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新旧交替,寻找增量

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新旧交替,寻找增量

研报

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新旧交替,寻找增量

  回顾:近四年是医药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   从2021年2月医药生物(SW)指数见顶以来,本轮医药调整周期时间跨度超过3.5年,累计最大跌幅达到50.9%,时间跨度和累计跌幅均追平2015-2018年调整周期。底层原因在于近四年是医药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医保、医药和医疗“三医”联动,集采、国谈、DRG/DIP、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密集出台,伴随医药行业整体增速降档,细分行业持续分化。当前时点,医药行业几个边际变化:一是老龄化不断加深;二是医药业绩基本面逐渐走出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低谷;三是医药收缩性政策边际影响减弱,支持性政策效应开始释放;四是市场出清充分,包括估值出清和持股结构等方面。   策略:寻找增量——创新增量、替代增量与需求增量   我国医疗消费还有较大增量空间,这是医药投资的一切逻辑基础。医疗消费增量源泉来自老龄化大趋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为7.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0pct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2%左右的占比,整体层面增量空间依然较大。同时,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节点时分,分化成为医药行业显著特点,在细分行业和标的选择策略上,建议从增量的角度寻找投资机会,一是创新增量(创新产业链中的创新药和CXO),二是替代增量(眼科耗材&化学发光IVD),三是需求增量(血液制品、医疗设备)三个大方向。   创新产业链: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   支持性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顶层设计出台,政策从临床审评、医保/商保支付、入院配备、价格形成、投融资等全链条“真支持”药械创新。经过多年高强度研发投入,当前国产创新药逐渐进入收获期,一是上市品种逐渐丰富和销售规模的放大,部分创新药企逐渐实现盈亏平衡,实现研发-销售-研发经营闭环;二是国内创新药企和管线越来越多受到MNC药企的青睐,整体收购或管线海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频出,总体交易和首付款金额明显提升,为创新药企带来宝贵现金流。CXO行业经历估值回调和大订单出清,地缘政治影响趋于缓和,在手订单恢复增长,行业边际改善。聚焦出海&研发销售闭环创新药企与CXO头部企业。   医疗耗材:集采降价出清下的加速国产替代   应采尽采是医疗耗材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带量采购落地后,耗材单价和覆盖地区对价格的影响基本出清;带量采购将国内外企业价格下拉至同一水平,进口产品渠道利润下降推动经销商向国产靠拢,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关注耗材集采降价出清后的国产替代机会。2025年主要聚焦:1.人工晶状体集采的降价影响有望于2025年H1出清,关注国产替代和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推动的量价齐升机会。2.化学发光试剂第三次集采有望于2025年初落地,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试剂,集采对行业的降价影响结束,化学发光行业的存量替代空间广阔,关注国内龙头的国产替代机会。   血制品:打开浆量提升空间,业绩再入增长快车道   重视血制品的独特行业特性:高壁垒、寡头垄断及供需偏紧。近年来,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收购兼并事件迭起,行业内并购与国资、产业资本并购进入血制品行业行为日益增多,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从2023年开始,血制品行业采浆量快速增长,奠定血制品行业业绩再入增长快车道的物质基础;凝血产品线的补齐,推动血制品企业吨浆产值提升。选股策略上,建议浆量优先,兼顾产线;标的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   医疗设备:延迟的采购需求恢复   受医疗反腐的影响我国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处于停滞状态,2024H1全国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约为520亿元,下降35%;其中24Q1和24Q2分别同比下滑约45%和27%;我国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明显受到影响,设备更新需求被积压。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医疗设备行业招标采购带来了增量资金,各地政府积极响应;至2024年11月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出现了明显上扬;随着设备更新资金的陆续落地,医疗设备行业被积压的招标采购需求有望得到释放。   风险提示: 1、控费政策超出预期风险。仿制药集采与医保谈判均涉及药品价格,如果控费政策压力超出预期,将长期压制医药价格。 2、国产替代不及预期风险。化学发光、高值耗材国产化率均较低,如果政策推动国产替代效果不及预期,将降低国产耗材类公司业绩预期。 3、药品生产质量风险。医药是质量严控特殊产品,生产质量是第一生命线,如果发生药品质量问题或者生产存在合规风险,有可能药企将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4、投融资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投融资关系创新药企现金流支持,如果投融资长期恢复不及预期,将不利于创新药研发。 5、系统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105

  • 发布机构:

    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12-27

  • 页数:

    46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回顾:近四年是医药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

