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怎样发展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怎样发展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研报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怎样发展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神经细胞炎症和外周免疫系统串扰等因素综合导致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来看,中国居民首次发病年龄较欧美发达国家更早且男性患者居多,为早期筛查工作与药物研发布局提示重点关注人群画像。当前中国ALS药物治疗市场在诊疗指南不断细化更新的助力下迈进高速发展阶段,考虑到患者肌群功能退行性病变易导致吞咽困难,本土药品生产厂商在仿制工作推进的同时考虑药物剂型创新,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品发展路线。当前中国用药市场以利鲁唑和依达拉奉2种药品占据主导地位,跨国企业靶向治疗药物进展频发为国有品牌研发赋能,精准诊疗方案有望加速进入中国患者临床治疗用药选择范围,神经退行性疾病恶化病程得到延缓甚至症状改善成为可能。本报告将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沿革、产业链环节、市场规模搭建、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格局等维度进行综合研判。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983

  •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4-03-28

  • 页数:

    24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神经细胞炎症和外周免疫系统串扰等因素综合导致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来看,中国居民首次发病年龄较欧美发达国家更早且男性患者居多,为早期筛查工作与药物研发布局提示重点关注人群画像。当前中国ALS药物治疗市场在诊疗指南不断细化更新的助力下迈进高速发展阶段,考虑到患者肌群功能退行性病变易导致吞咽困难,本土药品生产厂商在仿制工作推进的同时考虑药物剂型创新,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品发展路线。当前中国用药市场以利鲁唑和依达拉奉2种药品占据主导地位,跨国企业靶向治疗药物进展频发为国有品牌研发赋能,精准诊疗方案有望加速进入中国患者临床治疗用药选择范围,神经退行性疾病恶化病程得到延缓甚至症状改善成为可能。本报告将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沿革、产业链环节、市场规模搭建、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格局等维度进行综合研判。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要求,生成一份专业、分析性的Markdown格式报告摘要。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 中国ALS诊疗市场高速发展,早期筛查与精准治疗成关键: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发病年龄较欧美提前,男性患者居多,提示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诊疗指南的不断细化更新推动市场高速发展,本土药企应注重药物剂型创新,以应对患者吞咽困难的问题。
  • 靶向治疗药物潜力巨大,有望延缓甚至改善病情: 目前中国市场以利鲁唑和依达拉奉等症状缓解药物为主,但海外靶向治疗药物进展迅速,为国有品牌研发赋能。精准诊疗方案有望加速进入中国,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恶化,甚至改善症状。

主要内容

行业定义与分类

  • ALS定义: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葛雷克氏症和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基因突变、神经细胞炎症或外周免疫系统串扰导致。
  • 药物分类: 按照药物治疗机制,ALS药物可分为利鲁唑、依达拉奉、丁苯酞和托夫生等。利鲁唑用于神经保护,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丁苯酞抗炎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托夫生则为靶向SOD1基因的药物。

行业特征

  • 发病年龄提前,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中国ALS患者发病年龄较发达国家提前,男性患者居多,提示早期筛查和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 剂型创新满足患者需求: 患者吞咽困难推动本土药企创新药物剂型,如舌下片和口溶膜,提高患者用药积极性。
  • 靶向治疗加速发展: 中国ALS治疗仍以症状缓解为主,但海外靶向治疗药物上市推动本土精准诊疗加速发展。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世纪初期至中期):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机体运动与脊神经不同部位对应关系,为AL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启示。
  • 启动期(1860~1990): 临床研究细化了ALS的运动功能障碍与神经元损伤部位的关系,并正式命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成长期(1990~2010): 全球ALS临床诊断标准进一步迭代,SOD1突变和干细胞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中国成立ALS协作组。
  • 高速发展期(2010~2024): 中国发布诊疗指南,加强罕见病用药关注,国产品牌创新剂型,中国ALS药物治疗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产业链分析

  • 上游: 原料药和试剂辅料的供应环节,为中游药企生产提供支持。
  • 中游: ALS症状缓解及辅助治疗药品生产环节,是中国ALS用药市场迭代发展的关键环节。
  • 下游: 诊疗机构处方开药和零售药店购药环节,为ALS药物实现商业化规模扩增的终端平台。

行业规模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8-2023年,中国ALS药物治疗市场规模从1.06亿元增长至2.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23%。预计2024-2028年将增长至4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4.50%。
  • 增长驱动力: ALS患者基数扩大,但缺乏针对家族性ALS的基因治疗方案。中国就诊流程优化,ALS协作组缩短诊断时间,使患者更早接受药物治疗。

政策梳理

  • 罕见病目录: 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进一步加强中国罕见病管理,提高诊疗水平。
  • 用药保障机制: 浙江省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通过专家论证、价格谈判等方式,保障患者用药需求。
  • 神经疾病中心建设: 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及国家神经疾病区域中心设置标准》,提升区域神经疾病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 鼓励药物创新: 国家药监局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支持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

竞争格局

  • 市场梯队:
    • 第一梯队:渤健、赛诺菲
    • 第二梯队:海思科、恩华药业、四环生物、远大医药
    • 第三梯队:罗欣制药、先声药业、丰原药业
  • 竞争因素: 生产厂商对常用药技术升级,患者服药便捷性提升。海外厂商优先布局罕见病治疗赛道,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本土厂商后起发力。

代表企业分析

  • 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较高。
  • 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涵盖多个治疗领域。
  •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行业中唯一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药物细分市场的上市企业,是中国知名的麻醉与精神药品定点生产基地。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药物治疗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该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和药物剂型创新是关键发展方向。海外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为本土企业提供了研发方向,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中国ALS药物治疗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4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头豹研究院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