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如何看待PI产业投资机遇?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如何看待PI产业投资机遇?

研报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如何看待PI产业投资机遇?

  PI产业重点关注高端品种-电子级PI膜   PI性能位居材料金字塔顶端,主流应用形式是PI膜,其中电子级PI膜是其中最高端、市场规模最大的应用领域。PI膜在柔性显示领域(OLED)的应用备受关注,黄色聚酰亚胺(YPI)作为柔性基板材料的应用已较为成熟,透明聚酰亚胺(CPI)作为柔性盖板和触控板关键材料,生产技术壁垒高、加工难度大,仅KOLON和日本住友等极少数日韩企业具备供应能力。   电子级PI膜市场增速快、国产替代空间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和GrandView数据,2025年全球PI膜市场有望增长至220亿元,2022-2025年CAGR将达到8%;2026年我国PI膜市场有望增长至110亿元,2022-2026年CAGR将达到11%。未来PI膜市场规模的增量主要来自电子级PI膜,FPC(柔性电路板)和柔性显示面板(OLED)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引擎。当前我国电子级PI膜市场容量超过50亿元,但多为外资占据,加上其他领域,整体国产替代空间逾60亿元。   技术突破推动高端PI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我国PI产业困境在于电子级PI膜在产品质量方面与国外厂商相差较大,进口依存度高达80%。其中,化学亚胺法是制约我国PI膜高端化发展的痛点,无法实现从热亚胺法到化学亚胺法的升级迭代,因此难以量产性能优异的电子级PI膜。近年来我国企业取得了一定突破,瑞华泰在CPI的研发量产上走在前列,存在突破可能。鼎龙股份是国内YPI浆料领先企业,利安隆通过收购切入了高端PI领域,产品包括电子级YPI和TPI。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国内企业在高端PI领域的发展空间与突破可能,并建议关注瑞华泰、利安隆。瑞华泰在电子级PI膜领域已实现量产供货。公司CPI薄膜实现样品销售,柔性OLED用CPI薄膜产线处于优化阶段,有望填补CPI薄膜的国内空白。利安隆是国内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龙头,公司通过并购韩国IPI切入高端PI领域。公司在宜兴建设PI产线,有望助力PI国产化快速突破。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国内产业化进展缓慢;公司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报告标签:
  • 化学原料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314

  • 发布机构: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1-14

  • 页数:

    14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PI产业重点关注高端品种-电子级PI膜

  PI性能位居材料金字塔顶端,主流应用形式是PI膜,其中电子级PI膜是其中最高端、市场规模最大的应用领域。PI膜在柔性显示领域(OLED)的应用备受关注,黄色聚酰亚胺(YPI)作为柔性基板材料的应用已较为成熟,透明聚酰亚胺(CPI)作为柔性盖板和触控板关键材料,生产技术壁垒高、加工难度大,仅KOLON和日本住友等极少数日韩企业具备供应能力。

  电子级PI膜市场增速快、国产替代空间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和GrandView数据,2025年全球PI膜市场有望增长至220亿元,2022-2025年CAGR将达到8%;2026年我国PI膜市场有望增长至110亿元,2022-2026年CAGR将达到11%。未来PI膜市场规模的增量主要来自电子级PI膜,FPC(柔性电路板)和柔性显示面板(OLED)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引擎。当前我国电子级PI膜市场容量超过50亿元,但多为外资占据,加上其他领域,整体国产替代空间逾60亿元。

  技术突破推动高端PI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我国PI产业困境在于电子级PI膜在产品质量方面与国外厂商相差较大,进口依存度高达80%。其中,化学亚胺法是制约我国PI膜高端化发展的痛点,无法实现从热亚胺法到化学亚胺法的升级迭代,因此难以量产性能优异的电子级PI膜。近年来我国企业取得了一定突破,瑞华泰在CPI的研发量产上走在前列,存在突破可能。鼎龙股份是国内YPI浆料领先企业,利安隆通过收购切入了高端PI领域,产品包括电子级YPI和TPI。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国内企业在高端PI领域的发展空间与突破可能,并建议关注瑞华泰、利安隆。瑞华泰在电子级PI膜领域已实现量产供货。公司CPI薄膜实现样品销售,柔性OLED用CPI薄膜产线处于优化阶段,有望填补CPI薄膜的国内空白。利安隆是国内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龙头,公司通过并购韩国IPI切入高端PI领域。公司在宜兴建设PI产线,有望助力PI国产化快速突破。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国内产业化进展缓慢;公司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聚酰亚胺(PI)膜,特别是电子级PI膜,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增长主要来自柔性电路板(FPC)和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应用。虽然目前高端电子级PI膜市场主要被日韩企业占据,但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建议关注瑞华泰和利安隆两家公司。

