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2022年PD-1与EGFR靶点药行业概览:两大靶点,拥挤的赛道,谁又能从中脱颖而出?
下载次数:
1256 次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22-10-10
页数:
12页
PD-1行业市场综述
PD-1 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通过防止 T 细胞活化向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尽管 PD-1/PD-L1 抑制剂已经证实在各个癌症领域具有疗效优势,但现阶段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该药的重要限制
PD-1靶点的介绍
PD-1是指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一种于 T 细胞及 pro-B 细胞上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受体,可结合两种配体 PD-L1 及 PD-L2。PD-1 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通过防止 T 细胞活化向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
PD-1的作用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分别为53.57/10万、45.57/10万,严重威胁着国民的健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的84%,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治疗手段比较局限,5年生存率仅为2%。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突飞猛进:机体免疫系统除了有免疫监视清除肿瘤细胞作用,在某些阶段还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 PD-1)/ PD-1配体(PD-1 ligand, 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杀伤,而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以逆转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因其特异性强、副作用低、肿瘤控制时间长等优点已成为治疗NSCLC新方向。
尽管 PD-1/PD-L1 抑制剂已经证实在各个癌症领域具有疗效优势,但现阶段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该类药品在临床使用的限制因素之一。随着PD-1/PD-L1抑制剂纳入医保目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使得我国广大癌症患者能尽快享受政策福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2年PD-1和EGFR靶点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但增长潜力巨大。PD-1市场已有多款药物获批上市,竞争日趋白热化,先发优势明显;EGFR市场则面临第一代药物专利到期和二代、三代药物陆续上市的局面,竞争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市场癌症患者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为PD-1和EGFR靶点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PD-1抑制剂市场增长迅速,全球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28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26亿美元。中国市场自2018年引入PD-1靶点药物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厂商研发管线丰富。然而,2021年国内已有13款PD-1/PD-L1药物获批上市,竞争日益激烈。百济神州、恒瑞和默沙东等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和较多的获批适应症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其他企业陆续进入市场,未来竞争将更加白热化。高昂的治疗费用曾是限制PD-1药物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医保政策的覆盖,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EGFR靶点药物因其适用性有限和耐药性较强,市场竞争格局与PD-1有所不同。第一代EGFR抑制剂竞争激烈,部分专利即将到期;二代、三代药物陆续上市,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第四代药物仍在研发中。贝达药业等先发企业占据明显优势。未来,EGFR靶点药物的市场增长将依赖于适应症的拓展以及企业通过授权、销售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本节首先介绍了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的作用机理,指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优势和高昂的治疗费用之间的矛盾。随后,报告提供了全球和中国PD-1靶点药物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显示出全球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和中国市场的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约为460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20万人,这为PD-1药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报告还分析了PD-1与EGFR靶点药物的产业链,指出上游为制药设备、原料和CXO,中游为创新药生产企业,下游为对应适应症的患者。
本节分析了EGFR靶点药物的治疗方式,指出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版)》介绍了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报告还比较了中国和美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及前十大新发癌症类型的差异,指出中美两国癌症患者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和主要癌症类型存在差异,这导致两国创新药的研发方向有所不同。
本节分析了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和构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244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6831亿元。2020年,化疗药物占据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政策推动、新药上市和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预计到2030年分别将占据45.9%和39.9%的市场份额。
本节分析了PD-1和EGFR靶点药物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PD-1市场,报告指出,龙头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较多的获批适应症占据领先地位,但竞争日益激烈。对于EGFR市场,报告指出,第一代药物竞争激烈,专利即将到期,二代、三代药物陆续上市,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未来,PD-1和EGFR靶点药物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竞争策略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对2022年PD-1和EGFR靶点药物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涵盖了市场规模预测、产业链分析、竞争格局分析以及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报告指出,PD-1和EGFR靶点药物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庞大的癌症患者基数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这两个靶点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企业间的研发竞争、市场竞争以及政策变化将共同塑造这两个市场的未来发展格局。 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并参考了相关公司官网和年报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部分数据为预测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CT医用影像设备报告:AI重建与国产替代推动的市场突围战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2025年GLP-1RA药物品牌推荐:降糖减重双突破,GLP-1RA领航代谢治疗
2025年皮肤病药物品牌推荐:创新药物探秘,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2025年中国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行业概览:24小时健康守护,迈向智能康养时代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