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新基建+医疗健康系列报告之:医疗AI创新的道与智:回归需求,整合价值

新基建+医疗健康系列报告之:医疗AI创新的道与智:回归需求,整合价值

研报

新基建+医疗健康系列报告之:医疗AI创新的道与智:回归需求,整合价值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对23位创业者、10位投资人、5位医务工作者、2位器械评审专家的访谈,以及对20家企业的调研,分析了2020年中国医疗AI市场的五大变化,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核心观点如下: 医疗AI市场高速增长,但仍有巨大潜力 2020年中国医疗AI应用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4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相较于数万亿级的医疗市场总规模,医疗AI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应用场景迭代拓展,但同质化竞争严重 医疗影像领域是AI应用最成熟的场景,但肺结节和眼底筛查等领域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AI企业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例如构建多部位多病种筛查诊断服务或围绕单病种形成多流程管理服务。院内应用场景向辅助治疗、保险支付、医院管理拓展;院外应用场景则拓展至药物研发、慢病管理、疫情防控等领域。 监管审批加速,商业化元年开启 2020年,中国医疗AI器械审批加速,已有5家企业获得医疗器械三类证,更多企业产品正在认证审批中。这标志着医疗AI商业化元年正式开启,未来2-3年内将掀起商业化浪潮。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新基建、应用场景拓展、审批加速、商业模式进阶以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对中国医疗AI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新基建打造医疗AI新格局 本节阐述了新基建对医疗AI发展的推动作用。新基建为医疗AI提供了底层技术设施(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促进了跨设施、多技术融合,并面向患者、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和产业生态四大主体助力医疗新发展。此外,新冠疫情加速了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AI在疫情监测预警、影像筛查诊断、实验室检测、疫苗研发、医疗资源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新基建构筑底层技术设施 详细介绍了新基建的构成体系及内容要点,以及AI与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如何提升医疗AI的效率和应用范围。 1.2 跨设施、多技术融合,面向四大主体助力医疗新发展 分析了AI如何通过跨边界融合、多主体协同和多层级覆盖,推动医疗新发展,并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3 平战结合,公卫防控体系建设加速进行时 重点探讨了公共卫生建设对医疗AI的需求,以及AI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包括监测预警、筛查诊断、实验室检测、疫苗研发和医疗资源调控等方面。并以医渡云和猎户星空为例,展示了AI企业在新基建中的实践。 二、从喧嚣到潜行,应用场景迭代拓展 本节分析了医疗AI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变化。 2.1 影像步入深水区,差异化发展寻求突围 深入分析了医学影像AI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集中度、融资情况以及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的策略。指出72%的企业涉及肺结节,53%的企业涉及眼底筛查,同质化竞争严重,融资事件数呈现倒U型走势。并以深睿医疗和睿心医疗为例,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多部位多病种筛查诊断和围绕单病种形成多流程管理服务来实现差异化发展。 2.2 院内+院外,覆盖更多医疗健康服务环节 探讨了AI在院内(辅助治疗、保险支付、医院管理)和院外(药物研发、慢病管理、疫情防控)场景的拓展,并分别举例说明。 2.3 推进分级诊疗,赋能医联体 分析了AI如何赋能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并以灵医智惠为例,展示了AI基层医疗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三、临床需求倒逼审批加速,5个产品获批三类证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疗AI器械审批制度的创新和演变,以及获得三类证产品的案例。 3.1 多方参与,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并行 回顾了AI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的演变历程,从2014年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到2019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的成立,以及2020年《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审评要点(试行)》的发布,展现了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3.2 因时制宜,审评审批要点动态完善 分析了AI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要点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对审批政策的影响。 3.3 三类场景、五个产品获得三类证 列举了5个获得三类证的AI医疗器械产品,并分析了其应用场景和特点。 四、商业模式进阶,打造竞争新生态 本节分析了医疗AI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以及产业协同发展。 4.1 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注重产品运营 分析了医疗AI商业模式的两个阶段:产品投放阶段和精细化运营阶段,并以科亚医疗和德尚韵兴为例,阐述了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 4.2 从单打独斗到集成服务,实现产业协同 分析了医疗AI企业与影像设备商、信息化厂商、第三方医疗服务商以及云服务商和通讯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五、展望未来,医疗AI何去何从 本节对医疗AI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影像AI、CDSS和区域信息化三个方面,并分别分析了机遇和挑战。 总结 本报告对2020年中国医疗AI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医疗AI市场高速增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AI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同质化竞争,寻求差异化发展,并与其他产业参与者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医疗AI的商业化进程。监管审批的加速以及新基建的推动,为医疗AI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未来2-3年将是医疗AI商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算法创新、数据安全、知识库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和解决。
报告标签:
  • 医疗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764