PI膜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可观

全球PI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220亿元,2022-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中国市场增长更快,预计2026年将达到110亿元,2022-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电子级PI膜,特别是FPC和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目前,中国电子级PI膜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但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超过60亿元。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加速

虽然高端PI膜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日韩企业手中,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在CPI(透明聚酰亚胺)和YPI(黄色聚酰亚胺)等高端PI膜的研发和量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化学亚胺法是制约国内PI膜高端化发展的瓶颈,但部分企业已取得突破,例如瑞华泰在CP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利安隆通过收购韩国IPI切入高端PI领域。

主要内容

PI产业重点关注高端品种-电子级PI膜

本节介绍了PI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PI膜是PI材料的主要应用形式,电子级PI膜是其中最高端、市场规模最大的应用领域。柔性显示领域(OLED)是电子级PI膜应用的重点,其中YPI作为柔性基板材料应用较为成熟,而CPI作为柔性盖板和触控板关键材料,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PI性能位居材料金字塔顶端

PI材料因其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高绝缘、高强度等性能,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电子级PI膜是主流高端品种

电子级PI膜是PI膜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在全球PI薄膜市场中占比约48%,主要用于电子基材领域。电子级PI膜又可细分为PI电子膜、黑色PI膜、透明PI膜(CPI)和PI基板膜(YPI)。

CPI可能是更受关注的细分材料

CPI膜因其高透光率、耐弯折等特性,成为柔性OLED手机触控膜和盖板材料的关键材料,但生产技术壁垒高,目前主要由日韩企业供应。

PI膜国产替代空间大、未来增速快

本节分析了PI膜市场的增长潜力和国产替代空间。未来PI膜市场增量主要来自电子级PI膜,FPC和柔性OLED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电子级PI膜市场容量超过50亿元,但多为外资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PI膜国产替代空间超过60亿元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25年全球PI膜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2026年中国市场将超过100亿元。目前中国电子级PI膜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超过60亿元。

FPC和柔性OLED有望成为未来增长引擎

FPC和柔性OLED显示屏的快速发展将驱动PI膜市场需求的增长。

我国PI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电子级PI膜

本节分析了中国PI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中国PI产业困境在于电子级PI膜产品质量与国外厂商差距较大,进口依存度高达80%。化学亚胺法是制约中国PI膜高端化发展的瓶颈。

高端PI产业仍为美日韩企业占据

高端PI膜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日韩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在电子级PI膜的产能和质量方面与国外厂商存在较大差距。

化学亚胺法是制约我国PI膜高端化发展的瓶颈

化学亚胺法是制备高端PI膜的关键技术,但中国企业主要采用热亚胺法,导致产品性能较差。

国内部分企业已取得一定突破

近年来,部分中国企业在高端PI膜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例如瑞华泰在CP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鼎龙股份在YPI浆料方面领先。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瑞华泰、利安隆

本节提出了投资建议,看好瑞华泰和利安隆两家公司在高端PI领域的发展前景。瑞华泰在电子级PI膜领域已实现量产供货,并有望填补CPI薄膜的国内空白。利安隆通过收购韩国IPI切入高端PI领域,有望助力PI国产化快速突破。

风险提示

本节列出了投资风险,包括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国内产业化进展缓慢以及公司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等。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PI膜市场,特别是电子级PI膜的市场前景和国产替代空间。虽然高端PI膜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但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报告建议关注瑞华泰和利安隆两家公司,但也提示了投资风险,包括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国内产业化进展缓慢以及公司在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等。 未来PI膜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国产化进程仍面临挑战,需要持续关注技术突破和市场开拓情况。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4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