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过敏性疾病:国民健康意识渐增,驱动行业规模提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下载次数:
1865 次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25-03-07
页数:
17页
摘要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中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推动了该领域的医疗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过敏性疾病治疗药物是行业核心,目前本土企业在化学药特别是抗组胺药领域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研产体系,满足了大部分轻中度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需求。但面对复杂难治的重症病例,生物抗体治疗和免疫治疗仍是重点治疗手段,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生物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有望实现更多的增长。
行业定义
过敏性疾病(AllergicDiseases,AD)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简称变应性炎症。它是机体受一种或多种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反应过程引起有害的过度反应,属于免疫性疾病范畴。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过敏性疾病在过去数十年里发病率显著上升,现已被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包括:以花粉、皮毛和室内尘土为代表的吸入性过敏原;以牛奶和虾为代表的食入性过敏原;以化妆品为代表的接触性过敏原;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注入性过敏原。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过敏性疾病:国民健康意识渐增,驱动行业规模提升》报告,运用统计数据和市场分析,探讨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产业链结构以及竞争格局。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国民健康意识增强,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保持两位数的年复合增长率。
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案多元化,既包括传统的抗组胺药物,也包括新兴的生物抗体治疗和免疫治疗。生物制剂疗效显著,但价格较高,未来发展方向将是优化现有生物制剂,并探索其他靶向治疗策略。
过敏性疾病(AD)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报告根据病种对过敏性疾病行业进行分类,并分别介绍了各病种的症状、发病率及流行病学数据。例如,全球约有10%~25%的人口患有过敏性鼻炎,中国成人过敏性鼻炎的自报患病率在2011年已升至17.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过敏性哮喘患者全球约有3.39亿,其中超50%的成人哮喘病例或与过敏有关。特应性皮炎的儿童患病率在15%~3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过敏性疾病在中国的高发性和日益严重的趋势。
过敏性疾病行业的特征包括过敏原检测方法丰富(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治疗方案多元(非免疫性治疗和免疫性治疗)、IgE作为新型治疗方法的吸引力靶点等。报告梳理了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期(1950-1999)、启动期(2000-2016)和高速发展期(2017-2024)。萌芽期以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成立为标志,启动期则见证了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成立以及奥马珠单抗等药物的获批上市,高速发展期则标志着更多国际领先的靶向药物进入中国市场。
报告对过敏性疾病行业的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其分为上游(原料药及辅料供应商)、中游(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商)和下游(医药流通终端,包括公立医院、零售药店等)。
上游市场对氯雷他定和地氯雷他定等第二、三代抗组胺药原料药需求较大,而特非那定因其心肌毒性作用,市场规模较小。在生物药领域,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基因组学研究平台等技术在国内已相对成熟。
中游市场以抗组胺药为主,其中氯苯那敏等一代药仍占据主流地位,但二代和三代抗组胺药也逐渐发展壮大。在生物制剂方面,奥马珠单抗、美泊利珠单抗和度普利尤单抗等药物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中奥马珠单抗的普及度最高,并因纳入医保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接受度。
下游市场主要由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构成,公立医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抗组胺药因其价格优势成为治疗首选药物之一,但抗体药物在治疗重度过敏性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报告提供了2019-2023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并预测了2024-2028年的市场规模。数据显示,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规模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药物创新、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以及医疗水平提升等。未来,抗组胺药的创新和生物治疗的突破将继续推动行业规模扩张。
报告梳理了与过敏性疾病行业相关的政策,包括药品目录调整、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用药安全管理以及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等。这些政策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例如医保目录的调整直接影响了相关药物的可及性和患者负担。
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存在明显的分层。第一梯队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产品线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第二梯队企业规模较小,但产品线也日趋完善;第三梯队企业规模更小,市场竞争力较弱。未来,抗组胺药的创新、抗体药物的开发以及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都将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报告对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简要分析,例如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内容包括公司信息、财务数据以及竞争优势等。
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潜力巨大。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生物制剂成为未来发展重点。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机遇与挑战,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的竞争格局将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未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和个性化。
2025年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行业研究:百亿市场加速扩容,国产创新迈向全球引领
2025年中国生物细胞资源产业链洞察报告(一):细胞存储技术
2025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行业系列报告(一):过敏性鼻炎生物制剂进展与医保覆盖
2025年中国种植牙行业概览:人口老龄化下的口腔医疗新黄金十年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