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第五期:IgA肾病治疗中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分析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第五期:IgA肾病治疗中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分析

研报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第五期:IgA肾病治疗中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分析

  IgA肾病发病率高,以持续进展为特征   IgA肾病(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一项跨越多个国家的基于活检的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总体人口发病率至少为2.5/100000。由于可能存在未记录的亚临床病例,IgAN的真实患病率和发病率可能高于公认水平。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16%的同种异体肾移植物(来自活体和已故供体)在移植时进行的活检中有肾小球IgA沉积,其中10%表现出典型的IgAN组织学特征。在芬兰,1.3%的创伤受害者尸检中检测到亚临床或“无症状性”IgAN。   IgAN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患病率因人种、地理位置、性别而异。IgAN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群体之间差异很大,东亚血统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高加索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血统的个体中相对罕见。IgAN约占日本所有本地肾活检的40%,欧洲25%,美国12%,但中非不到5%。在我国,IgA肾病占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3.5%-58.2%。其中一些差异可以解释为地区之间健康筛查政策和活检实践的差异,但也可能是种族或群体的遗传学因素。IgAN发病率在男女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北美和欧洲患病男女比例为2~3:1,但在亚洲为1:1。IgAN的异质性还体现在临床表型中,在肾活检中观察到的组织病理学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IgA肾病不是良性疾病,相当一部分病程呈现进展性,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原因,15%~40%的患者在诊断后10年内发展为ESRD。关于IgAN患者预后的报告发现,虽然正在接受治疗,但超过1/3的患者发病20年后进展至ESRD,近一半的患者在30年内发展为ESRD,高达20%-40%的IgA患者在诊断后10-20年内发生肾功能衰竭,是引起我国青年人肾衰竭的常见病因。预后因素的早期临床干预可用于延缓IgAN的进展。   IgAN仍仅能够通过肾活检进行诊断,唯一诊断标准仍然是肾活检中存在显性系膜免疫球蛋白A沉积,无血清或尿液生物标志物。大多数IgAN病例是散发性的,但也有部分家族性IgAN的病例。与散发性IgA肾病患者相比,家族性IgA肾病患者起病时严重程度较轻,可能与家族性患者的早期筛查与早期确诊有关。   IgAN并发症有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有20%-50%的IgA肾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常发生于IgA肾病患者肾损伤的终末期,体内的水钠潴留,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心衰发生。   IgAN分为3种类型,Hass分型、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从患者病理结果的5个方面去评估MSETC:系膜细胞增殖积分(M)、节段肾小球硬化或粘连(S)、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E)、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T)、新月体(C))。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牛津分型,但是在报告上有的时候也会使用Lee氏分级(级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从年龄分布上看,IgA肾病发病年龄很轻,一般为35岁以下的人群,通常表现为肉眼血尿或持续性镜下血尿,而在35岁以上人群中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高血压,不容易被发现。按照Lee分级,IgANⅠ级、IgANⅡ级患者的年龄段分布特征以15-24岁为主,IgANⅢ级患者中15-24岁、25-34岁、35-44岁三个年龄阶段分别占26.5%、29.8%、21.6%,IgANⅣ级、IgANⅤ级患者以25-34、35-44岁构成为主。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82

  • 发布机构: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09-08

  • 页数:

    26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IgA肾病发病率高,以持续进展为特征

  IgA肾病(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一项跨越多个国家的基于活检的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总体人口发病率至少为2.5/100000。由于可能存在未记录的亚临床病例,IgAN的真实患病率和发病率可能高于公认水平。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16%的同种异体肾移植物(来自活体和已故供体)在移植时进行的活检中有肾小球IgA沉积,其中10%表现出典型的IgAN组织学特征。在芬兰,1.3%的创伤受害者尸检中检测到亚临床或“无症状性”IgAN。

  IgAN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患病率因人种、地理位置、性别而异。IgAN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群体之间差异很大,东亚血统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高加索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血统的个体中相对罕见。IgAN约占日本所有本地肾活检的40%,欧洲25%,美国12%,但中非不到5%。在我国,IgA肾病占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3.5%-58.2%。其中一些差异可以解释为地区之间健康筛查政策和活检实践的差异,但也可能是种族或群体的遗传学因素。IgAN发病率在男女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北美和欧洲患病男女比例为2~3:1,但在亚洲为1:1。IgAN的异质性还体现在临床表型中,在肾活检中观察到的组织病理学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IgA肾病不是良性疾病,相当一部分病程呈现进展性,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原因,15%~40%的患者在诊断后10年内发展为ESRD。关于IgAN患者预后的报告发现,虽然正在接受治疗,但超过1/3的患者发病20年后进展至ESRD,近一半的患者在30年内发展为ESRD,高达20%-40%的IgA患者在诊断后10-20年内发生肾功能衰竭,是引起我国青年人肾衰竭的常见病因。预后因素的早期临床干预可用于延缓IgAN的进展。

