企业着重对医生及患者宣传其产品如何提升产品疗效、临床获益、患者生存质量的销售策略。由此情况下,企业销售推广人员也将产生结构性变化,向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具有临床经验的人员结构发展,由此带来好产品在专业销售的促进下实现快速放量积累现金流,以此持续投入创新研发的良性循环当中。   本月弹性组合:重药控股(000950)、海创药业-U(688302)、贝达药业(300558)、贵州三力(603439)、祥生医疗(688358)、普门科技(688389)、三诺生物(300298)、福瑞股份(300049)、卫光生物(002880)、京新药业(002020)。   本月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上海医药(601607)、大参林(603233)、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本月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泽璟制药-U(688266)、荣昌生物(688331)、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迈得医疗(688310)、盟科药业-U(688373)、欧林生物(688319)、百克生物(688276)、诺唯赞(688105)。   本月港股组合:微创机器人-B(2252)、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基石药业-B(2616)、诺辉健康(6606)、亚盛医药-B(6855)、瑞尔集团(6639)、先声药业(2096)、科济药业-B(2171)、启明医疗-B(2500)。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9页
    2023-08-08
  • 涤纶长丝行业深度: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

    涤纶长丝行业深度: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聚酯产业链中间纽带,紧承石化与终端纺服。涤纶长丝是由聚酯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长度在千米以上的纤维。从性能上看,具备原料易得、结实耐用、弹性好、耐腐蚀、耐光性好、易洗快干等特点;从应用场景上看,涤纶长丝可用于家纺、纺织服装、工业领域。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2022年全年国内累计长丝总产量达4276万吨,是目前产量最高的合成纤维品种,其中,POY、DTY、FDY是民用长丝的主流品种。   需求:纺服链加速复苏,内外需均超预期。内需方面,从社零增速上看,今年上半年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服装类累计同比分别+12.8%和+15.5%,较2019年公共卫生事件前相比,CAGR分别为3.2%和3.5%,纺服链条需求逐步复苏;外需方面,随着海外供应链的复苏,原料端长丝上半年累计出口208万吨,同比+25.9%。近期印度BIS认证再度延期,长丝短期出口有望延续景气。成衣端看,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上半年纺服终端出口金额略有承压,但考虑到海外服装厂商大多自去年11月份起陆续进入加速去库期,库存持续去化背景下,下半年海外订单量增可期。此外,近期汇率波动叠加海运费普降,出口企业利润有增厚,看好长丝“金九银十”行情。   供给:投产浪潮渐止,龙头格局优化。根据CCFEI,截至2023H1国内长丝产能约5284万吨/年。2018-2023H1,累计新增产能总量1402万吨,2018-2022年CAGR约6.7%。我们认为当下投产高峰或已过:(1)自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及全球经济形势影响,长丝毛利大幅受损,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面临严重的现金流亏损,结合CCFEI和百川盈孚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行业累计出清约220万吨产能,小企业扩产意愿大幅削弱。(2)龙头企业往往在景气谷底逆势投资,率先抢占市场份额放大规模优势。目前,桐昆股份的桐乡、南通、湖州几个主要基地产能已接近饱和,后续关注新疆、福建、安徽基地的布局情况;新凤鸣目前已规划的基地中,仅剩新沂2套36万吨尚未落地,龙头企业“跑马圈地”或进入尾声。近期桐昆和新凤鸣计划联合出海投建炼厂,龙头战略或悄然转变。从供需平衡表上看,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2025年国内长丝供需差分别为243、179、50万吨,整体格局持续优化。从市占率上看,长丝行业CR6由2013年的36.7%有望增至年底的64.7%。   周期:弱预期强现实,率先进入被动去库。根据Wind,2023Q2,POY/DTY/FDY150D的均价分别为7643/9004/8238元/吨,较一季度+0.52%/+1.76%/+0.05%,较2022年四季度+4.42%/+5.41%/+3.18%,在行业预期较为悲观的情况下,产品价格连续两季度超预期持续环比向上。从开工上看,自2022年4月起震荡下行,到2022年年末已降至61.4%,是2014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相比于2022年3月开工高点时的89.5%,降幅多达28.1pct;随下游需求的复苏,自今年2月起长丝开工负荷持续性保持上行,目前高达88.1%,是2014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从库存上看,去年在公共卫生事件扰动和全球需求不振下,行业自2022年4月起持续累库,真正去化发生在2022年10月且延续至今。根据CCFEI,截至2023年7月28日,涤纶POY工厂库存约12天,较去年高点时的33天相比,降幅超60%。长丝在“扩产能、提开工、涨价格”下延续去库,已然由淡季提前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格局优化的背景下,涤纶长丝有望在旺季迎来价格弹性。   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恒逸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荣盛石化等。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格局恶化;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8-08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反腐推动医药行业生态净化,加速产业创新升级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反腐推动医药行业生态净化,加速产业创新升级