  • 发布机构:

    蛋壳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0-09-29

  • 页数:

    5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AI精读报告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对23位创业者、10位投资人、5位医务工作者、2位器械评审专家的访谈,以及对20家企业的调研,分析了2020年中国医疗AI市场的五大变化,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核心观点如下:

医疗AI市场高速增长,但仍有巨大潜力

2020年中国医疗AI应用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4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相较于数万亿级的医疗市场总规模,医疗AI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应用场景迭代拓展,但同质化竞争严重

医疗影像领域是AI应用最成熟的场景,但肺结节和眼底筛查等领域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AI企业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例如构建多部位多病种筛查诊断服务或围绕单病种形成多流程管理服务。院内应用场景向辅助治疗、保险支付、医院管理拓展;院外应用场景则拓展至药物研发、慢病管理、疫情防控等领域。

监管审批加速,商业化元年开启

2020年,中国医疗AI器械审批加速,已有5家企业获得医疗器械三类证,更多企业产品正在认证审批中。这标志着医疗AI商业化元年正式开启,未来2-3年内将掀起商业化浪潮。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新基建、应用场景拓展、审批加速、商业模式进阶以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对中国医疗AI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新基建打造医疗AI新格局

本节阐述了新基建对医疗AI发展的推动作用。新基建为医疗AI提供了底层技术设施(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促进了跨设施、多技术融合,并面向患者、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和产业生态四大主体助力医疗新发展。此外,新冠疫情加速了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AI在疫情监测预警、影像筛查诊断、实验室检测、疫苗研发、医疗资源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新基建构筑底层技术设施

详细介绍了新基建的构成体系及内容要点,以及AI与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如何提升医疗AI的效率和应用范围。

1.2 跨设施、多技术融合,面向四大主体助力医疗新发展

分析了AI如何通过跨边界融合、多主体协同和多层级覆盖,推动医疗新发展,并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3 平战结合,公卫防控体系建设加速进行时

重点探讨了公共卫生建设对医疗AI的需求,以及AI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包括监测预警、筛查诊断、实验室检测、疫苗研发和医疗资源调控等方面。并以医渡云和猎户星空为例,展示了AI企业在新基建中的实践。

二、从喧嚣到潜行,应用场景迭代拓展

本节分析了医疗AI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变化。

2.1 影像步入深水区,差异化发展寻求突围

深入分析了医学影像AI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集中度、融资情况以及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的策略。指出72%的企业涉及肺结节,53%的企业涉及眼底筛查,同质化竞争严重,融资事件数呈现倒U型走势。并以深睿医疗和睿心医疗为例,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多部位多病种筛查诊断和围绕单病种形成多流程管理服务来实现差异化发展。

2.2 院内+院外,覆盖更多医疗健康服务环节

探讨了AI在院内(辅助治疗、保险支付、医院管理)和院外(药物研发、慢病管理、疫情防控)场景的拓展,并分别举例说明。

2.3 推进分级诊疗,赋能医联体

分析了AI如何赋能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并以灵医智惠为例,展示了AI基层医疗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三、临床需求倒逼审批加速,5个产品获批三类证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疗AI器械审批制度的创新和演变,以及获得三类证产品的案例。

3.1 多方参与,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并行

回顾了AI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的演变历程,从2014年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到2019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的成立,以及2020年《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审评要点(试行)》的发布,展现了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3.2 因时制宜,审评审批要点动态完善

分析了AI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要点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对审批政策的影响。

3.3 三类场景、五个产品获得三类证

列举了5个获得三类证的AI医疗器械产品,并分析了其应用场景和特点。

四、商业模式进阶,打造竞争新生态

本节分析了医疗AI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以及产业协同发展。

4.1 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注重产品运营

分析了医疗AI商业模式的两个阶段:产品投放阶段和精细化运营阶段,并以科亚医疗和德尚韵兴为例,阐述了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

4.2 从单打独斗到集成服务,实现产业协同

分析了医疗AI企业与影像设备商、信息化厂商、第三方医疗服务商以及云服务商和通讯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五、展望未来,医疗AI何去何从

本节对医疗AI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影像AI、CDSS和区域信息化三个方面,并分别分析了机遇和挑战。

总结

本报告对2020年中国医疗AI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医疗AI市场高速增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AI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同质化竞争,寻求差异化发展,并与其他产业参与者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医疗AI的商业化进程。监管审批的加速以及新基建的推动,为医疗AI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未来2-3年将是医疗AI商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算法创新、数据安全、知识库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和解决。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5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蛋壳研究院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