  从2021年2月医药生物(SW)指数见顶以来,本轮医药调整周期时间跨度超过3.5年,累计最大跌幅达到50.9%,时间跨度和累计跌幅均追平2015-2018年调整周期。底层原因在于近四年是医药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医保、医药和医疗“三医”联动,集采、国谈、DRG/DIP、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密集出台,伴随医药行业整体增速降档,细分行业持续分化。当前时点,医药行业几个边际变化:一是老龄化不断加深;二是医药业绩基本面逐渐走出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低谷;三是医药收缩性政策边际影响减弱,支持性政策效应开始释放;四是市场出清充分,包括估值出清和持股结构等方面。

  策略:寻找增量——创新增量、替代增量与需求增量

  我国医疗消费还有较大增量空间,这是医药投资的一切逻辑基础。医疗消费增量源泉来自老龄化大趋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为7.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0pct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2%左右的占比,整体层面增量空间依然较大。同时,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节点时分,分化成为医药行业显著特点,在细分行业和标的选择策略上,建议从增量的角度寻找投资机会,一是创新增量(创新产业链中的创新药和CXO),二是替代增量(眼科耗材&化学发光IVD),三是需求增量(血液制品、医疗设备)三个大方向。

  创新产业链: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

  支持性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顶层设计出台,政策从临床审评、医保/商保支付、入院配备、价格形成、投融资等全链条“真支持”药械创新。经过多年高强度研发投入,当前国产创新药逐渐进入收获期,一是上市品种逐渐丰富和销售规模的放大,部分创新药企逐渐实现盈亏平衡,实现研发-销售-研发经营闭环;二是国内创新药企和管线越来越多受到MNC药企的青睐,整体收购或管线海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频出,总体交易和首付款金额明显提升,为创新药企带来宝贵现金流。CXO行业经历估值回调和大订单出清,地缘政治影响趋于缓和,在手订单恢复增长,行业边际改善。聚焦出海&研发销售闭环创新药企与CXO头部企业。

  医疗耗材:集采降价出清下的加速国产替代

  应采尽采是医疗耗材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带量采购落地后,耗材单价和覆盖地区对价格的影响基本出清;带量采购将国内外企业价格下拉至同一水平,进口产品渠道利润下降推动经销商向国产靠拢,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关注耗材集采降价出清后的国产替代机会。2025年主要聚焦:1.人工晶状体集采的降价影响有望于2025年H1出清,关注国产替代和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推动的量价齐升机会。2.化学发光试剂第三次集采有望于2025年初落地,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试剂,集采对行业的降价影响结束,化学发光行业的存量替代空间广阔,关注国内龙头的国产替代机会。

  血制品:打开浆量提升空间,业绩再入增长快车道

  重视血制品的独特行业特性:高壁垒、寡头垄断及供需偏紧。近年来,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收购兼并事件迭起,行业内并购与国资、产业资本并购进入血制品行业行为日益增多,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从2023年开始,血制品行业采浆量快速增长,奠定血制品行业业绩再入增长快车道的物质基础;凝血产品线的补齐,推动血制品企业吨浆产值提升。选股策略上,建议浆量优先,兼顾产线;标的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

  医疗设备:延迟的采购需求恢复

  受医疗反腐的影响我国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处于停滞状态,2024H1全国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约为520亿元,下降35%;其中24Q1和24Q2分别同比下滑约45%和27%;我国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明显受到影响,设备更新需求被积压。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医疗设备行业招标采购带来了增量资金,各地政府积极响应;至2024年11月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出现了明显上扬;随着设备更新资金的陆续落地,医疗设备行业被积压的招标采购需求有望得到释放。

  风险提示: 1、控费政策超出预期风险。仿制药集采与医保谈判均涉及药品价格,如果控费政策压力超出预期,将长期压制医药价格。 2、国产替代不及预期风险。化学发光、高值耗材国产化率均较低,如果政策推动国产替代效果不及预期,将降低国产耗材类公司业绩预期。 3、药品生产质量风险。医药是质量严控特殊产品,生产质量是第一生命线,如果发生药品质量问题或者生产存在合规风险,有可能药企将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4、投融资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投融资关系创新药企现金流支持,如果投融资长期恢复不及预期,将不利于创新药研发。 5、系统风险。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指令,生成一份专业、分析性的Markdown文档。

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新旧交替,寻找增量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 医药行业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医保政策变革、医药企业转型以及医疗系统改革共同驱动行业变革。
  • 寻找增量是投资的关键: 在老龄化趋势下,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医药投资应关注创新增量、替代增量和需求增量。
  • 市场出清提供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估值已充分消化,基金持仓处于历史低位,为长期投资提供良好时机。