    医药商业
      本轮反腐旨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属于医改一环   2023年7月21日,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纪检监察机关介入,政治站位高。本轮反腐工作涉及医疗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治理药械销售费用率过高、院内不规范学术营销、带金销售等问题,覆盖面和深度超越历史。我们认为本轮医疗反腐属于新医改的一部分,与医保控费、药占比、一致性评价、药代备案制、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一脉相承,目的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长期看利于产业创新升级和集中度提升。   创新药械、临床价值高的品种将充分受益,终端关注药店及民营医疗龙头   对产品端来说,短期在反腐高压下,药械新品进院速度可能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随着院内部分疗效不明确、价格高的带金销售品种销量下滑,临床将更关注疗效显著、创新含金量高、价格合理的药械产品,更加关注患者是否能够真正获益,企业也更有动力和能力投入研发,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力强的企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对终端来说,反腐工作的开展将整治医生不合理开方行为,有望进一步推动处方外流,龙头连锁药店在合规、供应链、价格、品种、厂家资源、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领先中小药店,随着处方外流规模扩大,龙头药店优势显现。同时,反腐对规范的民营医院龙头影响小,优质民营医院龙头在薪资及福利激励、人才培养体系、实操机会、科研水平、晋升机制、可用资源(包括培训、技术、设备等)等方面皆具备优势,其对公立医院医生将更具吸引力,获医能力提升。   推荐及受益标的   投资逻辑:医药板块长逻辑没有发生变化,结合反腐的长短期影响,建议关注零售药店、反腐关联不大的板块(如CXO、民营医院、体检、血制品)、院外占比高的板块(如中药OTC)、充分集采过的板块(如仿制药)、创新药品及器械。   推荐标的: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百普赛斯、康龙化成、泓博医药、美年健康、国际医学、锦欣生殖、希玛眼科、迪安诊断、迈瑞医疗、戴维医疗、采纳股份。   受益标的:一心堂、大参林、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第一医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联影医疗、鱼跃医疗、微创机器人、华大智造、可孚医疗。   风险提示:反腐高压下正常的学术推广会议受影响,药械院内销售放缓,企业业绩可能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08-08
  • 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净利率提升趋势显著

    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净利率提升趋势显著

    个股研报
      南微医学(688029)   业绩简评   2023年8月7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1.47亿元,同比+19%;实现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1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117%。   单季度来看,2023Q2实现收入5.97亿元,同比+15%;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1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109%。   经营分析   国内内镜耗材需求快速恢复,海外市场实现稳步增长。上半年国内市场医院终端恢复情况良好,择期手术需求得到一定释放,中国大陆消化内镜耗材实现收入5.5亿元,同比+33%。同时海外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上半年美洲、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均实现同比21%的业绩增长,自有品牌销售拓展顺利。   费用投放得到高效控制,利润率提升趋势显著。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率13.3%,同比-4.5pct,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减少影响。公司研发费用率6.0%,同比-2.7pct。目前公司战略已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效益,将通过开源、提效、将本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利润率提升成果显著,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率23.6%,同比+10.1pct。   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可视化产品国内外同步拓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类研发项目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其中,一次性内科用胆道镜获得美国、欧洲及日本注册证,一次性外科用胆道镜取得国内注册证并实现量产出货。此外围绕一次性内镜开发的微型胆道活检钳获得日本注册、微型取石球囊等镜下配套耗材获得国内注册,可视化产品国内外均取得进展,有望为公司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消化内镜耗材及一次性内镜领域的发展潜力,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6.58、8.64亿元,同比增长46%、36%、31%,EPS分别为2.58、3.50、4.60元,现价对应PE为29、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院内需求恢复速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汇兑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08
  • 中报业绩超预期,常规业务全面复苏

    中报业绩超预期,常规业务全面复苏

    个股研报
      南微医学(688029)   投资要点   业绩超预期: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 2023H1 实现收入 11.47 亿元(+19%) 、 归母净利润 2.64 亿元(+1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 2.59 亿元(+117%) ; 2023Q2单季度实现收入 5.97 亿元(+15%) 、 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100%)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60 亿元(+109%) 。 2023H1 利润增速超出市场预期, 受益于内镜诊疗择期手术快速恢复, 且降本提效成果初现, 公司利润实现高速增长。   常规业务全面复苏, 持续夯实第二增长曲线。 2023H1 院内内镜诊疗手术全面恢复,内镜耗材需求放量明显, 公司国内内镜耗材收入 5.50 亿元(+33%) , 凭借品牌和质量优势, 依托渠道优势以特色产品带动抢占市场, 培育和开发基层市场, 持续加强内镜耗材基本盘。 同时随着一次性内镜产品营销和线下学术持续推进, 加快产品入院装机, 新产品一次性支气管镜崭和一次性外科胆道镜将为公司业绩贡献新增长点。   海外营销改革加速推进, 市场渗透稳步提升。2023H1 公司国际市场收入约 4.47 亿元(+ 23%) 。 分地区来看, 亚太区市场销售收入 6.53 亿元(+18%) , 亚太海外整体收入约 0.53 亿元(+ 45%) , 美洲区市场销售收入约 2.02 亿元, 同比增长 21%; EMEA(欧洲、 中东及非洲) 市场销售收入 1.79 亿元(21%) , 公司针对海外各细分领域市场制定改革计划, 加快扩大海外营销网络。 同时, 加大海外产品覆盖率, 今年上半年公司开发的一次性内科用胆道镜获得美国、 欧盟及日本注册证, 围绕一次性内镜开发的微型胆道活检钳获得日本注册, 持续推动海外产品获批。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6.40/8.32 亿元, 增速分别为 51%/29%/30%, 对应 PE 分别为 28/22/17 倍。考虑到今年院内诊疗复苏带动公司产品快速放量, 海外业务稳步推进, 公司业绩恢复快速增长。 同时, 预计降费提效下利润改善预期持续向好, 维持“买入” 建议。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集中带量采购风险,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