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2023年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下载次数:
1419 次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23-06-06
页数:
1页
1.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定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错误地攻击机体的疾病,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多系统多器官广泛损害为其基本特征。目前,约有100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视神经脊髓炎(NMOSD)、强直性脊柱炎(AS)、干燥综合征(SS)等,几乎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遗传及环境因素均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器官衰竭,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包含生物药与化学小分子药。抗体药物如融合蛋白、ADC、单克隆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等具有靶向性、特异性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指定抗原,在治疗过去无有效治疗方法的多种疾病方面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从全球市场的角度,靶向生物制剂已经取代小分子药物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
2.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分类
根据药物类型,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可分为:小分子药、生物药。
3.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特征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特征包括:小分子药物为主、高技术壁垒、监管严格。
本报告基于荣昌生物招股说明书等资料,对2023年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18.7%,预计2022-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4%。增长主要源于庞大的患者基数、生物技术突破以及鼓励性政策。
小分子药物为主,生物药崛起: 目前中国市场以小分子药物为主,但靶向生物制剂正逐渐取代小分子药物成为全球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中国市场也呈现出这一趋势。
行业竞争加剧: 行业高技术壁垒和严格监管,导致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但随着生物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进入,竞争将日益激烈。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18.7%,预计2022-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4%。 这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驱动:
庞大的患者基数和持续增长的临床需求: 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污染和人口老龄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数量分别在持续增长。
生物技术突破推动抗体药物产业增长: 融合蛋白、ADC、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等靶向生物制剂具有显著优势,在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推动了市场增长。
鼓励性政策提升药物放量: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等,以及医保政策的调整,都促进了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的研发和市场放量。
目前,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主要由小分子药物占据,份额超过3/4。然而,全球市场已经转向以靶向生物制剂为主导,中国市场也正经历这一转变。虽然目前上市的生物制剂数量有限,主要靶点集中在TNF-α,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验证,生物药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本土药企竞争的核心。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具有以下特征:
小分子药物为主: 与全球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市场仍以小分子药物为主。
高技术壁垒: 药物研发过程复杂,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研发难度大,投入成本高。
严格监管: 药物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监管严格,特别是生物药,对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要求极高。
自身免疫疾病药物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 生物医用原材料供应商和CRO服务供应商。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价格相对稳定。CRO服务商提供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服务。
中游: 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厂商。目前中国市场主要由小分子药物厂商占据,但生物药厂商正在崛起。
下游: 各级医疗机构。随着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医疗卫生支出的提升,下游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 (1950-1999): 以小分子药物为主,疗效和安全性有限,监管体系和专利保护制度不健全。
启动期 (2000-2018): 传统DMARD的临床应用和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生物药开始出现,陆续有创新生物药获批上市。
高速发展期 (2019-至今): 新靶点、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生物药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梯队化:
第一梯队: 百奥泰、三生国建、恒瑞医药等企业,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和广泛的适应症覆盖。
第二梯队: 康诺亚、诺诚健华、康方生物等企业,与第一梯队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梯队: 复宏汉霖、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但研发能力较强。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政策既有鼓励创新的,也有规范行业发展的。例如,《“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等。这些政策在促进创新、规范监管和提高药物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以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财务数据、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生物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将继续推动行业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CT医用影像设备报告:AI重建与国产替代推动的市场突围战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2025年GLP-1RA药物品牌推荐:降糖减重双突破,GLP-1RA领航代谢治疗
2025年皮肤病药物品牌推荐:创新药物探秘,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2025年中国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行业概览:24小时健康守护,迈向智能康养时代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