  IgAN仍仅能够通过肾活检进行诊断,唯一诊断标准仍然是肾活检中存在显性系膜免疫球蛋白A沉积,无血清或尿液生物标志物。大多数IgAN病例是散发性的,但也有部分家族性IgAN的病例。与散发性IgA肾病患者相比,家族性IgA肾病患者起病时严重程度较轻,可能与家族性患者的早期筛查与早期确诊有关。

  IgAN并发症有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有20%-50%的IgA肾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常发生于IgA肾病患者肾损伤的终末期,体内的水钠潴留,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心衰发生。

  IgAN分为3种类型,Hass分型、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从患者病理结果的5个方面去评估MSETC:系膜细胞增殖积分(M)、节段肾小球硬化或粘连(S)、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E)、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T)、新月体(C))。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牛津分型,但是在报告上有的时候也会使用Lee氏分级(级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从年龄分布上看,IgA肾病发病年龄很轻,一般为35岁以下的人群,通常表现为肉眼血尿或持续性镜下血尿,而在35岁以上人群中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高血压,不容易被发现。按照Lee分级,IgANⅠ级、IgANⅡ级患者的年龄段分布特征以15-24岁为主,IgANⅢ级患者中15-24岁、25-34岁、35-44岁三个年龄阶段分别占26.5%、29.8%、21.6%,IgANⅣ级、IgANⅤ级患者以25-34、35-44岁构成为主。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IgA肾病(IgAN)治疗领域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一线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二线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但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全球范围内,多款创新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主要靶点包括补体系统(因子B、MASP-2、C5)、内皮素受体(ETA)以及APRIL等,这些药物有望显著改善IgAN患者的预后,重塑IgAN治疗格局。然而,创新药研发存在疗效不及预期、研发速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以及医保谈判价格不及预期等风险。

IgA肾病市场规模及患者特征分析

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率高且呈进展性,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原因。全球各地IgAN发病率存在差异,亚洲地区(尤其中国和日本)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中国IgAN患者人数众多,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约为220万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230万人。本报告通过多方数据推算,中国IgAN患者人数约为67.2万至293.5万人,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基本吻合。 IgAN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青壮年,多数患者在45岁以下,其中25-34岁年龄段占比最大。 IgAN的诊断目前仍依赖肾活检,缺乏特异性血清或尿液生物标志物。

IgA肾病发病机制及现有治疗方案的局限性

IgAN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四重打击”学说,涉及遗传或环境因素、异常Gd-IgA1抗体、致病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以及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和补体激活等环节。现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降压、限钠、戒烟等)和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等),但缺乏针对IgAN发病机制的特效药。KDIGO 2021指南推荐一线治疗为优化支持治疗,二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诸多副作用,且疗效有限。

主要内容

全球IgA肾病标准疗法及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目前IgAN的标准疗法主要为支持性治疗,包括强化降压治疗(RASi/ACEi/ARB)、SGLT2抑制剂、生活方式调整等。对于进展性IgAN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但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eGFR以及IgAN的组织学分级(Oxford分型、Lee分级)等。 由于IgAN进展至ESRD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替代临床终点(如蛋白尿下降)的应用大大加速了创新药物的研发步伐。

全球IgA肾病创新药研发现状及疗效分析

目前,全球有多款针对IgAN的创新药物处于研发阶段,主要靶点包括补体系统、内皮素受体以及APRIL等。补体抑制剂是重要的研发方向,包括靶向因子B的Iptacopan、靶向MASP-2的Narsoplimab和CM338,以及靶向C5的依库珠单抗和Cemdisiram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显著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功能下降。此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Atrasentan和靶向APRIL的BION-1301也展现出良好的疗效。Nefecon(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制剂)已获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IgAN靶向治疗药物,其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激素。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也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在IgAN治疗领域的II期临床试验也取得了积极结果。

IgA肾病创新药市场机会及风险提示

IgAN治疗领域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为创新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研创新药物主要布局于二线治疗,靶向不同机制,兼顾疗效和安全性,有望重塑IgAN治疗格局。然而,创新药研发存在诸多风险,包括疗效不及预期、研发速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以及医保谈判价格不及预期等。

总结

本报告对IgA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现有治疗方案以及创新药物研发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IgAN患者数量庞大,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有限,亟需新型治疗方案。全球多款创新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主要靶向补体系统、内皮素受体和APRIL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显著改善IgAN患者的预后。然而,创新药研发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评估。未来,这些创新药物有望重塑IgAN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并密切关注医保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6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