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2021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概览

研报

2021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概览

  口腔修复膜是利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将膜置于口腔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以此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骨再生环境,选择性地阻挡迁移速度较快的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而同时又不妨碍伤口自然愈合的一种生物相容性材料。   按出厂额统计,2016-2019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市场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1%。在中国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种植牙手术量不断上升,口腔修复膜需求正不断扩大,市场空间广阔。预测2020-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5.0%的复合增速增长,预期在2025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3亿元。   口腔健康关注度上升带动需求增长   随着健康管理意识上升,口腔领域医疗服务的需求必然增加,而居民对于口腔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也必然转化成为口腔支出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口腔修复膜需求量上升。2018年中国口腔医院检查人次为168.8万人次,2019年中国口腔医院检查人次为204.5万人次,同比增长21.1%。   口腔医疗资源增长提振口腔健康支出   随着口腔医疗资源增加,中国居民口腔疾病治疗率也将增加,从而带动口腔健康支出。据卫健委统计,中国口腔医生密度逐步增加,2012年至2018年,每百万人拥有口腔医生从86人增长至156人,年复合增长率10.4%。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国家,中国口腔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2018年,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人之间,而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155人,医疗覆盖资源率低,预计未来中国口腔医生数量将持续增长。   口腔修复膜材料升级   旧材料持续改良及新技术持续应用于口腔修复膜,将会使得口腔修复膜更为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手术恢复效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口腔疾病患者。膜材料的种类是影响口腔修复效果最关键的,多种材料复合共混是大趋势。同时,能随机体环境变化的生物功能性膜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企业推荐:   正海生物、杰圣博生物、瑞士盖氏
报告标签:
  • 医疗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590

  •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1-03-08

  • 页数:

    3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口腔修复膜是利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将膜置于口腔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以此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骨再生环境,选择性地阻挡迁移速度较快的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而同时又不妨碍伤口自然愈合的一种生物相容性材料。

  按出厂额统计,2016-2019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市场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1%。在中国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种植牙手术量不断上升,口腔修复膜需求正不断扩大,市场空间广阔。预测2020-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5.0%的复合增速增长,预期在2025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3亿元。

  口腔健康关注度上升带动需求增长

  随着健康管理意识上升,口腔领域医疗服务的需求必然增加,而居民对于口腔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也必然转化成为口腔支出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口腔修复膜需求量上升。2018年中国口腔医院检查人次为168.8万人次,2019年中国口腔医院检查人次为204.5万人次,同比增长21.1%。

  口腔医疗资源增长提振口腔健康支出

  随着口腔医疗资源增加,中国居民口腔疾病治疗率也将增加,从而带动口腔健康支出。据卫健委统计,中国口腔医生密度逐步增加,2012年至2018年,每百万人拥有口腔医生从86人增长至156人,年复合增长率10.4%。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国家,中国口腔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2018年,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人之间,而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155人,医疗覆盖资源率低,预计未来中国口腔医生数量将持续增长。

  口腔修复膜材料升级

  旧材料持续改良及新技术持续应用于口腔修复膜,将会使得口腔修复膜更为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手术恢复效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口腔疾病患者。膜材料的种类是影响口腔修复效果最关键的,多种材料复合共混是大趋势。同时,能随机体环境变化的生物功能性膜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企业推荐:

  正海生物、杰圣博生物、瑞士盖氏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概览》,运用统计数据和市场分析,探讨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口腔修复膜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潜力巨大

2016-2019年,中国口腔修复膜市场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1%。预计2020-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5%的复合增速,2025年有望达到41.3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国民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种植牙手术量的增加以及口腔医疗资源的逐步完善。

市场竞争格局集中,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目前,瑞士盖氏公司占据中国口腔修复膜市场约70%的份额,正海生物等国产企业占据约10%,其余市场份额较为分散。进口产品价格高昂,而国产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定义与分类

报告首先对口腔修复膜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将其分为不可吸收性口腔修复膜(如聚四氟乙烯膜、钛膜)和可吸收性口腔修复膜(如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膜、可吸收性胶原类膜)两大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膜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报告详细分析了2016-2025年中国口腔修复膜市场的规模及增长预测,并指出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国民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种植牙手术量的增加以及口腔医疗资源的逐步完善。

产业链分析

报告对口腔修复膜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剖析,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动物组织、金属材料、化工材料)、中游生产及流通企业(瑞士盖氏、正海生物等)以及下游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民营口腔医院)三个环节,并分析了各环节的市场特征和发展趋势。 特别指出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中游市场集中度高,下游民营口腔医院快速增长。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报告分析了推动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

  • 口腔健康关注度上升: 国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直接带动了口腔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进而推动了口腔修复膜的需求。
  • 口腔医疗资源增长潜力大: 中国口腔医生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口腔医疗资源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口腔疾病治疗率,扩大口腔修复膜市场。

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报告简要分析了国家相关政策对口腔修复膜行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国家对生物再生材料产业的支持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预测了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材料升级:旧材料的持续改良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口腔修复膜更加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恢复效果。 例如,复合材料、生物功能性复合膜以及静电纺丝制膜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报告分析了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竞争格局,指出市场集中度较高,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正在快速追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投资企业推荐

报告推荐了正海生物、杰圣博生物和瑞士盖氏三家企业,并分别从企业概况、产品线、技术优势、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该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潜力巨大,但市场竞争格局集中,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产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进步,拥有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未来,材料升级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报告中推荐的几家企业,代表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竞争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基于2021年的数据,未来市场发展可能存在变化。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头豹研究院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