主要内容

1、复盘:医药新旧动能转换时分的起与伏

  • 本轮医药调整周期与历史周期对比:
    • 本轮医药调整时间跨度和跌幅均较大,与2015-2018年周期相似,但持续性更强。
    • 细分行业分化加剧,中药表现较好,器械、服务和生物制品大幅跑输行业整体指数。
  • 医药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
    • 医保、医药和医疗“三医”联动,集采、国谈、DRG/DIP、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密集出台。
    • 医保监管思维转变,从关注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到优化医保目录和改革支付模式。
    • 医药企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械转型,影响医药企业增速降档。
  • 医药新旧动能转换当下的确定性和边际变化:
    • 人口老龄化加深,医疗需求增长的长期逻辑稳固。
    • 医药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业绩基本面逐渐走出低谷。
    • 政策面边际变化,收缩性政策影响减弱,支持性政策出台。
    • 市场面出清,高估值消化充分,基金持股已达六年历史极低位。

2、寻找增量:创新增量、替代增量和需求增量

  • 医药投资的逻辑基础:
    • 我国医疗消费还有较大增量空间,这是医药投资的一切逻辑基础。
    • 医疗消费增量源泉来自老龄化大趋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 我国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整体层面增量空间依然较大。
  • 细分行业和标的选择策略:
    • 创新增量(创新产业链中的创新药和CXO)。
    • 替代增量(眼科耗材&化学发光IVD)。
    • 需求增量(血液制品、医疗设备)。

3、创新药: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

  • 政策“真支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顶层设计出台,政策从临床审评、医保/商保支付、入院配备、价格形成、投融资等全链条“真支持”药械创新。
    • 我国医保支付政策向创新药倾斜,医保资金中创新产品占比有望提升。
  • 国产创新药进入收获期:上市数量和销售规模快速放大
    • 经过多年高强度研发投入,当前国产创新药逐渐进入收获期,一是上市品种逐渐丰富和销售规模的放大,部分创新药企逐渐实现盈亏平衡,实现研发-销售-研发经营闭环;
  • 国产创新药进入收获期:海外授权交易规模持续提升
    • 国内创新药企和管线越来越多受到 MNC 药企的青睐,整体收购或管线海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频出,总体交易和首付款金额明显提升,为创新药企带来宝贵现金流。
  • CXO:医药生物投资有望触底反弹,行业恢复增长
    • CXO 行业经历估值回调和大订单出清,地缘政治影响趋于缓和,在手订单恢复增长,行业边际改善。
  • 相关受益标的:出海&研发销售闭环创新药企与CXO头部企业
    • 聚焦出海&研发销售闭环创新药企与CXO头部企业。

4、血液制品:打开浆量提升空间,业绩再入增长快车道

  • 重视血制品的独特行业特性:高壁垒、寡头垄断及供需偏紧
    • 高壁垒:政策严格限制新进入者,血浆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限制进口。
    • 寡头垄断: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 供需偏紧:低库存、低应收,市场需求旺盛。
  • 血制品行业并购整合迭起,集中度趋向国际水平
    • 行业内并购与国资、产业资本并购进入血制品行业行为日益增多,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 为什么血制品行业成长再出发?浆站审批红利,迎来采浆高速期
    • 浆站审批红利期:一是国家卫生部提出的 “十二五血浆倍增计划”,二是疫情带来的以静丙为代表的血制品市场教育,各省市相继出台“十四五”浆站设置规划,均为血制品行业批量新设单采血浆站的红利期。
  • 选股方法论:浆量优先,兼顾产线
    • 浆量优先:采浆量决定血制品公司营收规模。
    • 兼顾产线:产线品种的多寡决定利润率的高低。
  • 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

5、医疗设备:延迟的采购需求恢复

  • 医疗设备:政策资金双重刺激,有望进入上升周期
    • 医疗设备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政策及资金对于行业影响较大。
    • 以旧换新政策为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提供增量资金,已经逐渐开始落地。
  • 政府采购支持国产政策,全面利好国内设备企业
    • 国产支持政策全面利好国内设备企业,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 设备招标恢复受益标的:联影医疗、迈瑞医疗

6、医疗耗材:集采降价出清下的加速国产替代

  • 眼科高值耗材:集采落地后降价影响有望出清
    • 国家持续推进高值耗材带量采购,集采落地后降价影响有望出清。
    • 目前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以单焦点晶体为主,功能性晶状体占比低于20%。
  • 化学发光IVD:国采下的加速国产替代机会
    • 目前我国化学发光行业市场空间约为290亿元,市场容量最大的IVD赛道。
    • 我国化学发光试剂国产替代率约为3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7、风险提示

  • 控费政策超出预期风险。
  • 国产替代不及预期风险。
  • 药品生产质量风险。
  • 投融资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 系统风险。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医药生物行业当前面临的新旧动能转换,强调了在老龄化趋势下寻找增量的重要性。通过关注创新药、CXO、血液制品、医疗设备以及受益于国产替代的眼科耗材和化学发光IVD等细分领域,投资者有望把握医药行业的新机遇。同时,报告也提示了行业面临的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决策。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46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